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参数
作者:冶文彪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2018-5-1
字数:485千
版 次:1
页数:504页
印刷时间:2018-5-1
开本:16
印次:1
I S B N :978-7-5596-1984-6
包装:平装
定价:64.90
目录
引子田……
风篇劣童案
章屯
第二章蒙
第三章需
第四章讼
第五章师
第六章比
第七章小畜
第八章履
雷篇宗子案
章泰
第二章否
第三章同人
第四章大有
第五章谦
第六章豫
第七章随
第八章蛊
山篇狂牛案
章临
第二章观
第三章噬嗑
第四章贲
第五章剥
第六章复
第七章无妄
第八章大畜
水篇木匙案
章颐
第二章大过
第三章坎
第四章离
第五章咸
第六章恒
第七章遁
第八章大壮
火篇界石案
章晋
第二章明夷
第三章家人
第四章睽
第五章蹇
第六章解
第七章损
第八章益
泽篇厨子案
章夬
第二章姤
第三章萃
第四章升
第五章困
第六章井
第七章革
第八章鼎
天篇焦尸案
章震
第二章艮
第三章渐
第四章归妹
第五章丰
第六章旅
第七章巽
第八章兑
地篇秘轿案
章涣
第二章节
第三章中孚
第四章小过
第五章既济
第六章未济
第七章乾
第八章坤
尾声风土破
内容简介
《清明上河图》描绘人物824位,牲畜60多匹,木船20多只……5米多长的画卷,画尽了汴河上下十里繁华,乃至整个北宋近两百年的文明与富饶。
然而,这幅歌颂太平盛世的传世名画,画完不久金兵就大举入侵,杀人焚城,汴京城内大火三日不熄,北宋繁华一夕扫尽。
这是北宋帝国的盛世绝影,在小贩的叫卖声中,金、辽、西夏、高丽等国的间谍和刺客已经潜伏入画,死亡的气息弥漫在汴河的波光云影中:
画面正中央,舟楫相连的汴河上,一艘看似普通的客船正要穿过虹桥,而由于来不及降下桅杆,船似乎就要撞上虹桥,船上手忙脚乱,岸边大呼小叫,一片混乱之中,贼影闪过,一阵烟雾袭来,待到烟雾散去,客船上竟出现了24具尸体,所有人都目瞪口呆……
翻开本书,一幅旷世奇局徐徐展开,错综复杂,丝丝入扣,824个人物逐一复活,为你讲述《清明上河图》中埋藏的帝国秘密。
作者简介
冶文彪,1970年代生人。多年前偶游开封,自此沉迷《清明上河图》。他历经五年构思,五年创作,十年磨一剑,终成此书。曾出版大历史推理小说《人皮论语》。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我的阅读感受,那一定是“宏大”。这本书的格局明显超越了一般的个人恩怨情仇,它触及到了更深层次的社会结构和历史变迁对个体命运的影响。作者似乎在用一个微观的谜团,去折射一个宏观的历史切面,视野开阔,立意高远。从开头看似孤立的事件,到最后揭示的背后错综复杂的利益纠葛和历史遗留问题,那种由小及大的推演过程,让人由衷地感受到作者构建世界观的雄心。它没有满足于仅仅提供一个精彩的侦探故事,而是试图通过这个故事,探讨一些更永恒的主题,比如权力、命运、以及时间洪流中个体命运的无常。这种气魄,让这本书在我心中,已经不仅仅是“好看”,而更趋近于一种“值得反复思考的文学作品”。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对时代背景那种近乎偏执的考据和还原。它不仅仅是一个故事,更像是一扇通往特定历史时期的时光隧道。作者显然是下足了功夫去打磨那些环境描写和风土人情,每一个场景的构建都充满了质感,仿佛能闻到空气中的味道,听到市井的喧嚣。不同阶层人物的言谈举止、衣着配饰,甚至连日常使用的物件都处理得极其考究,这极大地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和沉浸感。我常常因此停下来,去查阅一些相关的历史资料,看看作者的描绘与史实究竟契合到何种程度。这种扎实的基本功,让整个故事的“骨架”无比坚固,不再是那种悬浮在空中的虚构叙事。它成功地将历史的厚重感与推理故事的轻快节奏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让读者在享受解谜乐趣的同时,也进行了一次深刻的历史文化体验,这才是真正有价值的阅读。
评分从人物塑造的角度来看,这本书中的角色群像刻画得非常立体和复杂,没有绝对的“好人”或“坏蛋”。每个人物都有其鲜明的动机和多重面具,他们的选择往往是环境、压力与内心挣扎相互作用的结果。主角的形象尤其丰满,他身上的那种矛盾性——既有超凡的洞察力,又饱受人性的困扰——让他显得无比真实和可信。我特别喜欢那些配角,他们并非仅仅是推动情节的工具人,他们各自都有着自己的小世界和未竟的心愿,即使是短暂出场的角色,也留下了挥之不去的影子。这种对人性的深刻洞察,使得整个故事的张力不仅仅来源于案件本身,更来源于人与人之间微妙的心理博弈和情感纠葛。读到最后,你关心的不仅仅是“谁是凶手”,更是“为什么会这样”,这种对人性深渊的探索,才是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可以说是独树一帜,它不像某些流行小说那样追求华丽的辞藻堆砌,而是走的是一种内敛而精准的叙事路线。文字的密度很高,但读起来却意外地流畅,没有任何晦涩难懂的地方。作者似乎深谙“少即是多”的写作之道,寥寥数语便能勾勒出复杂的情绪和紧张的氛围。尤其是在描绘一些关键的推理过程时,语言变得极其精炼,逻辑链条清晰可见,像在拆解一个复杂的机械装置,每一个步骤都必须精确无误。这种克制而有力的笔触,反而增强了文字的穿透力,让读者必须全神贯注地去品味每一个词语的选择。它提供给读者的,是一种需要主动参与的阅读体验,你不能走神,因为稍不留神,可能就会错过那个隐藏在平淡叙述下的重要暗示。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节奏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示范,作者对时间线的掌控精准到令人拍案叫绝。读起来完全没有那种为了凑字数而拉长的拖沓感,每一个章节的推进都像是在精密仪器的运作下,环环相扣,毫不拖泥带水。特别是几条看似毫无关联的线索,是如何在关键时刻交汇,形成一个巨大而精密的网,那种豁然开朗的阅读体验,真不是一般的悬疑小说能给到的。我常常在翻页的时候忍不住屏住呼吸,生怕错过了一个不起眼的细节,因为深知这些看似琐碎的碎片,最终都会拼凑出那个震撼人心的全貌。情节的张力拿捏得恰到好处,不是那种靠突然的惊吓来维持注意力的低级手法,而是通过层层深入的逻辑推理,让读者一步步陷入迷局,最后被真相的巨大惯性猛地拉扯出去。这种高智商的博弈,让阅读过程变成了一场酣畅淋漓的智力挑战,读完后合上书本,还会忍不住回味那些精妙的布局,简直是过瘾极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