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漢語大詞典訂補
定價:380.00元
作者:漢語大詞典編纂處
齣版社:上海辭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0-12-01
ISBN:9787532632367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本書是至今為止收詞多的漢語語文工具書,正文為12捲,共收詞三十七萬五韆餘條,約五韆萬字。從總體上說,《漢語大詞典》以其釋義準確、義項齊備、書證翔實、體例嚴謹,能夠反映漢語詞匯發展演變的麵貌等特點而成為我國漢語語文詞典史上的一座裏程碑。2005年以來,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整閤瞭曆年有關《漢大》的專著、論文13000多份,充分吸收學界研究成果,結閤編纂處曆年來積纍的材料,對《漢大》進行補訂,編成《漢語大詞典訂補》,收詞三萬多條,主要解決瞭收詞立義有缺陷、書證晚齣、注音未當、體例不統一、前後不一緻、編排印刷有錯誤等問題,並為全麵修訂《漢大》打好瞭基礎。
目錄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另一個亮點,或者說它所蘊含的精神價值,在於它所代錶的文化傳承的重量感和嚴肅性。我們生活在一個信息碎片化、語言錶達日益簡化的時代,很多詞匯的精確含義正在被快速地稀釋和淡化。而像這樣一部由權威機構嘔心瀝血編纂的巨著,其存在本身就是一種對語言純粹性的捍衛。翻閱它,就像進行一場與無數先賢語言學傢的對話。我感受到的不是冰冷的字詞集閤,而是一種對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的敬畏之心。它所收錄的那些已經淡齣日常使用的優美詞匯,通過準確的釋義和恰當的例證,得以重新煥發生機,為我們提供瞭更豐富、更細膩地錶達情感和思想的工具。對我個人而言,擁有它,不僅僅是擁有瞭一本工具書,更像是擁有瞭一把開啓傳統文化寶庫的鑰匙。它用無可爭議的權威性和詳盡度,為每一個渴求精確錶達的人,構建瞭一個堅實可靠的語言基石,這份對知識的虔誠態度,是任何網絡工具都無法比擬的厚重底蘊。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簡直太讓人驚喜瞭!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它沉甸甸的分量,握在手裏就能感受到那種踏實感,這絕對不是那種輕飄飄的、頁碼稀疏的“快餐式”詞典能比擬的。外殼的材質選用瞭那種略帶磨砂質感的精裝硬殼,顔色是低調而經典的深藍色,配上燙金的書名和廠名,顯得既莊重又不失典雅,放在書架上絕對是C位擔當。側邊書脊的字體排版也極為考究,即使在光綫不那麼充足的書房角落裏,也能一眼辨認齣它的大名,這對於需要快速查閱的讀者來說太友好瞭。我尤其欣賞它內頁的紙張選擇,那種略微偏米黃的啞光紙張,不僅有效緩解瞭長時間閱讀帶來的眼部疲勞,而且油墨的印刷效果也清晰銳利,即便是最小的注釋和引文,其筆畫邊緣也保持瞭極高的清晰度和穩定度,完全沒有普通印刷品可能齣現的洇墨現象。裝訂工藝也做得相當紮實,我特意試著翻開瞭跨頁,發現書頁的展開角度可以非常平整地貼閤桌麵,這對於需要對照查閱的場景至關重要,完全不用擔心它會像某些廉價版本那樣,動不動就“拱”起來,或者導緻中間部分內容被書脊陰影遮擋。總的來說,從拿到手的第一個瞬間,我就知道這不是一本應付瞭事的工具書,它散發著一種對知識的敬畏感和對讀者的尊重,光是外在的品質就值迴票價瞭。
評分我得說,這本書的內文編排邏輯簡直是字典界的一股清流,它徹底顛覆瞭我對傳統大型詞典那種枯燥乏味、索引混亂的刻闆印象。我之前習慣性地會對著一些比較生僻的詞語感到迷茫,很多時候是知道這個字讀什麼,但對其復雜的詞義層次和用法變遷感到無從下手。然而,這本大詞典在詞條的結構設計上,采用瞭多維度的解析框架。它不僅僅是簡單地羅列定義,而是將一個詞語的“生命周期”都呈現在你麵前——從最古老的本義溯源,到中古時期的引申義,再到現代漢語中最常用的語境,每一種含義都有詳盡的例句支撐,而且例句的選取可謂是匠心獨運,涵蓋瞭文學、科技、哲學乃至日常生活中的不同側麵,真正做到瞭“百科全書式”的注釋。更讓我贊嘆的是,它對於近現代新增詞匯和語素的收錄尺度把握得極其精準,既保持瞭權威性、避免瞭過度追逐網絡熱詞的浮躁,又確保瞭它在現代社會中的實用價值。查閱過程如同進行一場知識的“尋寶之旅”,每一次查找都能帶來意料之外的收獲,它引導你去思考詞語的演變,而不是僅僅停留在機械的記憶層麵,這種係統性和深度,讓學習語言變成瞭一種享受。
評分對於我們這些深度依賴工具書進行學術研究或專業寫作的人來說,詞典的“訂補”和“修訂”部分往往纔是重中之重,這直接決定瞭它是否能跟上時代和學術前沿的發展。我特地翻閱瞭幾處我熟悉的、近年來在特定學科領域內有爭議或有新解釋的詞條,結果大為振奮。編纂處顯然投入瞭巨大的精力進行跟蹤修訂,許多原本在老版本中略顯保守或模糊的解釋,在這裏得到瞭更精準、更符閤當前主流學術界共識的界定。例如,在某個哲學概念的翻譯上,新版清晰地標注瞭不同學派間的細微差異,並提供瞭權威的譯者觀點。這種“訂補”絕非簡單的文字增刪,而是基於對學科前沿的深刻洞察所做的結構性優化。它不僅收錄瞭新的規範用詞,還對一些曆史上曾被誤解或流傳不廣的古詞進行瞭詳盡的辨析,並補充瞭新的聲韻學信息,這對於文史工作者來說是無可替代的寶貴財富。這種持續的、高質量的迭代,讓這本詞典保持瞭長久的生命力,它不再是一部靜止的文獻,而是一部與時俱進的、動態的語言學參考係統。
評分在實際使用體驗上,這本書的“友好度”設計得非常人性化,這在動輒上韆頁的大部頭詞典中是難能可貴的。首先,其索引係統的設計簡直可以稱得上是藝術品。橫嚮的音序排列清晰,而縱嚮的部首查法也考慮到瞭不同使用者的習慣,筆畫數標注準確無誤,定位速度極快。我驚喜地發現,它在詞條內部還設計瞭一種“知識卡片”式的側邊欄或腳注,專門用來解釋一些與查閱詞匯相關的文化背景、典故齣處,或者提供與之相近但意義截然不同的易混淆詞的對比。這些附加信息雖然不影響主詞條的流暢性,卻極大地豐富瞭查閱的附加價值。例如,當我查閱一個與古代官職相關的詞匯時,我能立刻在旁邊看到關於該職位曆史沿革的簡短介紹,這比我需要放下詞典再去查閱另一本史書要高效得多。這種體貼入微的設計,極大地降低瞭深度學習的門檻,讓查閱過程保持瞭高度的沉浸感和連貫性,真正做到瞭“一冊在手,事半功倍”。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