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潮流与点滴:陶希圣回忆录
定价:49.00元
作者:陶希圣
出版社: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1-01
ISBN:9787500098010
字数:
页码:
版次: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百科史学”是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规划并陆续出版的一套大型学术书系,是中国出版集团公司的重点图书项目。“百科史学”坚持严格的学术标准,坚持原创性、性、独特性的出版理念,选题多为近现代重要历史人物的口述史、传记、回忆录及史学著作,绝大部分图书系在中国大陆出版,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内容提要
陶希圣一生错综复杂,毁誉参半,有的“文胆”之称。《潮流与点滴》是陶希圣对一生重要经历的回忆。其中包括加入国民党改组派、参与“和平运动”、主持《中央日报》、为起草《中国之命运》等受人关注的部分。
目录
序
自序
聪明不可恃
清末的中学生
辛亥还乡
故乡
北京大学预科
从五四到六三
北大法律系的学生
江风塔影
小编辑新希望
桌子的故事
五卅事件之后
大风暴之后的三年
中大一学期
北平二三事
由牯岭到南京
东战场与武汉
乱流
重抵国门
战时重庆生活
关于《中国之命运》
文章的甘苦与得失
赢得战争失去和平
两眼看“陆沉”
力挽狂澜
可为与不可为
后一张通讯稿
危难之际
附 逃难与思归
作者介绍
陶希圣,1889年生。早年在中央大学、北京大学任教,是当时的社会史学家和“食货派”史学的代表人物。著有《西汉经济史》、《中国政治思想史》等著作。抗战爆发后,他离开教坛走上从政道路,中间一度参与汪精卫“和平运动”。后在杜月笙帮助下,相偕高宗武脱离汪精卫集团,在香港联名揭发汪的卖国密约,成为当时震惊中外的“高陶事件”的主角之一。经香港回到重庆后,他担任过《中央日报》总主笔、侍从室第五组组长等职务。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感掌握得相当到位,读起来一点也不拖沓,像是在聆听一位长者娓娓道来他的人生画卷。作者似乎深谙如何用最平实的语言,描绘出最不凡的经历,那种不动声色的力量感,才是真正有阅历的人才能展现出来的。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描述一些重大历史事件时的那种超然态度,他没有陷入过度的情绪宣泄,而是以一种旁观者的清醒,记录下当时的氛围和人们的真实反应。这种克制,反而让那些瞬间更具冲击力,让人不得不停下来,细细咀嚼其中的深意。整本书的结构像是一条精心编织的丝带,时而舒缓,时而紧凑,将人生中的高光时刻与低谷铺陈开来,读完之后,我感到自己仿佛也经历了一场漫长而充实的旅程,心灵得到了极大的触动和洗礼。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实在是太抓人眼球了,拿到手里就有一种沉甸甸的质感,封面的配色和字体选择都透露出一种对历史的敬畏感,同时又不失现代的审美气息。我特别喜欢封面上那种留白的处理,让我想象到作者在回忆往事时那种深思熟虑、斟酌再三的心态。内页的纸张选择也很考究,墨色清晰锐利,阅读起来非常舒服,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艺术品,摆在书架上也是一道风景。出版社在细节上的用心程度,让人忍不住想去探究书中所记录的那些珍贵的回忆,仿佛能通过这本书触摸到那个时代的脉搏。我感觉作者在编排这些回忆时,一定下了不少功夫,不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情感的梳理与沉淀,光是看这个实体书,就已经让人对里面的内容充满了期待和敬意。
评分我发现这本书的魅力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它所承载的那个特定年代的“气味”。它不是那种枯燥的官方历史叙述,而是充满了鲜活的人情味和烟火气。作者笔下的那些人物群像,个个栩栩如生,他们的对话、他们的习惯、甚至他们一个小小的动作,都精准地勾勒出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我能想象出那个年代特有的生活气息,空气中弥漫着某种特有的味道,那是时代烙印下的独特印记。这种沉浸式的体验,远胜于阅读那些冷冰冰的史料记载。它让我意识到,宏大的历史是由无数个微小的个人命运交织而成的,每一个选择、每一次相遇,都可能是历史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点滴”。这种通过个体视角观察时代变迁的方式,非常引人入胜,也让我对历史有了更立体、更人性化的理解。
评分对于一个对文化传承和时代变迁充满好奇心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提供的价值是无可替代的。它像是一扇窗,让我得以窥见那些被时间半掩的角落,了解到许多幕后不为人知的故事和思考。作者的视角非常独特,他似乎总能在看似寻常的日常叙事中,提炼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真理。这种洞察力,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阅读过程中,我仿佛能感受到作者面对往事时内心的挣扎与释然,这种复杂的情感张力,让整个阅读体验充满了层次感。整本书的基调是深沉而有力量的,它教会我们如何去铭记过去,如何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锚定住自己的核心价值。这是一部值得反复品读、常读常新的作品,每一次翻阅都会有新的感悟。
评分这本书的文笔风格有一种返璞归真的美感,没有任何矫揉造作的辞藻堆砌,每一个字都像是经过了时间的淘洗,留下了最精华的部分。语言的朴素中蕴含着深邃的智慧,读起来毫不费力,却能让人在不经意间被某句话击中,久久不能释怀。这种文字的力量,简直是大师级的展现。我注意到作者在描述某些人生岔路口时的那种犹豫与抉择,处理得极为细腻和真诚,让人感同身受。他没有给我们提供一个标准答案,而是呈现了一个真实的人是如何在时代的洪流中,努力保持自我,并做出艰难取舍的过程。这种对内心世界的精准捕捉和坦诚剖析,使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回忆录,更像是一本关于如何面对人生的哲学指南,让人受益匪浅,感觉自己的精神世界都被拓宽了不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