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約翰 穆勒自傳
定價:29.00元
售價:13.9元,便宜15.1元,摺扣47
作者:(英)穆勒,鄭曉嵐
齣版社:華夏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7-06-01
ISBN:9787508041773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
商品重量:0.400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本書作者約翰·斯圖爾特·穆勒(1806-1873年)是19世紀英國的經濟學傢和哲學傢,也是19世紀*影響力的古典自由主義思想傢之一。他的著作很多,主要有《邏輯學體係》(1843年)、《論政治經濟學中若乾未解決的問題》(1844年)、《政治經濟學原理》(1848年)、《論自由》(1859年)、《論述和討論》四捲(1859-1875年)、《代議政治論》(1861年)、《功利主義》(1863年)及《論婦女的從屬地位》(1869年)等。本書是他的後一本著作。書中,他詳細地記錄瞭自己童年時期的獨特的學習方式和自己思想學說的形成過程,同時重點介紹瞭自己的寫作和宣傳活動,並對一些頗具爭議的問題提齣自己精闢獨到的見解。總之,《約翰·穆勒自傳》如實地敘述瞭穆勒所處的那個時代的英國社會和政治的曆史,對於研究穆勒的學者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目錄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這本《約翰·穆勒自傳》一直是我書單裏期待已久的一本書。約翰·穆勒這個名字,在經濟學和哲學領域都響當當,他的思想影響深遠,但關於他本人,我瞭解的卻不多。我一直很好奇,一個能夠提齣如此宏大理論,又有著復雜思想體係的人,他的人生經曆究竟是怎樣的?他如何在那個時代背景下成長,又是什麼樣的經曆塑造瞭他的思考方式?我期待能在這本書中找到答案,瞭解他從一個被父親嚴格教育的孩子,一步步成長為一代思想巨匠的過程。特彆是關於他的“功利主義”思想,我知道這是一種重要的倫理學理論,但我總覺得,脫離瞭作者本人的生活和情感背景來理解,總會少瞭些溫度和深度。我相信,他的自傳裏一定會有許多關於他對生活、對社會、對人性的思考,這些思考或許比任何學術著作更能觸及人心。而且,考慮到他的時代,維多利亞時代,那個充滿瞭變革與碰撞的時期,他的成長軌跡無疑也摺射齣瞭那個時代的社會風貌和知識分子群體的生存狀態。我非常想知道,在那個時代,他是如何與當時的思想界互動,又是如何突破束縛,形成自己獨特的見解的。這不僅僅是對一位偉大思想傢生平的窺探,更是對一個時代精神的一次深度迴溯。
評分這是一本讀起來並不輕鬆,卻讓人迴味無窮的書。我一直對那些深刻影響瞭人類曆史進程的思想傢感到好奇,而約翰·穆勒無疑是其中之一。他的自傳,就像是一把鑰匙,為我打開瞭理解他思想世界的一扇大門。我渴望從中瞭解,他的那些看似超然的哲學理論,究竟是如何在他跌宕起伏的人生中孕育而生的。書中所展現的他早年的經曆,特彆是他父親那近乎嚴苛的教育方式,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一個孩子,如何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他的內心世界是否會因為過度的理智訓練而變得壓抑?又是什麼樣的契機,讓他能夠打破這種束縛,形成獨立思考的能力?我尤其對他在書中描述的“心靈危機”時期感到好奇,那種精神上的巨大痛苦和彷徨,是任何人都可能麵臨的挑戰,而穆勒如何在這種極端睏境中找到齣路,並最終重獲新生,這部分的敘述,無疑會極具感染力,並給讀者帶來深刻的啓示。
評分《約翰·穆勒自傳》讓我深深體會到,偉大的思想從來不是憑空産生的,它們往往根植於作者跌宕起伏的人生經曆,以及他對生活、對世界最真切的感悟。我對約翰·穆勒一直心存敬意,但他的個人經曆,我卻知之甚少。這本書,恰恰滿足瞭我瞭解這位思想巨人內心世界的強烈願望。書中對他早年非同尋常的教育經曆的細緻描繪,著實讓我感到震撼。一個在孩童時期就被賦予如此沉重智力負擔的孩子,他的成長軌跡必然與常人不同。我好奇,在那個時代的背景下,是什麼樣的傢庭氛圍和教育理念,造就瞭如此特彆的他?而他又是如何在這種高強度的智力訓練中,發展齣獨立思考的能力,並最終形成自己獨樹一幟的思想體係的?我尤其期待看到書中關於他如何處理個人情感和人生睏境的敘述。任何一個偉大的人,都不可能隻有理性的一麵,他們的情感經曆,他們的人生選擇,都可能成為思想的源泉。
評分讀完《約翰·穆勒自傳》,我感到一股知識的洪流撲麵而來,又帶著一種細水長流的深刻。這本書給我的震撼,不僅僅在於穆勒本人那些耳熟能詳的哲學和經濟學思想,更在於他那超乎尋常的人生軌跡和思維方式。從孩童時期就開始接受嚴格、非同尋常的教育,這本身就是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我想象著,一個孩子是如何在這種環境下成長,他的童年,他的玩樂,他的情緒,是否都與常人不同?書裏細緻地描繪瞭他早期的學習曆程,那些枯燥的學科,那些嚴苛的訓練,卻在他的腦海裏構建起瞭一個與眾不同的思想世界。這種早期教育對一個人智力發展的極緻追求,著實令人驚嘆,但也讓人不免思考,在追求智力巔峰的同時,情感和人性的發展又該如何平衡?書中所述的“心靈危機”段落,更是讓我看到瞭一個天纔在繁重智力負擔下的掙紮與突破,這部分內容讓我對他的認識從一個冰冷的理論傢,轉變為一個有血有肉、有情感有睏惑的個體。他如何走齣迷茫,又如何重新找迴對生活的熱情和對思想的信念,這些都是極具啓迪意義的。
評分《約翰·穆勒自傳》是一本讓我重新審視“天纔”二字的書。我一直認為,天纔往往是孤獨的,是與眾不同的,但穆勒的人生經曆,卻讓我看到瞭天纔背後的付齣與艱辛,以及一種更加復雜的情感維係。書中對他父親詹姆斯·穆勒教育方式的詳盡描述,幾乎可以用“極端”來形容,但正是這種極端,塑造瞭穆勒非凡的智力。然而,我更關注的是,在這種高度理性、高度知識灌輸的教育下,穆勒的情感世界是如何被觸及和發展的?他對情感的理解,對愛與友誼的體驗,是否也同樣經曆瞭獨特而深刻的探索?我特彆期待書中能夠展現他與一些重要人物的交往,比如他與彌兒夫人(Harriet Taylor Mill)的深厚關係,這不僅僅是一段愛情故事,更是一場思想上的靈魂碰撞。我相信,這段關係對穆勒後來的思想發展,尤其是他對女性權利的關注,起到瞭至關重要的作用。從書中,我希望能看到,在理性思考的光輝背後,潛藏著怎樣的情感驅動,又是怎樣的情感羈絆,成就瞭這位偉大的思想傢。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