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 |
| 商品名称: | 错案追踪2008~2009 |
| 作者: | |
| 市场价: | 39元 |
| ISBN号: | 9787562067764 |
| 出版社: |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 商品类型: | 图书 |
|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
| 装帧:平装 | 开本:32开 | 语种:中文 |
| 出版时间:2016-05-01 | 版次:1 | 页数:328 |
| 印刷时间:2016-05-01 | 印次:1 | 字数:255千字 |
江国华,男,1970年生,湖南茶陵人,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珞珈特聘教授.主要从事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司法学与司法法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在《中国法学》等国内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在国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篇,出版个人专著7部,承担重量课题2项和省部级课题7项,获重量很好成果奖1项、省部级很好成果奖8项。
总序 对待错案的态度
滕彩荣案
麦良案
马全保案
陈瑞武案
孙学双案
张振风案
宋庆芳案
李文瑞案
莫卫奇案
师学军案
赵英新案
罗建新案
赵满仓案
杜光东案
邹书军、袁海强案
张绍友案
李德田案
刘志案
郝金安案
后记
江国华主编的《错案追踪(2008-2009)/错案追踪系列丛书》选取2008-2009年已经公开审判的、有一定社会影响的错案汇编成书。主要内容包括对错案的案件简介、案情回顾、庭审过程、分析评价和深入剖析、案后追访以及附录判决书。希望通过对错案的梳理与分析,对我国新时期错案冤案的基本情况、发展脉络、规律特点、发生的原因以及制度漏洞和建设等进行全面的阐释和说明,这一基础性研究将为我国该领域的司法实践和研究提供重要素材。
| |||||||||||||||||||||||||||||||||||||
| |||||||||||||||||||||||||||||||||||||
| |||||||||||||||||||||||||||||||||||||
拿到这本书,心中涌起一股对真相的渴望。作为一个对社会议题抱有关怀的普通人,我总觉得,在每一个被报道的案件背后,都可能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细节,尤其是一些被冠以“错案”之名的事件,它们往往触及了社会良知和法律公平的底线。2008-2009年,那个年代的中国,法治建设正处于一个关键的发展时期,社会转型带来的各种矛盾和冲突,也无疑给司法公正带来了巨大的考验。这本书的“错案追踪”字眼,让我仿佛看到了作者化身一位严谨的调查者,深入到那些被遗忘的角落,去挖掘被掩埋的真相。江国华这个名字,以及“法律”和“新华书店正版”的背书,都让我对其内容的专业性和权威性充满信心。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简单地陈列事实,更能带领我理解这些错案产生的原因,分析其背后复杂的法律逻辑和现实困境,甚至能够从中看到推动法治进步的力量。它应该是一次关于正义的深度对话,一次对法律公正的深刻反思,让我对“公正”这个概念有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
评分收到这本书,心情是既兴奋又略带一丝沉重。兴奋在于,我一直对社会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有着浓厚的兴趣,而“错案”无疑是社会肌体上最值得关注的“病灶”。沉重则是因为,一旦涉及到“错案”,就意味着有人遭受了不公,有人的人生因此被扭曲。2008-2009年,那两年我正值青春年少,对世界的认知还在形成中,却也隐约感受到社会变化的巨大洪流。“错案追踪”这个概念,听起来就充满了戏剧性和探索性,仿佛是一场与黑暗势力的较量,一次对真相的艰难追寻。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以一种非常具体、非常写实的方式,展现法律在现实中的运作,特别是它可能出现的偏差和失误。江国华这个作者的名字,我虽然不熟悉,但“法律”这个标签,加上“新华书店正版”的保障,让我相信它所呈现的内容应该是严谨且值得信赖的。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对法律的运行机制有更直观的了解,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一种审慎的态度,对每一个司法判决都保持一份警惕和反思,因为我知道,每一个案件的背后,都可能是一个家庭的悲欢离合,都可能是一段被扭曲的人生。
评分这本书让我产生了一种莫名的亲切感,就好像是我一直以来在内心深处渴望找到的某种答案。作为一名普通读者,我对法律的理解大多来自于媒体的报道和一些通俗的法律普及读物。但“错案追踪”这个主题,显然要比那些泛泛而谈的内容要深入得多,它直指法律体系中的痛点和挑战。2008-2009年,那段时期正值中国社会转型期,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各种复杂的社会问题,法律作为调整社会关系的重要手段,其面临的考验自然也尤为严峻。我常常在思考,在看似严丝合缝的法律条文背后,是否存在着被忽略的细节,是否存在着被误读的真相?这本书,用“追踪”的方式,似乎就是要去挖掘那些“错”的根源,去探究它们是如何产生的,又在怎样的力量作用下被揭露或被掩盖。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案例,而是能够带领我走进那些案件的现场,感受当时的氛围,理解当事人的困境,甚至去体会那些在黑暗中寻求光明的法律工作者的不易。它应该是一本能够引发深度思考的书,让我开始审视自己对法律的认知,并对“正义”的实现过程产生更具批判性的理解。
评分刚拿到这本书,还没来得及细看,但光从封面和书名就能感受到它沉甸甸的分量。“错案追踪2008~2009”,这几个字眼就足以勾起我对法律世界深处那些不为人知的角落的好奇。江国华这个名字,虽然我之前并不太熟悉,但“法律”二字加上“新华书店正版图书籍”这样的标识,让我对其专业性和可靠性充满了期待。我一直对那些一旦被定性,就可能对当事人一生造成巨大影响的案件充满关注,总觉得在每一个“错案”背后,都隐藏着复杂的因素,可能是证据链的断裂,可能是法律适用的偏差,也可能是人性的弱点。这本书承诺的“追踪”,让我想象到作者如同侦探一般,抽丝剥茧,深入调查,一步步揭示真相的过程。2008-2009年,这是一个相对近却又足够让人回顾和反思的年份。那段时间,中国的法治进程又经历了怎样的跌宕起伏?有哪些案件因为被“追踪”而得以重新审视?我对这本书的内容充满遐想,迫不及待地想通过书中的文字,去理解那些被掩盖或被忽视的正义。希望它能带给我一次深刻的法律启蒙,让我对“公正”这个词有更清晰、更理性的认识。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和作者信息,让我产生了一种强烈的购买冲动。我一直认为,真正的法律知识,不仅仅在于条文的熟记,更在于对法律在现实生活中如何运作的深刻理解,特别是那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2008-2009年,这段时间在中国法治发展的历史中,无疑留下了许多值得回味和反思的篇章。“错案追踪”这个主题,直击了法律体系中最脆弱也最关键的环节。它暗示着,在光鲜的法律条文和公正的判决背后,可能隐藏着误判、冤屈,以及为纠正这些错误所付出的巨大努力。我渴望从这本书中看到,作者是如何一步步揭开那些被掩盖的真相,如何运用专业的知识和敏锐的洞察力,去寻找案件中的蛛丝马迹。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以一种客观、冷静,却又不失人情味的方式,去呈现那些案件的复杂性,去展现法律工作者在追求正义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它应该是一次对法律现实的深刻剖析,一次对司法公正的执着探索,让我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句话背后的不易和珍贵。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