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海事法院三十年论文精选(1984-2014) 赵红 主编 法律出版社

上海海事法院三十年论文精选(1984-2014) 赵红 主编 法律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海事法律
  • 海事审判
  • 司法判例
  • 法律研究
  • 上海海事法院
  • 论文集
  • 法律出版社
  • 赵红
  • 案例分析
  • 法律文献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美妙绝伦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ISBN:9787511889201
商品编码:28662925713
丛书名: 上海海事法院三十年论文精选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版次:第1版   书号:7511889201   条码:9787511889201   图书名称:上海海事法院三十年论文精选(1984-2014)     定价:79 作者:赵红 主编   版别:法律   出版日期: 2015-12-1

内容 为纪念上海海事法院建院三十周年,我们从历年来的优秀调研论文中精选出具有代表性的40篇结集出版。为方便读者阅读,我们根据主题和内容将这些论文分为“海事诉讼程序创新与完善”、“海事审判理论探索与司法规则”和“航运交易实践与法律适用”三编。需要说明的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法治的进步,这些论文中的一些思路和建议已经得到采纳并付诸实践,有些观点则未必与当前的法律规定或者行业实务相契合,但这些优秀论文所展示出来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写作技巧,却仍值得参考借鉴。

目录   第一编海事诉讼程序创新与完善 涉外海事审判中外国法适用的困境与出路晏圣民 船舶优先权和海事赔偿责任限制的冲突和解决刘怡如 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制度中有关的程序问题张亮 建立被执行人债务登记制度之构想季刚 地方法院委托海事法院执行若干问题刍议刘龙宝陈咸斌 海事审判中的确认程序问题研究 ——兼谈《海诉法》相关条款的完善沈军 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的适用和完善研究郑肇芳等 论海事小额诉讼程序之构建单丹 关于重构海事请求保全船舶扣押制度的若干思考焦国强等 海上保险代位求偿诉讼时效起算之特例研究 ——兼议《保险法》司法解释(二)第十六条在海上保险中的适用性金晓峰 承认与执行外国海事仲裁裁决的若干程序问题研究张亮方懿 论保险人代位求偿权二审程序权利的构建沈军 第二编海事审判理论探索与司法规则 再谈保险代位求偿权的行使名义 ——兼谈我国《海诉法》第九十五条的完善沈军 海事确权诉讼的判决效力之我见钟明 《物权法》实施对海事审判的影响 ——以船舶物权为中心荚振坤等 涉台海商事纠纷法律适用规则的研究张姗姗 涉外海事审判中法律适用难点问题研究谢晨等 海事赔偿责任限制主体内部求偿之冲突与协调 ——兼议船舶碰撞连带责任与海事赔偿责任限制的协调适用钱旭 第二船籍登记制度及相关法律问题研究谢晨等 船舶融资租赁的若干法律问题研究柯永宏等 邮轮旅游民事法律关系的实践初探金晓峰等 非油轮燃油泄漏所致清污费用债权性质探析 ——从《油污司法解释》第二十条谈起周刚等 对海上保险人说明义务的反思 ——以海上保险的特殊性为视角谢振衔等 海洋环境公益诉讼之举证责任相关问题研究方懿 “从契约到身份” ——船员劳务合同的特殊性及司法应对汪洋 保险利益原则在海上货物保险司法实践中的适用新论 ——我国现行法下对保险利益进行从宽解释的具体路径探索方懿 第三编航运交易实践与法律适用 论海上保险合同中的保证条款孙英伟 共同海损的过失与追偿倪湧 浅议国际海上运输当事人协议延长时效问题倪湧 论海上货物运输合同的任意变更权沈满堂等 货运代理与提单交付张珊珊 论国际货运代理人的法律地位汪洋 试论目的港无人提货时承运人的法律救济陶冶 海上国际货物运输门到门服务合同的性质与法律适用张亮 内河驳船运输法律问题研究 ——从拖船与无动力驳船责任承担为核心展开张亮李海跃 《海商法》中“迟延交付”条款的适用及其相关问题分析杨婵 船证分离的捕捞渔船买卖相关争议研究谢振衔等 海上货物运输保险合同中行市变化免责相关问题研究张雯 集装箱超期使用费相关实践问题研究谢晨等 货运代理企业扣留单证、货物相关法律问题分析周刚等


《中国涉海法律实践探索——上海海事法院成立三十年案例精粹与理论建树(1984-2014)》 主编:赵红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引言 1984年,中国改革开放的浪潮席卷而至,经济特区如同璀璨的明珠在南海之滨闪耀。在这股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上海海事法院应运而生,成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设立的第一个专门化的海事审判机构。三十年的时光荏苒,上海海事法院不仅在维护国家海洋权益、保障航运经济发展、公正高效审理各类海事海商案件方面,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更在理论层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与创新,为中国乃至国际海事法律实践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本书,《中国涉海法律实践探索——上海海事法院成立三十年案例精粹与理论建树(1984-2014)》,并非仅仅是对上海海事法院三十年审判工作的简单罗列,而是站在历史的高度,对这三十年来法院在涉海法律领域所经历的重大变革、所面临的挑战、所取得的成就,以及所形成的理论成果进行的一次系统性梳理与深度解读。本书汇聚了赵红主编以及众多资深法官、学者、法律实务专家,以审慎的态度,对三十年间涌现出的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前瞻性的海事海商、海洋环境、海域开发、海事行政等各类案件进行了精选与分析。 本书内容的核心在于,通过对这些经典案例的深入剖析,揭示中国海事法律体系在实践中的演进轨迹,展现法律适用在复杂多变的涉海情境下的灵活与智慧。这些案例涵盖了船舶碰撞、货损货差、海上保险、船舶融资、海难救助、船舶建造、海盗袭击、海洋污染、海上搜救、国际贸易与海上运输中的争议解决、海事侵权、海事强制令、海事代位求偿等诸多领域。每一个案例背后,都凝聚着海事法官们对法律条文的精确理解、对事实真相的细致探寻、对公平正义的坚定追求,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敏锐洞察。 更重要的是,本书不仅仅停留在案例的层面,而是致力于从案例中提炼出具有普遍意义的法律原则、理论观点和制度启示。本书的撰写者们,不仅是经验丰富的实践者,更是深邃的理论探索者。他们将三十年的司法实践经验与前沿的法律理论相结合,对中国海事法律制度的完善、对国际海事法律的借鉴与融合、对新兴涉海法律问题的应对策略,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和富有建设性的意见。 本书的理论建树体现在多个维度: 中国海事法律体系的构建与发展: 追溯中国海事法律体系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分析其在立法、司法、执法等各个环节的演进,以及与国际接轨的进程。 具体海事海商法律问题的深化研究: 针对船舶碰撞、海上货物运输、海上保险、海难救助等传统海事法律领域,结合案例,对相关法律规定、司法解释、裁判规则进行深入解读和理论升华,提出对现实问题的解决方案。 新兴涉海法律领域的理论创新: 面对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海洋开发的不断深入,本书重点关注了海洋环境保护、海域使用、海上油气开发、海洋可再生能源、海洋空间规划、极地海事等新兴涉海法律领域,探讨其面临的法律挑战,并提出前瞻性的理论构想。 海事争议解决机制的优化: 深入研究海事法院的审判模式、诉讼程序、调解机制、仲裁制度等,探讨如何进一步提升海事争议解决的效率、公正性和国际影响力。 国际海事法律的中国化与国际化: 分析中国海事法律与国际公约、国际惯例的互动关系,以及如何在实践中实现中国海事法律的本土化与国际化相结合,提升中国在国际海事法律领域的话语权。 本书的读者群定位广泛,包括但不限于: 海事法院的法官与工作人员: 作为法院三十年发展的总结与反思,本书为海事法院系统内部的理论研究与业务培训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法律院校的师生: 本书是研究中国海事法律、国际海洋法、民商法等领域的学生与学者不可或缺的学术参考。 律师与法律从业者: 尤其是在海事海商、海洋法等专业领域的律师,本书提供的案例分析和理论观点将极大提升其执业水平。 涉海企业经营者与管理者: 航运公司、船东、保险公司、港口企业、海工企业、海洋开发企业等,本书中的案例和法律分析将有助于他们规避法律风险,优化经营决策。 政府部门与政策制定者: 本书对中国涉海法律实践的梳理与理论探索,为相关政府部门制定和完善涉海法律政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对中国海事法律与实践感兴趣的国内外研究者: 本书是中国海事法律发展的重要文献,是了解中国涉海法律实践的窗口。 《中国涉海法律实践探索——上海海事法院成立三十年案例精粹与理论建树(1984-2014)》 并非一份简单的年鉴,而是一部集案例分析、理论研究、实践经验、前瞻思考于一体的学术专著。它浓缩了中国海事司法三十年的智慧结晶,记录了中国涉海法律实践的每一次跨越,反映了中国在建设海洋强国的征程中,法治建设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本书的出版,不仅是对上海海事法院三十年辉煌成就的献礼,更是对中国涉海法律理论与实践未来发展方向的一次深刻探索与有力引领。它将激励一代又一代海事法律人,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以更加昂扬的姿态,继续书写中国涉海法律实践的崭新篇章。

用户评价

评分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能够静下心来阅读一本厚重的学术著作,本身就是一种享受,而《上海海事法院三十年论文精选(1984-2014)》恰恰提供了这样的机会。我之所以对其充满期待,是因为它代表了一个特定时期、特定机构在某一法律领域内积累的宝贵财富。想象一下,从1984年到2014年,中国海事法律体系经历了怎样的变迁,上海海事法院又是如何在这股浪潮中扮演关键角色的。这本书无疑将这些历史性的发展脉络,通过学术论文的形式呈现出来。我希望能从中看到不同时代背景下,学者们对海事法律问题的思考和探索,它们或许涵盖了对传统海事法律原则的阐释,对新问题、新挑战的应对策略,以及对国际海事法律发展的借鉴与融合。赵红主编的严谨治学态度,以及法律出版社的专业出版保障,让我相信这本书的内容是扎实的、具有学术价值的。对于我这样一名追求知识深度和广度的读者来说,这不仅仅是一次阅读体验,更是一次与中国海事司法发展历史对话的机会,它能帮助我构建起对这一领域更为全面和深刻的认知。

评分

对于海事法学研究的爱好者而言,一本精选高质量学术论文的文集,其价值不言而喻。《上海海事法院三十年论文精选(1984-2014)》的出版,恰好满足了我们对于系统性、权威性海事法学资料的渴求。从1984年到2014年,这三十年是中国经济腾飞、对外贸易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也是中国海事司法体系逐步成熟、走向国际舞台的关键阶段。上海海事法院作为中国海事司法的“领头羊”,其学术成果无疑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我非常期待通过阅读这些精选的论文,能够深入了解上海海事法院在处理各类复杂海事案件时所形成的独特理论观点和司法实践经验。例如,关于船舶碰撞责任的分配,货物索赔的证据规则,以及海洋环境保护等前沿性问题,这些论文或许能为我们提供更为详尽的论证和分析。赵红主编的学术地位,以及法律出版社的出版声誉,都为本书的质量提供了双重保障。这本书的出现,无疑将极大地丰富海事法学的研究资源,为学术界和实务界提供一个重要的交流和学习平台,也让我有机会更近距离地感受中国海事司法的发展脉搏。

评分

我一直对海事法律领域抱有浓厚的兴趣,尤其关注中国海事法院在国际贸易和航运中的独特作用。当得知《上海海事法院三十年论文精选(1984-2014)》出版时,我的第一反应便是“终于等到你了”。这本书并非简单地堆砌文章,而是经过精心筛选和编排,力求展现上海海事法院三十年来在理论研究和司法实践上的精华。从1984年到2014年,这段时间恰好是中国改革开放取得辉煌成就,并深刻影响国际格局的关键时期。上海海事法院作为中国第一个海事审判机构,其三十年的发展历程,几乎是中国海事司法制度建设的缩影。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深入探讨海事法律的诸多前沿问题,例如船舶碰撞、货物运输合同纠纷、海事赔偿责任限制、海上保险、船舶融资以及最新的网络技术对海事法律实践的影响等等。赵红主编的眼光和权威性毋庸置疑,相信她带领的团队一定能从海量的文献中挖掘出最具有价值、最能代表上海海事法院学术水平的论文。这本书的出版,对于我这样的初学者来说,无疑是打开海事法律世界的一扇绝佳窗口,它提供了一个系统、权威的学习平台,让我能够快速掌握该领域的关键知识和发展脉络。

评分

这本书的出现,对于关注中国海事法律发展,尤其是上海作为中国海事司法中心三十年历程的学者、实务工作者以及相关领域的爱好者来说,无疑是一份珍贵的馈赠。翻开目录,便能感受到一种历史的厚重感与学术的严谨性。赵红主编团队倾注了大量心血,从1984年到2014年这三十载的风雨历程中,甄选出了一批具有代表性、开创性,且对中国海事司法实践产生深远影响的优秀论文。这意味着,我们不再需要大海捞针般地去搜寻分散在各地期刊上的宝贵文献,而是可以直接触及那些曾经引领思潮、解决难题的智慧结晶。从书名中“三十年”这个时间跨度,就能窥见其梳理和总结的宏大叙事,它不仅仅是对过去的回顾,更是对未来发展的启示。法律出版社的出版质量也为这本书增添了保证,精美的装帧,清晰的排版,都让人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愉悦。尤其对于我这样一名对海事法律前沿问题充满好奇的读者而言,这本书提供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研究方法和学术视野的拓展,让我有机会深入理解上海海事法院如何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一步步成长为世界级的海事司法机构,其背后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探索,都值得我们仔细品味和学习。

评分

作为一名长期在法律实务一线工作的律师,我深知理论研究对于指导实践的重要性。上海海事法院三十年来所积累的司法经验和学术成果,对于解决当下及未来海事纠纷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上海海事法院三十年论文精选(1984-2014)》的出版,对我而言,更像是获得了一份宝贵的“工具箱”和“思想库”。通过阅读这些精选的论文,我希望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中国海事法律制度的演进,特别是上海海事法院在制定和适用相关法律法规过程中所展现出的创新性和前瞻性。这些论文很可能包含了对典型海事案件的深刻剖析,对复杂法律问题的独到见解,以及对海事司法发展趋势的预测。我尤其关注那些能够为我处理实际案件提供理论指导、解决实践难题的论文。例如,在处理涉及国际公约适用的案件时,这些论文可能提供了宝贵的解释和参考;在面对新兴的海事争议类型时,它们或许能启示新的解决思路。赵红主编的学术声望,以及法律出版社的专业品质,让我对这本书的价值充满信心。它不仅仅是一本论文集,更是一份记录了中国海事司法智慧的沉淀,是我在职业生涯中不可或缺的参考资料。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