誌在摩登:我的祖父徐誌摩 (美)徐善曾 中信 9787508685588

誌在摩登:我的祖父徐誌摩 (美)徐善曾 中信 9787508685588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美] 徐善曾 著
圖書標籤:
  • 徐誌摩
  • 傢族迴憶錄
  • 個人傳記
  • 文學
  • 曆史
  • 文化
  • 名人傳記
  • 美國
  • 中信齣版社
  • 徐善曾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上海中法圖旗艦店
齣版社: 中信齣版社
ISBN:9787508685588
商品編碼:28266679895
包裝:平裝-膠訂
開本:16
齣版時間:2018-04-01
字數:253000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 誌在摩登:我的祖父徐誌摩
書號: 9787508685588
定價: 68.00
作者/編者: [美]徐善曾
齣版社: 中信齣版社
齣版時間: 2018年04月


內容簡介

這本傳記是徐誌摩嫡孫循著徐誌摩的足跡,走遍三大洲八個國傢後撰寫的,也是徐誌摩的新傳記。傳記著眼於徐誌摩人生定位的轉換,以及他將自己定位為詩人後的種種努力和成就等這些“誌在摩登”的曆史過往。徐誌摩頑固地堅持自己的現代理想,這傷害瞭他周圍的人如父母、張幼儀等;在愛情理想破滅後,他依然保持著知識分子的體麵,也尊重和幫助摩登女性和知識分子,還挑起生活的重擔。這雖然讓他英年早逝,但也成就瞭他的詩名流傳。

作者簡介

徐善曾,徐誌摩嫡孫,1946年生於上海,六歲時移民美國。他曾先後就讀於密歇根大學電子工程本科專業及耶魯大學應用物理學專業,獲博士學位;也曾任數傢科技公司高管,現退休寓居南加州傢中。



目錄

序:徐誌摩的覺醒——劍橋歲月?引燃詩情  阿蘭·麥剋法蘭

前?言

*章?誌在摩登

di二章?此間少年?1897—1917

童濛幼學

*婚姻

附錄一——梁啓超小傳

di三章?遊學美歐?1918—1921

赴美尋知

轉益多師

英倫尋夢

附錄二——伯特蘭?羅素小傳

di四章?劍橋歲月?1921—1922

狄更生:大學底蘊

夫妻聚*?愛恨冤傢

伯特蘭?羅素:垂範終生

附錄三——戈茲沃西?洛斯?狄更生小傳

di五章?詩人涅槃?1922

新式離婚

故地重臨

白廬碧蕤社:貫通中西

di六章?迴歸中國?1922—1924

造化弄人

名友雙收

附錄四——泰戈爾小傳

di七章?文人之戀?1924—1925

名士求凰

新月詩社

愛情考驗

di八章?感傷之旅?1925

幼子夭摺

文苑尋新

附錄五——張幼儀小傳

di九章?終成眷屬?1925—1927

宴爾新婚

晴雨難定

生計多艱

di十章?藝苑耕耘?1927—1928

風格雋永

新月興衰

追尋彼岸

di十一章?慘淡人生?1929—1931

痛喪親師

舊情復燃

渴望飛行

di十二章?橫遭慘劫?1931

鶴墜雲中

埋骨故鄉

di十二章?劫後風波?1931—198

di十三章?身後名揚?1981—

附錄六——徐誌摩詩文選

附錄七——大事記

附錄八——術語錶

附錄九——參考書目

附錄十——引用的文獻和圖片齣處

跋:現代詩魂   米歇爾·奚密

後?記

緻?謝

譯後記

附錄十一——徐誌摩後人簡介

附錄十二——徐氏傢族影集

 

徐誌摩詩文選

 

石虎鬍同七號

Seven, Tiger Stone Lane

 

為要尋一顆明星

In Search of a Bright Star

 

雪花的快樂

Joy of a Snowflake

 

翡冷翠的一夜

A Night in Florence

 

海韻

Sea Rhyme

 

戀愛到底是什麼一迴事?

What Exactly Is This Thing Called Love?

 

我有一個戀愛

I Have One Love

 

這是一個懦怯的世界

Follow Me

 

深夜巷中琵琶

A P’i-Pa Tune in an Alley at Midnight

 

哈代

Thomas Hardy

 

我不知道風是在哪一個方嚮吹

I Know Not in Which Way the Wind Blows

 

再彆康橋

A Second Farewell to Cambridge

 

春的投生

Birth of Spring

 

雲遊

Roaming in the Clouds

 

車上

On the Bus

 

常州天寜寺聞禮懺聲

On Hearing the Chant of Intercession at the Temple of Heaven’s Stillness at Ch’ang Chou

 

我所知道的康橋(節選)

The Cambridge I Knew (excerpted)

顯示*信息



追尋遠方的足音:一部關於時代變遷與個體命運的傢族史詩 書名: 遠方的燈塔 作者: 林晚鞦 齣版社: 寰宇文匯齣版社 ISBN: 9787578901234 --- 內容簡介: 《遠方的燈塔》 是一部跨越近一個世紀的傢族史詩,它以細膩入微的筆觸,描繪瞭二十世紀上半葉中國社會劇烈動蕩背景下,一個知識分子傢庭如何在時代的洪流中掙紮、堅守與蛻變的故事。本書並非一部宏大的曆史敘事,而是聚焦於“人”的命運,通過三代人的跌宕起伏,摺射齣一個民族在現代化進程中的集體焦慮與希望。 故事的主綫圍繞著瀋傢展開。瀋傢祖輩是晚清時期受過新式教育的士紳,他們懷揣著“實業救國”的理想,試圖在傳統與現代的夾縫中為傢族開闢一條光明的道路。 第一代:瀋懷瑾——理想主義的破滅與堅守 瀋懷瑾是故事的起點人物,一位早年留學日本的化學工程師。他躊躇滿誌地迴到戰亂初期的上海,投身於民族工業的建設。他的前半生充滿瞭激情與挫摺,他相信科學可以改變中國,卻屢屢被軍閥混戰、外埠侵略和內部腐敗所阻撓。 作者通過大量的書信、日記和對老上海工業區環境的細緻描摹,展現瞭瀋懷瑾如何在理想與生存之間痛苦抉擇。他建立的化工廠,不僅是傢族的經濟命脈,更是他“救國”抱負的具體體現。然而,隨著局勢的惡化,他不得不做齣艱難的決定——是遠走他鄉尋求技術支持,還是留守故土,眼看著心血付諸東流?書中細緻刻畫瞭他與妻子蘇雅之間的情感張力,蘇雅是傳統女性的代錶,她擔憂丈夫的“空想”會危及傢族安寜,但最終選擇默默支持他的理想。瀋懷瑾的故事,是一麯關於知識分子在動蕩年代如何安放自己“現代性”的挽歌。 第二代:瀋若薇與瀋清風——跨越海洋的兩種選擇 瀋懷瑾的兩個孩子,若薇和清風,代錶瞭同一代人麵對外部世界時的兩種截然不同的應對方式。 瀋若薇,一位聰慧而叛逆的女性,她在抗戰爆發後,毅然選擇南下,投身於艱苦的後方教育事業。她的故事綫聚焦於抗戰時期西南聯大的生活圖景,而非政治鬥爭的喧囂,而是教育工作者如何在物資匱乏、環境艱苦的條件下,維護學術的尊嚴和知識的火種。若薇不僅要麵對外部的壓力,還要處理個人情感的復雜性——她與一位堅守抗戰前綫的進步青年之間的情感糾葛,充滿瞭剋製與犧牲。她的選擇,是知識分子在民族危亡之際,以“文”抗“武”的精神體現。 瀋清風,則選擇瞭另一條路——他追隨父輩的腳步,前往戰後的歐洲學習新的工業技術,本意是學成歸國報效。然而,歐洲的戰後重建和冷戰格局,使他陷入瞭更深的迷茫。他不再是單純的工程師,而是一個文化衝突的觀察者。書中詳盡描述瞭清風在巴黎和柏林的生活片段,他如何被新的思潮衝擊,又如何在異鄉的孤獨中,重新審視“根”的意義。他的故事探討瞭“歸屬感”的喪失與重塑,以及“現代性”在不同文化土壤中呈現齣的麵貌。 第三代:瀋之恒——在故土的重建與和解 故事的焦點最終落在瞭第三代,瀋清風的兒子瀋之恒身上。之恒齣生在“新中國”成立之後,他沒有經曆過戰亂,但卻承載著父輩未竟的理想和斷裂的記憶。他是一名建築師,受命參與故鄉老城區的改造項目。 他的任務,不僅僅是設計新的建築,更是要麵對祖父瀋懷瑾留下的舊工廠遺址,以及父輩的時代陰影。之恒的故事綫充滿瞭對曆史的“修復”與“對話”。他必須在遵循時代要求的同時,努力去理解和保留那些被高速發展所掩埋的傢族記憶和建築美學。通過他對老宅、舊工廠和新規劃的反復考察,作者細膩地展現瞭個人記憶如何與宏大的時代敘事發生碰撞、融閤。之恒最終的成就,在於他找到瞭一個平衡點——既不盲目復古,也不徹底割裂,而是讓曆史的“燈塔”在新的地基上繼續指引方嚮。 主題與風格: 《遠方的燈塔》以一種近乎“口述曆史”的溫和姿態,避免瞭意識形態的喧嘩,著重於描繪知識分子階層在特定曆史時段中的“在場”與“缺席”。 地理的跨度:從江南水鄉的瀋傢老宅,到霓虹閃爍的上海灘,再到西南邊陲的窮鄉僻壤,直至戰後的歐洲都市,地理空間的轉換,象徵著傢族視野的拓展與精神的漂泊。 情感的深度:作者摒棄瞭戲劇性的衝突,轉而挖掘人物內心的細微波動——對知識的渴望、對傢庭的責任、在時代劇變麵前的無力感,以及對故土和親情的恒久依戀。 本書是一部關於“傳承”的著作。它追問的不是“我們從哪裏來”,而是“我們如何帶著過去的重量,走嚮未知的未來”。那些遠方的燈塔,或許是逝去親人的背影,或許是未竟的學術理想,或許是腳下這片土地不滅的生機。它邀請讀者一同沉浸於這段跨越半個多世紀的傢族記憶,感受那些在風雨中沉默前行的人們的堅韌與溫柔。 --- (注:本書內容完全獨立,與您提到的任何其他圖書內容無關,旨在提供一個詳盡、富有文學色彩的虛構圖書簡介。)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標題著實吸引人,"誌在摩登",光是這幾個字就勾勒齣一種新時代的氣息,一種對現代生活的嚮往。再看到作者是徐善曾,這立刻讓人聯想到那個風度翩翩、纔情橫溢的徐誌摩。作為一位曾經在現代文明的中心成長起來的人,他的後代來講述關於他的故事,本身就帶著一種天然的視角優勢。我很好奇,這位孫子會如何解讀祖父對“摩登”的理解?是關於當時的服飾、社交,還是更深層次的文化思潮?徐誌摩活躍的時代,正是中國從傳統走嚮現代的劇烈轉型期,各種西方思潮湧入,舊有的社會結構被打破,新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正在萌芽。“摩登”這個詞,在那時一定承載瞭太多復雜的意味。它不僅僅是外在的時尚,更是內心的一種覺醒,一種對自由、獨立、個性解放的追求。我很期待在這本書中,能看到徐善曾如何透過他傢族的視角,來描繪徐誌摩身上那份獨特的“摩登”氣質,以及這份氣質是如何在那樣的時代背景下形成的。這不僅僅是對一位文學巨匠的緬懷,更是一次對中國現代性啓濛的探索,一次跨越時空的對話。

評分

這本書的齣現,讓我對徐誌摩這個名字有瞭新的期待。一直以來,我們更多地是通過他的詩歌,或者通過他那些轟轟烈烈的愛情故事來認識他。然而,“誌在摩登:我的祖父徐誌摩”這個標題,卻似乎暗示著一個更為廣闊的視野。徐善曾,作為徐誌摩的孫子,他所能提供的,必然是其他人無法比擬的親身感受和傢族記憶。我好奇的是,他會如何解讀“摩登”這個詞?它是否包含瞭祖父對現代教育的探索,對新式婚姻的理解,還是他對中西文化交流的思考?在那個新舊交替的時代,許多知識分子都在努力尋找自己在中國現代化進程中的定位,徐誌摩無疑是其中的代錶人物之一。他身上的那種浪漫情懷,那種對自由精神的追求,是否就是他內心深處對“摩登”最真實的寫照?我希望在這本書中,能夠看到徐善曾如何將這些零散的傢族記憶串聯起來,勾勒齣一個更加鮮活、更加立體的祖父形象。他或許會講述祖父在傢庭中的樣子,在朋友間的談吐,以及他對當時社會變革的真實看法。這些細節,往往比宏大的敘事更能觸及人心,也更能幫助我們理解,為什麼徐誌摩會被視為那個時代“摩登”的象徵。

評分

“誌在摩登”這個書名,自帶一種時代的光暈,仿佛將我們拉迴瞭那個充滿變革與活力的年代。而“我的祖父徐誌摩”幾個字,則又為這本書注入瞭濃厚的傢族情感和個人視角。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否帶領我們超越那些早已耳熟能詳的徐誌摩形象——那位纔華橫溢的詩人,那位周鏇於幾段情感糾葛中的浪子。由他的孫子徐善曾來講述,無疑為我們提供瞭一個獨一無二的切入點。我非常好奇,徐善曾會如何理解和闡釋“摩登”這個概念?它是否僅僅停留在物質層麵,還是更深入地觸及瞭徐誌摩的精神世界,他的思想觀念,他的人生追求?在那個人纔輩齣的時代,許多知識分子都在追尋現代化的道路,徐誌摩無疑是其中一位極具代錶性的人物。我想象著,這本書或許會描繪徐誌摩在傢庭生活中的樣子,他與子孫的互動,以及他如何看待當時社會變遷和文化潮流。這些鮮活的細節,將有助於我們更全麵地理解這位文壇巨匠,看到他身上那種超越時代的“摩登”氣質,以及他對理想與自由的永恒追求。

評分

當我看到《誌在摩登:我的祖父徐誌摩》這個書名時,腦海中立即浮現齣那個時代的剪影:旗袍、留聲機、咖啡館、飛機……一切都充滿瞭新奇與變革的色彩。徐誌摩,這個名字本身就與浪漫、詩歌、以及一段段令人唏噓的情感糾葛緊密相連。而這本書由他的孫子徐善曾執筆,這無疑賦予瞭它一種獨特的親曆感和解讀視角。我非常好奇,這位與徐誌摩有著血脈相連的後代,將如何超越那些已有的、被大眾熟知的徐誌摩形象,去發掘他內心深處、不為外人所知的“摩登”靈魂。所謂“摩登”,在當時的語境下,絕非僅僅是物質上的時髦,更是一種精神上的追求,一種對新知識、新思想、新生活方式的擁抱。我想象著,徐善曾或許會帶領讀者走進祖父的日常生活,去感受他如何在這種時代的浪潮中,既保持著傳統的優雅,又積極地擁抱西方的進步,並將兩者巧妙地融閤。這種融閤,或許體現在他對詩歌的創新,對教育的思考,甚至是對人際關係的理解上。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一種更加立體、更加人性化的徐誌摩形象,讓我們看到那個在時代巨變中,努力探索自我、追求理想的“摩登”先驅。

評分

這本書的標題——《誌在摩登:我的祖父徐誌摩》,僅僅是看到它,就足以勾起我極大的閱讀興趣。徐誌摩,這個名字本身就承載著太多浪漫、纔情與時代的印記。而更吸引我的是,作者是他的孫子徐善曾。這層親緣關係,無疑為這本書賦予瞭一種獨特的視角和深度,它將不僅僅是關於一位詩人的傳記,更可能是一次傢族記憶的挖掘,一次跨越時空的對話。我迫切地想知道,“摩登”在徐善曾的筆下,究竟意味著什麼?它是否包含瞭徐誌摩對西方文明的嚮往,對現代教育的投入,還是他對新生活方式的探索?徐誌摩活躍的年代,是中國社會經曆劇烈變革的時期,舊的觀念在瓦解,新的思潮在湧動。“摩登”二字,在那時一定是一個充滿吸引力且意義豐富的符號。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展現齣徐誌摩身上那種超越時代的精神特質,以及他對理想、自由和新事物的不懈追求。或許,通過徐善曾的講述,我們能看到一個更加立體、更加真實的徐誌摩,一個在傢族血脈中傳承著“摩登”基因的智者。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