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我的青春回忆录
定价:32.00元
作者:陈凯歌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09-01-01
ISBN:978730010215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40kg
编辑推荐
一个充满自省与批判精神的电影人,一本青春陈凯歌的真庄自供书。
我一直认为我的人生经验大都来自那个时期,其中*重要的是,这个革命帮助我认识了我自己。认识自己即是认识世界,明白这一点,就决定了我的一生。尽管那场革命因十年浩劫这样的名词而似乎得到否定,也有了许多批评的书籍,但只要人们仍然只会控诉他人时,这场革命实际上还没有结束。我试图做的,就是在审判台空着的时候自已走上去,承担起我应承担的那部分责任。因此,这是我的自供书。我一直不能以轻松的态度看待生活,这也许恰恰是我在书中所描绘的那个时代给我的影响,我却没有什么后悔。
陈凯歌
内容提要
本书是电影导演陈凯歌的自传之部。从他1965年13岁考上北京四中时写起,直至1971年在云南建设兵团结束插队生活时止。作者以深刻的思想、优美的文笔、个人的视角,写下了对那个年代的独特解读;也是对他辉煌导演生涯之前的生活、思想、艺术等各方面积累的一段小结。在成为电影导演之前,他曾有过怎样的人生?陈凯歌亲自执笔,直面他的少年时代。他的回忆与思考,既富于自省和批判精神,又具有相当的思想深度和历史的鲜活性。
《我的青春回忆录》不是电影,不是艺术创作,是作者的早年自传,是回忆录,是一个思想者的精神成长史,也是一个清醒着的灵魂对过往年代与人性的反思。它打动你,感染你,也让你摸到一点灵魂的质地。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初次接触这类主题的作品,我原本有些忐忑,怕它过于晦涩或者过于煽情,但仅仅是快速浏览了目录和章节标题,我就被一种强烈的真实感所吸引。那些标题的措辞,没有故作高深的辞藻堆砌,反而带着一种直白的叙事力量,仿佛是作者在对你低语,讲述那些不为人知的往事。这种坦诚的姿态,让人立刻拉近了与作者的距离,感觉接下来的阅读过程会是一次真诚的对话,而不是单向的灌输。而且,从章节的分布来看,作者似乎非常注重事件发生的时间线和情感脉络的梳理,这对于构建一个完整、有逻辑的“回忆录”体系至关重要,避免了回忆散乱无章的问题。这种结构上的严谨性,让我对作者的叙事能力充满了信心,期待它能带领我穿越回那个特定的时代背景。
评分我已经迫不及待想要知道作者是如何处理那些“敏感”或者“难以启齿”的记忆片段的。很多青春的阵痛,往往是当事人终其一生都不愿轻易示人的,如果这本书能够坦然地触及这些痛点,并且以一种成熟和释怀的态度去呈现,那这本书的勇气就值得称道。我猜想,这不会是一部粉饰太平的作品,而是充满汗水、泪水,甚至是迷茫与挣扎的真实记录。这种直面人生的勇气,本身就是一种积极的导向,它告诉每一个正在经历青春阵痛的读者:你的困惑和挣扎是真实的,是被记录下来的,你并不孤单。我期待它能带来一种疗愈的力量,一种对过往和解的智慧,而不是简单的怀旧情绪的复苏。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拿到手里就能感受到一种沉甸甸的质感,封面那种略带复古的米白色调,搭配上烫金的字体,透露出一种不张扬的典雅。我特别喜欢那种翻开扉页时,纸张散发出的淡淡油墨香,这感觉是现在很多电子阅读无法替代的。虽然我还没来得及深入阅读内文,但光是这书籍的实体感,就让人觉得这是一本值得收藏的作品。内页的排版也处理得相当用心,字号大小适中,行距留得恰到好处,阅读起来应该会非常舒适,不会有那种拥挤感。出版社在细节上的把控,确实体现了专业水准,让人对里面的内容充满了期待,毕竟好的载体才能更好地承载深刻的思想。我甚至在想,如果把它放在书架上,它本身就能成为一个风景,那种低调的奢华感,与那些花哨的封面设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显出内容本身的厚重感。
评分我是一个对文字的“韵律感”要求很高的人。很多回忆录读起来要么像流水账,要么就是矫揉造作的散文诗,很难找到那种既有力量感又保持克制的叙述风格。这本书的开篇几段试读,让我找到了久违的共鸣。作者的遣词造句非常精妙,既有那个年代特有的口语化表达,又夹杂着成熟后的深刻反思,这种时空交错的语言魅力,让人欲罢不能。他似乎懂得如何用最简洁的笔触勾勒出最复杂的人心,那种对细节的捕捉,比如一个眼神、一个细微的动作,都处理得极其到位,足以让读者在脑海中构建出栩栩如生的场景。这已经超越了一般的回忆录范畴,更像是一种文学化的自我剖析,读起来有一种“被理解”的安慰感。
评分从出版信息来看,选择人民大学出版社,本身就带有一种权威性和学术背书的意味,这让我对书中可能涉及的历史背景和细节的准确性抱有极高的期待。回忆录这种体裁,最怕的就是个人情绪对事实的过度扭曲,但名校出版社的介入,往往意味着内容在出版前经过了更为严格的审校和考证。我设想,这本书可能不仅仅是个人情感的宣泄,更像是那个特定历史切片的一个侧影,具有一定的社会观察价值。如果作者能够巧妙地将个体的命运融入到宏大的时代背景中去讲述,那么这本书的价值就不仅仅停留在个人怀旧层面,而是上升到了对一代人集体记忆的梳理和保存,这绝对是出版界的一件有意义的工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