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 導 言 戴荊冠的耶穌畫像
011 **章 遺 棄
027 第二章 嘗試逃避
043 第三章 暴力和尊貴
061 第四章 地下人
075 第五章 無限戲仿
097 第六章 異質學
119 第七章 糞便哲學傢
129 第八章 民主共産圈
155 第九章 危 機
175 第十章 反 攻
191 第十一章 阿塞法勒
207 第十二章 社會學學院
225 第十三章 戰 爭
237 第十四章 詩歌
261 第十五章 在超現實主義和存在主義之間
279 第十六章 大 全
301 第十七章 未盡之作
322 部分參考書目
326 緻 謝
327 圖片使用緻謝
書名:巴塔耶
作者:(美)斯圖爾特·肯德爾
齣版社:北京大學齣版社
齣版時間:2018-3
版次:1
印刷時間:
印次:
開本:32開
裝幀:精裝
頁數:325
ISBN:9787301289624
定價:54.00
“關鍵人物”叢書所關注的是來自藝術、文學、哲學、建築等領域的關鍵人物,他們的影響早已超齣瞭各自的專業領域,堪稱現代文化,成為人類精神史的重要環節。
巴塔耶的創作和思想先鋒、犀利,是二十世紀法國思想界的旗幟人物。巴塔耶的人生串起二十世紀燦若星辰的法國思想文化界知識分子,頗多可觀之處。
巴塔耶是一個矛盾綜閤體。他與馬鬆、拉康、佩尼奧等人情真意切,卻與布勒東、薩特長期不和。他積極投身公共生活,卻是一個尼采式的離群索居者。巴塔耶與他所處時代的思想風潮激烈對抗,同時對這些思想的要義加以揚棄和改造。在藝術、文學、社會學、心理學、神學、經濟學等眾多領域,他都做齣瞭極其重要的貢獻,他對二十世紀哲學和文學領域的後結構主義革命的推動更是無人能及。
肯德爾將巴塔耶的生平和作品凝煉成一本簡明卻翔實的評傳,展現瞭這位爭議不斷的作傢同他的時代之間的張力,引人入勝。
斯圖爾特·肯德爾(Stuart Kendal),肯德爾現任教於東肯塔基大學。他撰寫瞭大量關於二十世紀中葉現代主義的文章,並且編譯瞭兩本巴塔耶文集:《知識的未完成係統》(The Unfinished System of Nonknowledge,2001)和《人性的搖籃》(The Cradle of Humanity,2005)。
譯者姚峰,江蘇儀徵人,清華大學外文係博士,上海交通大學博士後,現任上海師範大學副教授,主要研究外國文學與西方思想史。
我得說,《巴塔耶》這本書,真的是一次精神上的“遠足”。作者用他那充滿力量的筆觸,帶領讀者穿越瞭許多常人難以想象的境地。我被書中對“消費”的另類解讀深深吸引,它不僅僅是物質的交換,更是一種生命的耗費和能量的釋放,這種觀點徹底顛覆瞭我對日常行為的看法。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生活中的許多習慣,思考它們背後的真正意義。這本書的魅力在於它的開放性,它不會強迫你接受某種觀點,而是提供一個廣闊的思考空間,讓你在其中自由馳騁。我喜歡它那種既冷峻又充滿激情的寫作風格,仿佛作者一邊冷靜地分析著事物的本質,一邊又在為之燃燒著熾熱的情感。閱讀過程中,我常常會産生一種強烈的共鳴,仿佛書中描繪的某些體驗,就是我內心深處一直以來想要錶達卻又無從說起的。這本書就像一麵鏡子,照齣瞭我內心深處的許多角落,讓我對自我有瞭更清晰的認識。
評分第一次接觸《巴塔耶》,我幾乎是被一種壓迫感所籠罩,它提齣的那些極端、甚至是令人不適的概念,就像是一股洪流,裹挾著我衝刷著我原有的認知。我必須承認,有些部分我需要反復閱讀,甚至查閱一些背景資料纔能勉強跟上作者的思路。但正是這種挑戰,讓閱讀過程充滿瞭張力。它不迎閤讀者,也不試圖討好,而是以一種近乎赤裸的方式,展現人類經驗中最隱秘、最難以言說的部分。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其中關於“瓦解”和“失去”的描寫,它打破瞭我們對秩序和控製的迷戀,揭示瞭生命中不可避免的混亂和失序。我感覺這本書像是對我價值觀的一次大掃除,那些曾經堅固的堡壘,在作者的筆下,開始搖搖欲墜。然而,在瓦解之後,我並沒有感到絕望,反而有一種莫名的解放感。它告訴我,在那些我們試圖避免的“不完美”中,或許纔隱藏著真正的自由和生命力。這本書的語言本身就極具力量,它的斷裂、它的重復,都像是作者在努力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無法用常規語言錶達的情感和思想。
評分《巴塔耶》這本書,給我帶來的不僅僅是知識的增益,更是一種對生命的全新體悟。我被書中對“狂喜”和“絕望”之間微妙界限的描繪所深深打動,它揭示瞭人類情感最極端的狀態,以及在這種狀態下,個體所能達到的意識高度。我感覺自己就像是隨著作者一起,攀登到精神的巔峰,然後又跌入深淵,但每一次體驗都讓我更加瞭解人類存在的復雜性。這本書的語言充滿瞭哲學的深度和藝術的美感,它不僅僅是在陳述觀點,更是在營造一種氛圍,一種引人入勝的體驗。我喜歡它那種不落俗套的敘述方式,它常常會采用一些意想不到的比喻和象徵,讓我的想象力得到極大的釋放。我感覺自己就像是置身於一個巨大的迷宮,而作者就是那個指引者,他並不直接告訴你齣口在哪裏,而是讓你在探索的過程中,逐漸領悟到生命的真諦。這本書讓我對“存在”本身有瞭更深刻的敬畏,也讓我更加珍惜生命中的每一次體驗,無論它是多麼的短暫或平凡。
評分讀《巴塔耶》這本書,真的像是在參與一場智力冒險,你永遠猜不到下一頁會拋齣什麼新奇的觀念。我最先被吸引的是它對“禁忌”的探索,不是那種淺嘗輒止的獵奇,而是深入到禁忌背後的社會、心理根源。作者像是位解剖學傢,把那些我們習以為常、甚至是迴避的領域,一絲不苟地展開,讓我們看到其下湧動的復雜情感和權力運作。我尤其記得書中對“犧牲”的論述,它不是簡單地描述行為,而是追溯其象徵意義,以及在不同文化和曆史語境下的演變。讀的時候,我常常會停下來,反思自己內心深處的某些觀念,是否也受到過類似“禁忌”的塑造。那種醍醐灌頂的感覺,真的非常過癮。這本書的敘事方式也很獨特,有時像是嚴謹的學術研究,引用大量的史料和哲學理論;有時又充滿瞭詩意和隱喻,讓人沉醉其中。它不提供簡單的答案,而是提齣更深層次的問題,促使讀者自己去思考、去建構理解。我感覺自己就像是跟著作者一起,走過瞭一條崎嶇但充滿發現的道路,每一次翻頁都像是在撥開一層迷霧,看見更廣闊的景象。
評分《巴塔耶》這本書,對我而言,更像是一場酣暢淋灕的哲學辯論,隻不過辯論的雙方,一個是作者,另一個則是我自己。每一次閱讀,我都能從中提煉齣新的觀點,然後與書中提齣的論調進行一場激烈的思想碰撞。我尤其喜歡書中對“僭越”和“僭越者”的探討,它不是簡單地將這些人定義為反叛者,而是深入分析瞭他們行為背後的驅動力,以及這種行為對既有秩序産生的顛覆性影響。讀到這裏,我常常會聯想到現實生活中的一些人物和事件,對他們的動機和行為有瞭更深刻的理解。這本書的結構非常有意思,雖然錶麵上看似乎有些跳躍,但細細品味,你會發現其中暗藏著一條清晰的邏輯綫索。作者並不害怕承認自身的矛盾和局限,這種坦誠的態度反而增強瞭我對他的信任。我感覺自己就像是一位考古學傢,在層層疊疊的文字中挖掘齣隱藏的寶藏,每一次發現都讓我驚喜不已。這本書讓我學會瞭用一種更復雜、更 nuanced 的視角去看待世界,不再輕易地對事物進行非黑即白的判斷。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