中医脉诊一点通+辨证诊病+望诊一学就会+学用经络祛百病+188味实用中药 全5册

中医脉诊一点通+辨证诊病+望诊一学就会+学用经络祛百病+188味实用中药 全5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中医
  • 脉诊
  • 辨证
  • 望诊
  • 经络
  • 中药
  • 中医入门
  • 临床
  • 全套
  • 教材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读品汇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东南大学出版社
ISBN:9787122195050
商品编码:27593244496

具体描述

9787122190772 188味实用中药活学活用 

9787122190765 中医辨证诊病一学就会

9787122196774 中医脉诊一点通 

9787122194039 中医望诊一学就会 

9787122195050 学用经络祛百病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中医入门随手查系列--188味实用中药活学活用;大众健康生活;大众健康

作者: 王桂茂

定价: 19.80元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 9787122190772

出版日期: 2014-03-01

字数:  

页码:  

版次: 1

装帧: 平装

开本: 64开

商品重量: 0.4Kg

内容简介
  养生图书市场回归理性,百姓们开始真格的想学点真正的中医。
  这本书从内容上来说,是专业的、系统的,同时又是老百姓能读懂的、有实用价值的。
  从定价上来说,是亲民的,容易购买的。
  从形式上来说,看起来是轻松的。
作者简介
  王桂茂,毕业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专业,获博士学位。副主任医师,上海中医药大学讲师。上海中医药大学第四批后备业务专家,上海市中医药学会推拿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中医医院针灸推拿学教研室教学干事。已主持、参与临床与教学课题多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十余篇。

目录
上篇 中药的秘密一点就透
中药的本质:纠正偏性,让人体回归健康的天平
中药的优势:标本兼治,强壮自身以抵抗疾病
中药的四性:寒热温凉,中药进补治疗的依据
中药的五味:辛酸甘苦咸,五味中药补五脏
煎药的方法:文武相济,充分发挥药效
进补的用量:安全、有效,把病吃回去
用药的宜忌:好药和好习惯相辅相成
下篇 实用中药养生速查
补虚类中药
补气中药,
人参——补脾益肺,生津止渴
黄芪——补气升阳,益卫固表
党参——补中益气,生津养血
西洋参——补气养阴,清火生津
甘草——祛热强骨,健胃生肌
山药——养阴益气,滋脾润肺
补血中药/26
阿胶——补血活血,补虚润肺
当归——血虚能补,血枯能润
龙眼肉——补心脾,益气血
何首乌——固精养血,益肝补肾
熟地黄 补血菇阴,养肝益肾
桑椹——滋阴补血,生津润肠
补阴中药/38
石斛——养胃生津,滋阴清热
麦冬——润肺养阴,益胃生津
银耳——滋阴润肺,养胃生津
百合——润肺止咳,清心安神
枸杞子——滋补肝肾,明目润肺
玉竹——补益脾胃,调益气血
沙参——滋阴益气,润肺生津
补阳中药/52
鹿茸——补肾益血,强筋健骨
杜仲——生精补血,强骨安胎
海马——补肾壮阳,滋补温内
巴戟天——补肾阳,强筋骨
肉苁蓉——补肾滋阳,润肠通便
菟丝子——补肾益精,固精缩尿
锁阳——朴肾兴阳,益精养血

编辑推荐   

       王桂茂编著的《188味实用中药活学活用/中医入门随手查系列》以《本草纲目》和其他中药学典籍为参考,精选了中医保健治病*常用的188味中药,并对其药性、药效、服用注意事项等做了深入浅出的介绍,每一味中药都提供了一例经典传统名方,供读者借鉴。一些常见的补益类中药,还提供了简单易学的保健药膳,让你在享受美味的同时收获健康。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商品名称:中医辨证诊病一学就会 

作者:化学工业出版社

定价:19.8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4-01

ISBN:9787122190765

印次: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8开

编辑推荐
  学透中医并不容易,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对我们普通老百姓来说,学中医就是为了养生防病、自己处理些小毛病,因此对于博大精深的中医不需要专研,只要能够看懂大部分市售养生书,并能分辨真伪就足够了。
  这套中医入门随手查,由上海中医药大学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王桂茂执笔,采用图文结合的写作方法,把深奥的中医理论轻松地呈现给读者,希望对中医养生保健爱好者能有所帮助。
内容简介
  书在一章对中医常用八纲辨证、脏腑辨证和其他辨证做以详细介绍的基础上,以常见病症为主线,对各种病症进行综合的全方位辨证,并根据各种症型不同给出常用中药和传统验方。本书将深奥的中医理论以老百姓喜欢的图文结合的形式深入浅出地讲明白。
作者简介
  王桂茂,毕业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专业,获博士学位。副主任医师,上海中医药大学讲师。上海中医药大学第四批后备业务专家,上海市中医药学会推拿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市中医医院针灸推拿学教研室教学干事。已主持、参与临床与教学课题多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十余篇。

目录
di一章家庭学辨证,健康自己查
第二章小病不适好调养
——常见健康问题辨证开方
第三章得了慢病要快治
——“三高”等慢病的辨证调养
第四章吃好消化好身体才好
——消化系统疾病辨证开方
第五章呼吸顺畅全身清爽
——呼吸系统疾病辨证开方
第六章内养是健康之本
——其他内科疾病辨证开方
第七章外养让你虎虎生威
——其他外科疾病辨证开方
第八章健康女人美
——女性常见疾病辨证开方


基本信息
书名:中医入门随手查系列--中医脉诊一点通
定价:19.80元
作者:王桂茂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4-01
ISBN:9787122196774
字数:
页码:
版次:5
装帧:平装
开本:64开
商品重量:0.4kg

内容简介
  学透中医并不容易,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对我们普通老百姓来说,学中医就是为了养生防病、自己处理些小毛病,因此对于博大精深的中医不需要专研,只要能够看懂大部分市售养生书,并能分辨真伪就足够了。
  这套中医入门随手查,由上海中医药大学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王桂茂执笔,采用图文结合的写作方法,把深奥的中医理论轻松地呈现给读者,希望对中医养生保健爱好者能有所帮助。
作者简介
  脉诊,是中医“望闻问切”诊病要素中重要的一环,是中医辨证治疗的重要依据。本书本着简单、实用的原则,介绍了脉诊的基础知识和家庭学习的基本方法,附带一些常见脉象的可能病证,以及进一步的辨证确诊和药补、按摩方。方便读者一边学习,一边参考。

目录
上篇轻松在家学脉诊
神奇的脉诊
脉象反应的是气血的运行状况
脉象是心脏功能的直接表达
脉象是五脏的“监视器”
不能单靠脉诊来确定疾病
脉诊的准备工作 

佳诊脉时间——清晨
诊脉的姿势
脉诊的基本技巧
寸关尺的定位
寸关尺对应的脏腑
确定诊脉指力
手指的要求和布指的方法
呼吸法测脉动次数
切脉时不聊天
诊脉的手法
切脉不低于五十动
测脉搏跳动的快慢——至数
脉象的归类
几种脉象的混合出现——相兼脉
相似脉象的区分
相对脉象的区分
下片诊脉知健康
平脉——身体健康,阴阳平衡
有胃
有神
有根
浮脉——主表证
脉象解析
寸口三部脉象
对应的健康问题
沉脉——多主里证
脉象解析
寸口三部脉象
对应的健康问题
迟脉——多主阴证、寒证
脉象解析
寸口三部脉象
对应的健康问题
……
附录


基本信息
书名:中医入门随手查系列--中医望诊一学就会
定价:19.80元
作者:王桂茂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4-01
ISBN:978712219403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64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学透中医并不容易,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对我们普通老百姓来说,学中医就是为了养生防病、自己处理些小毛病,因此对于博大精深的中医不需要专研,只要能够看懂大部分市售养生书,并能分辨真伪就足够了。
  这套中医入门随手查,由上海中医药大学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王桂茂执笔,采用图文结合的写作方法,把深奥的中医理论轻松地呈现给读者,希望对中医养生保健爱好者能有所帮助。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整体望诊、头面望诊、手足望诊等几个方面,详细阐述了人体表面征象与内脏病变之间的联系。掌握了书中的方法,就可以做到疾病的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本书还特别收录了常见症状辨病的内容(如发热、咳嗽、恶心、呕吐、疼痛、水肿等),以方便读者对疾病进行积极的早期预防。
作者简介
  王桂茂,毕业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专业,获博士学位。副主任医师,上海中医药大学讲师。上海中医药大学第四批后备业务专家,上海市中医药学会推拿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市中医医院针灸推拿学教研室教学干事。已主持、参与临床与教学课题多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十余篇。

目录
专题一:健康问题一眼看穿
上篇:整体望诊
精气神是健康的统帅
神与形体
形神兼备、形盛神惫、形赢神充、形神俱衰
察神之要
神机、神光、神采
望神之法
得神、少神、失神、假神
五色诊健康
健康的常色
主色、客色
不健康的病色
黄色、赤色、白色、青色、黑色、发绀
病于内必形于外
望形体
形体胖瘦、形体强弱、体质形态、
体质五行
望姿态
看坐姿、看卧姿、痛证的特殊姿态
中篇:头面望诊
健康晴雨尽在脸上
看额头
颜色晦暗、青筋凸显、长痘、长斑、出现皱纹
看眉眼
发青长斑、出现深纹
看两颊
颧部灰黑、嘴角灰褐、两颊娇红、面白颧红、面赤色聚、面削颧耸、口眼喁斜、腮肿、面部浮肿
看人中
人中异状色暗、人中白色、人中黄色、人中红赤色、人中青紫色、人中黑色
看颈项
颈部红肿、溃烂、项强、项软、颈脉异常
看面部反射区
精气枯荣表于毛发
望发色
发黄、发白、黑得过分
望疏密
脱发
望发质
头发干枯易断
眼睛是健康之窗
……
下篇:手足望诊
附录:常见症状辨病


基本信息
商品名称:学用经络祛百病

作者:王桂茂

定价:19.8

出版社:化学工业

ISBN号:9787122195050 

 出版时间:2014-04-01

印刷时间:2014-04-01

版次:1

印次:1

开本:64开 

包装:平装

页数:299

字数:140千字

编辑推荐
  学透中医并不容易,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对我们普通老百姓来说,学中医就是为了养生防病、自己处理些小毛病,因此对于博大精深的中医不需要专研,只要能够看懂大部分市售养生书,并能分辨真伪就足够了。
  这套中医入门随手查,由上海中医药大学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王桂茂执笔,采用图文结合的写作方法,把深奥的中医理论轻松地呈现给读者,希望对中医养生保健爱好者能有所帮助。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讲述十二经脉、奇经八脉的循行径路、主要功能、包含穴位、穴位位置、穴位功效及按摩手法。配真人骨骼透视图对取穴直观展示,方便百姓照图找准穴位,特别地本书还提供“常见病特效穴位速查”方便百姓对症选取穴位进行保健按摩。
作者简介
  王桂茂,毕业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专业,获博士学位。副主任医师,上海中医药大学讲师。上海中医药大学第四批后备业务专家,上海市中医药学会推拿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市中医医院针灸推拿学教研室教学干事。已主持、参与临床与教学课题多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十余篇。

目录
十一正经
手太阴肺经
中府穴
云门穴
天府穴
侠白穴
尺泽穴
孔穴
列缺穴
经渠穴
鱼际穴
太渊穴
少商穴
手阳明大肠经
商阳穴
二问穴
三间穴
合谷穴
阳溪穴
偏历穴
温溜穴
下廉穴
上廉穴
手三里穴
曲池穴
肘豫穴
手五里穴
臂藤穴
扁穴
巨骨穴
天鼎穴
扶突穴
口禾臀穴
迎香穴
足阳明胃经
承泣穴
四白穴
巨曩穴
大迎穴
地仓穴
颊车穴
下关穴
头维穴
人迎穴
水突穴
气舍穴
缺盆穴
气户穴
库房穴
屋翳穴
膺窗穴
乳中穴
乳根穴
不窖穴
承满穴
粱门穴
关门穴
太乙穴
滑肉门穴
天枢穴
外陵穴
大巨穴
水道穴
归来穴
气冲穴
髀关穴
……
奇经八脉
经外奇穴
附录


《中华瑰宝:中医养生精粹》 一套集古老智慧与现代科学之大成的医学宝典,引领您走向健康长寿之路。 在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常常被快节奏的生活所裹挟,健康问题也日益凸显。此时,回溯中华民族千年的医学瑰宝,汲取古圣先贤的智慧,显得尤为重要。《中华瑰宝:中医养生精粹》这套精心编纂的丛书,正是这样一套融汇贯通、深入浅出的医学典籍,它将带您走进博大精深的中医药世界,掌握调养身心、祛病延年的秘诀。 核心价值: 系统性与全面性: 本套丛书并非孤立的医学知识碎片,而是以系统化的视角,涵盖了中医养生的各个重要环节,从疾病的根源辨识,到外在体征的解读,再到内调外治的实践,层层递进,环环相扣,为您构建完整的健康认知体系。 实用性与操作性: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中医的精髓所在。本套丛书不仅阐述深邃的医学原理,更注重将复杂的知识转化为易于理解和操作的方法。无论您是初学者,还是希望提升自身中医素养的爱好者,都能从中找到切实可行的指导。 科学性与传承性: 在传承中医经典理论的基础上,本套丛书也融合了现代医学的最新研究成果,用科学的语言解读中医的奥秘,使古老智慧焕发新的生命力,更加贴合现代人的健康需求。 人文关怀与生活智慧: 中医的本质在于“治未病”和“天人合一”。本套丛书不仅关注疾病的治疗,更强调预防、养生与生活方式的调整,引导读者建立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实现身心健康的和谐统一。 分册介绍: 第一册:《百病根源:中医辨证论治原理》 本书是整套丛书的基石,将为您揭示中医认识和治疗疾病的根本逻辑。您将深入理解“辨证论治”这一中医核心思想的深刻内涵。 认识疾病的本质: 跳出西医的“病灶”思维,了解中医如何从整体出发,将人体的功能状态、生理病理变化与外界环境、生活习惯等因素相互联系,来认识和定义疾病。 “证”的奥秘: 深入剖析“证”的概念,它是疾病在特定阶段、特定机体上表现出的综合征候。您将学会如何识别不同的“证”,例如阴阳失衡、寒热错杂、虚实夹杂等。 辨证的方法: 详细讲解中医辨证的四大法宝:“望、闻、问、切”。您将学习到如何通过观察面色、舌苔、形态,听闻声音、气味,询问症状、生活习惯,以及切脉,来收集和分析信息,为疾病的准确判断奠定基础。 论治的艺术: 在辨证准确的基础上,本书将引导您掌握中医“论治”的原则。理解“法随证立,方从证出”的道理,学会根据不同的“证”来制定相应的治则和治法,如扶正祛邪、调整阴阳、疏通经络等。 常见病症的辨证分析: 通过大量临床案例,对感冒、咳嗽、腹泻、失眠、头痛等常见疾病进行深入的辨证分析,让您在实践中领悟辨证论治的精髓,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阴阳五行与脏腑学说: 深度解析阴阳五行学说和脏腑学说在中医辨证论治中的核心地位,理解它们如何构建起中医认识人体的宏观框架,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影响着人体的健康与疾病。 第二册:《形神合一:望诊与神色解读》 外在的神色形体,往往是内在健康的“晴雨表”。本书将带您走进精妙的望诊世界,学习如何从细微之处洞察健康信息。 望诊的基本原理: 学习望诊的基本原则,包括望神、望色、望形体、望舌、望排出物等。理解“有诸内必形诸外”的道理。 望神的奥秘: 深入解读“神”在中医中的概念,它不仅仅是意识活动,更是生命活力的体现。学习如何通过观察一个人的精神状态、眼神、反应能力,来判断其生命力的强弱与脏腑功能的盛衰。 察色辨病: 详细介绍面部不同区域的颜色变化所对应的脏腑和病理信息。例如,面色苍白可能与肺气虚、血虚有关;面色晦暗可能提示肾虚或血瘀。您将学会区分正常的肤色与病理性的面色,如青、赤、黄、白、黑,以及不同颜色深浅、光泽所代表的意义。 舌诊的艺术: 舌是反映人体内部情况的一面镜子。本书将系统介绍舌的形态(如大小、厚薄、齿痕、裂纹)、舌质(如颜色、润燥)以及舌苔(如颜色、厚薄、润燥、剥落)的观察要点,并结合大量图例,教您如何通过舌象来判断寒热虚实、脏腑功能以及病邪的性质。 望形体与姿态: 学习观察身体的整体形态、胖瘦、姿态、表情以及动作的灵活性,这些都能反映出人体的气血盛衰、筋骨状况以及情绪状态。 望诊的临床应用: 通过丰富的临床案例,演示望诊在疾病诊断中的实际运用,帮助您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的观察能力。 第三册:《经络畅通:学用经络祛百病》 经络是人体内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的重要通道。本书将为您揭示经络的神奇力量,教您如何通过调理经络来防治疾病,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经络的系统概览: 介绍十二正经、奇经八脉的循行路线、起始与终止部位、以及它们各自的主要生理功能和病理表现。 经络与脏腑、气血的关系: 深入阐述经络如何成为沟通人体表里、上下、左右的桥梁,以及气血如何在经络中运行,滋养全身。 经络失调的表现: 学习识别经络不通、气血阻滞等情况在身体上可能出现的各种症状,如疼痛、麻木、肿胀、皮肤异常等。 经络调理的多种方法: 按摩与推拿: 详细介绍针对不同经络的按摩手法、穴位选择和操作要领,如点穴、揉按、推抚等,以及如何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按摩方式。 艾灸疗法: 介绍艾灸的原理、方法、常用穴位和注意事项,学习如何利用艾灸温通经络、散寒止痛、扶正固本。 拔罐与刮痧: 讲解拔罐和刮痧在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祛除湿邪方面的作用,以及操作技巧和禁忌。 运动与导引: 介绍一些适合调理经络的传统运动,如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以及特定的拉伸和导引动作。 常见病症的经络疗法: 针对颈椎病、肩周炎、腰腿痛、消化不良、头痛、失眠等常见病症,提供具体的经络调理方案和穴位选择。 经络养生的日常实践: 指导您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通过经络保健来预防疾病,如穴位按摩、经络操等,将经络养生融入生活。 第四册:《精选妙方:188味实用中药详解》 中药是中医治疗的物质基础,本书精选了188味临床常用、疗效显著的中药,为您提供一份实用、权威的中药使用指南。 中药的性味归经: 详细解释中药的“四气”(寒、热、温、凉)、“五味”(辛、甘、酸、苦、咸)以及它们如何归经(即作用于人体的哪个脏腑或经络)。这是理解中药药效的基础。 单味中药的功效与主治: 对每味中药进行系统介绍,包括其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病症、用量、炮制方法以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常见中药的配伍禁忌: 强调中药配伍的重要性,讲解“十八反”和“十九畏”等重要配伍禁忌,以及如何通过合理的配伍来增强疗效、减轻毒副作用。 经典方剂的拆解与应用: 选取一些经典、常用的中药复方,将其拆解开来,分析其中各味中药的作用,帮助您理解方剂的组方思路和用药原理。 常见病症的中药治疗指导: 针对感冒、咳嗽、发热、消化不良、失眠、月经不调等常见病症,推荐相应的单味或复方中药疗法,并给出详细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中药的鉴别与储存: 提供一些辨别中药真伪、优劣的方法,以及如何正确储存中药,以保证其药效。 附录: 可能包含常见中药的图谱,以便于识别,以及常用剂量单位对照表等。 第五册:《中医养生智慧:食疗、情志与生活起居》 健康不仅是治病,更是积极的生活态度和科学的生活方式。本书将带您领略中医深厚的养生智慧,从饮食、情志、起居等方面入手,构建全面、科学的养生体系。 饮食养生: “药食同源”的理念: 阐述食物与药物的共通性,以及如何通过合理的饮食来达到调养身体、预防疾病的目的。 食物的性味与功效: 介绍不同食物的寒热温凉、五味,以及它们对人体的益补与损耗。 四季饮食调养: 根据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指导您如何在不同季节调整饮食,以顺应天时,养护身体。 针对性食疗方: 针对虚弱、消化不良、失眠、体寒等常见身体状况,提供详细的食疗方案,包括食材选择、烹饪方法和食用建议。 情志养生: 情志致病机理: 解释中医“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对人体气机的影响,以及情志失调如何导致疾病。 调畅情志的方法: 传授如何通过自我调节、转移注意力、移情易性、寻求情感支持等方式,来管理和疏导不良情绪。 “以乐治愈”的智慧: 介绍中医中通过音乐、艺术、兴趣爱好等方式来调节情志,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起居养生: 作息规律的重要性: 强调顺应自然昼夜节律,保证充足的睡眠,以及如何根据中医理论安排起居。 运动养生: 介绍中医提倡的多种养生运动,如散步、八段锦、太极拳等,以及运动的适度原则。 环境养生: 探讨居住环境、季节变化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调整环境来达到养生目的。 “治未病”的理念实践: 强调预防为主,将中医养生智慧融入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构建主动、积极的健康生活方式。 《中华瑰宝:中医养生精粹》 是一套集理论性、实践性、科学性于一体的医学宝典,它将为您打开一扇通往健康的大门,让您在中医药的博大精深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健康之道。无论您是希望了解自身健康状况,还是追求身心和谐的理想生活,这套丛书都将是您不可或缺的良师益友。现在就跟随我们,一同踏上这场探索中医养生智慧的精彩旅程吧!

用户评价

评分

“望诊一学就会”这个标题虽然有些夸张,但不得不说,这本书在望诊部分的实用性确实超乎我的想象。我一直觉得望诊是中国传统医学中最玄妙的部分之一,很多东西光靠书本是很难领悟的。但是,这套书里的望诊章节,用大量的彩色图片清晰地展示了各种望诊体征,比如舌苔的颜色、形态、厚薄,面色的变化,眼睛的神色等等,并详细解释了这些体征所代表的病理意义。更难得的是,它还提供了很多不同病症下的望诊对比图,让我在视觉上就能够清晰地分辨出其中的差异。学习过程中,我还会对照着书里的图片,观察自己和家人的舌头、面色,尝试着进行初步的判断,感觉自己的观察力确实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了。这本书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它不仅教会了我望诊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种学习和练习望诊的方法,让我能够更自信地运用望诊来辅助诊断。对于想把望诊学好的朋友们,这本书绝对值得拥有。

评分

这套书中最让我惊喜的是它在“辨证诊病”上的深度和广度。很多中医书籍往往只讲解理论,但真正应用到临床上时,却发现理论和实际脱节。这套书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它不仅详细阐述了中医八纲辨证、脏腑辨证等经典理论,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大量的真实病例分析。这些病例涵盖了内科、妇科、儿科等多个常见病症,每一个病例都详细列出了患者的症状、体征,然后一步步分析其病因、病机,最终给出相应的治疗方药。这种“从症到证,从证到方”的推理过程,让我对辨证施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尤其喜欢它在分析每个病例时,会穿插讲解相关的中医理论知识,使得理论学习不再枯燥,而是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通过阅读这些病例,我不仅学会了如何根据症状进行辨证,还对不同的治疗方法有了更直观的认识。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教科书,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中医,在手把手地教你如何看病、如何用药。它对于想要提高临床诊疗水平的同行们来说,无疑是一份宝贵的财富。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我中医学习路上的“及时雨”!作为一名对中医理论充满好奇但又觉得门槛很高的新手,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系统入门,又不至于过于晦涩难懂的书籍。拿到这套书的时候,我真的非常惊喜。最先吸引我的是它那个“一点通”的名字,感觉就是为我这种零基础小白设计的。翻开第一册,里面的讲解方式非常直观,用了大量的图示和表格,把原本抽象的概念变得清晰易懂。比如讲脉象的时候,它不是简单地罗列脉象名称和主症,而是会结合不同体质的人,生动地描述出脉象的变化,仿佛老师在我耳边细细讲解一样。而且,它还会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比如在讲某个脉象的时候,会立即给出对应的常见病症,让我能够快速理解脉象与疾病之间的联系。这种“即学即用”的学习模式,让我觉得中医不再遥不可及,而是充满生命力和实用性的知识。这本书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引导我一步步踏入中医的神奇世界,让我对中医产生了前所未有的信心和兴趣。它的编排逻辑清晰,内容由浅入深,非常适合想要系统学习中医基础知识的朋友。

评分

作为一名对药材知识有较高要求的学习者,这套书中的“188味实用中药”篇,简直是我的“药典”。我之前也看过一些中药学书籍,但往往信息量过大,而且对于药材的性味归属、功效主治、炮制方法等讲解不够深入,有时还会出现一些口径不一的说法。这套书中的中药部分,挑选的都是临床上最常用、最实用的188味中药,而且对每味药的介绍都非常详尽。它不仅仅列出药材的图片,还会详细讲解其药性、功效、主治,并提供了许多经典名方和验方,让我能够看到这些中药在实际应用中的魅力。我尤其喜欢它对每味药的炮制方法也有所介绍,这对于理解药材的疗效变化非常重要。书中的描述非常生动,有时还会穿插一些关于药材的药理研究成果,这让我对中药的科学性有了更深的认识。这本书对于中医爱好者、学生以及临床医生来说,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案头必备书籍,它为我深入了解和应用中药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评分

“学用经络祛百病”这部分内容,简直就是一本行走的生活保健指南!我一直对经络穴位很感兴趣,但总觉得理论知识太多,不知道从何下手。这套书的经络篇,将复杂的经络系统进行了非常清晰的梳理,每个穴位的定位、主治、配穴等都讲解得非常明白,并且配有精美的插图,方便查找。最让我赞赏的是,它不仅讲解了如何找到穴位,更重要的是,它详细介绍了如何运用这些穴位来解决生活中的常见疾病和不适。比如,对于经常困扰我的颈椎问题,书中就提供了几个简单易学的穴位按摩方法,并说明了按摩的力度和时间,我亲身实践后,确实感觉到了明显的效果。书里还介绍了一些简单易行的经络保健操和食疗方,这些都非常适合现代人的快节奏生活。它让我明白,中医养生并非遥不可及,而是可以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成为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健康管理方式。这本书让我对“人人都可以学会经络养生”这句话有了切身体会。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