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基本信息,請以下列介紹為準 | |
| 商品名稱: | 畫說中醫故事 |
| 作者: | 範金成;吳曉暉;鬱東海;陸小弟等 |
| 定價: | 68.0 |
| 齣版社: | 上海科學技術齣版社 |
| 齣版日期: | 2018-03-01 |
| ISBN: | 9787547838785 |
| 印次: | |
| 版次: | 1 |
| 裝幀: | 平裝-膠訂 |
| 開本: | 16開 |
| 內容簡介 | |
| 本書通過在曆代史書、傳記、醫籍中篩選一部分有代錶性的書目,從中選取具有代錶性的中醫藥故事,共65條典故。本書內容充分展現瞭中醫藥文化,反映瞭中華名族的曆史傳統和文化積澱,更好地挖掘和保護中醫藥文化資源。 |
| 目錄 | |
○?太昊伏羲?9 ? ○?岐黃論道?10 ? ○?神農嘗百?13 ? ○?神醫扁鵲?14 ? ○?坐堂醫聖?17 ? ○?外科聖手?18 ? ○?濟世藥王?21 ? ○?幼科鼻祖?22 ? ○?丹溪先生?25 ? ○?本巨擘?26 ? ○?東垣老人?29 ? ○?攖寜先生?30 ? ○?西昌老人?33 ? ○?儒門大醫?34 ? ○?俠醫鬥魁?37 ? ○?三摺肱為良醫?38 ? ○?上醫醫國?41 ? ○?扁鵲換心?42 ? ○?起死迴生?44 ? ○?諱疾忌醫?46 ? ○?病入膏肓?49 ? ○?相如病渴?50 ? ○?良言逆耳?53 ? ○?橘井泉香?54 ? ○?鹿門采藥?57 ? ○?杏林春暖?58 ? ○?虎守杏林?61 ? ○?懸壺濟世?62 ? ○?對癥下藥?65 ? ○?藉藥傳情?66 ? ○?引綫診脈?69 ? ○?頂禮謝醫?70 ? ○?錢乙辨病?73 ? ○?文伯奇術?74 ? ? ○?榜方通衢?77 ? ○?水火既濟?78 ? ○?陰陽相生?81 ? ○?虛不受補?82 ? ○?久病成醫?85 ? ○?摩腹治結?86 ? ○?刺胎催産?89 ? ○?颳骨療毒?90 ? ○?摩筆正骨?93 ? ○?辨色知病?94 ? ○?迴天乏 |
| 編輯 | |
| 本書在一定程度上瞭彌補瞭當前中醫典故內容方麵缺乏科普性、係統性圖書著作的不足,為講好“中國故事”“中醫故事”提供瞭極好的文獻資料。 |
作為一個對中國傳統文化情有獨鍾的人,這本書對我來說簡直是意外之喜。我一直對中醫的博大精深感到好奇,但又常常望而卻步,覺得那些理論太過晦澀難懂。然而,這本書的齣現,徹底打破瞭我的認知壁壘。它選擇瞭一種非常獨特的方式——故事,將中醫的精髓巧妙地融入其中。這些故事,有的是曆史上的傳說,有的是民間流傳的醫案,每一個都飽含著智慧和人文關懷。我被“孫思邈救死扶傷”的故事深深打動,他不僅醫術高明,更有著一顆仁愛之心,不分貧富貴賤,盡心盡力救治病人。而“葛洪煉丹”的情節,則展現瞭古代醫者對生命探索的執著與勇氣。更讓我驚喜的是,書中還穿插瞭一些關於中醫基本理論的解釋,但這些解釋並非生硬的條文,而是巧妙地隱藏在故事的脈絡之中,讀起來自然而然,不會感到突兀。這種將知識與故事相結閤的敘事方式,使得學習過程變得輕鬆而有趣,讓我不由自主地想要繼續往下讀,去探索更多中醫的奧秘。
評分初次翻開這本書,我本以為會是一本沉悶的學術著作,但裏麵的插畫風格瞬間吸引瞭我。水墨暈染的意境,寥寥幾筆勾勒齣的神態,將一個個古老的中醫故事變得鮮活起來。那些曾經隻存在於書本上的藥方、針灸手法,通過這些圖畫,仿佛觸手可及。我尤其喜歡其中關於“華佗颳骨療毒”的那一章節,畫麵中將華佗的沉著冷靜,關羽的堅毅不屈,都描繪得淋灕盡緻,甚至能感受到一絲絲緊張的氣氛。而像是“扁鵲見蔡桓公”的故事,則用更為寫意的手法,將疾病由淺入深的過程,以及預警的重要性,以一種直觀的方式呈現在讀者眼前。我發現,即便是對於中醫略知一二的我,也能通過這些精美的插畫,更深刻地理解其中蘊含的道理。這本書不僅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一場視覺的盛宴,讓我在欣賞藝術的同時,也收獲瞭寶貴的醫學知識。它不像傳統的教科書那樣枯燥乏味,而是以一種更加親民、更具感染力的方式,將中醫的智慧傳遞開來。那種潤物細無聲的教化,比任何長篇大論都來得更為有效。
評分這本書給我最大的驚喜,在於它將那些復雜的中醫概念,以一種極易理解的方式呈現齣來。我之前一直覺得中醫的“辨證施治”很抽象,但通過書中對一個個病案的分析,我纔明白,原來中醫的治療,是如此的精細和個性化。書中詳細描述瞭一位名醫如何根據不同病人的具體情況,開齣不同的方子,即使是同樣的病癥,也可能因為體質、年齡、性彆等因素而有細微的差彆。這讓我對中醫的“因人而異”、“因時而異”有瞭深刻的理解。此外,書中對一些常見中藥的介紹,也做得非常生動有趣。它並沒有簡單地羅列藥性,而是通過講述這些藥材的來曆、功效,以及在曆史上的應用故事,讓這些原本陌生的名字變得鮮活起來。這種“故事化”的講解方式,讓我對中藥的認知,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充滿瞭生命力和文化底蘊。它讓我覺得,中醫的每一個環節,都蘊含著豐富的學問和智慧。
評分不得不說,這本書的敘事方式非常有新意,它不像市麵上很多中醫普及讀物那樣,上來就講穴位、講藥理,而是從一個個引人入勝的故事入手,讓讀者在不知不覺中,便對中醫産生瞭濃厚的興趣。我個人比較喜歡其中的一個故事,它講述瞭一位老中醫如何通過觀察病人的麵色、舌苔,以及細微的語調,便能準確判斷齣病因,並對癥下藥。這個故事讓我對中醫的“望聞問切”四診法有瞭更直觀的認識,也讓我看到瞭中醫在診斷疾病方麵的獨到之處。另外,書中對一些經典中醫理論的解讀,也做得非常到位。比如,關於“陰陽五行”的講解,並沒有使用過於專業的術語,而是通過生活化的例子,將抽象的概念具象化,讓普通讀者也能輕鬆理解。這本書就像一位循循善誘的長者,用最生動、最有趣的方式,嚮我展示瞭中醫的魅力。它不僅增長瞭我的知識,更重要的是,讓我對中醫的認識從“高不可攀”變成瞭“親切可信”。
評分我一直覺得,中醫的魅力在於它的“道”,而這本書恰恰捕捉到瞭這一點。它沒有把中醫僅僅當作一門治病的學問,而是將其升華為一種人生哲學,一種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方式。書中的很多故事,都傳遞著“天人閤一”、“順應自然”的理念,這讓我深受啓發。比如,關於“時辰養生”的篇章,它並沒有簡單地羅列各種養生秘訣,而是將人體的生理節律與自然界的規律相結閤,告訴我們如何順應時勢,纔能達到最佳的養生效果。還有關於“情誌緻病”的討論,它強調瞭情緒對身體健康的重要性,告誡我們保持平和的心態,不被外界紛擾所動搖。這本書的語言風格也很獨特,既有古風的韻味,又不失現代的通俗。讀起來有一種沉浸感,仿佛置身於古代的醫館,聽著老中醫娓娓道來。它讓我感受到,中醫並不僅僅是關於身體的醫學,更是關於生命的智慧。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