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版“世说新语”,二十世纪至今百位艺术大师的言谈行止、风雅掌故,文人的隐逸风流,董卿、刘斯奋、彭玉平、苏炜、陈履生、梁江 赞赏推荐
书名:先生归来:新文人画传
定价:78.00元
作者:张演钦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日期:2018-05
页码:27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ISBN:9787508685496
"★记录二十世纪以来上百位风云艺术家的言谈行止、逸闻轶事、风雅掌故,一窥中国文人的气质风骨。跟随“先生”的脚步,发现这个时代审美的、雅致的、自由的一面。
★致敬《世说新语》,分门三十六类,行文半文半白,简洁隽永,文短韵长。记事、论画、述言,集文学性、艺术性、趣味性于一体。
★读新文人画传,赏新文人画。海量配图四色印刷,裸背锁线工艺,书籍可以完全平摊打开。带来轻松的阅读体验。
★无风雅,不文艺。央视知名主持人董卿、茅盾文学奖得主刘斯奋等文化圈、艺术圈大咖赞赏推荐,大力加持。
"“先生”,于今日,已成为一种精神意象。它可能根植于一幅书法作品中,可能生长于一幅隽永的画中,也可能寓意于寥寥数语中。其画不在大,一幅便能见精神;其言不必多,一句可知胸中丘壑。
全书采用《世说新语》的章节结构和语言风格,涵盖二十世纪至今中国艺术领域上百位领军人物,展现中国文人的气质与风骨,集文学性、艺术性、趣味性于一体。并配以百位画坛大家的尽百幅代表画作,图文共赏,呈现中国近现代画坛盛况。
他们不再是一个个如雷贯耳的名字,而是与我们一样的普通人,或深情,或傲娇,或吝啬,或潇洒,或野逸……读之如旧时朗月,别具情致。
"
"001 德行
009 言语第二
027 政事第三
033 文学第四
049 方正第五
061 雅量第六
065 识鉴第七
079 赏誉第八
091 品藻第九
099 规箴第十
105 捷悟第十一
111 夙惠第十二
117 豪爽第十三
131 容止第十四
143 自新第十五
145 企羡第十六
149 伤逝第十七
155 栖逸第十八
161 贤媛第十九
163 术解第二十
171 巧艺第二十一
177 宠礼第二十二
185 任诞第二十三
195 简傲第二十四
211 排调第二十五
229 轻诋第二十六
237 假谲第二十七
241 黜免第二十八
245 俭啬第二十九
247 汰侈第三十
249 忿狷第三十一
255 谗险第三十二
257 尤悔第三十三
261 纰漏第三十四
265 惑溺第三十五
269 仇隙第三十六
272 后 记
"
"张演钦,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委员、策展委员会委员,广州画院特聘画家,广东省美术家协会第九届理事会理事,广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第五届理事会理事,羊城晚报艺术研究院执行院长,《艺术周刊》编委会执行主任
郝婧羽,广东人民出版社宣传推广部总监,策展人。艺术公众号“不多不少”主笔,《羊城晚报》专栏作者。
"
"无风雅,不文艺。《先生归来》所极力彰显的这一艺术宗旨,正是中国审美的主流。值得一读。
——央视知名主持人 董卿
其例一仿《世说新语》,凡三六门,各系以人事。其记事、论画、述言,多清俊之语、摇曳之思,既可见一人胸中之丘壑,亦足觇一时士夫之风度矣。非而今之《世说新语》者何!
——长江学者、中山大学中文系主任 彭玉平
无风雅,不文艺,正是本书价值所在。
——耶鲁大学 苏炜
思想在趣味之中,道理在幽默之内。当下闲暇之捧读,未来画史之补充。
——中国国家博物馆原副馆长 陈履生
“先生”本是立体的,有温度的,是书让人殊生同感。嘻笑怒骂,任情率真,让人在三言两语间看到这些画家的真性情和真面目,恰如《世说新语》所言,“直以真率少许,便足对人多多许”。
——中国美术馆原副馆长 梁江
"
"德行
【墨团当石】赵无极少时雅恶国画课,常越户牖。期终考,妄涂一大墨团于卷上,题款“赵无极画石”。潘天寿大怒,判为零分。当除名。林风眠重赵无极之才,力保。得留,且器之,后为助教。
言语
【美人难怨】陈巨来尝云:“博美人千金一笑,尚易;欲美人含怒而怨,绝难。”(按:画家好目美人,多有奇语。譬如张大千,尝目美人云:“一等肥、白、高,二等麻、妖、骚,三等泼、辣、刁。”林墉则曰:“女人之美,在眼;至于美足,人间稀有。”)
政事
【我亦如是】某省长欲晤启功,遣使往邀。启功曰:“素不识荆。”故未允。使者急云:“大人素不轻见人也。”启功徐曰:“我亦如是。”
伤逝
【手自画梅】黄宾虹病笃,精神殒丧,唯以手书被。人问所书为何,徐答曰:“画梅。”
宠礼
【幸有梅郎】齐白石尝诣某官邸。座中尽贵胄,齐被褐怀玉,人莫省视。齐大窘,悔来。后梅兰芳至,对齐执礼甚恭。时梅天下人望也。众皆讶叹,复转热切。齐白石喟然叹息者久之。归后,绘《雪中送炭图》贻梅,曰:“而今沦落长安市,幸有梅郎识姓名。”
【只醉一过】黄永玉雅不擅酒,浅尝,辄颓然。谓曰:“此生只醉一过,即与张梅溪结婚时。”
任诞
【都无愧色】边平山造南艺,始识朱新建。一见如故。时边客居江宏伟许,约可于此一见焉。朱须臾即至,与边共谈不休。后时至。江谓朱曰:“我所宴者乃平山,非子,子欲访平山,可过食时来。”朱曰:“诺。”去时借画册一本。翌日,朱复来。江怒曰:“何复早来?”朱大笑曰:“归书来也!”附食如故,都无愧色。
【快活糊涂】朱新建自谓曰:“下臭棋,读破书,瞎写诗,乱画画,拼命抽香烟,死活不起床,快活得一塌糊涂。”
排调
【刀枪不入】孔子曰:“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黄永玉续曰:“八十而脸皮太厚,刀枪不入。”
【其味无矣】刘海粟尝食于广州名楼“北园”。饭后,店主求书匾额。刘题“无味”。店主惊倒。刘大笑,复于“无味”左右各加一字,得“其味无穷”。店主方转惊为喜。数十年忽忽便逝。一日,苏小华过北园,叹曰:“‘穷’字已湮,竟成‘其味无’矣。”
假谲
【此方真迹】张大千重金得《韩熙载夜宴图》,集友试观。众讶服。散去,张大千独止陈巨来,复出一本《夜宴图》,曰:“此乃真迹,适才所见,乃我所临副本也。”
拿起《先生归来:新文人画传》,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沉甸甸的质感,以及散发着淡淡墨香的纸张,立刻就让我感受到了一种来自传统文化的庄重与优雅。书名本身就极具吸引力,“先生归来”,仿佛是一位学识渊博的长者,带着他对艺术的独到见解,重回我们的视野。而“新文人画传”,更是激起了我内心深处对艺术探索的渴望。我一直对新文人画这个概念很感兴趣,它究竟是一种对传统文人画的继承,还是在现代语境下的创新?书中会如何阐述这一流派的形成、发展及其艺术特色?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中信出版社的名字,也让我对这本书的品质充满了信心。我预感,这本书绝非泛泛而谈,而是会对新文人画的代表人物、作品及其艺术理念进行深入的剖析,或许还会穿插一些艺术家的人生故事,让艺术与生活交织,更具温度。我期待着,它能为我揭开新文人画神秘的面纱,让我能更清晰地认识这个流派的独特魅力。
评分《先生归来:新文人画传》这本书,第一眼看上去就给人一种厚重而典雅的感觉。书名本身就很有故事性,“先生归来”,似乎勾起了我对某个时代、某个群体、某种精神的回溯。而“新文人画传”则直接点明了主题,这让我立刻联想到那些在传统文人画基础上,融入现代意识和技法的艺术家们。我一直对这种融合型的艺术流派很感兴趣,它如何在保留传统精髓的同时,又展现出新的生命力?这本书很可能是一次对这个群体及其作品的系统梳理。我猜测,中信出版社在选材和编排上会力求严谨与创新,或许会通过大量的精美插图,辅以深入浅出的文字解读,让读者能够直观地领略新文人画的独特魅力。我期待书中能展现出新文人画的精神内核,比如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感悟,以及在创作中流露出的那种不媚俗、不迎合的独立精神。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初看之下便有一种沉静而内敛的东方美学韵味。封面上“先生归来”四个字,遒劲有力,又不失文雅,隐隐透露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文化的传承感。而“新文人画传”则点明了书籍的主题,勾起了我对这个概念的好奇。我一直对文人画有着朦胧的好感,但对其内在的意境和精神总觉得有些隔膜。这本书的出现,似乎就是一次机缘,让我能够更深入地去理解和感受新文人画的魅力。我期待书中能够用一种更为平易近人的语言,为我解读新文人画的精髓。是关于笔墨的讲究,还是意境的营造?亦或是其背后所承载的文人情怀与人生哲学?我猜测,这本书或许会收录一些新文人画的代表人物的画作,并辅以深入浅出的解读,让我能够从视觉上直观地领略其风格。中信出版社的出品,也让我对书籍的质量有了更高的期待,相信它不仅仅是一本画册,更是一次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融合的深度探索。
评分刚拿到《先生归来:新文人画传》这本书,就被它那略显复古却又不失现代感的封面设计深深吸引。“先生归来”四个字,带着一种温文尔雅的复兴意味,而“新文人画传”则直接表明了其内容是关于一个具有时代特色的艺术流派。我一直对传统文人画抱有浓厚的兴趣,而“新文人画”这个概念,更是让我好奇它如何在当代的语境下,重新诠释“文人”的内涵和艺术的表达。我期待这本书能像一位饱学之士,娓娓道来,为我揭示新文人画的发展脉络,以及那些在这一领域中卓有成就的艺术家们的艺术追求和人生态度。中信出版社的质量保证,让我对这本书的内容和呈现方式充满了信心。我猜测,书中不仅仅会展示精美的画作,更会深入挖掘作品背后的文化意蕴和时代背景,或许还会包含一些鲜为人知的艺术故事,让读者在欣赏艺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气息。
评分初读《先生归来:新文人画传》,便被其独特的书名所吸引,仿佛预示着一段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拿到书后,厚重而典雅的装帧,纸张的质感,都透着一股沉静的力量。我平日里对书画艺术颇感兴趣,但总觉得门槛有些高,许多作品和理论都让人望而却步。然而,《先生归来》似乎恰好弥补了这一缺憾。它没有直接铺陈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也没有刻意去构建一个高高在上的艺术殿堂,而是以一种亲切而引人入胜的方式,将读者带入新文人画的世界。我尤其期待书中对“新文人画”这一概念的阐释,它与传统的文人画有何异同?在现代社会,文人画的精神内核又将如何传承与演变?这些疑问都在翻阅前就占据了我的心头。中信出版社的名字也给了我信心,他们一贯以高品质的出版物著称,相信这本书在内容的选择和呈现上,都会有令人惊喜的表现。我猜测书中会涉及一些重要的艺术家及其代表作品,或许还会有一段关于新文人画发展历程的梳理,这些都是我迫切想要了解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