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桑奇三塔:西天佛国的世俗情味
定价:88.00元
作者:扬之水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2012-11-01
ISBN:978780414
字数:196000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2k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暂无相关内容
目录
序 缪哲引言章 佛传故事 节 1.白象入胎 2.诞生 第二节 1.四门出游 2.逾城出家 3 降魔成道 第三节 1.正觉(成道) 2.梵天劝请 3.初转 第四节 1.降伏毒龙 2.尼连禅河奇迹 3.频婆娑罗王迎候佛陀 第五节 1.竹林精舍 2.回到迦毗罗卫城·舍卫城的奇迹 3.祗园布施 第六节 1.帝释窟说法(帝释天朝访) 2.忉利天说法归来(降三道宝阶) 3.猕猴献蜜 第七节 1.大般涅槃 2.八分舍利第二章 本生故事 节 1.六牙象王本生 2.啖子本生 3.大猴王本生 4.独角仙人本生 第二节 须大孥太子本生第三章 其他 节 1.阿育王的事迹·群象供养佛塔 2.礼敬七佛(过去七佛及其道树) 3.欲界六天 第二节 1.叉 2.叉女 第三节 1.莲花 2.如意蔓 3.供养物及其他大塔主要浮雕位置略图后记
内容提要
桑奇(Sanchi)佛塔是印度早期佛教艺术的重要遗存,也是世界上现存古老且保存完整的佛塔遗迹,始建于公元前三世纪的孔雀王朝阿育王时代。法显、玄奘为古代印度的社会生活留下了宝贵的记录,有些甚至是的记录。相比之下,对现当代印度考古以及考古成果的深入研究,则少之又少。《桑奇三塔(西天佛国的世俗情味)》作者扬之水援引大量佛经,辅以亲历拍摄的照片,以读图的方式对桑奇三塔浮雕进行解读。
文摘
暂无相关内容
作者介绍
扬之水,浙江诸暨人,一九五四年生。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近年专意从事名物研究。著有《终朝采蓝:古名物寻微》、《奢华之色:宋元明金银器研究》、《曾有西风半点香:敦煌艺术名物丛考》等。
初次接触《桑奇三塔:西天佛国的世俗情味》,我被它书名中蕴含的独特气质所吸引。扬之水先生以一种极为克制而又饱含深情的笔调,为我们徐徐展开了一幅充满生活气息的“西天佛国”画卷。这本书没有宏大的史诗叙事,没有对宗教理论的艰深探讨,而是将镜头聚焦在那些被宏大叙事所遮蔽的日常细节之中。 我尤其惊叹于作者对人物的刻画,他笔下的“佛国”居民,不再是模糊的群体符号,而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自己的生活困境,也有自己对未来的期盼。我仿佛看到了那些在古老寺庙的阴影下,辛勤劳作的农夫,看到了在熙熙攘攘的市集上,讨价还价的妇女,看到了在孩童纯真的眼眸中,闪烁着对世界的好奇。扬之水先生通过对这些日常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越时空的“世俗情味”。这种情味,让我感受到了一种强烈的共鸣,它提醒着我,无论文化、地域如何差异,人类最基本的情感和生活体验,总是如此相似。这本书,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情感。
评分“桑奇三塔”给我带来的,是一种难以言喻的震撼。我一直对印度文化有着朦胧的向往,而这本书无疑为我打开了一扇窥探其真实面貌的窗户。它不似许多游记那般,仅仅是罗列景点、记录行程,而是将历史的厚重、宗教的神秘与当地人民的日常生活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我尤其喜欢其中对“三塔”的描绘,那不仅仅是建筑,更是历史的见证,是文化的载体。扬之水先生的文字,仿佛具有一种魔力,能够穿透时空的隔阂,让我感受到那些古老石块背后承载的无数故事。 我曾尝试在脑海中勾勒出那些画面:午后炽烈的阳光洒在佛塔的尖顶,反射出耀眼的光芒;身着素色长袍的僧侣,面容宁静地走过,他们的脚步声在空旷的寺庙中回荡;远处传来悠扬的梵呗声,与微风吹拂树叶的沙沙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一曲令人心神宁静的乐章。书中对于当地人生活的细致观察,更是让我印象深刻。那些朴素的饮食、简单的衣着、虔诚的信仰,无不透露出一种返璞归真的智慧。这本书让我重新思考“文明”的定义,或许真正的文明,就蕴藏在这些最平凡、最朴素的生活之中。
评分我带着一份好奇心翻开了《桑奇三塔:西天佛国的世俗情味》,而这本书带给我的,远超乎我的预期。扬之水先生的笔触,是一种不动声色的深刻,他没有声嘶力竭的呼喊,也没有刻意制造的戏剧性,而是用一种近乎白描的手法,将一个鲜活而充满生命力的“西天佛国”呈现在我面前。我并非一个佛教徒,对印度的宗教历史也所知甚少,但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了一种超越宗教界限的普世情感。 我被书中对细节的捕捉深深吸引。比如,那些在佛塔边劳作的村民,他们的脸上刻满了生活的痕迹,但眼神中却闪烁着对生活的热爱;还有那些在街头巷尾讨生活的小贩,他们的吆喝声,他们的交易,构成了一幅幅生动的市井图景。扬之水先生并没有回避这个地方的贫穷与落后,但他更关注的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们如何依然能够保持内心的宁静与对生活的热情。这种视角,让我对“幸福”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它并非物质的丰裕,而更多的是一种内心的安宁与满足。这本书,无疑是一次关于生活本质的深刻叩问。
评分初读“桑奇三塔”,我便被卷入了一股沉静而悠远的氛围之中。扬之水先生的文字,如同一杯陈年的普洱,初入口时或许微涩,但细细品味,便能咂摸出其间深邃的韵味。这本书并非对某个宗教教义的枯燥阐述,也不是对历史事件的冰冷梳理,而是以一种极其细腻、近乎温情的笔触,描绘出“西天佛国”——那个遥远而神秘的地域,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中流淌出的世俗情味。 我常常想象,在那些古老的寺庙、斑驳的佛塔旁,一定有生生不息的人间烟火。有清晨赶着去劳作的农人,有街头巷尾贩卖香料的商贩,有孩子们追逐嬉戏的笑闹声,还有僧侣们在晨钟暮鼓中低语的祷告。扬之水先生正是捕捉到了这些被宏大叙事所忽略的细节,将它们一一展现在读者面前。他笔下的“佛国”,不再是高高在上、与世隔绝的圣地,而是充满了人间烟火气、充满了生活温度的真实存在。这种描绘,让我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亲切感,仿佛我也曾漫步在那片土地,呼吸着那里的空气,感受着那里的喜怒哀乐。
评分“桑奇三塔”,这本书的名字本身就带着一种古老而神秘的气息。当我真正沉浸在扬之水先生的文字中时,我才明白,这不仅仅是关于三座塔的故事,更是关于一片土地、一群人的故事。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即使在远离我们日常生活的“佛国”,也有着和我们相似的情感、相似的烦恼,以及相似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我喜欢他对于当地风土人情的描绘,那些细致入微的观察,仿佛把我带到了那个遥远的地方。我能想象到,清晨的薄雾笼罩着古老的建筑,僧侣们开始了一天的修行,而远处的村庄里,炊烟袅袅升起,新的一天也由此展开。书中对于“世俗情味”的强调,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立体、更加真实的“佛国”,它不是只有佛陀的庄严,更有凡人的悲喜。这种人间烟火与宗教氛围的巧妙结合,让这本书充满了独特的魅力。它让我感受到,无论身处何方,人类的情感和生活轨迹,总有相似之处,而这种相似,正是连接我们彼此的纽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