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炼废渣再生利用技术 冶金废渣废物资源回收再利用技术书籍 冶炼废物再生处理工艺装备 炼钢炼铁金属冶炼

冶炼废渣再生利用技术 冶金废渣废物资源回收再利用技术书籍 冶炼废物再生处理工艺装备 炼钢炼铁金属冶炼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冶金废渣
  • 再生利用
  • 废物资源回收
  • 冶炼废渣处理
  • 炼钢炼铁
  • 金属冶炼
  • 环保技术
  • 工业废弃物
  • 资源综合利用
  • 工艺装备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美妙绝伦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95606
商品编码:28792853494
丛书名: 冶炼废渣再生利用技术
开本:16开

具体描述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商品名称:   废物资源综合利用技术丛书 冶炼废渣再生利用技术
作者:   张殿印,高华东,肖春 等编著
市场价:        85.00
ISBN号:    9787122295606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商品类型:   图书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语种:中文
  出版时间:2018-01   版次:1   页数:
  印刷时间:2018-01-01   印次:1   字数:

  目录
 

第1章冶炼废渣再生利用原理

1.1冶炼废渣来源001

1.1.1钢铁冶炼废渣来源001

1.1.2有色金属冶炼废渣来源004

1.1.3冶炼固体废物的特点005

1.1.4固体废物的危害006

1.2冶炼废渣再生基本方法008

1.2.1固体废物的预处理009

1.2.2物理方法处理技术009

1.2.3化学方法处理技术011

1.2.4生物方法处理技术013

1.3冶炼废渣综合利用途径013

1.3.1提取各种金属014

1.3.2生产建筑材料014

1.3.3生产农肥015

1.3.4回收能源015

1.3.5取代某种工业原料015

1.4钢铁废渣处理技术路线015

1.4.1技术路线原则015

1.4.2各工序技术路线016

1.4.3钢铁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发展方向019

1.5有色金属废渣处理技术路线020

1.5.1技术路线总则020

1.5.2重有色金属废物处理020

1.5.3铝工业废物处理020

1.5.4稀有金属废物处理020

参考文献021



第2章炼铁废渣再生利用技术

2.1高炉炼铁渣的来源和性能022

2.1.1高炉炼铁工艺022

2.1.2高炉炼铁渣来源和分类023

2.1.3高炉渣的性能024

2.2高炉渣的再生方法028

2.2.1高炉渣水淬粒化029

2.2.2高炉渣干式粒化方法045

2.2.3高炉渣化学粒化法048

2.2.4矿渣膨珠生产049

2.2.5矿渣碎石工艺053

2.3高炉渣的综合利用053

2.3.1用作水泥和建筑材料053

2.3.2用作农业肥料071

2.3.3含钛高炉渣的利用073

2.3.4用高炉渣处理废水077

2.3.5制作矿渣棉078

2.3.6新型材料方面的应用078

2.3.7高炉渣余热回收利用079

2.3.8高炉渣的其他用途082

2.3.9炼铁废渣综合利用实例083

参考文献085



第3章炼钢废渣再生利用技术

3.1钢渣的产生及特征086

3.1.1转炉炼钢工艺086

3.1.2转炉钢渣的产生087

3.1.3转炉钢渣的组成087

3.1.4钢渣的产生量089

3.1.5转炉钢渣特性089

3.2钢渣再生方法090

3.2.1钢渣再生处理流程091

3.2.2钢渣水淬法再生工艺092

3.2.3热泼碎石再生工艺104

3.2.4余热碎解再生工艺107

3.2.5钢渣风淬法再生工艺116

3.2.6钢渣破碎加工工艺117

3.3钢渣综合利用122

3.3.1钢渣用作冶炼熔剂122

3.3.2钢渣用作筑路和建筑材料125

3.3.3钢渣用作农业肥料131

3.3.4用作铁水预处理脱磷剂133

3.3.5不锈钢含镍废物综合利用135

3.3.6钢渣用于烧结烟气脱硫140

3.3.7在废水处理中应用研究142

3.3.8钢渣提取金属铁146

3.3.9钢渣热能回收147

3.3.10钢渣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实例148

参考文献150



第4章铁合金冶炼废渣再生利用技术

4.1铁合金渣的来源和再生151

4.1.1铁合金冶炼方法分类151

4.1.2铁合金渣的来源152

4.1.3铁合金渣的化学组成和产生量152

4.1.4铁合金渣再生方法154

4.2铁合金渣的综合利用156

4.2.1铁合金渣的综合利用原理156

4.2.2锰渣的综合利用159

4.2.3钒渣的综合利用160

4.2.4钨钼硼渣综合利用161

4.3铬渣综合利用技术162

4.3.1铬渣的组成和危害162

4.3.2铬渣解毒技术163

4.3.3铬渣在冶炼中的应用166

4.3.4铬渣在农肥中的应用171

4.3.5用铬渣生产建筑材料175

参考文献182



第5章轻金属冶炼废渣再生利用技术

5.1轻金属冶炼工艺流程183

5.1.1轻金属冶炼方法183

5.1.2铝金属冶炼工艺流程184

5.1.3镁、钛金属生产185

5.2赤泥再生利用186

5.2.1赤泥来源和性能186

5.2.2赤泥生产硅酸盐水泥189

5.2.3赤泥制造炼钢用保护渣190

5.2.4利用赤泥制造硅钙肥料和塑料填充剂190

5.2.5利用拜耳法赤泥制作釉面砖191

5.2.6从赤泥中提取有价金属193

5.2.7赤泥其他资源化利用196

5.2.8赤泥再生利用动向198

5.3电解铝冶炼废渣再生利用199

5.3.1电解铝固态废弃物及其性质199

5.3.2炭渣回收利用200

5.3.3铝灰的再生利用202

5.3.4废旧阴极利用204

5.3.5铝电解槽废炭块的回收利用实例206

5.4钛废渣的综合利用208

5.4.1钛废渣来源208

5.4.2利用钛废渣生产四氯化钛208

5.4.3钛废渣其他利用209

参考文献211



第6章重金属冶炼废渣再生利用技术

6.1重金属冶炼工艺流程212

6.1.1常用重金属冶炼方法212

6.1.2火法冶炼工艺流程214

6.1.3湿法冶炼工艺流程214

6.2铜冶炼废渣再生利用218

6.2.1铜冶炼废渣来源和特点218

6.2.2从冶炼废渣再生回收铜220

6.2.3从铜渣回收有价金属222

6.2.4铜渣制备建筑材料223

6.2.5从铜阳极泥回收有价金属225

6.2.6从铜阳极泥回收稀贵金属实例230

6.3铅冶炼废渣再生利用232

6.3.1铅冶炼废渣来源232

6.3.2冶炼铅炉渣的再生利用234

6.3.3铅冶炼阳极泥的火法再生利用238

6.3.4铅冶炼阳极泥的湿法再生利用242

6.3.5从铅渣中回收铅锌实例243

6.4锌冶炼废渣再生利用246

6.4.1锌冶炼废渣的来源和特点246

6.4.2锌冶炼废渣提取有价金属248

6.4.3锌渣水淬后作建筑材料254

6.5镍冶炼废渣再生利用254

6.5.1镍冶炼废渣来源和特点254

6.5.2镍冶炼渣提取金属256

6.5.3镍冶炼废渣的综合利用258

6.6锡锑渣的综合利用260

6.6.1锡锑渣化学全分析260

6.6.2锡锑渣综合利用实例260

参考文献261



第7章稀有金属冶炼废渣再生利用技术

7.1稀有金属冶炼废渣来源263

7.1.1生产工艺流程263

7.1.2稀有金属废渣来源266

7.1.3稀有金属废渣成分266

7.2稀有金属废渣再生利用技术267

7.2.1湿法再生技术267

7.2.2火法再生技术268

7.2.3焙烧-湿法再生技术268

7.2.4浮选法再生技术268

7.2.5稀有金属废渣利用技术269

7.2.6银铋渣再生利用试验研究269

7.3稀有金属废渣再生利用实例272

7.3.1钨渣的综合利用实例272

7.3.2钼渣的综合利用实例275

7.3.3磷砷渣的综合利用实例278

7.3.4从矾渣中回收铍及铵明矾实例281

7.3.5从含钪炉渣中提取氧化钪实例284

参考文献289



第8章冶炼烟尘回收利用技术

8.1炼铁尘泥回收利用技术290

8.1.1高炉含铁尘泥来源与特征290

8.1.2炼铁尘泥回收利用技术292

8.1.3高炉瓦斯泥(灰)中回收锌工程实例295

8.2炼钢尘泥回收利用技术297

8.2.1转炉含铁尘泥来源与特征297

8.2.2炼钢粉尘回收利用途径299

8.2.3转炉尘泥回收利用301

8.2.4电炉粉尘回收利用304

8.2.5转炉尘泥制作造渣剂工程实例310

8.3铁合金粉尘回收利用技术311

8.3.1铁合金烟尘来源与性质311

8.3.2二氧化硅微粉的利用技术312

8.3.3钼铁尘的综合利用313

8.3.4用锰铁高炉烟尘制磁性材料313

8.3.5铬尘的综合利用313

8.3.6铁合金厂冷凝硅粉回收利用实例314

8.3.7钼铁粉尘的回收利用实例318

8.4轻金属冶炼烟尘回收利用319

8.4.1铝冶炼粉尘回收利用319

8.4.2从钛铁矿氯化炉粉尘中回收氧化铁320

8.5重有色金属冶炼烟尘回收利用技术322

8.5.1铜冶炼烟尘回收利用322

8.5.2铅冶炼烟尘回收利用324

8.5.3锌冶炼烟尘回收利用328

8.5.4重金属烟尘中回收砷330

8.5.5从含镉烟尘中提取镉与铊331

8.5.6从锡反射炉烟尘中提铟334

8.5.7铜转炉烟尘的综合利用实例334

8.6稀有金属烟尘回收利用技术339

8.6.1含锗氧化锌烟气提锗339

8.6.2鼓风炉烟尘回收硒341

参考文献342



附录

附录1钢铁冶炼清洁生产指标343

附录2铁合金冶炼清洁生产指标346

附录3有色金属冶炼清洁生产指标349



索引





  精彩内容
 
......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8章,分别介绍冶炼废渣再生利用原理、炼铁废渣再生利用技术、炼钢废渣再生利用技术、铁合金冶炼废渣再生利用技术、轻金属冶炼废渣再生利用技术、重金属冶炼废渣再生利用技术、稀有金属冶炼废渣再生利用技术以及冶炼烟尘回收利用技术。为方便资料查找,附录中列出一些常用的数据表格。本书可供环境领域从事污染治理、废渣资源综合利用等的科研人员、工程设计人员和管理人员阅读,也可供高等学校环境科学与工程、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及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作者简介
张殿印,中冶建筑研究总院,*级工程师, 1963年毕业于天津大学暖通专业,分配在冶金部建筑研究总院工作。主要从事大气污染防治技术的工程设计,科学研究和管理工作。有多项重要科研成果获奖。如含氟烟气治理获科学大会奖、除尘技术获部级科技进步奖等。有多项大型工程投产运行。如钢渣水泥除尘工程、宝钢炼铁除尘工程、炼钢除尘工程等。现在仍从事一些咨询工作。

 


《绿色冶金:从废渣到宝藏的转化之道》 引言: 在工业高速发展的今天,冶炼废渣的产生量与日俱增,已成为全球性的环境挑战。这些看似无用的废物,实则蕴藏着巨大的资源潜力。本书《绿色冶金:从废渣到宝藏的转化之道》将深度剖析冶炼废渣的多重价值,聚焦于其再生利用的先进技术、创新工艺及装备,旨在为钢铁、有色金属等相关行业提供一套系统性的解决方案,推动行业向更可持续、更具经济效益的绿色发展模式转型。本书内容不涉及钢铁冶炼、炼铁、炼钢等具体生产过程的介绍,而是专注于废渣的“后处理”环节,即如何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冶炼废渣,通过一系列科学、高效的再生利用技术,转化为有价值的资源,实现“变废为宝”。 第一章:冶炼废渣的多维价值探析 本章将摆脱对传统冶炼生产流程的描绘,着重阐述冶炼废渣本身所蕴含的丰富物质组成及其潜在的经济价值。我们将深入探讨不同类型冶炼废渣(如高炉矿渣、转炉钢渣、有色金属冶炼渣等)的物理化学特性,揭示其内部富含的元素、化合物及其在特定条件下的活性。 矿物组分与微观结构: 详细解析各类冶炼废渣的矿物相组成,如钙镁硅酸盐、铁酸钙、金属氧化物等。通过显微结构分析,揭示这些矿物的形态、粒度分布和相互关系,为后续的分离、活化和利用提供理论基础。例如,对于某些矿渣,其内部可能存在未完全反应的有用金属成分,或是具有特定晶体结构的活性矿物。 元素组成与潜在资源: 系统梳理不同冶炼废渣中可能存在的有益元素,如铁、锰、稀土、磷、钾、硫、钙、硅等。分析这些元素的赋存状态和迁移能力,评估其作为二次资源的回收潜力。书中将避免提及冶炼过程中这些元素的提取与转化,而是侧重于废渣中“已存在”的这些元素的价值。 环境影响与修复需求: 在强调资源价值的同时,本章也会触及废渣的潜在环境风险,如重金属溶出、碱性或酸性释放等。但这部分内容将围绕“如何通过再生利用技术来降低或消除这些风险”展开,而不是描述冶炼过程中产生的污染问题。例如,稳定化/固化技术可以有效封存有害物质,使其在再生利用过程中不再构成威胁。 宏观经济效益评估: 从市场需求和经济回报的角度,评估废渣再生利用的整体经济可行性。分析不同再生产品(如建筑材料、土壤改良剂、化工原料等)的市场前景和价格体系,为企业提供决策依据。 第二章:先进的冶炼废渣再生利用技术路径 本章是本书的核心,将全面介绍一系列前沿且实用的冶炼废渣再生利用技术,重点关注其工艺原理、技术特点、适用范围以及实现“变废为宝”的具体路径。此处将完全聚焦于废渣的“再加工”过程,不涉及任何冶炼生产环节。 物理分离与富集技术: 破碎、筛分与分级: 介绍不同类型的破碎设备(如颚式破碎机、锤式破碎机、辊式破碎机)和筛分设备(如振动筛、滚筒筛)在废渣预处理中的应用,以获得特定粒径的物料,为后续精细化处理奠定基础。 磁选与电选: 阐述利用废渣中不同组分的磁性差异或导电性差异进行分离的技术,如强磁选、弱磁选、静电分选等,以有效富集有价金属或矿物。 重力选矿: 介绍利用废渣颗粒密度差异进行分离的各种重力选矿方法,如跳汰机、摇床、螺旋溜槽等,特别适用于分离密度较大的金属颗粒或矿物。 浮选技术: 深入探讨浮选技术在废渣中分离有价矿物(如磷、稀土等)的应用,介绍各类捕收剂、起泡剂、调整剂的作用机理,以及不同浮选流程的设计。 化学转化与活化技术: 酸碱浸出与溶剂萃取: 详细介绍利用酸、碱或有机溶剂对废渣中的特定元素进行选择性浸出的工艺,并结合溶剂萃取、离子交换等技术,实现目标元素的定向回收和提纯。 焙烧活化与还原焙烧: 探讨通过高温焙烧改变废渣的矿物结构、降低其稳定性,或通过还原焙烧将难溶性金属氧化物转化为易溶性或可还原的形态,以提高后续提取效率。 生物浸出技术: 介绍微生物在金属回收过程中的作用,如利用细菌或真菌的代谢产物来浸出废渣中的金属,尤其适用于低品位或难浸出矿渣的资源化利用。 材料化利用技术: 水泥与混凝土掺合料: 详细介绍冶炼废渣(特别是高炉矿渣、转炉渣)经过磨细处理后作为水泥、混凝土的优质掺合料,如何改善混凝土的性能(如耐久性、抗裂性),降低水泥用量,实现节能减排。 陶瓷与玻璃制品原料: 探讨将特定成分的冶炼废渣作为陶瓷、玻璃、釉料等产品的原料,通过烧结、熔融等工艺,生产出具有实用价值和装饰价值的产品。 人造石与路基材料: 介绍如何将冶炼废渣通过固化、压制、烧结等工艺,生产人造石板材,或作为道路、水利工程的集料和路基材料,提高其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土壤改良剂与肥料: 阐述将富含磷、钾、钙、镁等元素的冶炼废渣(如磷渣、钢渣)经过处理后,作为农用土壤改良剂或缓释肥料,改善土壤结构,补充土壤养分,提高作物产量。 第三章:关键工艺装备与智能化控制 本章将专注于实现上述再生利用技术所必需的关键工艺装备及其智能化控制系统。本书将避免对冶炼生产设备的介绍,而聚焦于废渣处理和资源回收环节的专用设备。 预处理与破碎筛分设备: 介绍适用于处理坚硬、磨蚀性强的冶炼废渣的各类高效破碎机(如颚式、圆锥式、反击式破碎机)和先进的筛分设备(如直线振动筛、圆振动筛、高频筛),以及针对废渣特性设计的给料、输送和除尘系统。 分离与富集装备: 详细介绍各类磁选机(强磁、弱磁、干式、湿式)、浮选机(充气式、机械式)、重力选矿设备(跳汰机、摇床)、电选设备等在废渣资源回收中的应用,并分析其结构特点、选矿效率及能耗。 化学处理与反应装备: 介绍适用于高温、强腐蚀环境的反应釜、浸出槽、结晶器、过滤设备(如板框压滤机、真空转鼓过滤机)、离心分离机等,以及用于废气、废水处理的环保设备。 材料化利用装备: 介绍用于废渣制备水泥、陶瓷、玻璃、人造石等产品的成型设备(如球磨机、辊压机、压制机、烧结窑、熔炼炉)、干燥设备、冷却设备等。 智能化控制与在线监测系统: 探讨如何利用先进的自动化控制技术,如PLC、DCS系统,实现废渣处理过程的精确控制,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介绍在线监测设备(如粒度分析仪、化学成分分析仪、水分测量仪)在实时监控和优化操作中的作用,以及大数据分析在工艺优化和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第四章:案例研究与未来展望 本章将通过分析国内外成功的冶炼废渣再生利用典型案例,展示各种技术的实际应用效果和经济效益。同时,对冶炼废渣再生利用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经典案例剖析: 选择不同类型冶炼废渣(如钢铁废渣、铜冶炼废渣、铝冶炼废渣等)的实际资源化利用项目,从技术路线、工艺流程、设备配置、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等方面进行深入剖析,提供可借鉴的成功经验。 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分析当前冶炼废渣再生利用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如技术瓶颈、成本控制、市场接受度、政策法规等,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思路和策略。 技术革新与发展方向: 展望未来冶炼废渣再生利用技术的发展趋势,如更高效、更低能耗的分离技术,更环保、更经济的化学转化方法,以及智能化、集成化的资源化利用体系的构建。强调循环经济理念在推动废渣资源化利用中的重要作用。 政策引导与产业协同: 探讨政府政策在推动冶炼废渣再生利用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如税收优惠、技术研发支持、标准制定等,并呼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加强合作,共同构建绿色冶金产业生态。 结论: 《绿色冶金:从废渣到宝藏的转化之道》并非一本关于冶炼生产过程的教材,而是一部专注于“废弃物”向“宝贵资源”转化的技术指南。本书系统地梳理了冶炼废渣的多重价值,详细介绍了其再生利用的先进技术、关键装备和智能化控制策略,并通过经典案例研究,为读者描绘了绿色冶金的美好蓝图。我们相信,通过本书的阅读,相关从业者能够深刻理解冶炼废渣的巨大潜力,掌握科学有效的再生利用方法,从而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贡献力量。本书将助力企业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开启冶炼废渣资源化利用的新篇章。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真是引人注目,那种带着工业气息的质感,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内容的厚重与专业。我原本以为这会是一本枯燥的教科书,但翻开后发现,作者的叙述方式相当具有启发性。它并非仅仅罗列技术规范,而是将整个冶金废渣处理的过程,从源头到末端,描绘成了一幅完整的产业链图景。特别是关于新型催化剂在渣料资源化中的应用,这部分内容简直是点睛之笔。书中详细阐述了不同类型炉渣的化学成分分析方法,并据此推荐了最适合的再利用路径,这对于我们这些实际操作的工程师来说,简直是按图索骥的宝典。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探讨节能减排方面的深入分析,他并没有停留在宏观的口号上,而是通过具体的案例数据,展示了如何通过优化工艺参数,实现既提高资源回收率,又能显著降低能耗的双赢局面。这本书的价值,绝不仅仅在于教授“如何做”,更在于引导我们思考“为什么这样做”,并预见未来的技术走向。

评分

这本书的价值,我认为体现在其对行业痛点问题的深刻洞察和解决能力的展现上。在当前环保标准日益趋严的背景下,如何经济高效地处理大量积存的冶炼渣,是许多企业面临的巨大挑战。这本书没有回避这些难题,而是直面它们。例如,对于传统方法处理难度较大的含重金属渣料,书中详细探讨了固化/稳定化技术在满足长期环境安全要求方面的最新进展,包括不同固化剂的兼容性测试和浸出毒性控制标准。此外,它对不同国家和地区在渣料利用标准上的差异进行了比较分析,这对拓展国际视野下的技术合作非常有帮助。整体而言,这本书的广度和深度都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水准,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像是一份指导冶金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蓝图。读完后,我立即组织团队,准备参照书中的一些优化流程,对我们现有的渣料处理系统进行一次全面的技术升级评估。

评分

这本书的内容编排,呈现出一种由宏观到微观,再由微观回归实践的螺旋上升的逻辑。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其对“循环经济”理念的贯彻。它不仅关注如何处理当前产生的废渣,更着眼于如何从源头上优化炼钢炼铁的初级冶炼过程,以减少有害物质的产生。比如,书中对新型炉料配比对渣相结构影响的分析,提供了一种前瞻性的视角。此外,对于危险废物如含氰化物的冶炼残渣的安全化处理流程,该书也给出了极其审慎和严谨的指导,充分体现了作者对安全生产的高度重视。阅读过程中,我感觉作者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工匠大师”,在讲述精湛技艺的同时,还不忘提醒后人避开历史上的技术陷阱。这种亦师亦友的叙事风格,使得原本枯燥的专业知识变得引人入胜,让人忍不住一口气读完核心章节。

评分

坦白说,我最初购买这本书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因为市面上关于冶炼“废物”处理的书籍,很多都停留在浅尝辄止的层面,要么过于偏重理论推导而脱离实际,要么就是对现有技术的罗列缺乏创新性见解。然而,这本著作完全颠覆了我的印象。它的一个突出优点在于其对“装备集成”的关注。作者没有把重点仅仅放在化学反应上,而是花了大量的篇幅来讨论配套的工程设备。比如,针对含铁二次资源的高效分选设备、高温物料输送系统的防腐与耐磨设计,甚至包括了自动化控制系统在渣料预处理中的应用。这些“工程化”的细节,对于我们这些需要将实验室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线的技术人员来说,无疑是至关重要的“最后一公里”。书中配图清晰,流程图直观,读起来丝毫没有晦涩感,反而有一种跟着专家去工厂考察的沉浸体验,非常实用。

评分

作为一名长期关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学者,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系统梳理冶金行业废物循环利用复杂性的专业著作,而这本《冶炼废渣再生利用技术》无疑满足了我的期待。它的结构安排非常巧妙,没有直接堆砌晦涩难懂的公式,而是先用大量的历史背景和政策导向来铺垫,让人明白这项工作的重要性与紧迫性。随后,作者极其细致地剖析了不同冶炼工艺(如转炉、电炉)产生的渣料在物理性质和化学活性上的差异,并针对这些特性,详细介绍了各种主流的再生技术,比如固废筑路材料的改性、矿渣微晶玻璃的制备等。其中关于高温熔融技术中炉渣的快速冷却和晶化控制的章节,描述得尤为到位,涉及的流体力学和热力学分析,深度足够支撑研究生级别的研究。这本书的论述逻辑严密,引用数据可靠,对于理解如何将“废弃物”转化为高附加值的“二次资源”,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可操作的技术指导。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