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從工程心理學的研究導論、顯示控製界麵、作業環境與工作負荷、産品可用性評估等四個方麵介紹近20年來工程心理學的近期新研究進展。在每個部分中,將分章節首先簡要介紹基本概念和理論,然後重點介紹近10年內靠前外研究者取得的研究進展以及提齣的新理論、新思想。 葛列眾 等 著 葛列眾:博士,浙江理工大學教授、浙江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心理學會工程心理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主要從事工程心理學的教學和科研工作,研究方嚮為人機交互、用戶體驗和産品可用性以及麵部認知研究。這本書我拿到手的時候,還以為是個關於傳統工程學與心理學交叉的嚴肅學術著作,畢竟書名就這麼直白。“工程心理學”,聽起來就挺硬核的。但讀下去之後,我發現它更像是一個巧妙的嚮導,帶領我探索日常生活中那些不被我們察覺卻又至關重要的“人因”因素。比如,為什麼有些用戶界麵設計得讓人抓狂,而另一些卻流暢得不可思議?書中就用大量案例和原理去剖析,從視覺呈現的易讀性,到操作流程的直觀性,再到信息傳遞的有效性,都進行瞭深入淺齣的講解。我尤其喜歡它對於“認知負荷”的闡述,以前總覺得是自己不夠聰明,讀瞭這本書纔知道,很多時候是設計本身增加瞭我們的認知負擔。它解釋瞭為什麼有些指令會讓人誤解,為什麼某些按鈕會讓人猶豫不決。通過這本書,我學會瞭從一個用戶的角度去審視産品,不再僅僅是使用者,而是變成瞭一個能夠辨彆好壞,甚至能給齣建設性意見的“挑剔”的觀察者。這本書讓我重新認識瞭“設計”這兩個字,原來它不僅僅關乎美學,更關乎對人心理和行為的深刻理解。
評分拿到《工程心理學》這本書,我原本以為會是一本關於如何提高工程效率、優化生産流程的工具書。然而,它的內容卻遠遠超齣瞭我的預期。這本書更像是一位睿智的引路人,帶領我穿越到人類行為的奇妙世界,並以此來審視我們身邊形形色色的設計。它並沒有止步於冰冷的機器和數據,而是將“人”的核心置於工程設計的齣發點。我驚訝地發現,書中對“人機交互”的探討,是如何巧妙地將用戶的感官、認知、情緒等因素納入考量的。例如,關於不同顔色和形狀在引起注意力和傳達信息上的作用,以及聲音和觸覺反饋如何影響用戶的使用體驗,這些都得到瞭深入淺齣的闡釋。我印象特彆深刻的是,書中對“係統可靠性”的討論,不僅僅是技術層麵的,更是從人的因素齣發,分析瞭如何通過優化設計來減少人為錯誤,保障操作的安全性。這本書讓我對“易用性”有瞭全新的理解,它不再是一個簡單的技術指標,而是一種對用戶心理狀態的尊重和關懷。
評分坦白講,起初我對“工程心理學”這個名字有點望而卻步,感覺像是大學裏那種需要啃很多晦澀理論的課程。但當我翻開這本書,我驚喜地發現,它完全顛覆瞭我的刻闆印象。作者用一種非常生動、貼近生活的方式,將看似高深的心理學原理巧妙地融入到工程設計和産品體驗的討論中。書中有很多我們每天都會遇到的情境,比如交通信號燈的設計,為什麼那樣紅綠燈的閃爍和顔色組閤是最容易被駕駛員理解和反應的;又或者,為什麼某些電器上的按鍵布局更容易讓人齣錯。作者並沒有直接枯燥地羅列心理學名詞,而是通過大量的實例,比如航空安全、工業生産中的人為失誤分析,甚至是我們手機App的交互設計,來闡述“人因”在其中扮演的關鍵角色。我特彆受啓發的是關於“用戶習慣”和“注意力分配”的章節,它解釋瞭為什麼我們有時候會無意識地遵循某種操作模式,以及為什麼在信息爆炸的時代,如何吸引和維持用戶的注意力如此重要。這本書讓我意識到,原來那些讓我們覺得“用起來很順手”的産品,背後都蘊含著對人類心理的精妙洞察和嚴謹的工程考量。
評分說實話,在翻開這本書之前,我對於“工程心理學”的認知非常模糊,總覺得它是一門隻屬於工程師和心理學傢的專業學科。但這本書的齣現,徹底改變瞭我的看法。它不是那種堆砌理論、晦澀難懂的書籍,而是用一種非常人性化的語言,講述瞭“人”如何在工程設計和日常生活中扮演著核心角色。我特彆喜歡書中對“人因工程”的講解,它讓我明白瞭為什麼很多産品在使用過程中會讓我們感到順手,或者為什麼我們會因為某些設計而感到沮喪。書中大量的案例分析,從最簡單的交通標識到復雜的航空駕駛艙,都生動地展現瞭心理學原理在優化設計、提高效率、保障安全方麵的巨大作用。它不僅讓我對“設計”有瞭更深的理解,也讓我開始反思,在我們的生活和工作中,有多少是基於對人的深刻理解而産生的?這本書讓我明白,工程的最終目的,是為瞭更好地服務於人,而這種服務,離不開對人類心理的洞察。
評分我抱著一種姑且一試的心態,開始閱讀這本書。畢竟,對於“工程心理學”這個概念,我之前接觸不多,總覺得它離我的生活有些遙遠。但事實證明,我的擔心是多餘的。這本書的魅力在於,它能夠將我們生活中那些看似理所當然的現象,用一種全新的視角去解讀。比如,為什麼某些公共設施的設計會讓人感到方便舒適,而另一些則會讓人感到彆扭甚至不安全?書中通過對“環境心理學”和“認知心理學”的融閤,為我們揭示瞭答案。它不僅僅是關於技術,更是關於如何理解人在特定環境下的行為模式和心理需求。我尤其被書中關於“用戶體驗”的案例所吸引,作者用生動的筆觸,描繪瞭如何通過精細的設計,去引導用戶的行為,甚至影響他們的情緒。這本書讓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空間和接觸到的各種産品,發現原來背後隱藏著如此多的“心理學智慧”。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