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小辞典 张喜燕 商务印书馆可搭配惯用语小辞典 谚语小辞典 怎样写古诗词 袖珍英汉双解词典辅导

歇后语小辞典 张喜燕 商务印书馆可搭配惯用语小辞典 谚语小辞典 怎样写古诗词 袖珍英汉双解词典辅导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歇后语
  • 汉语词汇
  • 语言文字
  • 文化常识
  • 张喜燕
  • 商务印书馆
  • 趣味语言
  • 传统文化
  • 袖珍工具书
  • 学习辅导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枫林易扬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ISBN:9787517600237
商品编码:28577946078
丛书名: 歇后语

具体描述

店长推荐:一册在手不用愁
¥44.2
¥81.4
¥38.8
¥48.9
¥56.60
¥59
¥68.00
¥70

 

 

 

基本信息

书名:歇后语小辞典

定价:25元

作者:张喜燕 编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2015-01-01

ISBN:9787517600237

字数:370000

页码:56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64开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收录常见歇后语5000余条。
每个歇后语主条下面包括释义和举例两部分;
副条用“也作”“省作”等表示,供读者参考。
释义准确简明,例句生动恰当。
提供词目首字拼音检字表,供读者查检。

目录

前言
凡例
词目首字拼音检字表
正文

内容提要

《歇后语小辞典》收录了常见的歇后语共5000多条。由于歇后语根植于民间,流行于民间,内容丰富庞杂,其中难免夹杂一些封建迷信、落伍的道德观念等糟粕。我们以适合广大读者使用为目的,按照思想内容健康、语言精彩、形象鲜明、生活气息和时代气息浓厚、流行广泛、不相互雷同的原则,从大量的歇后语中,精选编纂出这本《歇后语小辞典》。对于一些比较生僻的歇后语,一般不予收录。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与创作精要》 内容提要 本书旨在为广大古典诗词爱好者提供一部系统、深入且富有实践指导意义的鉴赏与创作指南。全书分为上下两大部分。上编聚焦于古典诗词的鉴赏艺术,下编则侧重于诗词创作的技法与实践。我们力求以严谨的学术态度和流畅的文字表达,带领读者走进中国古典诗词的瑰丽世界,不仅理解“是什么”,更能懂得“为什么”和“怎么做”。 上编:古典诗词的鉴赏之径 第一章:历史的脉络与时代的回响 本章追溯中国古典诗词的源流,从《诗经》《楚辞》的远古吟唱,到汉乐府的民间疾呼,再到魏晋风骨的个体觉醒。重点解析唐诗(格律的巅峰与意境的广阔)、宋词(婉约与豪放的对峙及对日常情感的细微捕捉),以及元曲(通俗化与戏剧化的完美结合)。通过对不同历史阶段的社会背景、思想思潮的梳理,阐明诗词是如何作为时代精神的载体而存在的。例如,探讨盛唐气象对边塞诗豪迈风格的塑造,以及宋代文人“以学问为诗”对理学影响的体现。 第二章:格律的奥秘与声律的和谐 详尽解析近体诗(律诗、绝句)的平仄、对仗、押韵规则。不同于枯燥的规则罗列,本章采用大量范例进行剖析,演示格律是如何服务于诗歌意境的表达,而非束缚。平仄的交替如何模拟自然中的抑扬顿挫,对仗的工整如何构建视觉与思想上的平衡美。同时,对词牌的格律变化,如长短句的错落有致,也做了深入浅出的讲解,让读者理解“音律之美”是中国诗词的灵魂所在。 第三章:意象的构建与情景的交融 意象是中国古典诗词最核心的表达工具。本章系统梳理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常见且具有象征意义的意象群落,如“月”的思乡主题、“柳”的惜别寓意、“梅”的高洁品格、“松竹”的坚韧象征等。我们将分析诗人如何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独特选择和组合,构建出具有高度浓缩性的艺术画面。重点探讨“情景交融”的境界,即景物描写如何不着痕迹地渗透诗人主观的情感,实现景是情的载体,情是景的深化。选取李白、杜甫、苏轼、李清照等大家的名篇,逐一解剖其意象运用技巧。 第四章:审美范畴的辨析 本章深入探讨中国诗词中的几个重要审美范畴:“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比”(比喻)、“赋”(铺陈直叙)的运用及其相互转化。更进一步,解析“含蓄”的魅力,即“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表达方式,如何通过留白和暗示,激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同时,对“悲凉”与“旷达”这两种中国文人常见的精神底色,进行细致的比较鉴赏。 --- 下编:诗词创作的实践指南 第五章:从积累到灵感的捕捉 创作的基石在于深厚的积累。本章强调阅读的深度,建议读者不仅要熟读经典,更要留意历代诗人的注释、批语及其创作札记。探讨如何将日常生活中的感悟(如一次旅行、一次会面、一次沉思)转化为可入诗的“诗眼”。提供行之有效的“观察日志”和“灵感速记”方法,训练读者对瞬间感受的捕捉能力。 第六章:初探格律的入门技法 对于初学者,本章提供一套从易到难的格律练习路径。先从五言绝句入手,讲解如何在一首绝句的四句中,安排起、承、转、合的逻辑递进。重点演示“破题”“颔联对仗”的初级技巧。随后过渡到七言律诗,详细拆解如何组织八句的结构层次,特别是“首联点题,颈联对仗,尾联收束”的布局思路。提供大量的句式替换练习,帮助读者掌握对仗的替换词性与平仄的转换。 第七章:题材的选择与立意的深化 诗词题材广泛,但如何写出新意是关键。本章指导读者如何处理常见的题材,如咏物、怀古、言志、送别等。强调“以小见大”的创作原则,即不求宏大叙事,而在于对具体细微事物的精准描摹,从中引申出普遍真理或深沉情感。例如,不直接写“忧国”,而是通过描写“秋风扫落叶”或“江边孤舟”来暗示。同时,解析如何通过对历史典故的巧妙引用(用典),深化作品的文化厚度和思想层次。 第八章:词曲的入门与自由表达 词和曲的创作,关键在于对“曲牌”的理解和“入曲”的把握。本章选取数个基础词牌(如《蝶恋花》《浣溪沙》)作为范例,分析其句式长度与韵脚的特定要求。强调词的语言特点更贴近口语和音乐性,鼓励创作者在遵守基本格律的前提下,大胆尝试融入更鲜活的现代感受。提供“依韵填词”的练习方法,即借用前人名句的韵脚进行再创作。 结语:诗心不老,文脉长存 本书最终目的,是培养读者对古典诗词的持久热爱和独立思考能力。创作与鉴赏互为表里,唯有深入了解古人的心路历程,方能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时代之声。 本书特色: 结构清晰: 上编鉴赏,下编创作,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案例丰富: 选取历代经典名篇,提供细致入微的批注分析。 技法实用: 创作部分提供大量可操作的练习步骤和技巧提示。 注重文化底蕴: 强调诗词背后的历史背景、哲学思想与审美取向的统一性。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词典的实用性超乎我的想象,它真正做到了“小”而“全”。我曾尝试翻阅过其他版本的歇后语集,很多都过于追求数量而忽略了质量,导致很多生僻或已不再使用的“死词”占据篇幅。然而,这本书的选词非常贴合现代人的语言习惯和阅读需求,收录的都是那些在日常交流、文学作品乃至影视对白中仍能高频出现的“鲜活”表达。更赞赏的是,它在解释时非常注重语境的转换,会给出不同情境下的适用建议,这对于非母语学习者或者希望提高语言驾驭能力的读者来说,无疑是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它就像一位耐心的老师,不仅告诉你“是什么”,更告诉你“该怎么用”,真正实现了从知识到能力的转化。

评分

作为一名文学爱好者,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系统梳理我们日常语言中那些“活化石”——歇后语——的工具书,而这本小辞典的出现,简直是解了我长久以来的渴。它的内容编排逻辑性极强,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词条,更是在每个歇后语的后面,配有清晰的释义和引申义的讲解,甚至还追溯了一些典故的出处,这对于理解其背后的文化语境至关重要。我发现,许多我以为已经非常熟悉的歇后语,在深入阅读后,才发掘出其更深层次的寓意和妙用。作者对这些语言碎片进行了精细的挖掘和梳理,使得原本零散的知识点被串联成了一张完整而有脉络的语言网络。这对于提升口语表达的生动性和准确性,有着立竿见影的效果,不再是干巴巴地背诵,而是真正地理解和运用。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实在是让人眼前一亮,纸张的质感摸上去很舒服,那种略带米黄的色调,既保护了视力,又透着一股沉静的书卷气。封面设计上,字体排布得恰到好处,没有丝毫的堆砌感,简洁中透露出一种对传统文化的尊重。我特别喜欢它在细节处理上的用心,比如书脊的处理,既结实又方便翻阅,即便是经常翻看,也不用担心它会散架。内页的排版也十分考究,行距和字号的搭配拿捏得非常到位,即便是初次接触这类工具书的人,也能轻松上手。阅读体验的提升,往往就藏在这些不经意的细节里,这本书无疑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让人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到愉悦和放松,而不是一种枯燥的任务感。整体来看,这本书的实体感和美学价值是并存的,完全配得上商务印书馆一贯的高水准出品。

评分

我是一个对语言历史演变特别着迷的人,所以购买这本书时,主要抱着一种探究的心态。这本书在收录传统歇后语的同时,也适当地兼顾了一些近现代社会变迁中产生的新型表达,展现了语言的生命力。阅读这些词条时,我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声,感受到社会变迁在语言中留下的深刻烙印。作者在撰写引言和后记时,也流露出对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深切关怀,文字间充满了一种学者的审慎与热爱。它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部微型的民间语言史的剪影。对于研究民间俗语和口头文学的朋友来说,这本书绝对是案头不可或缺的参考资料,它提供的视角和深度,是那些简单罗列式的词集所无法比拟的。

评分

我最看重的是查阅效率,毕竟工具书的价值在于“用时能找到”。这本书的索引系统做得非常人性化,无论是按拼音首字母检索,还是按核心词汇查找,都非常快捷。我测试了几次,无论我心中只有模糊的意象,试图通过几个关键关联词来定位,还是非常精准地找到了目标词条。这种高效的检索体验极大地降低了使用门槛,使得我可以在阅读其他书籍时,遇到不解之处能迅速查阅,不至于打断阅读的连贯性。对于时间宝贵的人来说,一本工具书的价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能否在最短时间内提供最准确的帮助,在这方面,这本小辞典的表现是无可挑剔的,完全符合商务印书馆在工具书领域树立的严谨标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