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定 正版 《藝術也可以這樣玩》 赫威?托雷的11個創意活動提案 青林

预定 正版 《藝術也可以這樣玩》 赫威?托雷的11個創意活動提案 青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艺术
  • 创意
  • 活动
  • 儿童
  • 亲子
  • 手工
  • 启发
  • 游戏
  • 青林
  • 赫威·托雷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拓特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1
ISBN:9789862743249
商品编码:28161631613
正文语种:繁体中文

具体描述

藝術也可以這樣玩:赫威?6?4托雷的11個創意活動提案

  • 作者: 
  • 原文作者:
  • 譯者:
  • 繪者:
  • 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7/05/05
  • 語言:繁體中文
  • 定價:280
  • ISBN:9789862743249
  • 規格:平裝 / 80頁 / 18 x 24.3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內容簡介

    直覺X本質
    讓每次創作都是一場大驚喜!

    小黃點 作者 赫威?6?4托雷 陪你自在瘋藝術
    「透過直覺和內在本能來創作,它能夠使每個小小藝術家嘗試新的、意想不到的事情」—赫威.托雷
    ※隨書附贈《創意互動遊戲本》讓你現學現玩!

    「準備好了嗎?我們要開始囉!我想要看到一個小的圓點。」

    然後接下來:
    「我們暫停一下!每個人交換一下位置。」
    「現在,我希望看到一個稍微大一點點的圓點。」
    「大家現在再交換位置。」
    「我希望看到一個再大一點的圓點。伸出你的手,把這個圓點畫在遠一點的地方?6?8?6?8」

    澳後,這將會變成一件鼓舞人心的藝術作品喔!

    「赫威.托雷」經常在世界各地舉行「兒童創意工作坊」,從美國洛杉磯、印度新德里、英國倫敦、非洲馬拉威等都有他和孩子們自由創作的蹤跡。此書正是他在各國舉辦的各式創意工作坊中,和孩子第*線接觸的經驗集結成冊。

    書中共有11個活動提案,有詳細的步驟說明如何帶領孩子在不同主題的工作坊中發揮創意與想像,以自由活潑、不設限的方式,激發出孩子創作的熱情,培養藝術美感。

    本書特色

    ★創意活動從少數到百人皆可適用
    ★集體即興創作概念,鼓勵孩子用直覺和本能創作
    ★創作過程沒有對錯,後都能是一件鼓舞人心的作品
    ★末尾才知創作作品是什麼,引發孩子的驚喜與期待感
    ★本書不提方法,而是概念,讓大人有源源不絕的活動idea
    ★使用素材沒有限制,取材方便
    ★作者在全球舉辦創意活動的內容,集結精華成冊

    *適讀年齡:3歲以上
    *注音:□有  ■無

    作者介紹

    作、繪者簡介

    赫威?6?4托雷Hervé Tullet

    赫威?6?4托雷1958年出生於法國諾曼第。曾任廣告公司創意總監,1994年開始為孩子創作,往後致力於童書插畫與創作。他的作品充滿藝術性及創意,且十分貼近幼兒,他甚至還被稱為「學前教育王子」目前與兩個兒子、女兒及妻子定居於巴黎。

    作品有《小黃點》、《大小一起玩系列》等。

    個人網站:www.herve-tullet.com/en/accueil.html

    譯者簡介

    李霜青


    哥倫比亞大學藝術教育博士、哈佛大學藝術教育碩士、紐約大學學前與小學教育碩士。曾任北蘇荷兒童美術館副館長、美國加州蓋提J. Paul Getty Museum美術館教育部教育顧問、紐約古根漢美術館 The Guggenheim Museum 成人教育部門教師、紐約現代美術館 Museum of Modern Art 學校教育部門教師。現職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藝術與人文教學研究所專任教授。

    目錄

    《藝術也可以這樣玩》
    赫威?6?4托雷大聲說!—5
    1.田野上的花朵—8
    2.大塞車—14
    3.魔術骰子—20
    4.跟著音樂動動畫—24
    5.人物性格肖像—30
    6.誰快?—36
    7.紙上相撲—40
    8.身體變奏曲—46
    9.吃大餐囉!—50
    10.圖片工廠—54
    11.大奇觀—60

    《創意互動遊戲本》
    1.花朵繽紛樂
    2.我的夢想家園
    3.送你一個大怪咖
    4.色塊奇幻島
    5.我是小小攝影師
    6.酷徽章大收集
    7.BODY擂台
    8.影子超人
    9.創意料理我行
    10.馬賽克拼貼大師
    11.天生舞者

《創意無限:激發無限想像力的實踐指南》 引言:跳脫框架的思考,點燃創新的火花 在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從日常生活的瑣事到尖端的科技研發,創意的力量無處不在。然而,許多人常常感覺自己缺乏「創意」,或者認為創意是少數天才的專利。本書旨在打破這種迷思,提供一套全面、實用且極富啟發性的指南,引導讀者深入探索創意的本質,並將其轉化為可操作的實踐步驟。我們相信,創意並非天賦,而是一種可以透過學習、練習和體驗來培養的能力。 本書的結構圍繞著「認知重塑」、「工具箱建立」與「實戰演練」三大核心支柱展開,旨在全面提升讀者的創新思維與實踐能力。我們不談空泛的理論,而是著重於提供具體、可立即應用的方法論與案例分析。 --- 第一部:重塑你的創意認知地圖 (Cognitive Reframing) 創意的核心,首先在於我們如何看待問題和世界。這一部分將引導讀者清理阻礙創意的心理障礙,並建立一套更開放、更具實驗精神的思維模式。 第一章:告別「我沒有創意」的詛咒 本章深入剖析了限制人們發揮創意的常見心理陷阱,例如對失敗的恐懼、對權威答案的依賴,以及過早自我審查的習慣。我們將介紹「成長型思維」(Growth Mindset)在創意領域中的重要性,並提供具體的練習,幫助讀者將自我批判轉化為自我激勵。關鍵在於理解,每一次「失敗」都是一次數據收集的過程,而非終點。 第二章:解構「靈感」的迷思 靈感從何而來?許多人等待一個神聖的「啊哈!」時刻,卻忽略了日常積累的價值。本章將靈感解構成為「輸入累積」、「連結建構」和「情境觸發」三個層次。我們探討如何系統性地增加有效輸入(例如跨領域閱讀、深度觀察),並運用冥想與心流(Flow)狀態來優化大腦的連結速度。 第三章:擁抱「不完美」的價值 在追求創新的道路上,完美主義是最大的敵人。本章強調「快速原型」(Rapid Prototyping)和「最小可行產品」(MVP)的概念,並解釋為何早期將不成熟的想法公諸於世,比耗費無數時間打磨一個孤立的想法更有效率。我們將分享如何建立一個安全的「實驗場域」,鼓勵嘗試「醜陋但有效」的解決方案。 --- 第二部:構建你的創意工具箱 (The Innovation Toolkit) 有了正確的心態後,我們需要具備可以隨時取用的工具來引導思考的方向。這一部分提供了多種經過驗證的方法論,適用於不同類型的創意挑戰。 第四章:結構化的發散思維技術 發散思維是創意的起點,但單純的「頭腦風暴」往往效率低下。本章介紹了幾種更結構化的發散工具: SCAMPER 法則的深度應用: 不僅僅是簡單的替代(Substitute)或組合(Combine),而是深入探討如何將「重新排列」(Rearrange)與「反轉」(Reverse)應用於服務設計或產品迭代中。 隨機輸入法(Random Input): 學習如何從完全不相關的詞彙、圖像或概念中提取與當前問題的隱藏聯繫。我們將提供步驟指導,確保隨機輸入能夠有效地引導出新穎的見解。 六頂思考帽(Six Thinking Hats)的實戰部署: 探討如何利用這套工具來系統性地從不同角度(情感、批判、樂觀、事實)審視一個問題,避免單維度思考。 第五章:從限制中尋找自由——逆向工程 創意往往在限制下爆發。本章專注於如何主動設定或發現「限制」,並將其轉化為創新的驅動力。 資源限制的創造性利用: 如何在預算、時間或材料極度受限的情況下,設計出最具顛覆性的方案。 「禁止做什麼」的清單: 通過明確列出「不應該」做的事情,反而能清晰地界定出創新的邊界和可能性空間。 第六章:視覺化思考的力量 人類的思維並非純粹的線性文字,視覺化是加速理解和溝通複雜創意的關鍵。本章介紹了從流程圖、心智圖(Mind Mapping)到故事板(Storyboarding)的實用技巧。重點在於如何利用視覺元素來揭示隱藏的模式和尚未被發現的潛在問題。 --- 第三部:從點子到現實的實踐循環 (From Concept to Reality) 一個偉大的點子若不能落地,便毫無價值。最後一部分專注於如何評估、迭代和實施創意方案。 第七章:有效的點子篩選與決策矩陣 當我們擁有數十個想法時,如何選擇最佳路徑?本章提供了一套量化的評估框架,幫助讀者超越直覺判斷: 可行性-影響力矩陣(Feasibility-Impact Matrix): 根據技術難度、所需資源與預期成果,對點子進行分級。 預期用戶反饋模擬: 在投入大量資源前,如何設計簡單的模擬場景,預測目標用戶對創意的第一反應。 第八章:設計敘事:讓你的創意「被看見」 再好的創新也需要有效的溝通。本章教授如何建構一個引人入勝的「創意敘事」(Creative Narrative)。這包括清晰地定義問題、展示解決方案的獨特性,以及預測改變帶來的正面效益。重點在於將技術細節轉化為易於理解、富有情感共鳴的故事線。 第九章:迭代與持續優化 創意過程不是一次性的直線,而是一個螺旋上升的循環。本章探討了「建立-測量-學習」(Build-Measure-Learn)循環在創意實踐中的應用。我們強調收集真實世界的反饋,並將這些反饋系統性地納入下一次迭代的設計中,確保創意能夠隨著環境和需求的變化而持續進化。 --- 結語:創意是持續的旅程 本書提供的工具和思維框架,旨在幫助讀者將創意內化為一種生活方式。真正的創新,源於對世界的永不滿足的好奇心,以及將複雜性簡化、將不可能轉變為可能的熱情。現在,拿起你的工具箱,開始你的下一次創意探險。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直是视觉的盛宴,那种鲜明的色彩搭配和富有张力的构图,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我喜欢那种不拘一格的排版方式,它不像传统教辅书那样死板,反而充满了灵动和趣味性。光是翻开扉页,那种油墨的香气混合着纸张的质感,就让人忍不住想深入探索里面的内容。装帧的工艺也相当考究,那种硬挺的质感拿在手里沉甸甸的,透露出一种“有料”的气息。我特别注意到书脊上的烫金字体,在光线下微微闪烁,显得既专业又不失活泼,这种细节的处理,很能体现出版方的用心。我猜这本书的内页纸张应该也做了特别的选择,可能略带米黄的色调,能让长时间阅读时眼睛更舒适,这对于一本需要动手实践的“玩”的书来说,简直是太重要了。整体来看,它在视觉上传达出一种强烈的信号:这不是一本让你觉得枯燥的学习手册,而是一份邀请函,邀请你去拥抱创造力的无限可能。

评分

这本书的价值,在我看来,远超出了它作为一本“活动指南”的范畴,它更像是一本“思维启发录”。读完某个章节后,我发现自己看世界的角度都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例如,以前看到废弃的纸箱,只会觉得是垃圾,现在却开始琢磨着如何利用它的几何结构进行重组,赋予它新的功能或形态。这种观察力的提升,是任何死记硬背都无法带来的。它教会我的不是“如何画”,而是“如何思考”一个事物、一个问题,以及如何打破既有的框架去寻找解决方案。这本书对于那些感觉自己“创意枯竭”或者“思维固化”的人来说,无疑是一剂强效的“精神补剂”,它让人重拾对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这是最宝贵的收获。

评分

我发现这本书在结构编排上极具匠心,它似乎遵循着一种从“简单尝试”到“复杂构建”的递进逻辑。不像有些工具书那样将所有知识点混杂在一起,让人无从下手,这本书的章节划分非常清晰,每提出一个核心概念,紧接着就是一系列详实的步骤指南,并且这些指南的描述充满了画面感,读起来一点都不费劲。我特别欣赏它在介绍材料和工具时的那种务实态度,没有一味推崇昂贵或专业的器材,而是鼓励我们利用身边唾手可得的日常物品进行改造和利用,这极大地降低了读者的入门门槛,让“动手”这件事变得触手可及,而非遥不可及的专业领域。这种“微创新”的思路,才是真正激发创意的活水。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它摒弃了学术论文那种生硬的腔调,转而采用了一种近乎于“故事叙述”的口吻来讲解复杂的艺术原理。读起来的节奏感非常好,有平缓的铺垫,也有激昂的转折,就像在听一位经验丰富的艺术家分享他行走江湖的秘籍。我注意到作者在解释某些概念时,会穿插一些看似不相关的跨界知识点,比如提到光影时可能会联想到物理学的折射原理,或者谈到平衡感时会引用建筑学的结构稳定概念。这种多学科的交融,让“艺术”这个主题一下子拓宽了边界,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绘画或雕塑,而是渗透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让人不得不佩服作者知识面的广博和整合能力的强大。

评分

这本书的引言部分处理得非常巧妙,它没有直接抛出那些高深的理论,而是像一个老朋友在跟你拉家常一样,用一种非常亲切、甚至带着点小幽默的语气,娓娓道来“为什么艺术不该被束之高阁”的观点。我立刻就被那种真诚的态度打动了。作者似乎非常懂得如何与读者建立情感连接,他描述的那些初衷和困惑,简直就是我过去在接触艺术创作时常常遇到的瓶颈。读着读着,我感觉自己不再是一个被动的接收者,而是一个共同探索的伙伴。特别是对“失败”的定义那一块儿,作者的论述简直醍醐灌顶,他把那些我们害怕犯下的“错误”重新包装成“意外的惊喜”和“宝贵的实验数据”,这种心态上的转变,比任何具体的技巧传授都来得更有价值。这让我想起小时候玩泥巴的无拘无束,瞬间找回了那种最原始的创作冲动。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