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走近蘇東坡
:28.00元
作者:李國文
齣版社:東方齣版中心
齣版日期:2008-04-01
ISBN:9787801867568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359kg
編輯推薦
蘇東坡,即蘇軾,為北宋文學傢,書畫傢。他是唐宋八大傢之一,與父蘇洵,弟蘇轍和稱“三蘇”,蘇東坡在政治上恪守傳統禮法,故在仕途上多經坎坷。他心胸坦蕩,在書法上雖取法古人,卻又能自創新意,充滿瞭天真爛漫的趣味。同時,他善繪畫,喜作枯木怪石,他的詩文、書、畫卻名垂後世。本書是作傢李國文研讀蘇東坡的詩文及所處時代背景後寫齣的感悟性文字。作者圍繞蘇東坡的性格、命運以及他在文學上的成就,深入到蘇東坡的精神世界,用洗練的文字,多角度地、十分睿智地為我們描敘瞭一個鮮活的蘇東坡。
內容提要
這是作傢李國文研讀蘇東坡的詩文及所處時代背景後寫齣的感悟性文字。作者圍繞蘇東坡的性格、命運以及他在文學上的成就,深入到蘇東坡的精神世界,用洗練的文字,多角度地、十分睿智地為我們描敘瞭一個鮮活的蘇東坡。更難能可貴的是,作者以深刻的思想,犀利的筆觸,鞭笞瞭當下社會生活中的一些不良習氣,可以起到警世的作用。
《走近蘇東坡》,極富思想性、知識性和文學性,是近些年來不可多得的之作。
目錄
蘇東坡飲酒
蘇東坡戒詩
“大江東去”
走近蘇東坡
“放他一頭地”
大師的風範
蘇東坡與王安石
王安石種種
素描王安石
“浮生隻閤尊前老”
“城東不鬥少年雞”
蘇東坡的後流放
皇帝和文人
“花自飄零水自流”
茶餘瑣話
“東坡原是西湖長”
“東坡肉”考
文人美食好文章
“半夜不眠聽粥鼓”
唐朝的胃口
難尋舊夢
蘇東坡之死
雲的詩話
東坡與佛印
“春江水暖鴨先知”
“春風又綠江南岸”
止其當止
山永遠在
淡之美
西京舊事
為官一任
大浪淘沙
作者介紹
李國文,小說傢,散文隨筆作傢。男,1930年生於上海。祖籍江蘇鹽城。1947年就讀於南京國立戲劇專科學校,專門從事理論和編劇學的課程學習。1949年到北京,先入華北人民大學三部學習,後到中央戲劇學院研究部工作。1952年參加抗美援朝。1954年迴國,在中國鐵路總工會宣傳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語言風格呈現齣一種罕見的平衡感:它既有學術研究的嚴謹與紮實,引用的史料可靠且考證詳盡,保證瞭其知識的可靠性;同時,它的文風又極其富有文學色彩,大量運用瞭富有畫麵感的比喻和富有哲理性的排比句式,使得閱讀過程充滿瞭一種藝術享受。我曾嘗試閱讀過一些同類題材的嚴肅著作,往往因為過於學術化而望而卻步,但此書卻成功地避開瞭那種沉悶的說教腔調,用近乎散文詩般的語言,將冰冷的曆史事實打磨成瞭溫潤的玉石。這種“雅俗共賞”的特質,讓它能夠吸引不同知識背景的讀者群體。讀完之後,我最大的感受是,作者不僅是一位齣色的史學傢,更是一位卓越的文字藝術傢,他讓原本塵封的記憶重新煥發齣光彩,並以一種令人難以抗拒的魅力,邀請我們一同進入那個波瀾壯闊的時代深處。
評分這本書的文字功力實在令人驚嘆,讀起來就像是走進瞭曆史長河,與作者進行瞭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每一次翻頁,都感覺像是在觸摸那些泛黃的故紙堆,能感受到字裏行間流淌齣的那種深厚學養和對曆史人物的獨到見解。作者的敘事節奏把握得恰到好處,時而如涓涓細流般娓娓道來,將那些看似遙遠的曆史事件描繪得栩栩如生;時而又如驚濤拍岸般激昂有力,將人物內心的掙紮與時代的洪流展現得淋灕盡緻。尤其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描述那些重大曆史轉摺點時,總能巧妙地融入對當時社會風貌、風土人情的細緻刻畫,使得整個故事的畫麵感極強,仿佛能聞到那個時代的空氣,感受到那些人物的喜怒哀樂。這種細膩的筆觸,讓那些原本定格在曆史書上的名字,一下子變得鮮活起來,充滿瞭人性的復雜與魅力。閱讀過程中,我時常會停下來,反復咀嚼那些精妙的措辭和深刻的洞察,那種被文字的力量所震撼的感覺,久久不能平復。
評分這本書的結構設計非常巧妙,它並非簡單的時間綫梳理,而是通過一係列精心編排的主題章節,構建起一個多維度的曆史圖景。作者似乎並不滿足於僅僅講述“發生瞭什麼”,更深層次地探討瞭“為什麼會發生”以及“這對後世産生瞭怎樣的影響”。每一章的過渡都處理得非常自然流暢,像是自然而然地從一個場景切換到另一個場景,但細究之下,又能發現其中蘊含的嚴密邏輯和作者深沉的思考。我尤其欣賞作者在處理復雜史料時的坦誠態度,他不會避諱那些有爭議的部分,而是將其呈現齣來,並輔以自己基於廣泛考證得齣的閤理推斷,這使得閱讀體驗充滿瞭探索的樂趣。仿佛不是在被動接受信息,而是在與一位學識淵博的嚮導並肩前行,共同解開曆史的迷霧。這種引人入勝的敘事方式,極大地降低瞭閱讀門檻,讓即便是對該領域瞭解不深的讀者,也能毫不費力地沉浸其中,並從中獲得極大的滿足感。
評分從裝幀和排版上看,這本書也體現齣瞭齣版方對讀者的尊重和對知識的敬畏。紙張的質感溫潤適手,油墨的印刷清晰有力,即便是長時間閱讀,眼睛也不會感到明顯的疲勞。細節之處的用心,是構成整體閱讀愉悅感的重要基石。更難得的是,書中配有的插圖和地圖,選取得恰到好處,既非濫竽充數,也非畫蛇添足,它們精準地為文字內容提供瞭視覺上的錨點,極大地幫助瞭讀者構建起對特定場景和地理環境的具象認知。這種圖文並茂的處理方式,使得文本的厚重感沒有演變成閱讀的負擔,反而多瞭一份賞心悅目的愉悅。對於我這種習慣在閱讀時做筆記和標注的讀者來說,頁邊空白的設計也足夠寬裕,方便隨時記錄下那些觸動心靈的句子或突然迸發的想法。
評分我常常在想,一部好的曆史著作,定然是能引發讀者對當下生活的反思。這本書在這方麵做得尤為齣色。作者沒有將曆史人物和事件束之高閣,而是用一種極具現代關懷的視角去審視那些過往的抉擇與睏境。在閱讀那些關於權謀、抱負與失意的段落時,我總能清晰地感受到一種強烈的共鳴——人性的弱點、對理想的堅持、在命運麵前的無力感,這些都是跨越瞭時空的永恒命題。書中的某些論斷,犀利得讓人不寒而栗,它們像一麵鏡子,映照齣我們這個時代在麵對相似挑戰時可能齣現的盲區與睏境。這不僅僅是一部關於過去的記錄,更像是一部關於“如何做人”的智慧箴言錄。每一次閤上書本,我都會忍不住沉思良久,思考自己如何纔能汲取古人的經驗教訓,以更清醒、更堅韌的姿態去麵對眼前的生活和未來的不確定性。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