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家职业安全卫生研究所工业卫生检测方法手册上下册 丁辉主编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美国国家职业安全卫生研究所工业卫生检测方法手册上下册 丁辉主编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国国家职业安全卫生研究所 著,丁辉 译
图书标签:
  • 工业卫生
  • 职业安全
  • 检测方法
  • NIOSH
  • 丁辉
  •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 环境监测
  • 职业健康
  • 化学品安全
  • 防护技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金卫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30487556
商品编码:27596565472
包装:精装
丛书名: 工业卫生监测方法手册(上下册)
开本:16
用纸:纯纸
页数:1270
正文语种:简体中文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美国国家职业安全卫生研究所工业卫生检测方法手册

定价:680.00元

作者:美国国家职业安全卫生研究所 编著 丁辉 汪彤 赵寿堂

出版社: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3-01

ISBN:978753048755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5kg

目录内容:

章《NIOSH工业卫生检测方法手册》介绍 1

节 目的和范围 1

第二节 手册使用说明 1

1.方法查找表 2.方法编号体系 3.方法格式 4.方法分类

第三节 质量保证 17

1.实验室质量保证方案的作用 2.组织 3.采样的质量保证 4.分析的质量保证 5.实验间的测试 6.报告 7.实验室记录本 8.仪器维护 9.样品追踪10.质量保证记录

第四节 空气中污染物的采样总则 22

1.测量方法和采样介质的选择 2.确定采样参数 3.定性样品 4.空白 5.直读式方法 6.采样策略 7.采样和校准方法

第五节 方法制定和评价 31

1. 方法制定 2.方法评价 3.现场评价 4.文件编制 5.精密度及其评价

第二章 空气中有机化合物的检测 40

节 烯烃类化合物 40

第二节 混合烃类化合物 58

第三节 芳香烃类化合物 69

第四节 多苯类化合物 79

第五节 多环芳烃类化合物 83

第六节 卤代烷烃类化合物 99

第七节 卤代烯烃类化合物 158

第八节 卤代芳烃类化合物 184

第九节 其他卤代烃类化合物 191

第十节 醇类化合物 198

第十一节 硫醇类化合物 232

第十二节 酚类化合物 241

第十三节 醚类化合物 253

第十四节 醛类化合物 286

第十五节 类化合物 352

第十六节 环氧化合物 381

第十七节 酸类化合物 395

第十八节 酸酐类化合物 413

第十九节 饱和脂肪族酯类化合物420

第二十节 不饱和脂肪族酯类化合物446

第二十一节 芳香族酯类化合物 456

第二十二节 异氰酸酯类化合物 464

第二十三节 腈类化合物 487

第二十四节 脂肪族胺类化合物 499

第二十五节 芳香族胺类化合物 515

第二十六节 酰胺类化合物 545

第二十七节 醇胺类化合物 551

第二十八节 肼类化合物 561

第二十九节 硝基烷烃类化合物 569

第三十节 芳香族硝基类化合物 580

第三十一节 硝基胺类化合物 591

第三十二节 杂环化合物 593

第三十三节 农 607

第三十四节 物类化合物 721

第三十五节 炸类化合物 726

第三十六节 有机金属化合物 734

第三十七节 其他有机化合物 754

第三章 空气中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检测 846

第四章 空气中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检测 942

第五章 空气中尘的检测 28

第六章 生物样品的检测 15

第七章 擦拭样品和沉降尘样品等的检测 1162

附录 术语缩写及解释 1266

1.中英文缩写 1266

2.部分术语解释 1268

 


内容提要

 


 

本书含了所有美国国家职业安全卫生研究所已经发表的关于工作场所中有毒有害物质及生物因素的检测方法。本书是由世界*专家提供的指南,介绍当前世界上zui的工作场所有毒有害气体及生物样品的分析方法,是目前该领域性、内容zui为丰富、质量的实用参考书,将成为从事该领域工作人员的参考资料。

作者介绍

 


 

 

美国国家职业安全卫生研究所,是知名且重要的职业安全卫生研究机构,隶属于美国卫生部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要从事职业安全与卫生科学研究,对与职业有关的伤害和疾病的预防提出建议。

主译丁辉,原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研究员,现北京工业大学校长,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安全生产理论研究专家组专家。

副主译汪彤,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所长,卫生部职业卫生专家库专家,主要研究领域为职业安全健康评价及安全技术研究。

副主译赵寿堂,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劳动部职安局毒物检测技术指导站站长,主要研究领域为有毒有害气体分析检测及室内环境的研究。

目录





......


内容介绍

.....


工业卫生检测技术精要:原理、实践与应用 引言 在现代工业生产活动中,保障劳动者的职业健康与安全,预防和控制职业危害,是企业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工业卫生检测作为职业健康监护和职业病防治的关键环节,其科学性、准确性和有效性直接关系到劳动者福祉和企业生产效率。本书旨在系统性地阐述工业卫生检测的核心理论、关键技术、常用方法及其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为从事工业卫生、职业病防治、安全生产管理等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提供一本内容详实、操作性强的参考指南。 第一部分:工业卫生检测基础理论与原则 本部分将深入剖析工业卫生检测的学科根基,为理解后续的检测方法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职业卫生与职业病概述: 详细介绍职业卫生的概念、研究范畴及其重要性。阐释职业病的定义、分类、致病因素(物理、化学、生物、工程、心理等)以及其对个体、家庭和社会的影响。重点讲解职业病发病的一般规律,包括接触限值、剂量-反应关系、个体易感性等关键概念,为制定科学的检测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工业卫生风险评估: 探讨风险评估在工业卫生管理中的核心作用。介绍风险评估的基本流程,包括危害识别、风险描述、暴露评估和风险表征。详细讲解如何识别工作场所中潜在的职业健康危害源,如何定量或定性地描述风险的严重程度和可能性。强调风险评估是制定有效的职业病防护措施和检测计划的前提。 检测目标与原则: 明确工业卫生检测的根本目的,包括了解工作环境危害因素的性质、浓度(或强度),评估劳动者暴露水平,评价防护措施的效果,以及为职业病诊断和健康监护提供依据。阐述检测过程中的基本原则,如代表性原则(采样点选择、采样时间、采样频率)、准确性原则(设备校准、方法验证)、可靠性原则(质量控制)以及经济性原则。 采样技术基础: 深入讲解各种采样技术的理论基础和适用范围。包括气体、蒸气、粉尘、气溶胶、液体、固体等不同介质的采样方法。详细阐述定性采样与定量采样的区别与联系,以及如何根据待测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形态和预期浓度选择合适的采样介质、采样设备和采样策略。重点介绍个人采样与区域采样的概念和应用场景。 测量仪器与方法学: 介绍工业卫生检测中常用的测量仪器原理、性能参数和选择要点。涵盖气体检测仪、粉尘测量仪、噪声计、辐射测量仪等。同时,详细阐述检测方法学的重要性,包括方法开发、验证、标准化和质量控制。强调方法的灵敏度、选择性、准确度、精密度以及耐用性等关键指标。 第二部分:工作场所常见危害因素的检测技术与方法 本部分将聚焦于工作场所中最常见、危害最显著的几类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详细介绍其检测原理、仪器设备、采样方法、分析测试技术以及结果解读。 化学性危害因素检测: 粉尘的检测: 涵盖总粉尘、呼吸性粉尘、可吸入性粉尘的采样与测定方法。介绍 gravimetric method(称重法)作为核心的定量测定手段,以及显微镜法、光散法等辅助或快速检测方法。重点讲解粉尘的采样装置(如采样泵、滤膜夹持器)、滤膜选择、采样流量控制以及称重前的预处理。 有毒气体的检测: 详细介绍各种有机和无机有毒气体的检测方法。包括: 气体吸附管法: 讲解活性炭管、硅胶管等吸附剂的特性,以及采样过程中的注意事项。重点介绍与气相色谱(GC)、高效液相色谱(HPLC)或质谱(MS)联用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的技术。 直接读取式检测仪法: 介绍便携式气体检测仪(如光离子化检测仪 PID、电化学传感器检测仪)的原理、适用范围、校准和维护。 颜色指示剂管法: 阐述利用特定化学试剂与气体反应产生颜色变化进行定性或半定量检测的方法。 气体采样袋法: 介绍采样袋的材质、选择以及采样过程,并分析其与GC、MS等联用。 金属蒸气与气溶胶的检测: 讲解原子吸收光谱法(AA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等在检测金属元素方面的应用。阐述样品前处理(如湿法消解、干法灰化)的重要性。 酸碱性物质的检测: 介绍 pH 计、滴定法等在检测酸碱度方面的应用。 空气中有机物的检测: 重点介绍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作为检测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半挥发性有机物(SVOCs)的强大工具,以及其样品前处理技术,如固相微萃取(SPME)、吹扫捕集(BTEX)等。 物理性危害因素检测: 噪声的检测: 详细介绍噪声的声学参数(声压级、等效声级、峰值声级、剂量计等)以及测量仪器(声级计、噪声剂量计)的操作与校准。讲解室内声学环境的测量方法,以及噪声对听力及非听力效应的评估。 振动的检测: 介绍手传振动和全身振动的测量方法,包括振动计、加速度传感器以及相关的频率加权和时间加权计算。重点讲解振动对健康的影响(如白指病、震动性脊椎病)。 高温与低温的检测: 介绍工作场所热环境的评价指标(如 WBGT 指数、PMV/PPD 指数)及其测量方法。讲解温度计、湿度计、风速计等仪器的使用。阐述低温环境的检测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辐射的检测: 电离辐射: 介绍 X 射线、γ 射线、α 粒子、β 粒子的测量原理和仪器(如盖革计数器、闪烁探测器、半导体探测器)。讲解剂量当量率、吸收剂量率等参数的测量。 非电离辐射: 涵盖紫外辐射、可见光辐射、红外辐射、射频电磁场、工频电磁场等的检测方法和仪器。重点介绍其生物效应和防护措施。 照明的检测: 介绍照度、亮度、眩光等照明参数的测量方法和仪器。阐述合理照明对视觉健康和工作效率的重要性。 生物性危害因素检测: 微生物检测: 介绍空气中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的采样方法(如沉降皿法、撞击器法、滤膜法)和培养鉴定技术。重点讲解生物气溶胶的危害和控制。 病原体检测: 介绍常见职业病相关的病原体(如结核杆菌、肝炎病毒)的检测方法,包括显微镜检查、培养、血清学检测、分子生物学检测等。 工程性与人体工学因素: 不良姿势与重复性动作的评估: 介绍 RULA、REBA 等评估方法,以及人体工学设备的观察和记录。 工作负荷评估: 介绍主观问卷、客观生理指标(心率、耗氧量)等评估方法。 第三部分:检测结果的解释、质量控制与报告 本部分将关注检测活动的后续环节,确保检测结果的科学性、可靠性和实用性。 检测结果的解释与评价: 接触限值的应用: 详细讲解国家和行业发布的职业接触限值(OELs)的含义、分类(如时间加权平均值 TWA、短时间接触限值 STEL、最高容许浓度 MAC)以及如何在检测结果的评价中使用。 风险暴露评估: 结合检测数据,进行劳动者暴露水平的评估,判断是否存在超标风险,并分析暴露的程度和持续时间。 防护效果评价: 通过前后对比或与标准值的比较,评价现有工程控制、个体防护装备等措施的有效性。 职业病诊断辅助: 阐述检测结果在职业病诊断中的作用,如何支持或排除职业病诊断。 检测质量控制(QC)与质量保证(QA): 仪器校准与维护: 强调对所有检测仪器进行定期校准、验证和维护的重要性,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空白样、质控样分析: 介绍使用空白样、质控样(如加标回收样)来评估检测过程的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盲样与比对: 讲解参加能力验证计划、实验室间比对的重要性,以持续提高检测能力。 标准操作规程(SOPs): 强调制定和执行详细的标准操作规程,以规范检测流程,减少人为误差。 检测报告的书写与管理: 报告内容要素: 详细列举一份规范的工业卫生检测报告应包含的基本要素,如检测单位信息、委托单位信息、检测项目、检测依据、采样与分析方法、仪器型号与编号、检测时间、检测地点、检测结果、结果评价、注意事项、报告日期、报告签发人等。 结果呈现方式: 介绍如何清晰、准确地呈现检测数据,如表格、图示等。 法律法规遵循: 强调检测报告需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要求。 报告的存档与追溯: 说明检测报告的存档要求,以及在需要时进行追溯的重要性。 第四部分:工业卫生检测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本部分将探讨工业卫生检测在不同工业领域和场景下的具体应用,展示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企业职业病防治主体责任的落实: 阐述检测作为企业进行职业病防治的基础性工作,如何帮助企业识别危害、评估风险、制定并改进防护措施。 新项目、新工艺、新材料的职业卫生评估: 讲解在项目设计、工艺开发、新材料引入阶段,如何通过预测性检测和初步评估,规避潜在的职业健康风险。 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与评价: 阐述企业如何依据法律法规要求,对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定期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进行评价和整改。 个体防护装备(PPE)的选配与评价: 介绍如何根据检测结果和风险评估,选择合适的个体防护装备,以及如何评价其防护效果。 职业健康监护与体检的关联: 阐述检测结果与职业健康监护、职业病体检之间的关系,如何通过两者协同,全面保障劳动者健康。 安全生产事故调查中的应用: 探讨在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后,工业卫生检测在查找事故原因、评估环境因素、吸取教训方面的作用。 职业卫生技术咨询与服务: 介绍工业卫生检测作为职业卫生技术咨询服务的核心内容,如何为企业提供专业的解决方案。 绿色制造与可持续发展: 探讨工业卫生检测在推动企业清洁生产、降低污染物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积极作用。 结论 本书的编写旨在为广大工业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提供一个系统、全面、实用的学习和实践平台。通过掌握本书所介绍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并将其灵活运用于实际工作,必将有力地提升工作场所的职业健康安全水平,为构建和谐、健康、安全的工作环境做出重要贡献。希望本书能够成为您在工业卫生检测领域工作的得力助手。

用户评价

评分

一直以来,在接触工业卫生检测这方面的工作时,都感觉知识体系有些碎片化,缺乏一个像样的“工具箱”。很多时候,遇到新的污染物或者需要对现有工艺进行风险评估,都要花费大量时间去查阅各种分散的文献和标准,效率不高不说,也难免会有疏漏。这套书的出现,对我来说就像是找到了“定海神针”。我尤其看重它的实用性,它提供了详细的检测方法,这意味着我可以参考这些标准化的流程来设计或验证我们内部的检测方案,从而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评分

终于收到这套传说中的《美国国家职业安全卫生研究所工业卫生检测方法手册》上下册了,丁辉主编,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的版本。拿到手里就觉得沉甸甸的,纸张的质感也很好,翻阅起来很舒服。我是一名在化工厂工作的工艺工程师,平时工作中经常会涉及到一些化学品的安全使用和排放监测,对于工业卫生这块一直有深入学习的需求。之前也零散地看过一些相关的资料,但总觉得不够系统,不够权威。《美国国家职业安全卫生研究所工业卫生检测方法手册》的名字听起来就非常专业和权威, NIOSH(美国国家职业安全卫生研究所)在全球工业卫生领域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们发布的检测方法应该是行业内最前沿、最严谨的指南了。

评分

对于我们这种需要进行跨国合作或者产品出口的企业来说,遵循国际通用的行业标准是至关重要的。美国国家职业安全卫生研究所(NIOSH)的检测方法在全球范围内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被广泛采纳。这套手册的出版,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与国际接轨的权威参考。我希望通过学习和应用这些方法,能够进一步提升我们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合规性和竞争力,同时也能更好地保障我们员工的职业健康和安全。

评分

我所在的行业,对职业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在一些新兴的、对人体健康有潜在影响的物质的检测上,我一直希望能找到一个更加全面、更加具有指导意义的参考资料。这套手册的引进,恰好弥补了这一市场的空白。它不仅涵盖了大量的经典检测项目,我想也一定包含了一些对新型污染物和复杂环境的检测方法,这对于我们这些需要不断更新知识库的从业者来说,意义非凡。

评分

作为一名新入行的工业卫生专员,我最大的挑战就是如何在有限的资源下,对工作场所的各种潜在危害进行准确的识别和量化。之前购买过一些国内的教材,虽然讲解了原理,但在具体操作层面,很多细节和步骤都语焉不详,实践起来总觉得少了点什么。这套《美国国家职业安全卫生研究所工业卫生检测方法手册》让我看到了希望。它深入到每一个检测方法的具体步骤,从样品采集、前处理,到仪器分析、数据解读,都做了详尽的说明,这对于我这样需要“手把手”教学才能快速上手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