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国情与发展
定价:168.00元
作者:胡鞍钢 鄢一龙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5-01
ISBN:978730020828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28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导语_点评_推荐词
内容提要
本书的主题是国情与发展,主线是中国之路,本书将中国作为一个有机的动态的巨系统巨大规模人口国家、社会进行研究,并系统回答了以下几个问题:中国的基本国情是什么?现代中国发展的初始条件是什么?现代中国是如何发生变化的?它从哪里来?它经历了哪些阶段?它现在又是到了哪里?有哪些限制因素和有利因素?限制因素又如何转变为有利因素?如何认识中国发展之路?它背后的逻辑是什么?动因是什么?未来又会走向哪里?如何实现“富民强国”的宏大目标?
本书布局和结构共分为一个导论和六篇。导论主要说明中国国情与发展之路的关系,介绍了现代中国研究的主要目的、各篇章研究主题和研究内容。篇为自然国情与发展,包括地理与发展、资源与发展、环境与发展、自然灾害和气候变化与发展等四章。第二篇为人力资源与发展,分为人口与发展、就业与发展、健康与发展、教育与发展四章。第三篇为经济国情与发展,分为经济增长与发展、农业与发展、工业与发展、知识与发展、减贫与发展四章。第四篇为城乡、地区与发展,本篇本分为地域与发展、地区与发展两章。第五篇为中国与世界,本篇讨论中国发展系统与外部更大系统的联系。后一章为全书总结,对“中国之路”进行回顾与展望。
目录
章导论:中国国情与发展之路6
节为什么要研究中国国情7
第二节国情与发展经济学15
第三节怎样认识和理解“中国之路”26
第四节认真阅读中国这部“天书”31
第五节本书的主要内容32
篇自然国情与发展38
第二章地理与发展40
节地理与发展41
第二节中国自然地理与发展49
第三节重塑中国经济地理63
第四节构建高效协调可持续的家园74
第五节小结:建设美丽中国、绿色中国77
第三章资源与发展80
节资源与发展81
第二节中国自然资源的特点89
第三节中国资源工业的发展93
第四节资源集约高效利用98
第五节充分利用两种资源102
第六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104
第七节小结:创新绿色现代化106
第四章环境与发展108
节环境与发展109
第二节中国古代环境状况变迁121
第三节生存型环境压力124
第四节工业化生态赤字迅速扩大127
第五节生态赤字逐步缩小130
第六节转向生态盈余135
第七节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137
第八节小结:从生态赤字扩大到生态赤字缩小140
第五章自然灾害、气候变化与发展142
节自然灾害、气候变化与发展143
第二节自然灾害历史变迁148
第三节气候变化的大受害国155
第四节温室气体排放超级大国161
第五节建设气候适应型社会166
第六节小结:积极应对自然灾害与全球气候变化172
第二篇人力资源与发展175
第六章人口与发展177
节人口与发展178
第二节中国人口历史变迁187
第三节中国现代人口转变189
第四节计划生育与人口红利193
第五节老龄化、少子化的双重挑战201
第六节从控制一代到调整一代206
第七节小结:从人口包袱到人力资源财富209
第七章健康与发展213
节健康与发展214
第二节健康发展的黄金期223
第三节健康发展缓慢进展期232
第四节构建世界大的全民医保网237
第五节建设全民健康型社会242
第六节小结:从“东亚病夫”到“东方巨人”247
第八章教育与发展250
节教育与发展251
第二节从文盲充斥大国到初级教育大国264
第三节从人口大国到人力资源大国269
第四节迈向人力资源强国273
第五节小结:从文盲充斥大国到人力资源强国284
第九章就业与发展287
节就业与发展288
第二节从劳动力大国到就业大国296
第三节从就业大国到就业强国302
第四节实现高质量的更加充分就业目标313
第五节小结:从劳动力大国到就业强国315
第三篇经济国情与发展318
第十章中国现代经济增长320
节经济增长及来源321
第二节中国经济发展从到衰落330
第三节从“一穷二弱”到世界经济大国333
第四节人类历史上为壮观的经济增长奇迹339
第五节小结:从“一穷二弱”之国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347
第十一章农业与发展350
节农业与发展352
第二节传统农业大国359
第三节农业初步转型发展期363
第四节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全面转型376
第五节从农业大国到世界现代农业大国388
第六节迈向现代农业强国392
第七节小结: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395
第十二章工业与发展401
节工业与发展404
第二节国家工业化:建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415
第三节混合工业化:建成世界工业大国425
第四节新型工业化:建成世界大工业国429
第五节绿色工业化:建成绿色工业强国437
第六节小结:从世界工业化落伍国到世界工业强国442
第十三章知识与发展446
节知识与发展448
第二节“李约瑟之谜”461
第三节从现代科技空白国到知识追赶国465
第四节加速追赶与信息革命470
第五节走向世界科技实力大国477
第六节迈向世界创新强国490
第七节小结:从科技空白国到世界创新强国492
第四篇公平与发展497
第十四章减贫与发展499
节四类贫困与综合减贫501
第二节为消除贫困奠定基础506
第三节明显减少四类贫困人口511
第四节中国消除贫困的做法与经验522
第五节未来全面消除各类贫困529
第六节小结:
作者介绍
胡鞍钢,1953年生,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
师,代表,在外享有盛誉的国情研究(当代中国研究)的开拓者与领军人物,主持编写的《国情报告》对国家高层决策产生持续性重要影响。代表作有《生存与发展》、《中国国家能力报告》、《中国经济波动报告》、《中国地区差距报告》、《就业与发展》、《中国集体领导体制》、《中国:创新绿色发展》、《2020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超级中国》、《“十三五”大战略》、《中国:决胜百年目标》等。
鄢一龙,1976年生,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助理教授,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清华大学管理学博士,著有《目标治理:看得见的五年规划之手》、《大道之行:中国党与中国社会主义》、《2030中国:迈向共同富裕》、《大智兴邦:中国如何制定五年规划》、《中国新理念:五大发展》等。
文摘
序言
说实话,我买《中国国情与发展》这本书,最初是抱着一种“扫盲”的心态,觉得对中国多了解一点总没坏处。但翻开书页,我立刻就被吸引住了,简直是欲罢不能。这本书的叙事方式非常独特,它不是按照时间顺序或者主题来划分章节,而是通过一些看似无关紧要的小切片,却能勾勒出中国全景式的画卷。比如,它可能从一个普通的中国家庭的餐桌变迁,讲到中国的饮食文化、农业发展、食品安全,甚至涉及到全球的贸易格局。又或者,它从一个农村学校的校舍翻新,引申出中国的教育改革、城乡差距、社会公平等等议题。这种“以小见大”的写法,让我觉得非常新颖,也更容易理解那些宏大的概念。书中充满了细节,每一个细节都仿佛在诉说着中国故事,每一个细节都让我对这个国家有了更深的体悟。我尤其喜欢作者对中国社会治理模式的解读,它不是简单地贴标签,而是深入剖析其背后的逻辑和演变,让我看到了一个正在不断调整和优化的系统。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再是那个只能看到冰山一角的游客,而是仿佛被邀请进入了中国这艘巨轮的驾驶舱,看到了它前行的方向和遇到的风浪。
评分我一直以来对国家发展都抱有很浓厚的兴趣,也阅读了不少相关的书籍,但《中国国情与发展》这本书,无疑是我近年来读过的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部。它打破了我对“国情”二字固有的刻板印象,不是那种陈词滥调的陈述,而是一场充满智慧和洞见的思想盛宴。作者的文笔非常老练,他对中国社会各方面的分析,既有宏观的视野,又不乏微观的细腻。我特别欣赏他对中国在国际舞台上角色演变的解读,他不仅仅描述了中国崛起的事实,更深入地分析了其背后的原因,以及中国在处理国际关系时所展现出的独特智慧和策略。书中关于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阐述,也让我耳目一新。它不是简单的歌颂,也不是一味的批判,而是以一种历史的、发展的眼光,去分析其政策的制定、执行过程,以及对中国社会带来的深远影响。作者还对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前瞻性的预测,这些预测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对当前国情和发展趋势的深刻洞察。读完这本书,我不仅对中国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也对中国未来发展充满期待,也更加理解了中国在全球格局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一本“百科全书”式的心灵地图,让我这个对中国曾经充满了好奇和困惑的人,找到了方向。在我阅读《中国国情与发展》之前,我对中国的了解就像是在黑暗中摸索,抓不住重点,也理不清头绪。但这本书就像一束光,照亮了我眼前的道路。它没有给我那些冰冷的数据,也没有给我那些复杂的理论,而是用一种充满人文关怀的方式,让我感受到了一个真实的中国。我从书中看到了中国人民的勤劳和智慧,看到了他们为了改善生活所付出的巨大努力。我看到了中国社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种种变化,那些挑战与机遇并存的画面,都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中。这本书的结构安排也十分巧妙,它不是孤立地介绍某个方面,而是将各个元素有机地联系起来,让我看到了一个整体的中国。它让我明白,中国的发展不仅仅是经济的增长,更是社会、文化、科技、环境等多个维度的协同进步。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再是一个遥远的观察者,而是能够站在中国人民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的生活,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让我看到了一个有血有肉、有温度的中国,一个正在不断前进、充满活力的中国。
评分我刚拿到《中国国情与发展》这本书的时候,以为它会是一本硬邦邦的学术著作,可能会充斥着大量的统计数据和理论模型,让我这种非专业人士望而却步。然而,事实却给了我一个巨大的惊喜!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亲切,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朋友在娓娓道来,给我讲述他眼中的中国。作者并没有把读者当成需要被灌输知识的对象,而是把我引入了一个探索的旅程。他用丰富的案例和生动的比喻,将那些看似复杂的问题变得浅显易懂。比如,在解释中国经济发展的驱动力时,他并没有罗列一堆GDP增长率,而是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企业故事,一个个普通人的奋斗经历,让我切切实实地感受到那种蓬勃的生命力。他对中国社会变迁的描述,也充满了人情味,我看到了城市化进程中农民的喜怒哀乐,看到了年轻人追求梦想的勇气和迷茫,也看到了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创新。这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没有回避中国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曲折,而是以一种客观、辩证的眼光去审视,这让我觉得更加真实可信。它让我明白,任何一个国家的崛起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而中国人民所展现出的韧性和智慧,是其能够克服重重困难的关键。
评分这本书简直让我大开眼界!一直以来,我对中国的认识都停留在一些零散的新闻报道和课本知识里,总觉得隔着一层纱,看不真切。但《中国国情与发展》这本书,却像一把钥匙,咔嚓一声,把那扇神秘的大门给我推开了。它不是那种枯燥乏味的官方报告,而是用非常生动、接地气的方式,一点点地剖析了中国这个庞大而复杂的国家。从宏观的地理环境、历史脉络,到微观的社会结构、经济转型,再到文化习俗、人民生活,几乎无所不包。作者在描述地理风貌时,仿佛我置身于高原的辽阔,江南的烟雨;在讲述历史变革时,那些波澜壮阔的事件在我脑海中一一重现,我甚至能感受到那个时代人们的心跳。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对当前中国面临的一些挑战和机遇的分析,也非常到位,既不回避问题,又充满对未来的乐观和信心。它让我明白了,为什么中国会成为今天的样子,又将走向何方。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不再是那个对中国一知半解的旁观者,而是多了一份理解,多了一份认同。这本书的视角非常独特,它不仅仅是告诉我们“是什么”,更是深入分析了“为什么”和“将如何”,这种深度的挖掘,着实让我佩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