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鬍適和他的朋友們
:39.80元
作者:智效民
齣版社:世界知識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0-04-01
ISBN:9787501237883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40kg
編輯推薦
1,著者:智效民,當代學者,公共知識分子,獨立思想傢,主要從事中國現代知識分子研究。其與丁東、謝泳、高增德、趙誠等人對話錄《思想操練》影響很大。網上有人自發的為其收集文集。 2,契閤時機:①當前中國教育與錢學森之問已經成為社會熱點,本書追尋民國大傢的足跡可以讓我們找到教育的齣路;②2011年是民國100周年,鬍適逝世110周年。媒體擬掀起對鬍適及“五四一代”的大規模宣傳。齣版老一代知識分子的圖書已經成為當前圖書的熱點,如,《迴到五四現場》、《70年代》等等。這些圖書持續熱銷,幾次加印。有的甚至一月一次印刷,每次加印都是一萬冊。 3,內容經典:本書以人物的筆(日)記與迴憶錄為基礎,著重思想性與故事性的統一。其**版就被國傢圖書館首屆文津奬定為“推薦之書”。
內容提要
“我的朋友鬍適之”曾經是許多人的口頭禪,他的人緣之好、人格魅力可見一斑,然而,在上世紀50年代之後,鬍適身邊的自由主義知識分子群體被人遺忘瞭。他們的政治選擇、學術思想、精神追求與人格風範,竟成瞭絕唱。
蔣夢麟、傅斯年、羅傢倫是誰?張慰慈又是誰?還有丁文江、段锡鵬、王蕓生、趙元任、吳健雄、饒毓泰……本書著眼於與鬍適有過較親密交往的人群(包括),用故事的方式告訴大傢一些誤傳和真相……
目錄
作者介紹
智效民,當代學者,公共知識分子,獨立思想傢,主要從事中國現代知識分子研究。1946年生於山西太原。1964年下鄉插隊。1971年迴城,在小學、中學任教,1986年入山西省社會科學院。 【智效民已齣版作品】著有《心理的單間》、《鬍適和他的朋友們》、《往事知多少》
文摘
序言
閱讀《鬍適和他的朋友們》的過程,像是在翻閱一本厚重的史詩。作者以極其考究的史料為基礎,勾勒齣瞭一幅民國時期知識分子群像。鬍適先生無疑是這幅畫捲的中心,但真正讓我著迷的是他身邊那些同樣熠熠生輝的“朋友們”。我深切感受到,這些人物並非是僵化的曆史符號,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有義的個體。他們之間的互動,充滿瞭思想的火花,也充滿瞭人性的溫度。我看到瞭他們為理想而奔走呼號,為真理而據理力爭,也看到瞭他們在睏境中的相互慰藉,在成功時的共同喜悅。書中對他們各自的學術主張、人生經曆以及彼此間復雜關係的描繪,展現瞭那個時代中國知識分子在探索國傢齣路時的艱難與執著。他們的友誼,並非簡單的相聚,而是建立在共同追求進步、啓濛國民的思想基礎之上。通過這本書,我不僅僅瞭解瞭鬍適的思想,更重要的是,我看到瞭一個時代的精神脊梁,一群以筆為劍,以智慧為盾,為民族命運呐喊的先行者。
評分這本《鬍適和他的朋友們》無疑為我打開瞭一扇瞭解民國時期思想文化領域的大門。鬍適先生作為新文化運動的旗幟性人物,其思想的深度和廣度在我閱讀的過程中層層展現。但我更被書中描繪的,他與那些同樣閃耀著智慧光芒的朋友們之間的互動所吸引。這不僅僅是學術觀點的交流,更是人生誌嚮的共鳴,是那個風雲激蕩時代,一群心懷國傢民族命運的知識分子,在各自的領域裏探索、碰撞、砥礪前行的生動寫照。他們之間的辯論,有時犀利得如同手術刀,直擊問題核心;有時卻又溫情脈脈,充滿瞭彼此的理解與支持。從文中可以看到,這些“朋友們”並非都是與鬍適意見完全一緻,恰恰相反,正是這種思想上的差異與辯駁,纔激蕩齣更多元的觀點,也讓鬍適本人的思想更加豐滿和成熟。書中對他們聚會、通信、共同參與的社會活動等細節的描繪,讓我仿佛置身於那個充滿活力的年代,能夠真切地感受到他們對自由、民主、科學的執著追求,以及他們為改變舊中國所付齣的不懈努力。這種對個體與群像的交織描摹,遠比單一的傳記更能展現曆史的復雜性和人性的溫度。
評分這本書就像一部民國知識分子的群星譜,鬍適是那個最亮的星,但他周圍環繞的,是同樣光彩奪目的夥伴們。作者的筆觸極為細膩,將這些人物的交往、爭論、閤作,乃至細微的情感都刻畫得入木三分。我仿佛能聽到他們激烈的辯論聲,感受到他們對國傢民族未來的憂思,也能體會到他們之間深深的學術情誼。書中的描繪,讓我對那個時代有瞭更直觀的認識。那些如今被奉為經典的人物,在當時也並非總是意見一緻,他們之間有過激烈的爭論,但正是這種爭論,催生瞭思想的進步,也讓他們的友誼更加堅固。我看到瞭徐誌摩的浪漫情懷,林徽因的聰慧敏銳,梁啓超的博學多纔,以及丁文江的科學精神。這些名字,在我的腦海中不再隻是教科書上的冰冷文字,而是成為瞭鮮活的存在,他們一起構成瞭中國近代思想史上最絢爛的一道風景綫。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不僅僅講述瞭鬍適,更重要的是,它描繪瞭一個時代的精神群像,一群為瞭中國走嚮現代化而殫精竭慮、互相扶持的偉大靈魂。
評分讀罷《鬍適和他的朋友們》,我腦海中浮現齣一幅幅生動的畫麵:一群纔華橫溢、思想前衛的知識分子,在喧囂的時代洪流中,以筆為武器,以思想為羽翼,在曆史的天空中自由翱翔。鬍適先生無疑是其中最耀眼的那顆星,但本書的魅力在於,它並未將焦點僅僅鎖定在他一人身上,而是將鏡頭聚焦於他周圍的那些同樣閃耀的朋友們。從書中我窺見瞭他們之間錯綜復雜卻又惺惺相惜的關係,他們既有學術上的切磋辯論,亦有生活中的互相扶持。我尤其喜歡作者對細節的捕捉,那些他們共同創辦的刊物,參與的學術討論,甚至是一場尋常的飯局,都被賦予瞭特殊的意義,成為瞭理解那個時代思想脈絡的鑰匙。我看到瞭蔡元培先生對教育的深邃思考,梁實鞦先生的散文趣味,林語堂先生的幽默豁達,以及陳獨秀先生的激進。這些人物的齣現,讓鬍適的形象不再孤立,而是置於一個更廣闊的曆史和人際關係網絡中,使得他對中國近代思想史的貢獻更加清晰可見。他們的友誼,跨越瞭學術分歧,超越瞭個人恩怨,共同指嚮瞭一個理想——中國的現代化和進步。
評分我一直對中國近現代史有著濃厚的興趣,尤其是那些塑造瞭我們今天所處時代的麵孔。當讀到《鬍適和他的朋友們》時,我驚喜地發現,這本書並非簡單羅列人物,而是巧妙地通過鬍適這個中心人物,串聯起瞭一個龐大而精彩的知識分子網絡。我尤其欣賞作者在處理曆史細節上的嚴謹與細膩。那些書信、日記、迴憶錄中的片段被恰到好處地引用,使得人物形象立體鮮活,躍然紙上。我仿佛能聽到周作人溫潤的敘述,感受到魯迅犀利的筆鋒,甚至能想象到傅斯年慷慨激昂的演講。這些“朋友們”各自有著獨特的個性和學術造詣,但他們都被鬍適先生的人格魅力和思想所吸引,聚攏在他周圍,形成瞭一股強大的思想力量。書中對於他們之間在文學、哲學、教育、政治等各個領域的碰撞與閤作的描繪,讓我看到瞭那個時代知識分子群體是如何以一種近乎“群星璀璨”的方式,共同推動著中國社會的進步。他們的友誼,既有共同理想的激勵,也有對彼此思想的尊重,甚至包含著對不同道路的包容。這種深厚的學術情誼和人格吸引力,是那個時代所特有的寶貴財富,也是這本書最打動我的地方。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