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医院蓝皮书:中国医院竞争力报告(2017-2018)
定价:108.00元
作者:庄一强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4-01
ISBN:9787520124362
字数:503000
页码:528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由艾力彼医院管理研究中心策划,根据艾力彼“第三方医院分层评价体系”系列排行榜,对2016年和2017年度的排名结果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对比研究、总结分析而成的年度行业报告。全书分为总报告、分报告一、分报告二、分报告三、专题报告以及附录六个部分。
目录
Ⅰ 总报告
1 中国医院竞争力排行榜/001
一 2017医院100强/001
二 2017省会市属/计划单列市医院100强/005
三 2017地级城市医院500强/008
四 2017县级医院500强/021
五 2017非公立医院500强/035
六 2017中医医院500强/048
七 2017省域医院30强(各省)/059
八 2017县级专科30强/073
九 2017地级城市专科30强/081
十 2017医院信息互联HIC 100强/092
十一 2016上市医疗服务(医服)企业排行榜/097
十二 2016非公立医院集团排行榜/100
十三 2016非公立医院发展指数排行榜(各省)/106
十四 2016医养结合机构50强/107
十五 2016康复医院50强/109
十六 2016华人地区佳医院100强/111
2 分级诊疗的区域均衡性分析【庄一强 唐洪磊】/115
3 分级诊疗标杆:地级、县级医院运营分析【王兴琳 方 敏 刘剑文】/135
4 医院星级认证发展报告2017【刘 洪 石吉彬 刘泽媚 蒋旭金 陈 忠 单 涛】/165
5 医院信息互联HIC报告2017【庄一强 王彩云 罗永杰 唐洪磊 乐立权】/173
Ⅱ 分报告一 分层分类报告
6 县级医院报告【王兴琳 梁婉莹 邓兆盈】/185
7 地级城市医院报告【刘 洪 李博文 刘剑文】/205
8 省会市属/计划单列市医院报告【姚淑芳 邓兆盈】/221
9 中国医院及亚洲华人地区佳医院报告【庄一强 郑会荣 李 茜】/232
10 中医医院报告【刘泽媚 李 茜 邓兆盈】/244
Ⅲ 分报告二 区域报告
11 中国医院竞争力(东北)报告【郑会荣 任耀辉 田 宾】/255
12 中国医院竞争力(华北)报告【梁婉莹 刘建华 罗 芸】/264
13 中国医院竞争力(华中)报告【罗永杰 田 宾 高 蓉】/274
14 中国医院竞争力(华东)报告【何永琦 任耀辉 田 宾】/283
15 中国医院竞争力(华南)报告【何永琦 高 蓉 刘建华】/295
16 中国医院竞争力(西北)报告【张娟娟 田 宾 陈 兰】/303
17 中国医院竞争力(西南)报告【李博文 高 蓉 刘 莎】/313
Ⅳ 分报告三 专科报告
18 县级医院专科报告【刘剑文 梁婉莹 庄一强】/322
19 地级城市医院专科报告【刘剑文 李博文 庄一强】/352
Ⅴ 专题报告 非公医院报告
20 非公医院发展指数:社会办医的坐标【庄一强 方 敏 邓兆盈】/387
21 非公立医院及非公立医院集团报告【蔡 华 何永琦 张娟娟】/401
22 医养结合机构及康复医院报告【陈 忠 何永琦 蒋旭金】/417
23 2017年A股上市公司投资医疗服务企业分析报告【隋国平 刘 方 程门雪】/428
24 民营医疗机构港股IPO解析【郭榕榕 李 响】/438
25 具投资价值医院的衡量:BHI投资评级【庄一强 何永琦】/460
Ⅵ 附 录
26 医院综合及专科竞争力评价方法与指标【庄一强 王兴琳 刘剑文】/467
27 中国上市医疗服务企业排名指标【庄一强 刘剑文】/480
28 医院信息互联互通排名指标【庄一强 王彩云 罗永杰 唐洪磊 乐立权】/482
29 名词解释/484
Abstract/489
Contents/491
作者介绍
庄一强,香港艾力彼医院管理研究中心创始人,中国医院协会副秘书长 、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博士。中国医院论坛组委会副秘书长兼学术组组长,“患者安全目标(2014-2015)”工作委员会负责人。兼任里斯本工商管理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医院管理研究院客座教授、香港医院行政学会理事。长期从事医院管理研究、咨询、教学工作,在中国医院、中华医院管理、中国医院管理、中国医院院长、医学与哲学、中国卫生经济、中国卫生资源、现代医院管理、中华内科、中国处方药、当代医学、中国医疗前沿等杂志发表几十篇医院管理论文。
廖新波: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巡视员,曾任广东省人民医院副院长。
王兴琳:艾力彼医院管理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艾力彼管理顾问有限公司总裁,艾力彼联合创始人。
刘洪:湘雅医学院硕士,泌尿外科副主任医师。
文摘
序言
我花了相当长的时间仔细研读了这份报告的绪论部分,那种扑面而来的学术严谨感,着实让我有些喘不过气来,但同时也充满了对专业精神的敬意。它不像市面上那些畅销的管理书籍那样,用大量的励志故事和简单的“成功公式”来吸引眼球,而是选择了更为内敛、数据驱动的叙事方式。我个人对报告中数据收集的方法论部分非常感兴趣,尤其是它如何解决医疗数据共享的敏感性和碎片化问题。要知道,要将全国数千家医院的运营数据、患者满意度、科研产出等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工程挑战。如果这个基础不牢固,后续的所有分析都可能建立在沙丘之上。我特别期待看到它在论述“创新能力”这一维度时,是如何量化和评估的。创新不仅仅是发表几篇高影响因子的论文那么简单,它包含了流程创新、服务模式创新以及医患沟通效率的提升等等。一个真正有竞争力的医院,必然是在各个维度上都具备持续迭代的能力。这份报告若能提供一套可复制的评估模型,对那些渴望实现内生性增长的管理者来说,其价值无可估量。它更像是一份需要反复咀嚼、才能品出其中滋味的“营养餐”,而不是快餐。
评分说实话,阅读这份年报的过程,更像是一次对中国医疗卫生体系“体检报告”的深度解读。我感受最深的是它对于“服务价值”和“成本控制”这对永恒矛盾的探讨。在当前医保控费的大背景下,医院的生存压力是实实在在的。这份报告是否能清晰地描绘出,哪些医院在保障基本医疗服务质量的同时,成功地实现了运营效率的飞跃?我个人非常关注的是其中对信息化建设投入产出比的分析。我们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去建设电子病历系统、HIS系统,但这些系统是否真正提升了临床医生的工作效率,还是仅仅增加了一层繁琐的录入工作?如果报告能拿出一些实证数据,对比一下信息化成熟度高的医院和低水平医院在平均住院日、医嘱执行错误率上的差异,那将是极其宝贵的参考。而且,我希望它不仅仅停留在宏观的分析层面,而是能深入到某个具体的科室管理案例中去,比如外科手术排期管理或者急诊分诊流程优化,看看顶尖医院是如何运用科学方法将效率最大化的。那种对细节的捕捉和量化分析,才是一个真正成熟的行业报告所应具备的底色。
评分这份报告给我的感觉是,它在试图搭建一座连接“管理实践”与“学术研究”的桥梁。它避免了过度煽情或批评,而是采取了一种近乎冷峻的客观态度来呈现现状。我特别欣赏它对“区域协同效应”的关注。在目前的医疗体系中,三甲医院往往虹吸了大量优质资源,而周边基层医疗机构则面临萎缩的风险。报告是否能从竞争力的角度,分析一下那些成功构建了紧密医联体,实现了上下级分工协作的区域医疗集群?这种协同带来的综合竞争力提升,往往比单体医院的闭门造车要来得更强劲、更持久。我希望看到报告能更进一步,探讨“人才的内循环”机制。顶尖医院如何通过建立有吸引力的薪酬体系、科研激励机制以及职业发展路径,留住那些最优秀的年轻医生,而不是仅仅依赖于高强度的超负荷工作。一个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归根结底是人的竞争力,如果报告能提供关于人才管理和梯队建设的标杆案例和量化指标,那么它对于任何一家有长远眼光的医院管理者来说,都是一份不可或缺的战略参考手册。
评分这本书,说实话,拿到手的时候我就被那种沉甸甸的质感和封面上严谨的“蓝皮书”标识给镇住了。我本身在医疗行业算是摸爬滚打了好几年,一直以来都觉得国内医院的管理和竞争力分析是个说不清道不明的话题,各种传闻和零散的数据满天飞,缺乏一个能让人信服的、系统性的梳理。所以,当看到这份报告的标题时,心里是充满了期待的。我希望能从中找到一些真正能指导实践的洞察,而不是那些空泛的口号。我尤其关注的是它对不同级别、不同区域医院的横向对比,毕竟上海、北京的“巨头”和基层社区医院的运营逻辑是天差地别的。如果报告能深入剖析这种差异背后的驱动因素,比如人才结构、技术投入、甚至是政策倾斜的影响,那才算得上是真正有价值的工具书。我对那些纯粹的排名并不感冒,我更看重的是它如何构建这个评价体系,这个体系本身是否经得起推敲和检验,是否能够反映出当前中国医疗体系的真实肌理和面临的深层挑战。我希望它能揭示出那些“隐形冠军”,那些在特定领域做得非常出色,但大众知名度不高的医院,他们的成功秘诀究竟是什么。这本书如果能提供一个清晰的诊断框架,对于我们思考科室发展战略、优化资源配置,绝对是如虎添翼的。
评分阅读这份蓝皮书的过程,让我对“未来医院”的轮廓有了更清晰的认知。它所描绘的竞争力,已经不再是比拼床位数、比拼设备先进程度的蛮力竞争,而是转向了更精细、更智慧的“生态系统”竞争。我特别期待报告中关于“患者体验指数”和“公共健康责任履行度”这两个维度的深入剖析。在老龄化加剧和慢性病管理日益重要的今天,一家医院的竞争力如何体现其对社区健康维护的贡献?这是否应该纳入核心评价指标?我关注的是,那些在患者教育、疾病预防、以及慢病管理随访方面做得出色的医院,其长期的运营稳定性和美誉度是否得到了显著提升?这份报告如果能展示出清晰的因果链条,证明积极承担公共责任最终会转化为医院自身的长期竞争力,那将极大地鼓舞医疗机构从“治病为中心”向“健康为中心”转型。它不应只是一份历史数据的总结,更应该是一份面向未来十年中国医疗格局的“导航图”,引导行业向着更高效、更人性化的方向迈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