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经典碑帖彩色放大本》是中华书局**推出的一套珍赏级别的碑帖普及本。特色如下:
超大八开。四色精印。版本威。释文准确。
版本威:萃取台北故宫、北京故宫、东京国立博物馆、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等海内外馆藏碑帖珍品。
印制精良:力邀彩印巨头雅昌艺术共同打造,四色还原,用纸考究,传统书迹珍品与现代印刷工艺交相辉映。
精选精编:精选*重要**代表性的书家名迹,以备书法初学者、爱好者选择。标点释文,精审精校,帮助读者结合文本品味书
贞观十九年(645),玄奘法师在印度求法十七年后,携佛经657部回到长安。三年后,唐太宗李世民为玄奘所译经文撰写序文,即《大唐三藏圣教序》。时为太子的李治受命作《述三藏圣记》一篇。玄奘收到《序》、《记》后,分别给李世民、李治写了谢表和谢启,李世民、李治又各作了答谢启。这四篇文字,与玄奘所译《心经》,构成《集王羲之圣教序》的完整内容。
《中华经典碑帖彩色放大本: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唐咸亨三年(672)十二月立于长安大慈恩寺,由僧人怀仁集王羲之书而成。怀仁从唐内府所藏王羲之书迹及民间王字遗墨中集《圣教序》,历时二十四年。前人评价此碑:“天衣无缝,胜于自运”,“逸少真迹,咸萃其中”。由于王羲之真迹不存,此碑是后人学习行书和王字的*范本之一。本书所刊为宋拓本,现藏于日本东京三井纪念美术馆。
第一辑20种:
1.王羲之兰亭序二种
2.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
3.王羲之十七帖
4.王献之小楷洛神赋十三行
5.曹全碑
6.张迁碑
7.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
8.褚遂良雁塔圣教序
9.颜真卿多宝塔碑
10.褚遂良阴符经
11.欧阳询行书千字文
12.孙过庭书谱
13.陆柬之文赋
14.张旭古诗四帖
15.怀素小草千字文
16.颜真卿行书三稿
17.小楷灵飞经
18.宋徽宗瘦金书千字文
19.米芾蜀素帖
20.赵孟頫洛神赋
拿到这本《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中华经典碑帖彩色放大本》后,我几乎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我的第一感觉是惊喜,色彩的运用恰到好处,既能凸显碑帖本身的古朴质感,又能将每一笔的墨色变化、力度强弱都清晰地呈现在眼前。这对于我们学习者来说,简直是福音。很多时候,黑白的印刷品,即便放大,也难以捕捉到原碑帖中微妙的笔锋转折和墨韵的枯湿浓淡,而这本彩色放大本,则将这些信息毫无保留地展现出来。我特别注意了其中一些字的起笔和收笔,色彩的细微差别让那些平日里容易被忽略的细节变得生动起来,仿佛能看到几百年前刻工用刀的痕迹,也仿佛能感受到王羲之先生下笔时的那种流畅与自信。
评分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中华经典碑帖彩色放大本 作为一名书法爱好者,我寻觅圣教序的优秀字帖已久。一直以来,王羲之《兰亭序》和《圣教序》都是我心中难以企及的艺术高峰。前者气韵生动,行书的代表;后者端庄遒劲,楷书的典范。然而,许多市面上的《圣教序》字帖,要么模糊不清,要么排版局促,难以细品其用笔、结体之妙。我尤其偏爱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的版本,因为它是在唐代由怀仁和尚集字而成,不仅忠实地呈现了王羲之的笔意,更是一种对古代书法经典的传承与守护。这次看到中华经典碑帖彩色放大本的出版,我抱着极大的期待。
评分作为一名在书法道路上摸索多年的业余爱好者,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真正帮助我深入理解《圣教序》的工具书。《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中华经典碑帖彩色放大本》绝对是我近期最满意的一次购书经历。与其他版本相比,它的“放大”做得非常到位,不再是简单地拉大尺寸,而是保留了原碑帖的清晰度,使得字里行间的精妙之处得以放大呈现,这一点对于临习者来说至关重要。我试着临写了几个字,以往觉得很难把握的结构,在这本字帖里似乎有了更清晰的脉络。尤其是颜色的运用,我发现它能很好地区分出不同层次的墨色,这对于理解用笔的提按、顿挫,甚至对墨的控制都有了新的启发。
评分这次拿到《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中华经典碑帖彩色放大本》,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的“用心”。不同于市场上充斥的普通印刷品,它在细节的处理上可谓下足了功夫。首先,彩色放大这个概念本身就抓住了关键,它让那些容易在黑白印刷中丧失的微妙墨色变化得以重现,这对于我们想要深入理解碑帖原貌的爱好者来说,是无价之宝。我仔细比对了几个字,发现即使是同一笔画,由于用笔的力度和墨的浓淡不同,所呈现出的色彩和质感也各不相同,这在以往的字帖中是很难看到的。这种细致的呈现,使得我们临习时,不再是机械地模仿外形,而是能更深入地体会其内在的精神。
评分我一直对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情有独钟,因为它不仅是王羲之行书的集字杰作,更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意义。然而,许多市面上的碑帖复刻,或因年代久远、或因印刷技术限制,往往在细节上有所缺失,难以让人领略其真正的风采。当我看到《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中华经典碑帖彩色放大本》时,我的心头一动。拿到书后,果然不负所望,它以极其精良的彩色印刷,将碑帖的每一个笔画、每一个墨痕都清晰地放大呈现,仿佛让我置身于原碑之前。这种细节上的极致追求,对于我们这些想要临习正统碑帖的学习者来说,无疑是莫大的帮助。我注意到,它对墨色的区分做得非常到位,能够看到干湿、浓淡、枯润的微妙变化,这对于理解王羲之的用笔技巧和书写意趣至关重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