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y 章 引论
1.1 PMBOK®指南的目的
1.2 什么是项目
1.2.1 项目组合、项目集和项目之间的关系
1.3 什么是项目管理
1.4 项目组合管理、项目集管理、项目管理和组织级项目管理之间的关系
1.4.1 项目集管理
1.4.2 项目组合管理
1.4.3 项目与战略规划
1.4.4 项目管理办公室
1.5 项目管理、运营管理与组织战略之间的关系
1.5.1 运营与项目管理
1.5.2 组织与项目管理
1.6 商业价值
1.7 项目经理的角色
1.7.1 项目经理的责任与能力
1.7.2 项目经理的人际技能
1.8 项目管理知识体系
第2章 组织影响和项目生命周期
2.1 组织对项目管理的影响
2.1.1 组织文化与风格
2.1.2 组织沟通
2.1.3 组织结构
2.1.4 组织过程资产
2.1.5 事业环境因素
2.2 项目干系人与治理
2.2.1 项目干系人
2.2.2 项目治理
2.2.3 项目成功
2.3 项目团队
2.3.1 项目团队的组成
2.4 项目生命周期
2.4.1 项目生命周期的特征
2.4.2 项目阶段
第3章 项目管理过程
3.1 项目管理过程间的相互作用
3.2 项目管理过程组
3.3 启动过程组
3.4 规划过程组
3.5 执行过程组
3.6 监控过程组
3.7 收尾过程组
3.8 项目信息
3.9 知识领域的作用
第4章 项目整合管理
4.1 制定项目章程
4.1.1 制定项目章程:输入
4.1.2 制定项目章程:工具与技术
4.1.3 制定项目章程:输出
4.2 制定项目管理计划
4.2.1 制定项目管理计划:输入
4.2.2 制定项目管理计划:工具与技术
4.2.3 制定项目管理计划:输出
4.3 指导与管理项目工作
4.3.1 指导与管理项目工作:输入
4.3.2 指导与管理项目工作:工具与技术
4.3.3 指导与管理项目工作:输出
4.4 监控项目工作
4.4.1 监控项目工作:输入
4.4.2 监控项目工作:工具与技术
4.4.3 监控项目工作:输出
4.5 实施整体变更控制
4.5.1 实施整体变更控制:输入
4.5.2 实施整体变更控制:工具与技术
4.5.3 实施整体变更控制:输出
4.6 结束项目或阶段
4.6.1 结束项目或阶段:输入
4.6.2 结束项目或阶段:工具与技术
4.6.3 结束项目或阶段:输出
第5章 项目范围管理
5.1 规划范围管理
5.1.1 规划范围管理:输入
5.1.2 规划范围管理:工具与技术
5.1.3 规划范围管理:输出
5.2 收集需求
5.2.1 收集需求:输入
5.2.2 收集需求:工具与技术
5.2.3 收集需求:输出
5.3 定义范围
5.3.1 定义范围:输入
5.3.2 定义范围:工具与技术
5.3.3 定义范围:输出
5.4 创建WBS
5.4.1 创建WBS:输入
5.4.2 创建WBS:工具与技术
5.4.3 创建WBS:输出
5.5 确认范围
5.5.1 确认范围:输入
5.5.2 确认范围:工具与技术
5.5.3 确认范围:输出
5.6 控制范围
5.6.1 控制范围:输入
5.6.2 控制范围:工具与技术
5.6.3 控制范围:输出
第6章 项目时间管理
6.1 规划进度管理
6.1.1 规划进度管理:输入
6.1.2 规划进度管理:工具与技术
6.1.3 规划进度管理:输出
6.2 定义活动
6.2.1 定义活动:输入
6.2.2 定义活动:工具与技术
6.2.3 定义活动:输出
6.3 排列活动顺序
6.3.1 排列活动顺序:输入
6.3.2 排列活动顺序:工具与技术
6.3.3 排列活动顺利:输出
6.4 估算活动资源
6.4.1 估算活动资源:输入
6.4.2 估算活动资源:工具与技术
6.4.3 估算活动资源:输出
6.5 估算活动持续时间
6.5.1 估算活动持续时间:输入
6.5.2 估算活动持续时间:工具与技术
6.5.3 估算活动持续时间:输出
6.6 制定进度计划
6.6.1 制定进度计划:输入
6.6.2 制定进度计划:工具与技术
6.6.3 制定进度计划:输出
6.7 控制进度
6.7.1 控制进度:输入
6.7.2 控制进度:工具与技术
6.7.3 控制进度:输出
第7章 项目成本管理
7.1 规划成本管理
7.1.1 规划成本管理:输入
7.1.2 规划成本管理:工具与技术
7.1.3 规划成本管理:输出
7.2 估算成本
7.2.1 估算成本:输入
7.2.2 估算成本:工具与技术
7.2.3 估算成本:输出
7.3 制定预算
7.3.1 制定预算:输入
7.3.2 制定预算:工具与技术
7.3.3 制定预算:输出
7.4 控制成本
7.4.1 控制成本:输入
7.4.2 控制成本:工具与技术
7.4.3 控制成本:输出
第8章 项目质量管理
8.1 规划质量管理
8.1.1 规划质量管理:输入
8.1.2 规划质量管理:工具与技术
8.1.3 规划质量管理:输出
8.2 实施质量保证
8.2.1 实施质量保证:输入
8.2.2 实施质量保证:工具与技术
8.2.3 实施质量保证:输出
8.3 控制质量
8.3.1 控制质量:输入
8.3.2 控制质量:工具与技术
8.3.3 控制质量:输出
第9章 项目人力资源管理
9.1 规划人力资源管理
9.1.1 规划人力资源管理:输入
9.1.2 规划人力资源管理:工具与技术
9.1.3 规划人力资源管理:输出
9.2 组建项目团队
9.2.1 组建项目团队:输入
9.2.2 组建项目团队:工具与技术
9.2.3 组建项目团队:输出
9.3 建设项目团队
9.3.1 建设项目团队:输入
9.3.2 建设项目团队:工具与技术
9.3.3 建设项目团队:输出
9.4 管理项目团队
9.4.1 管理项目团队:输入
9.4.2 管理项目团队:工具与技术
9.4.3 管理项目团队:输出
dy 0章 项目沟通管理
10.1 规划沟通管理
10.1.1 规划沟通管理:输入
10.1.2 规划沟通管理:工具与技术
10.1.3 规划沟通管理:输出
10.2 管理沟通
10.2.1 管理沟通:输入
10.2.2 管理沟通:工具与技术
10.2.3 管理沟通:输出
10.3 控制沟通
10.3.1 控制沟通:输入
10.3.2 控制沟通:工具与技术
10.3.3 控制沟通:输出
dy 1章 项目风险管理
11.1 规划风险管理
11.1.1 规划风险管理:输入
11.1.2 规划风险管理:工具与技术
11.1.3 规划风险管理:输出
11.2 识别风险
11.2.1 识别风险:输入
11.2.2 识别风险:工具与技术
11.2.3 识别风险:输出
11.3 实施定性风险分析
11.3.1 实施定性风险分析:输入
11.3.2 实施定性风险分析:工具与技术
11.3.3 实施定性风险分析:输出
11.4 实施定量风险分析
11.4.1 实施定量风险分析:输入
11.4.2 实施定量风险分析:工具与技术
11.4.3 实施定量风险分析:输出
11.5 规划风险应对
11.5.1 规划风险应对:输入
11.5.2 规划风险应对:工具与技术
11.5.3 规划风险应对:输出
11.6 控制风险
11.6.1 控制风险:输入
11.6.2 控制风险:工具与技术
11.6.3 控制风险:输出
dy 2章 项目采购管理
12.1 规划采购管理
12.1.1 规划采购管理:输入
12.1.2 规划采购管理:工具与技术
12.1.3 规划采购管理:输出
12.2 实施采购
12.2.1 实施采购:输入
12.2.2 实施采购:工具与技术
12.2.3 实施采购:输出
12.3 控制采购
12.3.1 控制采购:输入
12.3.2 控制采购:工具与技术
12.3.3 控制采购:输出
12.4 结束采购
12.4.1 结束采购:输入
12.4.2 结束采购:工具与技术
12.4.3 结束采购:输出
dy 3章 项目干系人管理
13.1 识别干系人
13.1.1 识别干系人:输入
13.1.2 识别干系人:工具与技术
13.1.3 识别干系人:输出
13.2 规划干系人管理
13.2.1 规划干系人管理:输入
13.2.2 规划干系人管理:工具与技术
13.2.3 规划干系人管理:输出
13.3 管理干系人参与
13.3.1 管理干系人参与:输入
13.3.2 管理干系人参与:工具与技术
13.3.3 管理干系人参与:输出
13.4 控制干系人参与
13.4.1 控制干系人参与:输入
13.4.2 控制干系人参与:工具与技术
13.4.3 控制干系人参与:输出
附录A1
附录X1 第5版所做的修改
附录X2 PMBOK®指南第5版的贡献者和审阅者
附录X3 人际关系技能
参考文献
术语表(英文排序)
术语表(中文排序)
索引
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PMBOK指南:第5版)
定价:¥128.00
作者:项目管理协会 著,许江林 等译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年05月
ISBN:9787121201868
版 次:5
页 数:612
字 数:825000
印刷时间:2017年01月01日
开 本:16开
纸 张:胶版纸
印 次:22
包 装:平装
《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第5版)》英文影印版
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PMBOK指南)(第5版)——软件分册
项目集管理标准(第3版)
项目组合管理标准(第3版)
组织级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OPM3)(第3版)
《活用PMBOK指南:项目管理实战工具(第2版)》
《题解《PMBOK指南》PMP备考指南(第3版)》
《汪博士解读PMP考试(第4版)》
本书是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MI)的 经典著作,已经成为美国项目管理的guo家标准之一,也是当今项目管理知识与实践领域的事实上的世界标准。本书中文简体字版由PMI 授权在中国出版发行,其内容与第4版相比有一定更新,以精辟的语言更新了项目管理5大过程组的定义并介绍了项目管理10大知识领域与47个过程,是项目管理从业人员的极为重要的工具书。
美国项目管理协会是一个国际性 组织,其所制定的标准不仅是美国guo家性标准,也是事实上的全球性标准,对项目管理起到指导、规范的作用。
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以前,我对于“项目管理”的理解,可能还停留在一些零散的“工具”或者“方法”上,比如“甘特图”、“W.B.S.”等等。这本书则像是一张“藏宝图”,把我之前散落的碎片知识,都整合到了一个清晰的“坐标系”里。它不仅告诉我“有什么”,更重要的是告诉我“为什么会有”,以及“它们之间是如何关联的”。比如,它详细阐述了“项目启动”的重要性,让我明白了,一个项目开始前的“奠基”工作有多么关键,它直接决定了项目后续的走向。然后,它细致地描绘了“项目规划”的每一个环节,从目标设定到资源分配,从风险识别到沟通策略,就像是为一场精彩的戏剧,编写了详细的“剧本”。甚至,它还教会我如何在项目进行中,像一个“老练的舵手”,不断地调整方向,应对变化,确保船只不会偏离航道。更让我惊喜的是,它还讲到了项目结束后的“复盘”和“总结”,让我意识到,每一次的经验教训,都是下一次成功的宝贵财富。这本书,让我对“项目管理”有了更系统、更深入的认识,让我不再仅仅是“做事”,而是学会了“如何更好地做事”。
评分说实话,起初我拿到这本书,是抱着一种“看看别人是怎么做项目的”心态。我以为它会提供一些“万能公式”或者“成功秘诀”,让我可以直接套用,然后项目就一帆风顺了。但翻开之后,我才意识到,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甚至可以说是完全不一样。这本书更像是提供了一个“通用的语言”和“共同的思考框架”。它不会直接告诉你,“在这个项目里,你必须这样做”,而是告诉你,“在项目管理这个领域,大家通常会考虑这些因素,会采用这些方法,会遵循这些原则”。这就好像是你学习一门外语,这本书不是教你一句一句的“对话”,而是教你这门语言的“语法”和“词汇”,让你能理解别人的“对话”,并能自己组织“语言”。比如说,书中提到的“风险管理”部分,并没有直接告诉你“这个风险怎么办”,而是教你如何去识别风险、分析风险,然后根据风险的性质去制定应对策略。它让你学会的是“思考”的模式,而不是“答案”的集合。这种“授人以渔”的方式,反而让我觉得更有价值,因为即使我面对的是全新的项目,即使我遇到的问题是前所未有的,我也可以运用书中学到的“思维方式”去分析问题、找到解决方案,而不是死记硬背那些可能已经过时的“技巧”。
评分这本书,对我的思维方式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我一直觉得,做项目就是把事情一件一件地干完,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项目”这个概念背后更深层次的逻辑。它不仅仅是任务的堆砌,而是一个有生命周期的、需要系统化管理的“有机体”。我之前做项目,就像是拿着一把锤子,看到钉子就敲,看到墙壁就打。这本书则告诉我,在敲钉子之前,你需要先规划好墙壁在哪里,需要多大的钉子,敲进去之后会达到什么效果,甚至如果敲歪了怎么办。它强调了“集成化管理”的思想,就是说,项目中的各个部分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相互关联,相互影响。你不能只盯着进度,而忽略了质量;也不能只看成本,而忘了风险。这本书就像是一个“总指挥”,告诉你如何协调各个“部门”的工作,确保整个“战役”都能按照预定的计划顺利进行。特别是关于“沟通管理”和“质量管理”的部分,让我意识到,一个项目的成功,不仅仅是技术上的突破,更是人和人之间的协作,以及对细节的极致追求。它让我从一个“执行者”的角色,慢慢转变为一个更有“全局观”的“管理者”。
评分我必须承认,当我第一次捧起这本厚重的“宝典”时,内心是有些许忐忑的。毕竟,这种“官方认证”的指南,总给人一种高高在上、理论性太强的感觉,担心它会像陈年的老酒,味同嚼蜡。然而,随着我一点点地啃读,我发现我的担心是多余的。这本书并非只是一堆干巴巴的术语和流程,它更像是在构建一个完整的“项目生命周期”的框架,而在这个框架下,每一个环节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它不像某些教程那样,只给你一两个孤立的“技巧”,而是告诉你,这些技巧是如何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比如,它强调“启动过程”的重要性,就像是为你即将远行的旅途规划好第一步,确定好方向和目标,而不是让你在原地迷茫。然后,“规划过程”就像是绘制一张详尽的地图,细致到每一个节点、每一个补给站,让你清楚地知道自己将要经历什么,需要准备什么。而“执行过程”,则是你真正踏上征程,将地图上的计划付诸行动。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还考虑到了“监控与控制”以及“收尾”这两个“收官”阶段,确保项目能顺利完成,并且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为下一次的“远征”做好准备。它真正地让我意识到,项目管理不是一蹴而就的“魔法”,而是一系列精心策划、严谨执行、持续优化的“科学”。
评分这本书就像一本武功秘籍,里面记载了各种稀奇古怪的招式和心法,我翻来覆去看了好几遍,感觉自己好像掌握了一些不得了的“武艺”。比如说,那些“十大知识领域”和“五大过程组”,听起来就像是闯荡江湖必须牢记的地图和行动指南。以前做项目,总觉得像是在摸着石头过河,凭着感觉走。现在一看,哦,原来我之前那些“直觉”和“经验”,对照书上的说法,竟然是某个“工具”或者“技术”的应用!比如,我记得以前做个复杂项目,经常会遇到需求不明不白,大家扯皮推诿的情况。这本书里提到的“范围管理”和“干系人管理”,就像是给这些场景开了药方,教你如何把模糊的需求变成清晰的交付物,如何让那些“难缠”的客户或者同事乖乖听话,一起朝着同一个目标努力。它把很多复杂的概念拆解成一个个具体的步骤,就像是教你如何一步步拆解一栋大楼,而不是让你直接上去喊“开工!”,充满了条理性和系统性。甚至有时候,我会觉得作者就像是个经验丰富的“老前辈”,把多年的血泪史都总结成了文字,让你少走弯路,直接“学到精髓”。对于我这样一个在项目一线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兵”来说,这本书的价值,真的不是简单的“纸上谈兵”,而是实实在在的“经验传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