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787519704544 |
我国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的法律制度研究:理论奠基与制度构建 54元
| 9787519704537 |
我国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的法律制度研究:省域观察与实证解析 42元
9787519704551
我国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的法律制度研究:村庄经验与域外视野 36元
9787519704544 我国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的法律制度研究:理论奠基与制度构建
前言
农村集体经济不仅是我国公有制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速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农民实现财产持续增收和共同富裕的根本保证。因此,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使农村集体经济焕发活力,从而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造福,既关系到我国基本经济制度与社会主义性质,又涉及我国数亿农民的生存和发展,代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方向,为中央一系列相关重要文件所肯认。继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探索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强调“发展集体经济、增强集体组织服务功能”之后,党的十八大报告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再次强调“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而现实是,“农业基础仍然薄弱,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需要加快”,农村集体经济的有效实现面临困境。除了党和政府继续加强政策扶持外,根本的还是逐步增强农民、农业自身的“造血”能力。其中,继续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有利于增强集体经济的服务功能,进而对提高农民应对市场的组织化程度,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拓展农业集约、统一经营的空间,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建立资金回流农村、农业机制,落实城乡一体化规划则在增强农民、农业自身的“造血”能力方面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时代背景下,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进程中,亟须大力弘扬在法治框架下推进改革的法治理念、法治思维,探索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的法治路径,为农村集体经济及其有效实现提供切实的法治保障。
为此,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于2009年设立“我国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研究”重大招标项目,陈小君教授任首席专家,高飞、耿卓、陆剑、韩松、高海、戴威、童列春、商艳冬、袁铖、郭继、雷兴虎、祝之舟、陈晓敏、陈晋、戴俊英、伦海波、资琳、肖新喜、汪军民、张光宏为课题组主要成员的学术团队,以“我国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的法律制度研究”为题成功中标。自立项以来,本课题组按照“模块化”、“体系化”、“逻辑化”的思路,在明确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基本内涵与价值目标、完善农村集体经济主体及成员权制度的基础上,以财产权利理论构建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的财产权利体系,以财产权利之市场化运行机理为农村集体经济之实现提供有效的运作方式和运行规则,并探索、健全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的经营运作和配套法律制度,竭力为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提供新的理论范式和制度规则。
具体而言,本课题组依次开展了以下调查、研究工作:
1.省域观察与实证解析。在全国12省72村开展调研,形成15份具有较强现实性、针对性的调查研究报告。全面、系统的调研报告,既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也为相关研究提供全面、丰富、客观可信的素材和数据。
2.村庄经验与域外视野。在前述全国范围内大规模全面调研的基础上,又有针对性地进行多次驻村调研,形成6份典型村调研报告。同时,根据政策和实践的新进展,形成2份专题调研报告。此外,本书作者还就已掌握的信息,分赴我国台湾地区、日本、欧盟成员国意大利和葡萄牙分别就农会制度、农业生产法人制度及农地租赁和征收制度进行实地考察和理论研讨,形成4份域外研究报告。
3.理论奠基与制度构建。在前述社会调研和比较法考察的基础上就农村集体经济及其有效实现,从理论上依次就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的法理内涵、主体法律制度、财产权制度和经营运作法律制度和配套法律制度作了深入、系统论述,进而从立法角度进行制度建构。本书以第三项工作为主要内容,具体内容如下:
(1)法理研究。提炼并明确了农村集体经济及其有效实现的法律内涵;梳理了农村集体经济的历史变迁和法律渊源;分析了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的社会基础;阐释了该法律制度的观念转变和功能定位。
(2)主体法律制度研究。阐述了主体制度在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中的重要作用;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集体成员权分别进行了法律和社会实证考察,剖析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制度缺陷及其根源;在主要论证法人化改造的基础上,指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再造和成员权制度的实施路径和民法构造。
(3)财产权研究。论证了财产权利实现在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中的实质性意义;构建了集体土地财产权的权利体系,完善了企业财产权制度,对各类财产权进行法律和社会实证考察基础上归纳各类财产权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立法对策。
(4)经营运作法律制度研究。阐述了集体农用地分散经营和统一经营的制度意义、适法困境和立法完善;对统一经营的重要主体农村社区土地股份合作社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提出了立法建议;论证了集体建设用地经营运作的意义、思路与制度构建;以集体独资公司和股份合作制企业为对象,论述了集体企业经营运作的意义、适法困境及立法建议。
(5)配套法律制度研究。从土地管理、财税、金融、农民社会保障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方面,分析其对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的促进作用,探讨了相关制度的完善。
(6)以立法草案建议稿的形式进行制度构建,就集体土地所有权(含农民集体成员权、农民集体所有权权能、集体土地的统一经营、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土地承包经营权(含土地承包经营权调整、地租)、宅基地使用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地役权、自留地、自留山使用权、集体土地征收补偿和农村社会保障等提出法律条文试拟稿。
9787519704537 我国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的法律制度研究:省域观察与实证解析
前言
农村集体经济不仅是我国公有制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速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农民实现财产持续增收和共同富裕的根本保证。因此,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使农村集体经济焕发活力,从而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造福,既关系到我国基本经济制度与社会主义性质,又涉及我国数亿农民的生存和发展,代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方向,为中央一系列相关重要文件所肯认。继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探索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强调“发展集体经济、增强集体组织服务功能”之后,党的十八大报告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再次强调“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而现实是,“农业基础仍然薄弱,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需要加快”,农村集体经济的有效实现面临困境。除了党和政府继续加强政策扶持外,根本的还是逐步增强农民、农业自身的“造血”能力。其中,继续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有利于增强集体经济的服务功能,进而对提高农民应对市场的组织化程度,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拓展农业集约、统一经营的空间,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建立资金回流农村、农业机制,落实城乡一体化规划则在增强农民、农业自身的“造血”能力方面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时代背景下,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进程中,亟须大力弘扬在法治框架下推进改革的法治理念、法治思维,探索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的法治路径,为农村集体经济及其有效实现提供切实的法治保障。
为此,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于2009年设立“我国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研究”重大招标项目,陈小君教授任首席专家,高飞、耿卓、陆剑、韩松、高海、戴威、童列春、商艳冬、袁铖、郭继、雷兴虎、祝之舟、陈晓敏、陈晋、戴俊英、伦海波、资琳、肖新喜、汪军民、张光宏为课题组主要成员的学术团队,以“我国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的法律制度研究”为题成功中标。自立项以来,本课题组按照“模块化”、“体系化”、“逻辑化”的思路,在明确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基本内涵与价值目标、完善农村集体经济主体及成员权制度的基础上,以财产权利理论构建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的财产权利体系,以财产权利之市场化运行机理为农村集体经济之实现提供有效的运作方式和运行规则,并探索、健全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的经营运作和配套法律制度,竭力为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提供新的理论范式和制度规则。
具体而言,本课题组依次开展了以下调查、研究工作:
1.省域观察与实证解析。在全国12省72村开展调研,形成15份具有较强现实性、针对性的调查研究报告。全面、系统的调研报告,既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也为相关研究提供全面、丰富、客观可信的素材和数据。
2.村庄经验与域外视野。在前述全国范围内大规模全面调研的基础上,又有针对性地进行多次驻村调研,形成6份典型村调研报告。同时,根据政策和实践的新进展,形成2份专题调研报告。此外,本书作者还就已掌握的信息,分赴我国台湾地区、日本、欧盟成员国意大利和葡萄牙分别就农会制度、农业生产法人制度及农地租赁和征收制度进行实地考察和理论研讨,形成4份域外研究报告。
3.理论奠基与制度构建。在前述社会调研和比较法考察的基础上就农村集体经济及其有效实现,从理论上依次就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的法理内涵、主体法律制度、财产权制度和经营运作法律制度和配套法律制度作了深入、系统论述,进而从立法角度进行制度建构。
本书以第1项工作为主要内容,针对黑龙江省、河北省、山西省、陕西省、山东省、河南省、湖北省、江苏省、安徽省、贵州省、四川省、广东省全国12省的72村调查,形成15份调查研究报告。其中,有3份总调研报告(中国12个省总调研报告、中国12个省名村调研报告、中国12个省普通村调研报告)和12份分省调研报告。分省调研报告以我国典型区域的农村集体为例,结合集体经济发展与实现状况,对影响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的主体、财产权、经营运作、配套保障等方面进行考察,在此基础上反映法律制度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与实现中的实际功效,充分了解基层政府、农村集体、农民个体对相关法律制度的现实需求,从而为完善此类法律制度、促进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的真正实现提供有价值的借鉴和参考。另外的调研报告有的是典型的类案分析,有的则是更宽视野的剖析与探索。
9787519704551 我国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的法律制度研究:村庄经验与域外视野
前言
农村集体经济不仅是我国公有制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速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农民实现财产持续增收和共同富裕的根本保证。因此,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使农村集体经济焕发活力,从而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造福,既关系到我国基本经济制度与社会主义性质,又涉及我国数亿农民的生存和发展,代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方向,为中央一系列相关重要文件所肯认。继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探索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强调“发展集体经济、增强集体组织服务功能”之后,党的十八大报告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再次强调“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而现实是,“农业基础仍然薄弱,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需要加快”,农村集体经济的有效实现面临困境。除了党和政府继续加强政策扶持外,根本的还是逐步增强农民、农业自身的“造血”能力。其中,继续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有利于增强集体经济的服务功能,进而对提高农民应对市场的组织化程度,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拓展农业集约、统一经营的空间,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建立资金回流农村、农业机制,落实城乡一体化规划则在增强农民、农业自身的“造血”能力方面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时代背景下,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进程中,亟须大力弘扬在法治框架下推进改革的法治理念、法治思维,探索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的法治路径,为农村集体经济及其有效实现提供切实的法治保障。
为此,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于2009年设立“我国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研究”重大招标项目,陈小君教授任首席专家,高飞、耿卓、陆剑、韩松、高海、戴威、童列春、商艳冬、袁铖、郭继、雷兴虎、祝之舟、陈晓敏、陈晋、戴俊英、伦海波、资琳、肖新喜、汪军民、张光宏为课题组主要成员的学术团队,以“我国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的法律制度研究”为题成功中标。自立项以来,本课题组按照“模块化”、“体系化”、“逻辑化”的思路,在明确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基本内涵与价值目标、完善农村集体经济主体及成员权制度的基础上,以财产权利理论构建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的财产权利体系,以财产权利之市场化运行机理为农村集体经济之实现提供有效的运作方式和运行规则,并探索、健全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的经营运作和配套法律制度,竭力为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提供新的理论范式和制度规则。
具体而言,本课题组依次开展了以下调查、研究工作:
1.省域观察与实证解析。在全国12省72村开展调研,形成15份具有较强现实性、针对性的调查研究报告。全面、系统的调研报告,既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也为相关研究提供全面、丰富、客观可信的素材和数据。
2.村庄经验与域外视野。在前述全国范围内大规模全面调研的基础上,又有针对性地进行多次驻村调研,形成6份典型村调研报告。同时,根据政策和实践的新进展,形成2份专题调研报告。此外,本书作者还就已掌握的信息,分赴我国台湾地区、日本、欧盟成员国意大利和葡萄牙分别就农会制度、农业生产法人制度及农地租赁和征收制度进行实地考察和理论研讨,形成4份域外研究报告。
3.理论奠基与制度构建。在前述社会调研和比较法考察的基础上就农村集体经济及其有效实现,从理论上依次就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的法理内涵、主体法律制度、财产权制度和经营运作法律制度和配套法律制度作了深入、系统论述,进而从立法角度进行制度建构。
本书以第2项工作为主要内容,形成针对黑龙江省新兴村、山东省孝直村、河北省北内漳村、湖北省七里村、河南省南街村、四川省战旗村的6份典型村调研报告。同时,就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运作现状与规制路径、集体“统”层的法律制度完善作专题调研,形成2份专题调研报告。此外,就我国台湾地区、日本、欧盟成员国意大利和葡萄牙农会制度、农业生产法人制度及农地租赁和征收制度,形成4份域外研究报告,掌握其基本制度脉络和大量新资讯,展示若干理论研究成果,作为本书的重要组成部分。
9787519704544 我国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的法律制度研究:理论奠基与制度构建
本书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我国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研究”成果之一,为三卷本之第三册。在前两卷社会调研和比较法考察的基础上,就农村集体经济及其有效实现,从理论上依次对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的法理内涵、主体法律制度、财产权制度和经营运作法律制度和配套法律制度作了深入、系统论述,进而从立法角度进行制度建构。
9787519704537 我国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的法律制度研究:省域观察与实证解析
本书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我国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研究”成果之一,为三卷本之第一册。包括有3份总调研报告和12份分省调研报告。以我国典型区域的农村集体为例,结合集体经济发展与实现状况,对影响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的主体、财产权、经营运作、配套保障等方面进行考察,在此基础上反映法律制度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与实现中的实际功效,充分了解基层政府、农村集体、农民个体对相关法律制度的现实需求,从而为完善此类法律制度、促进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的真正实现提供有价值的借鉴和参考。
9787519704551 我国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的法律制度研究:村庄经验与域外视野
本书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我国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研究”成果之一,为三卷本之第二册。包括6份典型村调研报告,就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运作现状与规制路径、集体“统”层的法律制度完善作专题调研而形成的2份专题调研报告,就我国台湾地区、日本、欧盟成员国意大利和葡萄牙农会制度、农业生产法人制度及农地租赁和征收制度而形成的4份域外研究报告。
9787519704544 我国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的法律制度研究:理论奠基与制度构建
目录
导论
第一章我国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的法理考察
第一节农村集体经济及其有效实现的内涵界定
第二节农村集体经济的历史变迁
第三节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的法律渊源
第四节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的两个社会基础分析
第五节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法律制度构建的观念转变与功能定位
第二章我国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主体法律制度研究
第一节主体制度在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中的作用
第二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权利的实证考察
第三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制度缺陷及其根源
第四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再造的路径选择
第五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再造之民法制度构建
第六节结语
第三章我国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的财产权研究
第一节我国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的实质在于财产权利的实现
第二节实证考察:财产权制度的运行现状与问题
第三节制度构建与完善(上):集体土地所有权
第四节制度构建与完善(中):集体土地用益物权
第五节制度构建与完善(下):集体企业财产权
第四章我国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经营运作法律制度研究
第一节经营运作法律制度的基本思路与框架
第二节集体农用地分散经营法律制度研究
第三节集体农用地统一经营法律制度研究
第四节社区型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的实证分析与制度构建
第五节集体建设用地经营运作的法律问题研究
第六节集体企业经营运作法律制度研究
第五章我国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配套法律制度研究
第一节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的土地管理制度研究——以《土地管理法》修订为契机
第二节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的财政支持制度研究
第三节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的金融制度创新研究
第四节我国村庄内置金融制度发展的现实困境与法律出路
第五节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
第六节农民专业合作社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实现的制度研究
第六章试拟条文
第一节集体土地所有权法条增补、修订
第二节土地承包经营权法条增补、修订
第三节宅基地使用权法条增补、修订
第四节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法条增补
第五节地役权法条增补、修订
第六节自留地、自留山使用权法条增补
第七节土地征收法条增补、修订
第八节农村社会保障法条增补
9787519704537 我国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的法律制度研究:省域观察与实证解析
目录
中国12个省总调研报告
中国12个省名村调研报告
中国12个省普通村调研报告
黑龙江省调研报告
河北省调研报告
山西省调研报告
陕西省调研报告
山东省调研报告
河南省调研报告
湖北省调研报告
江苏省调研报告
安徽省调研报告
贵州省调研报告
四川省调研报告
广东省调研报告
9787519704551 我国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的法律制度研究:村庄经验与域外视野
目录
上篇村庄经验
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主体制度研究——以黑龙江省克山县北联镇新兴村为例
主体制度在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中的运作机制研究——以山东省平阴县孝直镇孝直村为例
农村集体企业改制中集体成员权益与集体经济实现形式研究——以河北省冀州市漳淮乡北内漳村为例
家庭分散经营下的集体经济实现路径——以湖北省通城县麦市镇七里村为例
集体企业经营制度研究——以河南省临颍县城关镇南街村为例
集体企业经营运作研究——以四川省郫县唐昌镇战旗村为例
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运作现状与规制路径——基于湖北省9市18县的实证研究
走出“只能分无力统”的困境:集体“统”层的法律制度完善——基于湖北省1镇和3村的实证研究
下篇域外视野
我国台湾地区农会之发展经验与启示
日本农业生产法人制度研究
大陆法系中的集体所有权制度——以欧洲近代私法学说为中心的考察
英国土地双重所有权的形成——从土地用益到信托
葡萄牙征收法的演进及对我国的启示
意大利农地租赁合同研究
附录:调查问卷
这套书对于理解中国农村集体经济的“活力激发”机制,提供了非常精辟的解读。书中关于“集体经济组织激励约束机制的法律构建”这一部分,对我启发很大。作者深入分析了当前集体经济组织在内部管理、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一些激励不足、效率不高的现象,并从法律制度层面探讨了如何通过完善利润分配制度、建立健全绩效考核机制、保障成员的知情权和参与权等方式,来激发集体经济组织的内生动力。我特别认同作者关于“经济责任与法律责任相统一”的观点,他强调了明确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权利义务,并通过法律手段来约束其行为,是促进集体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书中还涉及到如何通过法律政策引导,鼓励集体经济组织创新经营模式,发展特色产业,提升市场竞争力。作者的论述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温度,他并没有回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中遇到的各种现实困难,而是积极探索法律制度如何为这些困难提供解决方案。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法律的“赋能”作用,它能够为农村集体经济的腾飞插上翅膀。
评分这本书简直打开了我对中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新视角!原本以为这只是一个枯燥的学术论述,没想到作者旁征博引,将宏观的法律条文与微观的农村实践巧妙地结合起来。我尤其印象深刻的是关于“社员权益保障”那一章节,里面详细梳理了不同时期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的界定、股权分配的演变以及由此产生的纠纷解决机制。书中的案例分析非常具体,让我能更直观地理解法律制度在实际操作中可能遇到的障碍和挑战。比如,书中提到的一些地方在集体资产量化过程中,如何平衡“按劳分配”和“按股分红”的矛盾,以及如何处理历史遗留的集体土地承包权问题,这些都是当前农村改革中非常棘手但又至关重要的问题。作者没有简单地给出结论,而是通过对比不同地区的实践经验,呈现了多种可能的解决方案,并分析了各自的优劣。这对于我这样的读者来说,无疑提供了一个非常宝贵的参考框架。而且,书中的语言风格也比较严谨又不失可读性,很多复杂的法律概念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了阐释,即使是没有法律背景的读者也能很好地理解。总而言之,这是一本既有理论深度,又具实践指导意义的优秀著作,强烈推荐给所有关心中国农村发展的朋友。
评分不得不说,这套书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优化”这一角度的论述,为我打开了新的思考维度。作者详细探讨了国家宏观政策、法律法规对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法律制度的完善,为集体经济组织创造更加有利的外部发展环境。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其他市场主体的法律关系”的章节,作者深入分析了集体经济组织在对外合作、招商引资、股份合作等过程中,如何运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身权益,规避风险。书中还探讨了如何通过法律政策引导,推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融入区域经济发展,与城市经济实现良性互动。作者的视角非常宏观,他不仅仅局限于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运作,而是将其置于更广阔的经济社会背景下进行审视。他强调了建立健全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法律制度,是实现农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法律制度在“牵引”和“协调”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它能够帮助集体经济组织更好地“走出去”,融入大市场。
评分不得不说,这套书的深度和广度都超出了我的预期,尤其是在探讨“集体经济组织法人治理结构”的部分,让我对集体经济的现代化转型有了全新的认识。作者深入剖析了现有法律框架下,集体经济组织在决策机制、财务管理、成员民主参与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构建更加科学、高效、透明的治理模式的建议。书中详细阐述了如何通过完善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建立健全财务公开和审计机制,以及创新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多种途径,来提升集体经济组织的运行效能和公信力。我特别欣赏作者对“利益相关者”理论在农村集体经济中的应用分析,他不仅关注了社员的利益,还深入探讨了如何处理好集体经济组织与村集体、乡镇政府、乃至外部投资者的关系,从而构建一个多方共赢的良好生态。书中引用的大量案例,涵盖了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集体经济组织,为理解这些理论概念提供了生动的实践注脚。作者的研究方法严谨,论证逻辑清晰,阅读过程中会不断引发思考。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关于法律制度的研究,更是一部关于如何激活农村集体经济潜能、实现乡村振兴的实践指南。
评分读完这套书,我最大的感受是,法律制度在农村集体经济的有效实现过程中扮演着“定海神针”的关键角色。作者在“集体经济组织合法权益的保护”这一模块的论述,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书中详细分析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集体经济组织在土地流转、资源开发、投资融资等方面的法律风险,以及如何通过完善合同法、物权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为集体经济组织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我尤其关注了书中关于“集体经济组织产权确认和保护”的章节,作者对于如何界定和保护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林权等不同类型的集体产权,以及如何应对产权纠纷,提出了许多富有建设性的意见。他强调了清晰的产权界定是集体经济组织实现产权流转、发展现代农业、吸引社会资本的重要前提。而且,作者在书中还探讨了如何通过建立健全法律援助机制、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来化解农村集体经济领域出现的各种矛盾和纠纷,维护集体经济组织的稳定和发展。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指出了问题,更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法律思路和路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