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炼废渣再生利用技术 冶金废渣废物资源回收再利用技术书籍 冶炼废物再生处理工艺装备 炼钢炼铁金属冶炼

冶炼废渣再生利用技术 冶金废渣废物资源回收再利用技术书籍 冶炼废物再生处理工艺装备 炼钢炼铁金属冶炼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冶金废渣
  • 再生利用
  • 废物资源回收
  • 冶炼废渣处理
  • 炼钢
  • 炼铁
  • 金属冶炼
  • 环保技术
  • 工业废弃物
  • 资源综合利用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纳卓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95606
商品编码:28792593268
丛书名: 冶炼废渣再生利用技术
开本:16开

具体描述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商品名称:   废物资源综合利用技术丛书 冶炼废渣再生利用技术
作者:   张殿印,高华东,肖春 等编著
市场价:        85.00
ISBN号:    9787122295606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商品类型:   图书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语种:中文
  出版时间:2018-01   版次:1   页数:
  印刷时间:2018-01-01   印次:1   字数:

  目录
 

第1章冶炼废渣再生利用原理

1.1冶炼废渣来源001

1.1.1钢铁冶炼废渣来源001

1.1.2有色金属冶炼废渣来源004

1.1.3冶炼固体废物的特点005

1.1.4固体废物的危害006

1.2冶炼废渣再生基本方法008

1.2.1固体废物的预处理009

1.2.2物理方法处理技术009

1.2.3化学方法处理技术011

1.2.4生物方法处理技术013

1.3冶炼废渣综合利用途径013

1.3.1提取各种金属014

1.3.2生产建筑材料014

1.3.3生产农肥015

1.3.4回收能源015

1.3.5取代某种工业原料015

1.4钢铁废渣处理技术路线015

1.4.1技术路线原则015

1.4.2各工序技术路线016

1.4.3钢铁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发展方向019

1.5有色金属废渣处理技术路线020

1.5.1技术路线总则020

1.5.2重有色金属废物处理020

1.5.3铝工业废物处理020

1.5.4稀有金属废物处理020

参考文献021



第2章炼铁废渣再生利用技术

2.1高炉炼铁渣的来源和性能022

2.1.1高炉炼铁工艺022

2.1.2高炉炼铁渣来源和分类023

2.1.3高炉渣的性能024

2.2高炉渣的再生方法028

2.2.1高炉渣水淬粒化029

2.2.2高炉渣干式粒化方法045

2.2.3高炉渣化学粒化法048

2.2.4矿渣膨珠生产049

2.2.5矿渣碎石工艺053

2.3高炉渣的综合利用053

2.3.1用作水泥和建筑材料053

2.3.2用作农业肥料071

2.3.3含钛高炉渣的利用073

2.3.4用高炉渣处理废水077

2.3.5制作矿渣棉078

2.3.6新型材料方面的应用078

2.3.7高炉渣余热回收利用079

2.3.8高炉渣的其他用途082

2.3.9炼铁废渣综合利用实例083

参考文献085



第3章炼钢废渣再生利用技术

3.1钢渣的产生及特征086

3.1.1转炉炼钢工艺086

3.1.2转炉钢渣的产生087

3.1.3转炉钢渣的组成087

3.1.4钢渣的产生量089

3.1.5转炉钢渣特性089

3.2钢渣再生方法090

3.2.1钢渣再生处理流程091

3.2.2钢渣水淬法再生工艺092

3.2.3热泼碎石再生工艺104

3.2.4余热碎解再生工艺107

3.2.5钢渣风淬法再生工艺116

3.2.6钢渣破碎加工工艺117

3.3钢渣综合利用122

3.3.1钢渣用作冶炼熔剂122

3.3.2钢渣用作筑路和建筑材料125

3.3.3钢渣用作农业肥料131

3.3.4用作铁水预处理脱磷剂133

3.3.5不锈钢含镍废物综合利用135

3.3.6钢渣用于烧结烟气脱硫140

3.3.7在废水处理中应用研究142

3.3.8钢渣提取金属铁146

3.3.9钢渣热能回收147

3.3.10钢渣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实例148

参考文献150



第4章铁合金冶炼废渣再生利用技术

4.1铁合金渣的来源和再生151

4.1.1铁合金冶炼方法分类151

4.1.2铁合金渣的来源152

4.1.3铁合金渣的化学组成和产生量152

4.1.4铁合金渣再生方法154

4.2铁合金渣的综合利用156

4.2.1铁合金渣的综合利用原理156

4.2.2锰渣的综合利用159

4.2.3钒渣的综合利用160

4.2.4钨钼硼渣综合利用161

4.3铬渣综合利用技术162

4.3.1铬渣的组成和危害162

4.3.2铬渣解毒技术163

4.3.3铬渣在冶炼中的应用166

4.3.4铬渣在农肥中的应用171

4.3.5用铬渣生产建筑材料175

参考文献182



第5章轻金属冶炼废渣再生利用技术

5.1轻金属冶炼工艺流程183

5.1.1轻金属冶炼方法183

5.1.2铝金属冶炼工艺流程184

5.1.3镁、钛金属生产185

5.2赤泥再生利用186

5.2.1赤泥来源和性能186

5.2.2赤泥生产硅酸盐水泥189

5.2.3赤泥制造炼钢用保护渣190

5.2.4利用赤泥制造硅钙肥料和塑料填充剂190

5.2.5利用拜耳法赤泥制作釉面砖191

5.2.6从赤泥中提取有价金属193

5.2.7赤泥其他资源化利用196

5.2.8赤泥再生利用动向198

5.3电解铝冶炼废渣再生利用199

5.3.1电解铝固态废弃物及其性质199

5.3.2炭渣回收利用200

5.3.3铝灰的再生利用202

5.3.4废旧阴极利用204

5.3.5铝电解槽废炭块的回收利用实例206

5.4钛废渣的综合利用208

5.4.1钛废渣来源208

5.4.2利用钛废渣生产四氯化钛208

5.4.3钛废渣其他利用209

参考文献211



第6章重金属冶炼废渣再生利用技术

6.1重金属冶炼工艺流程212

6.1.1常用重金属冶炼方法212

6.1.2火法冶炼工艺流程214

6.1.3湿法冶炼工艺流程214

6.2铜冶炼废渣再生利用218

6.2.1铜冶炼废渣来源和特点218

6.2.2从冶炼废渣再生回收铜220

6.2.3从铜渣回收有价金属222

6.2.4铜渣制备建筑材料223

6.2.5从铜阳极泥回收有价金属225

6.2.6从铜阳极泥回收稀贵金属实例230

6.3铅冶炼废渣再生利用232

6.3.1铅冶炼废渣来源232

6.3.2冶炼铅炉渣的再生利用234

6.3.3铅冶炼阳极泥的火法再生利用238

6.3.4铅冶炼阳极泥的湿法再生利用242

6.3.5从铅渣中回收铅锌实例243

6.4锌冶炼废渣再生利用246

6.4.1锌冶炼废渣的来源和特点246

6.4.2锌冶炼废渣提取有价金属248

6.4.3锌渣水淬后作建筑材料254

6.5镍冶炼废渣再生利用254

6.5.1镍冶炼废渣来源和特点254

6.5.2镍冶炼渣提取金属256

6.5.3镍冶炼废渣的综合利用258

6.6锡锑渣的综合利用260

6.6.1锡锑渣化学全分析260

6.6.2锡锑渣综合利用实例260

参考文献261



第7章稀有金属冶炼废渣再生利用技术

7.1稀有金属冶炼废渣来源263

7.1.1生产工艺流程263

7.1.2稀有金属废渣来源266

7.1.3稀有金属废渣成分266

7.2稀有金属废渣再生利用技术267

7.2.1湿法再生技术267

7.2.2火法再生技术268

7.2.3焙烧-湿法再生技术268

7.2.4浮选法再生技术268

7.2.5稀有金属废渣利用技术269

7.2.6银铋渣再生利用试验研究269

7.3稀有金属废渣再生利用实例272

7.3.1钨渣的综合利用实例272

7.3.2钼渣的综合利用实例275

7.3.3磷砷渣的综合利用实例278

7.3.4从矾渣中回收铍及铵明矾实例281

7.3.5从含钪炉渣中提取氧化钪实例284

参考文献289



第8章冶炼烟尘回收利用技术

8.1炼铁尘泥回收利用技术290

8.1.1高炉含铁尘泥来源与特征290

8.1.2炼铁尘泥回收利用技术292

8.1.3高炉瓦斯泥(灰)中回收锌工程实例295

8.2炼钢尘泥回收利用技术297

8.2.1转炉含铁尘泥来源与特征297

8.2.2炼钢粉尘回收利用途径299

8.2.3转炉尘泥回收利用301

8.2.4电炉粉尘回收利用304

8.2.5转炉尘泥制作造渣剂工程实例310

8.3铁合金粉尘回收利用技术311

8.3.1铁合金烟尘来源与性质311

8.3.2二氧化硅微粉的利用技术312

8.3.3钼铁尘的综合利用313

8.3.4用锰铁高炉烟尘制磁性材料313

8.3.5铬尘的综合利用313

8.3.6铁合金厂冷凝硅粉回收利用实例314

8.3.7钼铁粉尘的回收利用实例318

8.4轻金属冶炼烟尘回收利用319

8.4.1铝冶炼粉尘回收利用319

8.4.2从钛铁矿氯化炉粉尘中回收氧化铁320

8.5重有色金属冶炼烟尘回收利用技术322

8.5.1铜冶炼烟尘回收利用322

8.5.2铅冶炼烟尘回收利用324

8.5.3锌冶炼烟尘回收利用328

8.5.4重金属烟尘中回收砷330

8.5.5从含镉烟尘中提取镉与铊331

8.5.6从锡反射炉烟尘中提铟334

8.5.7铜转炉烟尘的综合利用实例334

8.6稀有金属烟尘回收利用技术339

8.6.1含锗氧化锌烟气提锗339

8.6.2鼓风炉烟尘回收硒341

参考文献342



附录

附录1钢铁冶炼清洁生产指标343

附录2铁合金冶炼清洁生产指标346

附录3有色金属冶炼清洁生产指标349



索引





  精彩内容
 
......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8章,分别介绍冶炼废渣再生利用原理、炼铁废渣再生利用技术、炼钢废渣再生利用技术、铁合金冶炼废渣再生利用技术、轻金属冶炼废渣再生利用技术、重金属冶炼废渣再生利用技术、稀有金属冶炼废渣再生利用技术以及冶炼烟尘回收利用技术。为方便资料查找,附录中列出一些常用的数据表格。本书可供环境领域从事污染治理、废渣资源综合利用等的科研人员、工程设计人员和管理人员阅读,也可供高等学校环境科学与工程、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及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作者简介
张殿印,中冶建筑研究总院,*级工程师, 1963年毕业于天津大学暖通专业,分配在冶金部建筑研究总院工作。主要从事大气污染防治技术的工程设计,科学研究和管理工作。有多项重要科研成果获奖。如含氟烟气治理获科学大会奖、除尘技术获部级科技进步奖等。有多项大型工程投产运行。如钢渣水泥除尘工程、宝钢炼铁除尘工程、炼钢除尘工程等。现在仍从事一些咨询工作。

 


《工业废弃物资源化与循环利用新进展》 内容概要: 本书聚焦于当前工业领域中普遍存在的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的挑战,深入探讨了前沿技术、创新工艺以及实际应用案例。全书结构清晰,内容详实,旨在为科研人员、工程师、政策制定者以及相关企业提供一份全面、权威的参考资料。 第一篇:工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理论基础与发展趋势 本篇将从宏观角度出发,阐述工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战略意义、政策导向以及技术发展脉络。 第一章 工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战略意义与时代背景: 阐述当前全球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严峻的背景下,工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分析其在推动循环经济发展、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负荷、促进绿色产业升级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探讨资源循环利用的内涵、基本原则以及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介绍国内外在工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方面的政策法规、发展规划和战略目标。 第二章 工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技术分类与特征: 系统梳理各类工业废弃物的来源、组成、特性及其环境影响。 将工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分为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及复合技术等主要类别。 详细分析不同技术方法的原理、工艺流程、优缺点以及适用范围。 例如,物理法可能包括分选、破碎、研磨、磁选、电选等;化学法可能涉及萃取、沉淀、氧化还原、催化转化等;生物法则可能运用微生物降解、生物富集等。 强调不同技术方法的选择需要依据废弃物的具体性质、经济成本、环境效益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 第三章 工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未来发展趋势: 预测技术发展方向,如智能化、精细化、集成化、低能耗、低排放等。 探讨与新兴产业的融合,例如与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领域的交叉应用。 分析大数据、人工智能在废弃物监测、分类、处理优化中的应用潜力。 关注全生命周期评价(LCA)在资源化利用技术评估中的作用。 展望未来,资源化利用将更加注重全链条的协同,实现“变废为宝”的更高层次目标。 第二篇:特定工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技术 本篇将聚焦于几种主要的工业废弃物,深入剖析其特性、潜在价值以及先进的回收再利用技术。 第四章 城市生活垃圾的协同处置与资源化利用: 分析城市生活垃圾的产生特点、成分复杂性以及对环境的威胁。 介绍垃圾分类、收集、运输体系的优化与创新。 详述机械生物处理(MBT)技术在减容、减害、资源化利用中的应用。 重点介绍垃圾焚烧发电技术,包括炉排炉、流化床等类型,以及烟气净化与飞灰处理技术。 探讨垃圾填埋场的渗滤液处理与沼气回收利用技术。 分析厨余垃圾等有机废弃物的厌氧发酵制沼气、堆肥等处理方式。 介绍从中提取可再生能源(如生物燃气)、肥料、建筑材料等的可能性。 第五章 工业废水的深度处理与资源回收: 探讨工业废水产生的主要来源、水质水量特征及对环境的危害。 介绍不同类型工业废水的预处理技术,如隔油、絮凝、沉淀、气浮等。 详述高级氧化技术(AOPs),如芬顿法、臭氧氧化、光催化氧化等,用于难降解有机物的去除。 分析膜分离技术(如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在废水净化、浓缩和资源回收中的应用。 探讨电化学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潜力,如电解、电吸附等。 关注重金属、有毒有害物质从工业废水中回收的技术,如离子交换、吸附、络合沉淀等。 介绍工业废水回用与零排放(ZLD)的实现途径。 第六章 工业废气处理与有用物质回收: 分析工业废气的来源、主要污染物(如SOx、NOx、VOCs、粉尘等)及其危害。 介绍干法、湿法、吸附法、催化法等多种废气处理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重点阐述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回收与处理技术,如吸附、冷凝、吸收、催化燃烧、蓄热式热氧化(RTO)等。 探讨烟气脱硫(FGD)和脱硝(DeNOx)技术的最新进展。 分析工业废气中潜在的高价值物质的回收技术,例如稀有气体、酸性气体(如SO2回收制硫酸)、金属蒸气等。 提出绿色化工理念在废气处理过程中的应用。 第七章 电子废弃物的拆解、分选与贵金属回收: 强调电子废弃物(E-waste)的快速增长及其潜在的环境与健康风险。 介绍电子废弃物的安全拆解流程与设备。 详述各种电子元件(如电路板、电容器、电池等)的物理、化学分离技术。 重点阐述从中回收贵金属(金、银、铂、钯等)和稀有金属(如钴、镍、锂等)的先进工艺,包括湿法冶金、火法冶金、电化学回收等。 探讨塑料、玻璃等其他材料的回收与再利用技术。 分析电子废弃物回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第八章 工业固体废渣的综合利用技术(除冶炼废渣外): 涵盖了除冶炼废渣以外的其他主要工业固体废渣,例如: 粉煤灰与炉渣: 详细介绍其物理化学性质,以及在水泥、混凝土、陶瓷、道路铺设、土壤改良等领域的应用。 磷石膏: 探讨其在建材(如纸面石膏板、水泥缓凝剂)、土壤改良、化学品生产等方面的利用技术。 赤泥: 介绍其性质,以及在水泥、陶瓷、耐火材料、提取氧化铝/氧化铁、土壤修复等领域的应用潜力。 尾矿: 分析不同类型尾矿的特点,探讨其在充填、建材、土壤改良、提取有价元素等方面的利用途径。 强调针对不同类型废渣,需要开发定制化的处理与利用技术。 第三篇:资源化利用过程中的装备与工程化实践 本篇将重点介绍实现工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所需的关键装备、工程化挑战以及实际应用案例。 第九章 工业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的关键装备: 介绍各种先进的破碎、研磨、筛分、磁选、电选、重选等物理分离设备。 详述各种反应器、萃取设备、精馏塔、膜分离组件、吸附塔、催化剂床等化学与物理化学处理设备。 介绍生物反应器、发酵罐、堆肥设备等生物处理装备。 重点阐述自动化、智能化控制系统在优化处理过程、提高回收效率方面的作用。 探讨装备的选型、设计、制造与维护要点。 第十章 工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工程化挑战与解决方案: 分析从实验室研究到工业化生产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技术瓶颈,如物料输送、反应效率、能耗、副产物处理、安全与环保等。 探讨工艺优化、设备集成、过程控制等方面的工程化策略。 分析经济可行性评估,包括项目投资、运行成本、产品市场前景等。 讨论环境保护与安全生产的要求,以及相关的法规遵循。 介绍标准化、模块化设计在工程化过程中的优势。 第十一章 工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案例分析与经验借鉴: 精选国内外在不同领域具有代表性的工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成功案例。 对案例进行深入剖析,包括项目背景、采用的技术路线、关键工艺、装备配置、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以及遇到的挑战与解决办法。 涵盖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企业实践。 旨在为读者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启示,帮助其在实际工作中规避风险,提高成功率。 第四篇:政策法规、经济分析与未来展望 本篇将从政策、经济和社会等角度,为工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宏观指导。 第十二章 工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政策法规与标准体系: 系统梳理国内外关于工业废弃物管理、资源化利用、循环经济促进的法律法规。 分析相关政策对产业发展的影响,如税收优惠、补贴政策、强制性回收制度等。 探讨行业标准、技术规范的制定与完善。 研究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EPR)在推动废弃物资源化中的作用。 强调政策引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重要性。 第十三章 工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经济性评估与商业模式: 探讨不同资源化利用技术路线的成本效益分析。 分析回收产品的市场价值与潜力。 研究多种商业模式,如PPP(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 BOT(建设-运营-移交)、产业联盟等。 评估资源化利用项目对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综合贡献。 分析绿色金融、投资融资在支持产业发展中的作用。 第十四章 工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社会影响与可持续发展: 探讨资源化利用产业对就业、社区发展、环境保护等方面产生的积极影响。 分析公众认知、参与度和教育在推动绿色消费、垃圾分类等方面的重要性。 展望工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协同。 强调技术创新、政策支持、市场驱动与公众参与共同构建一个高效、可持续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 本书内容全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涵盖了工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各个环节,旨在为推动我国乃至全球的绿色发展和循环经济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尝试用一个完全非技术背景的朋友的角度来评价这本书,他最终的感受是:这本书极其震撼地展示了工业文明的“另一面”。他提到,书中的配图和插画,比如那些不同熔渣在高温下的流变性动态图,即使是外行人也能直观感受到工业过程的磅礴气势。他特别指出,作者在论述资源回收的经济效益时,引入的不仅仅是材料本身的价值,更加入了环保成本节约和社会效益的考量,使得整个论述体系非常立体和全面。这本书的结构安排非常巧妙,它没有让读者被专业术语压垮,而是通过层层递进的叙述,逐步建立起对整个冶金废物处理生态系统的认知。它成功的将一个看似“脏乱差”的工业领域,描绘成了一幅充满科技创新和可持续发展潜力的画卷。

评分

我最近在进行一个关于工业固废循环经济的项目,手头翻阅了不少资料,说实话,这本书的实操指导性是我目前看到的所有书籍中最强的。它不只是罗列了技术流程,更像是一个“手把手”的师傅,详细拆解了从原料预处理到最终产品检验的每一步骤。印象最深的是关于特定添加剂对渣料熔炼性能影响的章节,作者给出了好几组对比实验的数据和曲线图,这些第一手资料的价值远超任何理论推导。我特别关注了其中对于“能源效率”的评估方法,这对于我们做成本控制和环保合规性分析来说至关重要。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它把一个看似复杂的工业难题,分解成了若干个可执行的小模块,使得即便是初入这个领域的人,也能跟着书中的步骤,搭建起初步的认知框架。它更像是一本“工程手册”而非纯粹的学术专著,实用性极强。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和排版实在让人眼前一亮,那种厚重感和专业感扑面而来,感觉像是一本经过时间沉淀的经典之作。光是翻阅目录,就能感受到作者在梳理这个领域知识时的那种严谨和系统性。特别是关于材料科学和化学反应机理的阐述部分,虽然我不是这个专业的科班出身,但文字的逻辑性和图表的清晰度,还是让我对“吃干榨尽”的废物利用过程有了初步的认识。我特别欣赏其中对于不同类型废渣的微观结构分析,这对于理解后续的转化过程至关重要,让我意识到这不仅仅是简单的物理混合或热处理,背后蕴含着深层次的化学工程学原理。这本书在理论深度上做到了很好的平衡,既没有陷入过于晦涩的数学模型,也没有停留在浮于表面的介绍,而是恰到好处地衔接了基础理论与实际应用之间的鸿沟,对于想要深入了解冶金废物处理底层逻辑的工程师和研究人员来说,绝对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参考书。

评分

这本书的视角非常宏大,它成功地将冶金废渣的处理从一个单纯的“末端治理”问题,提升到了一个“资源战略”的高度。我发现作者在探讨技术细节的同时,也穿插了大量的政策解读和市场趋势分析,这使得阅读体验非常丰富,不仅仅局限于实验室或车间。尤其是关于国际上先进国家在“循环经济”立法和实践方面的案例分享,为我们国内的产业升级提供了很多宝贵的外部参考。这本书的叙事风格非常流畅,即便涉及复杂的物料平衡和热力学计算,作者也能用非常生动的语言将这些概念“活化”起来,读起来没有传统技术书籍的那种枯燥感。它让我开始重新审视那些被视为“负担”的副产品,看到其中蕴含的巨大商业价值和环境责任的统一性。

评分

老实说,我原本以为这是一本偏向于纯粹化学分析的书籍,但深入阅读后才发现,它对“装备和工艺集成”的关注度远超我的预期。书中对不同类型回转窑、熔池反应器以及配套除尘脱硫系统的设计参数和操作窗口的描述,细节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比如,对于高温条件下炉衬材料的耐侵蚀性分析,作者不仅指出了材料选择的原则,还给出了不同操作周期下的寿命预估模型。这对于负责设备选型和维护的工程师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弥补了理论教材和实际设备选型指南之间的鸿沟,真正做到了将“图纸”上的技术方案,落实到“现实”中的工程实现层面,是连接研发与生产的关键桥梁。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