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50869-2013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技术规范

GB50869-2013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技术规范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生活垃圾
  • 卫生填埋
  • 技术规范
  • 环保
  • 工程建设
  • 环境工程
  • GB50869-2013
  • 垃圾处理
  • 填埋场
  • 规范标准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枫林易扬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计划出版社
ISBN:GB508692013
商品编码:28793028610
丛书名: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技术规范
出版时间:2013-12-01

具体描述

 

【图书名称】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技术规范 GB 50869 -2013
【著译者】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主编
【书号】1580242.139  
【出版日期】2014年2月       

印刷日期2015年2月

【开本】32 开  【装帧】平装 【页数】175 页
【版次】1-2 【单位】每本

 

    本规范经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以2013年第107号公告批准发布,自2014年3月1日起实施。其中9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原《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技术规范》CJJ 17-2004同时废止。 

1  总则
2  术语
3  填埋物入场技术要求
4  场址选择
5  总体设计
6  地基处理与场地平整
7  垃圾坝与坝体稳定性
7  防渗与地下水导排
8  防洪与雨污分流系统
9  渗沥液收集与处理
10 填埋气体导排与利用
11 填埋作业与管理
12 封场与堆体稳定性
13 辅助工程
14 环境保护与劳动卫生
15 工程施工及验收

 
《绿色家园:现代垃圾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手册》 内容概述 《绿色家园:现代垃圾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手册》是一本集理论、技术、实践于一体的综合性指导读物,旨在为城市管理者、环保工作者、科研人员以及关注可持续发展的公众提供全面、深入的垃圾处理与资源化利用解决方案。本书不涉及具体国家的强制性标准(如GB50869-2013),而是从更广泛的视角,聚焦于全球范围内被证明行之有效的垃圾管理理念、先进技术和成功案例,强调循序渐进、因地制宜的原则,以期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家园。 本书共分为九章,从垃圾的产生源头控制到末端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层层递进,内容涵盖了垃圾管理的全生命周期。 第一章:垃圾管理的理念与原则 本章首先阐述了现代垃圾管理的核心理念,即从“末端治理”转向“源头减量”与“过程控制”,将垃圾视为一种“放错位置的资源”。详细介绍了“3R”原则(Reduce, Reuse, Recycle)——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在垃圾管理中的重要性及其具体实践路径。深入探讨了“生命周期评估”(Life Cycle Assessment, LCA)在评估不同垃圾处理技术环境影响方面的作用,以及“生产者延伸责任”(Extended Producer Responsibility, EPR)制度如何促进产品设计环节的环保化。此外,本章还强调了公众参与和教育在推动垃圾分类和减量化中的关键作用,为读者构建一个系统、宏观的垃圾管理认知框架。 第二章:垃圾的分类、收集与运输 本章详细介绍了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分类的原则和方法。从家庭、社区到公共场所,提供了多维度、可操作的垃圾分类指南,并针对不同类型的垃圾(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给出了具体的分类要求和投放建议。在收集方面,本书介绍了多种垃圾收集模式,如定时定点收集、分类收集、袋装收集等,并分析了不同模式的优缺点及其适用场景。在运输环节,本书重点介绍了各类垃圾运输车辆的技术要求、运输过程中的环境防护措施(如防臭、防漏、防扬散),以及优化运输路线、降低运输成本和能耗的策略。同时,本章也探讨了智能垃圾收集和运输系统的发展趋势,如物联网技术在垃圾桶状态监测、容量预测等方面的应用。 第三章:填埋处理的技术与环境影响 尽管本书旨在超越单一标准,但填埋作为一种普遍的垃圾处理方式,仍需进行深入的技术探讨。本章详细阐述了现代卫生填埋场的选址原则、设计要求和工程建设要点。重点介绍了填埋场的三重防渗系统(黏土衬垫、HDPE衬垫、排水保护层)的关键技术,以及如何有效收集和处理渗滤液,包括渗滤液的成分分析、预处理方法(如厌氧-好氧处理、反渗透、蒸发浓缩)和回用技术。对于填埋气,本章阐述了其产生机理、收集系统(水平井、垂直井)的设计与施工,以及填埋气的资源化利用途径,如发电、供热、提纯为生物天然气等。同时,本章也深入分析了填埋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包括地下水污染、土壤污染、温室气体排放、地表沉降等,并详细介绍了相应的风险评估和减缓措施,如封场技术、土地复垦和长期监测。 第四章:焚烧发电的技术与效益 焚烧发电是处理城市生活垃圾的重要手段,本章对此进行了详尽的介绍。详细阐述了各种焚烧技术,如炉排炉、流化床炉、回转窑炉等的工作原理、优缺点及其适用性。重点介绍了焚烧过程中的关键控制参数,如炉温、停留时间、氧气含量,以确保垃圾的完全燃烧和污染物(如二噁英、呋喃)的降解。在能量回收方面,本书详细介绍了锅炉的设计、汽轮机发电的原理以及能量利用效率的提升方法。同时,本章也高度关注焚烧产生的飞灰和炉渣的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如水泥添加剂、路基材料、陶瓷原料等。对于烟气净化,本书详细介绍了各种净化技术,如布袋除尘、湿式洗涤、选择性非催化还原(SNCR)、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活性炭吸附等,并强调了对SOx、NOx、HCl、二噁英等有害物质的严格控制。 第五章:生物处理技术在垃圾资源化中的应用 本章聚焦于有机废弃物的生物处理技术,将其视为宝贵的资源。详细介绍了堆肥技术,包括好氧堆肥(条堆式、塔式、箱式)和厌氧消化。对于堆肥,本书阐述了微生物的作用机制、工艺参数(温度、湿度、氧气、C/N比)的控制,以及堆肥产品的质量检测和应用领域(如土壤改良剂、有机肥料)。对于厌氧消化,本书详细介绍了其过程中的产甲烷菌和产酸菌的作用,工艺流程(如单相、多相消化),以及产生的沼气(主要成分为甲烷)的收集、净化和利用途径(如发电、供热、作为燃料)。本书还探讨了蚯蚓堆肥、昆虫蛋白转化等新兴的生物处理技术。 第六章: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创新模式 本章将视野拓展至更广泛的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领域,介绍了一些创新的模式和前沿技术。详细探讨了塑料、纸张、金属、玻璃等传统可回收物的精细化回收和高值化利用技术,如废塑料的化学回收(解聚、裂解)、废纸的再生浆处理和高品质纸品制造、废金属的冶炼提纯和合金化利用、废玻璃的再制造和特种玻璃生产。本书还介绍了废弃电子产品(WEEE)的拆解、回收和有价金属提取技术,以及废旧纺织品的回收和再利用。此外,本章还探讨了建筑垃圾、农业废弃物等大宗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如再生骨料、秸秆能源化、生物基材料的开发等。 第七章:垃圾管理的信息化与智能化 本章探讨了信息技术和智能化技术在现代垃圾管理中的应用。介绍了垃圾管理的地理信息系统(GIS)应用,用于场地选址、管网规划、运输优化和环境监测。详细阐述了物联网(IoT)技术在垃圾桶状态监测、满溢预警、智能化投递点管理等方面的应用。本书还探讨了大数据分析在预测垃圾产生量、优化收集路线、评估处理设施运行效率等方面的潜力。此外,本章还介绍了智能垃圾分类设备、自动化分拣系统以及区块链技术在溯源和交易中的应用前景。 第八章:政策法规、经济激励与社会参与 本章从宏观层面探讨了支撑垃圾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的政策法规、经济激励机制和社会参与。详细介绍了不同国家和地区在垃圾管理方面的立法框架、监管体系和标准设定。深入分析了各种经济激励措施,如垃圾收费制度(按量收费、按袋收费)、生产者责任延伸补贴、绿色税收、环境税等,以促进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本章还强调了公众教育、宣传活动、志愿者组织以及企业社会责任在推动垃圾管理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第九章:未来展望与可持续发展路径 本章对垃圾管理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路径。探讨了“零废弃”(Zero Waste)理念的实现路径,强调循环经济模式的构建。介绍了城市矿山的概念,以及从中提取有价金属和稀有元素的技术前景。展望了生物质能源、生物基材料等新兴产业的发展潜力。本书最后总结了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的现代垃圾管理体系的关键要素,并呼吁各方携手合作,共同为创造一个清洁、美好的地球家园贡献力量。 《绿色家园:现代垃圾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手册》以其全面、深入、前瞻性的内容,为读者提供了一幅清晰的现代垃圾管理蓝图,是所有致力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事业的专业人士和热心公众的宝贵参考。

用户评价

评分

评价五: 《工程项目管理实务》这本书,犹如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为我打开了工程管理的大门。书中从项目启动、规划、执行、监控到收尾的全过程,都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作者并没有停留在理论模型的描述,而是深入到每一个环节的具体操作层面,比如如何编制详细的项目进度计划,如何进行有效的成本控制,如何组织和协调不同专业的团队成员,以及如何应对项目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风险和变更。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项目风险管理的章节,书中列举了多种常见的工程项目风险,并给出了详细的风险识别、评估、应对和监控的方法,这对于预防项目延期和超预算非常有帮助。此外,书中关于沟通管理和干系人管理的论述,也让我认识到,工程项目不仅仅是技术和资源的整合,更是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与沟通。书中提供的各种表格、清单和模板,都非常实用,可以直接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这本书不仅适合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也为所有从事工程项目相关工作的人员提供了宝贵的实操指导。

评分

评价二: 《城市规划与绿色发展》这本书,真是一场关于未来城市的美好畅想与现实思考的交织。作者以宏大的视角,描绘了可持续城市发展的蓝图,从城市空间的合理布局,到交通体系的优化设计,再到能源结构和水资源的管理,无不渗透着绿色的理念。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海绵城市建设的章节,书中详细介绍了如何通过雨水收集、渗透和净化,来改善城市内涝问题,同时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这种将生态学原理融入城市设计的方法,充满了智慧。此外,书中对于绿色建筑的推广和低碳交通系统的构建,也有着详实的论述,不仅提出了技术层面的解决方案,更强调了政策引导和社会参与的重要性。阅读过程中,我仿佛看到了一个更加宜居、健康、富有活力的城市正在向我们走来。书中的案例分析也很有启发性,对比了不同城市在绿色发展道路上的探索与实践,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面临的挑战,这让我认识到城市绿色发展并非一蹴而就,需要长期的规划和不懈的努力。这本书让我对我们居住的城市有了新的认识,也激发了我对未来城市发展的美好期待。

评分

评价一: 翻开这本《环境监测与风险评估》,我仿佛进入了一个充满挑战的未知领域。书的开篇就以生动形象的案例,描绘了工业污染对自然生态和人类健康的潜在威胁,让我深刻认识到环境监测的重要性。作者并没有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详细阐述了各类环境介质(大气、水体、土壤)的监测方法,从采样技巧到仪器设备的选择,再到数据分析的流程,都讲解得细致入微。尤其是在水质监测的部分,对于各种水体富营养化指标的检测方法,以及如何解读这些数据来评估水体健康状况,都有着深入的探讨。风险评估章节则更进一步,引导读者学习如何识别、分析和量化环境风险,并提出相应的控制和应对策略。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生态风险评估的论述,它不仅仅关注单一污染物的危害,而是将生态系统的整体性考虑进去,让我对环境问题的复杂性有了更深的理解。虽然书中涉及的专业术语不少,但作者通过图表和实例的辅助,使得理解起来并不困难,对于我这样刚接触这个领域的读者来说,是一本非常好的入门读物,为我后续的学习和实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评分

评价四: 《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这本书,以一种温和而深刻的方式,引导我重新审视了旅游业与自然生态之间的关系。作者首先阐释了生态旅游的定义、原则和意义,强调了其在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当地社区发展方面的独特价值。书中通过大量的案例研究,展示了世界各地成功的生态旅游项目,从国家公园的保护性开发,到原住民社区的文化遗产旅游,都展现了旅游业在保护自然和文化的同时,也能为当地经济带来福祉。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如何平衡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的探讨,作者提出了许多富有创意的解决方案,例如限制游客数量、推广低碳交通、支持当地手工艺品等,这些措施都旨在最大程度地减少旅游活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此外,书中还深入分析了生态旅游在教育和意识提升方面的重要作用,它能够让更多人了解自然之妙,增强环境保护意识,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这本书不仅为旅游从业者提供了宝贵的指导,也为我这样的普通旅行者提供了新的视角,让我开始思考如何成为一个更加负责任的旅行者。

评分

评价三: 《建筑材料的性能与应用》这本书,对于我这个即将步入建筑行业的新手来说,简直是一本宝藏。它系统地介绍了各种常见建筑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以及这些性能如何影响材料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从混凝土、钢材这些基础材料,到保温材料、防水材料、装饰材料等特种材料,书中都进行了详尽的解析。我尤其喜欢关于混凝土耐久性的章节,它详细讲解了影响混凝土耐久性的各种因素,如冻融循环、氯离子侵蚀、碱骨料反应等,并给出了相应的防护措施,这对于保证建筑物的长期安全至关重要。书中对于钢材的韧性、强度、以及不同合金成分对性能的影响,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此外,书中对于新型环保建筑材料的介绍,如竹材、再生材料等,也让我耳目一新,看到了未来建筑材料发展的新方向。这本书的语言通俗易懂,图文并茂,即使是没有太多专业基础的读者,也能从中获得丰富的知识。它不仅仅是一本教材,更是一本实用的工具书,为我在理解和选择建筑材料方面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