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號:7511867827
條碼:9787511867827
圖書名稱:人大法律評論(2014年捲第1輯 總第16輯)
定價:48
作者:本書編輯委員會組
版彆:法律
齣版日期:2014-10-01
質量:580g
目錄:
暫無
內容簡介:
《人大法律評論(2014年捲第1輯)》設“專題研討”“評論”“論文”三個欄目。
在“專題研討”欄目中,我們選取瞭關注康德法哲學的三篇文章,分彆關注康德的權利概念、人民主權觀和法權學說等方麵。其中,張龑先生的力作《論康德的人民主權觀及其批判》,以康德為絕對王權辯護和為人民主權進言的矛盾關係為齣發點,藉助從當代商談哲學和正確性概念,重新梳理和建構康德人民主權觀及其代錶製度,並在康德普遍先天聯閤的人民意誌中發掘齣主體間性和本體共和國、現象共和國之間的引導性關聯,這種關聯對我國完善民主代議政治具有啓發意義。我們希望通過本闆塊,能促使法律學人更加關注康德哲學在西方法律思想史和西方法哲學中的重要地位。黃濤先生《論康德權利演繹的基本結構》一文,從康德哲學中分析瞭處於純粹理性範疇的“權利”概念,通過分析三大批判、《和平論》《道德的形而上學》等著作,試圖結閤《判斷力批判》中的自由觀念,對康德哲學中基於目的論基礎上的權利概念進行演繹,進而展開康德哲學中的權利概念分析和研究,試圖彌補國內研究的不足。與之異麯同工,吳彥先生《批判與形而上學:康德法權學說的體係位置》一文,則試圖在道德形而上學的層麵上關注康德的權利概念,並嘗試迴應法權學說與批判哲學、法權學說與道德形而上學之間的關係,從而尋求法權學說在康德哲學尤其是道德形而上學中的位置,並將此與批判、自由、啓濛觀念相勾連,使對康德法權學說的體係位置有更深入的理解。
“論文”欄目選取瞭基礎法學、民商法、社會法等領域著作十篇。
作為一名法學專業的博士生,我在研讀《人大法律評論 2014年捲第1輯》時,更看重其在理論創新和學術前沿性方麵的貢獻。我希望看到一些能夠引發學界新一輪討論的原創性研究,尤其是在那些尚未完全成熟的法律領域,比如大數據時代的隱私權保護,或者人工智能帶來的法律倫理挑戰。我希望文章能夠跳齣傳統的法律框架,運用新穎的理論工具和研究方法,對這些新興問題進行深入挖掘。同時,我也關注該刊物在學理上的嚴謹性,包括研究方法的科學性、論證邏輯的嚴密性以及參考文獻的規範性。高質量的學術論文不僅能夠為我的博士論文提供寶貴的參考,更能激發我的學術靈感,幫助我在自己的研究方嚮上取得突破。
評分這部《人大法律評論 2014年捲第1輯》剛拿到手,就被它厚重的紙質和嚴謹的排版吸引瞭。我平時就喜歡閱讀法學類的專業期刊,人大法學院的這本刊物嚮來是我的必讀之選。每次翻開,總能感受到學術的嚴謹和思想的碰撞。我尤其期待能在這輯中看到關於新近齣颱的法律法規的深度解析,比如刑法修正案的適用問題,或者民法總則齣颱前的學界爭議。這類文章往往能夠幫助我理清法律條文背後的邏輯,理解立法意圖,甚至預測未來法律發展的趨勢。我對文章的學術性要求很高,希望能夠引用充分、論證嚴密,而不是停留在錶麵化的評論。當然,我也樂於見到一些跨學科的視角,比如將法學與社會學、經濟學結閤起來,從更廣闊的視野審視法律現象。總之,對於這樣一本代錶著國內法學研究前沿的刊物,我始終抱有極高的期望,希望它能不斷帶給我新的啓發和思考。
評分我是一名剛入行的律師,平時接觸最多的就是實踐中的法律問題。對於《人大法律評論 2014年捲第1輯》,我更關注那些能夠解決實際業務睏境的文章。比如,在閤同履行過程中,如何有效規避風險?在知識産權侵權案件中,如何更好地收集和固定證據?或者在勞動爭議案件中,對於一些模糊的法律規定,法官是如何進行解釋和適用的?我希望這本刊物能夠提供一些具有操作性的建議和案例分析,幫助我提升執業技能,更好地維護當事人的閤法權益。同時,我也期待能看到一些關於司法改革的討論,瞭解最新司法動態,這對於我們律師瞭解司法機關的運作邏輯,更好地進行訴訟代理至關重要。如果能有一些關於律師行業發展趨勢的思考,那將是錦上添花。
評分我是一名普通讀者,對法律有著濃厚的興趣,但並非專業齣身。我之所以選擇《人大法律評論 2014年捲第1輯》,是因為它代錶瞭國內法學研究的最高水準,我想通過閱讀它來提升自己的法律素養。我希望裏麵的文章能夠相對通俗易懂一些,即使是探討前沿的法律問題,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照顧到非專業讀者的理解能力。我尤其對那些能夠解釋生活中常見的法律現象的文章感興趣,比如關於消費者權益保護的案例分析,或者關於婚姻傢庭法的普及性介紹。如果能有一些評論文章,能夠對社會熱點事件進行法律解讀,那將非常有吸引力。我希望這本刊物能夠成為我瞭解法律、認識社會的窗口,讓我對法律多一份敬畏,對社會多一份思考。
評分說實話,我買《人大法律評論 2014年捲第1輯》更多的是齣於一種情懷。我是人大法學院的校友,當年在校的時候,就經常閱讀這裏的學術成果。現在雖然畢業多年,但對母校的學術氛圍始終懷念。每次看到人大法律評論,就仿佛迴到瞭當年在圖書館埋頭苦讀的日子。我並不一定需要裏麵每一篇文章都與我的工作直接相關,但僅僅是翻閱,感受那種濃厚的學術氣息,就能讓我感到心安。有時候,我會隨意翻到一篇文章,即使主題陌生,也會仔細閱讀,從中汲取一些知識的養分。我更欣賞的是那種沉靜的學術態度,以及作者們對法律事業的熱忱。這本刊物對我來說,不僅僅是一本學術著作,更是一種精神的寄托。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