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号:7511887917
条码:9787511887917
图书名称:南亚国际河流的冲突与合作:法律的视角
定价:49
作者:(苏丹)萨曼
版别:法律
出版日期:2015-12-01
内容
《南亚国际河流的冲突与合作:法律的视角》分析了南亚国际河流的5项主要双边条约机制,包括印度和孟加拉国之间的恒河条约机制,印度和尼泊尔之间的科西河条约机制、根德格河条约机制和马哈卡利河条约机制,以及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的印度河条约机制。本书阐释了南亚次大陆国家在面临显著的人口增长、城市化、工业化以及环境退化所带来的严峻水资源挑战的情境下,这些国际河流的背景情况和法律机制。对于国际律师、自然资源专家而言,本书具有十分有益的参考价值且提供了翔实的信息资料。
目录
译者序
致谢
序一
序二
第一编总论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南亚次大陆
第二节国际水法
第三节研究范围
第二编印度—巴基斯坦关系
第二章印度河
第一节概况和历史
第二节印度河条约机制
第三节总结
第三编印度—尼泊尔关系
第三章科西河
第一节概况和历史
第二节科西河条约机制
第三节总结
第四章根德格河
第一节概况和历史
第二节根德格河条约机制
第三节总结
第五章马哈卡利河
第一节概况和历史
第二节马哈卡利河条约机制
第三节总结
第六章对科西河、根德格河和马哈卡利河条约机制的综合检视
第四编印度—孟加拉国关系
第七章恒河
第一节概况和历史
第二节恒河条约机制
第三节总结
第五编结论
第八章冲突、合作与条约:回顾与展望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参考条约
河流湖泊译名对照表
条约译名对照表
术语表
表格
我对《南亚国际河流的冲突与合作——法律的视角》这本书的兴趣,在于它似乎触及了一个极具现实意义且错综复杂的问题。南亚,一个地理上深受河流滋养,却又因此饱受跨境水事纠纷困扰的地区,其间的冲突与合作,往往是影响地区稳定与发展的关键。而“法律的视角”这一提法,让我看到了深入剖析这些问题的可能性。我期望书中能够详细阐述,在南亚各国之间,国际法是如何被用来界定权利、分配义务,并试图解决因共享河流而产生的各种争端。我特别好奇,作者是如何在法律的框架下,分析这些冲突的根源,比如历史条约的有效性、不同国家的水资源需求以及国内政治的考量。同时,我也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如何通过法律手段,促进南亚各国在水资源利用上的合作的见解。这是否意味着要探讨新的国际水事法律框架的构建?或者如何更好地执行现有的法律原则?我期待这本书能为理解南亚地区的水资源治理提供一个清晰、严谨的法律视角,并为未来的区域水事合作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启示。
评分这本《南亚国际河流的冲突与合作——法律的视角》的书名本身就足够吸引我了,我一直对国际法在处理地缘政治冲突中的作用非常感兴趣,尤其是在水资源这一敏感领域。书中将目光投向南亚,这里河流众多,国家之间在水资源分配上的纠葛也由来已久,常常是影响地区稳定与发展的关键因素。萨曼博士以法律的视角切入,这无疑提供了一种更具深度和系统性的分析框架。我期待书中能够详细梳理历史上或现实中南亚各国围绕国际河流产生的具体案例,比如印度河水系、恒河水系等,分析这些冲突是如何发生的,背后的动因是什么。更重要的是,我希望书中能够深入探讨现有的国际法条约、原则和判例,是如何被应用于这些具体情境中的。书中是否能够为解决这些复杂的跨境水事争端提供具有操作性的法律建议?是否会探讨建立更有效的国际合作机制,以促进南亚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和和平共处?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将抽象的法律原则与南亚地区复杂的地缘政治现实相结合,为我们呈现一幅清晰的图景,帮助我们理解法律在维护地区和平与资源公平分配中的核心作用。
评分对于《南亚国际河流的冲突与合作——法律的视角》,我抱持着一种探索未知领域的兴奋感。南亚,一个地理位置独特,同时又充满地缘政治张力的区域,其国际河流的命运,无疑牵动着数亿人的生计。而法律,作为一种规范和解决冲突的有力工具,在其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是我一直以来都非常好奇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揭示,当国家利益与自然资源的界限模糊不清时,法律是如何成为连接彼此、化解矛盾的桥梁。书中是否会深入探讨南亚地区各国在签署和执行水资源相关国际协议时所面临的挑战?例如,历史遗留问题、国内政治压力、经济发展需求等因素,是如何影响法律的适用性的?更吸引我的是,作者是否会通过详实的案例研究,分析一些经典的国际河流争端,如印度河、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等,是如何在法律框架下得到解决,或者说,是如何因为法律的缺位而演变成长期冲突的?我期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个关于国际河流治理的法律图景,让我们看到法律在促进地区合作、维护和平稳定方面,所能发挥的独特而不可替代的作用。
评分我之前对南亚地区的水资源问题了解不多,但从书名来看,它似乎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切入点,那就是法律。我一直认为,许多国际争端,特别是资源争端的根本原因,往往可以追溯到法律体系的缺失、不完善或是被忽视。因此,我对这本书非常期待,希望能从中了解到,在南亚这样一个人际关系和国家关系都极其复杂的地区,法律是如何试图调和不同国家在共享河流问题上的利益冲突的。我尤其好奇作者是否会深入剖析一些具体的国际法理论,比如“公平与合理利用”原则、“不造成重大损害”原则等,在南亚的实践中遇到了哪些挑战,又取得了哪些成果。这本书会不会提供一些历史案例,说明过去的法律框架是如何失效的,以及在现代国际法下,有哪些新的理念和工具可以被用来构建更加公平、可持续的水资源合作模式?我猜想,书中一定会有关于条约制定、争端解决机制以及国家间协商合作的详细论述,这些都将是我非常渴望了解的内容,希望作者能够用清晰易懂的语言,将这些复杂的法律议题呈现出来。
评分我对这本书的期待,更多地源于对“法律的视角”这一核心概念的好奇。在处理国家间复杂的资源分配问题上,法律往往是最后一道防线,也可能是最重要的构建合作的基础。南亚地区,由于其独特的地理和历史背景,国际河流问题必然交织着复杂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因素,而法律的介入,无疑为理解和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更具系统性和规范性的方法。我希望书中能够清晰地勾勒出南亚国际河流治理的法律框架,包括现有的国际法原则、区域性条约以及各国国内法在涉外水事问题上的体现。书中是否会深入剖析在实际操作中,这些法律条款是如何被解读、应用,又或者被规避的?我期待书中能够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展示法律在促进国家间的协商、谈判以及争端解决中所发挥的作用,无论是通过调解、仲裁还是其他形式。同时,我也希望这本书能够探讨,在未来的南亚国际河流管理中,法律能够扮演怎样的角色,如何通过完善法律体系,构建更加公平、可持续的合作机制,从而为地区的长久和平与繁荣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