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商品参数
| 书名 | 读美文库-我们时代的病态人格 | ISBN编号 | 9787516812358 |
| 条形码 | 9787516812358 | 是否套装 | 否 |
| 定价 | 36.00元 | 出版日期 | 2017年1月 |
| 出版社名称 | 台海出版社 | 作者 | 卡伦·霍妮 |
| 开本 | 32 | 作者地区 | 美国 |
| 译者 | 刘丽 | 编者 | 无 |
正文页数:242页
标题:我们时代的病态人格(双色插图无删节版)充满趣味又让人不寒而栗的心理学经典,与阿德勒、荣格、弗洛姆齐名的心理治疗大师霍妮代表作
关键词:变态心理学人际关系自卑与焦虑心理学经典
编辑推荐:
☆“#大家都有病系列”,如果这本书刺痛了你,请记住,你并不是一个人!
公开场合很害怕表达自己的观点,因为怕别人耻笑我的观点浅薄;
不喜欢别人的调侃,我总觉得自己被伤了自尊;
害怕遭受失败和侮辱,我把想法压抑在心里,有怒火也不能发泄;
在工作或生活中,只要有人表现出明显的优势,我就觉得受到了威胁;
对当面的赞扬不知所措,很多时候我觉得那是一种高高在上的同情;
没办法停止将自己与他人相比,然后比较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我不敢拒绝别人的任何要求,并且会不断地解释生怕对方认为我不热心;
幻想在人群中得到关注,成为让人羡慕的团体中心,当然,只是幻想;
害怕被孤立,当我的朋友们撇下我去做什么事,心里总是无比难受!
……
☆重口味心理学故事+美国知名心理治疗大师卡伦·霍妮毒舌揭秘。
☆通俗心理自助读本,焦虑、社交恐惧、压力、自卑、易怒症治疗实录。
☆天才向左、疯子向右,敢不敢撕开面具看看自己应该划入哪个群体?
☆大家都有梦、大家都有爱、大家都有病,但你仍然可以拥有一个美好的人生。
《我们时代的病态人格》(无删节全译本)
1.双色插图:双色印刷,精美插图,好读好看!
2.趣味性:丰富的案例、通俗的分析,给你刺激的阅读体验!
3.实用性:解决自身和别人的问题,迅速学以致用的经典!
3.专业性:与阿德勒、荣格、兰克、弗洛姆的心理学大师,心理学必修书籍!
内容简介
经典心理自助读本,焦虑、社交恐惧、竞争恐惧、嫉妒、自卑、受虐狂、权力欲、偏执、敏感……哪一个是真正的你?天才在左疯子在右,从这里开始内在的探索
我们生活这个社会由于竞争的压力充满了普遍的敌意,人与人之间这种潜在的敌对性紧张,其结果是导致不断产生的恐惧——害怕遭到失败的恐惧以及对他人潜在敌意的恐惧,这种恐惧又因为害怕自己的敌意遭到他人的报复而增强。霍妮对病态人格的种种心态进行了精彩而透彻的分析:我们的焦虑、痛苦,以及我们在个人生活和他人交往中所遇到的种种障碍。焦虑、社交恐惧、竞争恐惧、嫉妒、自卑、受虐狂、权力欲、偏执、敏感……哪一个是真正的你?《我们时代的病态人格》系统地论述了我们这个时代竞争的加剧和安全感的丧失,指出当下个人竞争来激烈,我们所能做的就寻求一种积极的竞争模式,《我们时代的病态人格》指引我们保持每个人的个性,而不是把所有的人放在竞争的大潮中听之任之。
作者简介
卡伦?霍妮(Karen Horney),德裔美国心理学家和心理治疗专家,美国精神分析研究所所长,与阿德勒、荣格、兰克、弗洛姆等齐名的西方当代新精神分析学派的主要代表。霍妮是社会心理学的早期倡导者之一,1967年后,卡伦·霍妮已被公认为伟大的精神分析女权主义者。
目录
第1章 病态人格的文化及心理内涵 /
第2章 我们时代病态人格的由来 /
第3章 焦虑 /
第4章 焦虑和敌意 /
第5章 神经症的基本结构 /
第6章 对爱的病态需要 /
第7章 再论对爱的病态需要 /
第8章 获得爱的方式和对冷落的敏感 /
第9章 性欲在爱的病态需要中的作用 /
第10章 对权力、声望和财富的追求 /
第11章 病态竞争 /
第12章 逃避竞争 /
第13章 病态的罪恶感 /
第14章 病态受苦的意义——受虐狂问题 /
第15章 文化与病态人格 /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第3章 焦虑
在开始对病态人格作更深入地讨论之前,我们必须重提第一章里留下的一个话题,即着手解释我所提到的“焦虑”的准确含义。这样做是相当必要的,因为我曾说过,焦虑是病态人格的动力来源,我们在任何时候都得与之打交道。
前面我曾把焦虑与恐惧等同起来使用,这样就指出了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事实上,焦虑和恐惧都是对危险境况所做出的情绪反应,也都有可能伴随各种生理的感觉,比如颤抖、出冷汗、剧烈的心跳等。这些生理变化有时会非常强烈,以至于会因突发的、强烈的恐惧而导致死亡。不过,焦虑与恐惧之间仍然是有区别的。
如果一个母亲因为自己的孩子长了很少的一些丘疹或患上了轻微的感冒,就害怕其会死去,这种反应就是焦虑;但是如果子女的确患了严重的疾病,母亲因此而感到害怕,这种反应就该被称为恐惧。假如有人一旦站在高处就会感觉到害怕,或者每当他必须与人讨论某个他知道得相当清楚的话题的时候就会感到害怕,这种反应就是焦虑;而假如一个人是因在风雨交加之时在深山中迷了路而感到害怕,这种反应就是恐惧。至此,我们能够作出一个简单且明确的区分:恐惧是一个人对自己不得不面对的危险作出的恰如其分的反应;而焦虑则是对危险作出的某种不相称的反应,甚至是对想象中的危险的反应。
但是这种区分有一点缺陷,那就是,只有根据存在于某种特殊文化中的一般常识,才能够判断一种反应恰当与否。但即便根据这一常识可以判断某种态度是毫无根据的,病态人格所有者仍能毫无困难地为自己的行为找出一种“合理的”依据。事实上,假如我们告诉他们,其害怕遭到某些疯狂暴虐的精神错乱的人的攻击,是出于一种病态的焦虑,那么我们就会陷入无休止的争论之中。他们会举出自己的恐惧是立足于现实的证据,还会列举出这种事情实际发生的种种例子。同理,假如有谁认为原始土著的某种恐惧是对事实存在的危险的不恰当反应,这些原始土著也会执拗地坚持己见。例如,假如在某个部落中食用某种动物是一种禁忌,而生活在此部落中的某个土著因为某种偶然的原因食用了这种遭受禁忌的食物,那么他必定会被吓得半死。我们作为旁观者和局外人,会把这种恐惧称作是不恰当的反应,认为它是一种毫无缘由的迷信;然而一旦你知道了这种与禁忌食物相关的信念的内涵,你就会意识到,这种情境对于那个土著来说,代表着一种真实的危险,它意味着狩猎或捕鱼的地方将被污染,整个部落所有人将会罹患一场大病。
然而,这种原始土著身上的焦虑,跟那种处于我们文化中的病态人格所有者身上的病态焦虑相比,仍有不同之处——与前者不同,病态焦虑的内容与共同奉行的信念毫无关联。但是不管是何种焦虑,一旦我们理解了其内在意义,那种觉得它是不恰当反应的看法就立刻会被打消。例如,一方面,存在这样一些人,死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根本不能驱散的恐惧;另一方面,正是因为这种痛苦,他们对于死又带有一种隐秘的渴望。他们对于死的各种恐惧,与对于死的期望和思考两者相叠加,就会产生出某种危险迫近的强烈感觉。假如了解了产生恐惧的这些因素,那么我们就只能说他们对于死的这种焦虑是一种有着充分理由的反应。再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当人们站在悬崖的边缘,高楼的窗口旁边,或是站在大桥上的时候,他们常常会感到非常恐惧。从表面上看,这种恐惧是一种很不恰当的反应,但是事实上,这种处境却有可能唤起他们心中是活着还是跳下去这样的冲突,两种冲突激烈竞争便导致了他的焦虑。
由此我们可知,我们需要对焦虑的定义作一些修改。恐惧与焦虑两者皆是对面对危险做出的合理反应,但是在恐惧的情境下,危险是客观外在和显而易见的,而在焦虑的情境下,危险是主观内在和含而不露的。也就是说,焦虑强度的大小是与情境对人所具备的意义成正比的,而人们却大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如此焦虑。
对恐惧与焦虑所作的此种区分,就是为了说明,采用劝说的方法说服病态人格所有者解除焦虑是毫无用处的。病态人格所有者的焦虑所涉及的并非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具体处境,而是他的内心所感受到的处境。因此,心理治疗的任务就是要努力地找出某些处境对于病态人格所有者所具有的确切意义。
我们已经说明了我们所谈到的焦虑的真实含义,现在我们必须进一步搞清楚焦虑所发挥的作用。在我们的文化当中,一般人很少能意识到焦虑在其日常生活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在通常情况下,他们至多能回忆起他在童年时期曾经有过的某些焦虑,曾经做过的一两次让他们感觉到焦虑的梦,或是曾经在正常的生活秩序之外,对某些特殊处境偶尔有过的担心和忧虑,比如,在即将同某位地位显赫的人物作重要交谈之前,或者在将要面临考试之前。
对于这一点,我们从病态人格所有者身上搜集到的资料绝不是一致的。部分病态人格所有者可以充分意识到自己在深受焦虑之苦,而焦虑却有着变幻无穷的表现方式:它可以表现为某种弥漫性的焦虑,也可以附着在某种特定的处境或特定的活动上,比如置身于高楼大厦或其他公共场所,还可以表现为具体确切的内容,比如担心神经失常,担心患上癌症,担心自己不小心吞下了什么异物,等等。另外一些病态人格所有者偶尔能够意识到自己会焦虑,虽然他们有时知道是什么处境让自己产生了焦虑,有时并不知道,但不管怎样,他们都并不认为这些外在条件有多重要。后,还有一些这样的病态人格所有者,他们仅仅能够意识到自己存在一定程度的压抑感、自卑感和性生活紊乱,以及类似于这些问题的状况,但是却根本意识不到自己曾经有过什么焦虑。然而更深一层的考察常常能够证明,他们开始的陈述是不准确的;在对他们进行深入分析的过程中,我们会自然而然地发现,在他们的潜意识中,隐藏着与第一种类型的病态人格所有者同样多的焦虑。精神分析能够协助这些人意识到他们以前隐藏起来的焦虑,这样他们就有可能回忆起那些曾经让他们感觉到忧心忡忡的梦与处境。但即便如此,他们自己能够承认的焦虑也都被限制在正常限度内。这恰恰说明,我们有可能焦虑,而自己却对此毫不知情。
……
关联模板【结束】节点,请勿手动操作节点内的内容! !!
第三段评价: 这是一本让我又爱又恨的书!爱它是因为它真实得可怕,恨它是因为它把人性中的那些阴暗面赤裸裸地呈现在我面前,让我无法回避。我一直对心理学充满好奇,但总是找不到一本能真正触动我的书。直到我翻开《我们时代的病态人格》,那种久违的阅读激情才被点燃。作者的笔触犀利而精准,他没有用道德审判的眼光去评判那些“病态人格”,而是从心理动力的角度去深入剖析,解释了他们行为背后的逻辑。这种客观而深入的分析,让我对人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对身边一些曾经无法理解的行为多了一些释然。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穿插的那些双色插图,它们并非简单的装饰,而是与文字内容紧密结合,用视觉语言强化了心理学的概念,有时甚至能带来一种超现实的震撼感。这本书的阅读过程,就像一场在自我内心深处进行的探索,充满了挑战,但也充满了发现。
评分第一段评价: 这本书真是让我大开眼界!一开始是被那“病态人格”的标题吸引,想着或许能了解一些身边形形色色的人,没想到读进去之后,才发现它远不止于此。作者就像一位技艺精湛的解剖师,毫不留情地剖析了我们内心深处那些不为人知的阴暗角落。那些关于自恋、强迫、偏执的描述,简直就是活生生的人格画像,有时候读着读着,甚至会悚然一惊,怀疑自己是不是也中了某些“病态”的苗头。不过,最让我佩服的是,作者并没有停留在令人不安的描述上,而是深入探讨了这些人格特质的根源,以及它们是如何在我们的人生轨迹上投下阴影的。那种既让人不寒而栗又忍不住想要一探究竟的阅读体验,真是太独特了!而且,那些双色插图,简直是点睛之笔,将原本晦涩的心理学概念具象化,让我这个非专业人士也能轻松理解,甚至觉得有点小小的艺术欣赏感。总的来说,这本书带来的震撼感和启迪感是巨大的,让我重新审视自己,也更加理解他人。
评分第二段评价: 坦白讲,我原本对心理学经典这类书抱有一些刻板印象,觉得它们要么过于学术化,要么就充斥着心灵鸡汤。但《我们时代的病态人格》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实在太吸引人了,它没有高高在上的说教,也没有故弄玄虚的术语,而是用一种极其生动、甚至可以说是带点戏剧性的方式,讲述着那些潜藏在人际关系和社会运作中的“病态”逻辑。我尤其喜欢作者在举例时那种鞭辟入里的分析,好像一下子就把我带入了那个场景,让我感同身受,甚至会为书中的人物捏一把汗。有时候读到一些情节,真的会让人毛骨悚然,怀疑这些“病态人格”是不是就潜伏在我们身边,甚至是我们自己身上。然而,正是这种极致的“真实”,反而让我觉得特别有价值。它不是在贩卖焦虑,而是在揭示真相,让我们有机会去正视那些被我们有意无意忽略的东西。那些插图更是奇妙,它们既提供了视觉上的冲击,又巧妙地呼应了文字的内容,让阅读体验更加立体和深刻。
评分第五段评价: 如果说这是一本关于“病态人格”的书,那它绝对是最不“病态”的一本!作者的写作风格简直像在讲故事,只不过这个故事发生在人心的幽暗之处,充满了悬念和冲击力。我一直对阿德勒、荣格、弗洛姆等大师的思想很感兴趣,而这本书就像一座桥梁,将那些理论与我们当下的生活紧密连接起来。它没有生硬的理论堆砌,而是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例子,让我们看到了那些“病态”是如何在现实生活中上演的,多么令人不安,又多么真实。我尤其喜欢作者的叙事节奏,总能在关键时刻抛出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洞见,让你不得不停下来思考。那些双色插图更是神来之笔,它们以一种极具表现力的方式,将书中的情感和观念可视化,为原本就引人入胜的文字增添了别样的魅力。读完这本书,你会觉得自己的心理世界被拓宽了许多,对人性的理解也更深了一个层次。它绝对是一本值得反复品读的佳作。
评分第四段评价: 我必须承认,在拿起这本书之前,我对“病态人格”这个概念并没有太深的了解,只觉得它是一种离我们很遥远的东西。但《我们时代的病态人格》让我彻底改变了看法。作者以一种令人难以置信的洞察力,将这些复杂的心理学概念化繁为简,用引人入胜的故事和案例,展示了这些“病态”是如何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影响着我们的决策和人际关系。阅读过程中,我时常会陷入一种沉思,反思自己曾经的经历,试图从书中找到答案。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独特,他既有学者的严谨,又不失文学的感染力,让你在阅读中不断被吸引,欲罢不能。那些双色插图更是绝妙,它们为文字增添了深度和色彩,让那些抽象的心理学理论变得鲜活起来,也让整本书的阅读体验更加丰富和令人难忘。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心理学读物,更是一本关于理解人性、认识自我的智慧之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