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可以一边喝水一边达到强身祛病的效果,何乐而不为呢?除了茶叶,很多药材也可以冲泡。药茶就是在茶中加入一些具有特殊功效的药材,甚至全部用药材、食材来泡茶,操作简便,可按照不同的时节随时更换,符合“顺时而养”的原则。
本书详细介绍了24节气的时令特征和养生要点,并针对每个节气了4~5道药茶,总共108道药茶。配有图片和详细的制作方法,部分药茶还配有视频二维码,扫一扫就能看。此外,书中还介绍了丰富的药茶知识及药材小典。
胡维勤,浙江金华人,养生医生,毕业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师从知名内科专家乐文照先生和名老中医祝谌予教授,擅长老年病及糖尿病等各种慢性病和临床杂症的治疗与。行医五十余年,经验丰富,被评为“有突出贡献的医学科学家”。北京卫视、东方卫视、云南卫视等多个电视台健康栏目等特邀嘉宾,著有《男人养精,女人养血》《胖补气,瘦》等养生书。
"二十四节气是指中国农历中表示季节变迁的二十四个特定节令,是根据地球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变化而制定的,每一个节气分别相应于太阳在黄道上每运动15°所到达的一定位置。要清晰地认识二十四节气,还需明确下面四个概念。
候
5天为一“候”。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现自然界的气象特征每五天会有一个微妙的变化,于是将“五天”定为一个“候”,这样一年便有72 个候。劳动人民还将每个候用简单的语言进行了概括,如“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蛰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从中不难发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所蕴藏的无限智慧。
气
15天(三候)为一“气”,这就是常说的二十四节气。古代劳动人民将每三个候根据当时的气候特征和一些特殊现象又分别起了名字,如霜降、白露、小雪等,用来简洁明了地表示当时的天气等特点。按照阳历的月份来看,每个月有两个节气,如七月有立秋、处暑两个节气,八月有白露、秋分两个节气。
节
45天(三气)为一“节”。一年可分为八节: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这八个节是二十四节气中十分重要的节气,标示出季节的转换,清楚地划分出一年的四季。
季
90天(两节)为一“季”。如从立春到立夏为春季,一年即为春、夏、秋、冬四季。传统养生智慧提示人们遵从“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四季变化法则,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二十四节气体现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大自然卓越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形成了一套完整而实用的农事及养生指导。何时播种、何时收割、何时需要防旱防涝等问题,均可以在二十四节气中找到答案,例如“立夏不下雨、犁耙高挂起”“雷打惊蛰谷米贱”“清明谷雨两相连,浸种耕田莫拖延”等。此外,民间以二十四节气为时间参照,形成了很多有利于养生的民谚和民俗,如“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咬春吃春卷,啃秋吃西瓜”“谷雨采茶食香椿”等。千百年来,人们靠着这些经过反复实践检验的生活智慧保养身体、防病强身。
立春——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蛰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
【疏肝理气的药茶】
每年的公历2 月3 日或4 日、5 日是立春。
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天的开始。
从这天起,白昼日渐增长,万物开始复苏。
春风解冻,藏在土壤中冬眠的虫子开始活动,
河里的冰逐渐融化,鱼儿在有碎冰的水面游动。
南方随着气温日渐升高,雨水也逐渐增多,
北方依旧能感受到“春寒料峭”。
立春养生要顺应阳气升发、万物始生的特点,
注意保护阳气,同时要疏肝理气,避免肝气过旺。
适当晚睡早起,少睡懒觉,积极参加晨练,
宜饮用疏肝理气、清肝热的药茶。"
这本书的副标题“健康养生食谱”也让我眼前一亮。“食谱”这个词通常意味着操作性强,有具体的指导步骤。我希望这本书的药茶配方是易于获取食材,并且制作过程不会过于复杂,适合普通家庭操作。毕竟,很多养生书里的建议虽然听起来很好,但实际操作起来却困难重重,最终不了了之。如果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关于食材准备、炮制方法、以及饮用时间、饮用量等方面的详细指导,那就太棒了。更进一步,我希望能看到书中对每款药茶的功效有清晰的阐述,比如它主要针对的是哪些身体问题,或者能带来哪些健康益处。我一直觉得,了解“为什么”是坚持下去的关键。如果我知道某款茶可以帮助我缓解工作压力,或者提高睡眠质量,我就会更有动力去尝试。这本书会不会还包含一些关于食材药性的简单介绍,让我们在选择和搭配时更有底气?我非常期待它能成为我案头的养生宝典,随时翻阅,即学即用。
评分这本《好茶知时节:108款节气药茶健康养生食谱》的标题真是勾起了我的好奇心。首先,"好茶知时节"这几个字就很有画面感,让我想象到在不同的季节,喝上一杯恰到好处的茶,那种舒适和应季而生的感觉。我一直觉得,养生不应该是一种刻板的教条,而应该像品茶一样,顺应自然,融入生活。这本书似乎就抓住了这一点,将中国传统节气与茶文化、养生相结合,这本身就是一个充满智慧和生活情趣的组合。我特别期待它能提供一些具体的方法,指导我如何在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不同时节,选择最适合的茶饮来调理身体。例如,春天肝气上升,我可能会想知道哪些茶可以帮助我舒缓肝郁,让身体充满活力;夏天炎热,又会有哪些清热解暑的茶饮能让我感觉清爽舒适;到了秋天,干燥的气候又需要什么样的滋润?冬季的寒冷则需要怎样的温补?这本书给我的初步印象是,它不仅仅是一本食谱,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诱的养生向导,通过茶这个载体,引导我们更好地与自然同频,感受生活的美好。
评分我对这本书的整体构想感到非常兴奋。它似乎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食谱,而是将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时间和自然的智慧,通过“茶”这一媒介,以一种温和而充满仪式感的方式呈现出来。我设想,这本书的排版和设计应该也很有讲究,能够营造出一种宁静、雅致的阅读氛围。或许书中会配有精美的插图,描绘不同节气的自然景象,或是药材的形态,让读者在阅读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视觉上的享受。我更希望,这本书能在提供养生方法的同时,也传递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常常忽略了对身体的关照,也失去了与自然的连接。这本书能否引导我放慢脚步,在品一杯茶的时光里,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感受四季的变化,体会身体的细微信号?我期待这本书能给我带来身心的双重滋养,让我成为一个更懂得生活、更懂得爱自己的人,让养生不再是负担,而是一种享受。
评分“气药茶”这个词组对我来说是全新的,它让我想象到一种将“气”的概念引入茶饮养生的方式。在我看来,“气”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贯穿于我们身体的生理活动和精神状态。如果这本书能够将“气”的理论与药茶的饮用结合起来,这本身就是一种非常深刻的养生理念的体现。我很好奇,这本书是如何将“气”的概念与具体的药茶配方联系起来的?例如,它会如何解释不同节气与人体“气”的流转之间的关系?又会如何设计药茶来调和或增强某种“气”?我希望书中能有一些关于“气”的通俗易懂的解释,以及如何通过药茶来感知和调整自身“气”的流动。如果这本书能够引导我从更宏观的角度去理解身体的健康,将“气”的养生理念融入日常的饮茶习惯,那将是一次非常宝贵的学习经历。我期待这本书能带来一种更深层次的、更具哲学意味的养生视角,让我从“形”的调理上升到“气”的修炼。
评分我之前对药茶的认识仅限于一些传统的养生茶,比如菊花茶、枸杞茶之类的,但总觉得不够系统,也不知道具体要怎么喝才能达到最佳效果。这本书光是“108款节气药茶”这个数字就足够吸引人了,这意味着它涵盖了相当广泛的茶方,并且与节气紧密相连,这让我觉得它非常实用和接地气。我一直相信,我们的身体会随着自然界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养生也应该顺应这种变化。通过节气来指导药茶的选择,这比那些笼统的养生建议要具体得多,也更容易执行。我很好奇,这本书会不会提供一些药材和茶叶的搭配原理,解释为什么某种搭配在某个节气会特别有效?有没有一些关于如何辨别药材质量、如何正确冲泡药茶的技巧?如果书中能包含这些内容,那将大大提升它的实用价值,让读者不仅知道“喝什么”,还能知道“为什么喝”以及“怎么喝”。我对这本书所能带来的系统性养生知识充满期待,希望它能帮助我构建一套属于自己的、与节气相符的养生茶饮体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