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名 | 義門陳文史考 |
| 定價 | 68.00 |
| ISBN | 9787210074489 |
| 齣版社 | 江西人民齣版社 |
| 作者 | |
| 編號 | 1201247360 |
| 齣版日期 | 2015-08-01 |
| 印刷日期 | 2015-08-01 |
| 版次 | 1 |
| 字數 | 380韆字 |
| 頁數 | 355 |
| 江州義門陳概述 D1一篇義門文獻輯錄 義門陳氏傢法三十三條 義門傢範十二則 推廣傢法十五條 義門記(節xuan) 迴義門纍朝事跡狀(節xuan) 義居陳氏戒 江州義門旌錶記 分莊記 旌錶贈賜 疏狀與謝錶 名宦題贈 義門楹聯 義門詩詞 軼事 府縣申文 史誌文摘 D1二篇譜序摘編 宋熙寜二年分莊世譜序 宋開慶元年譜序 江州義門古富陳氏族譜後序 至治二年義門重修譜序 續修真良傢譜序 陳氏大成宗譜序 明嘉靖甲寅年重修宗譜序 明嘉靖甲寅年九江府錶彰陳氏遺址序 康熙丙午歲重修宗譜序 江州義門陳氏族譜序 雍正元年序 龍峰陳氏鳳山義門譜序 ?裔統一譜派說 唐始祖灌公序辨 始祖灌公正訛序 D1三篇譜誌考文錄 義門陳氏世係考 義門時代考 自潁川郡至“義門”之陳氏 五百年時代辨 果石辨 明嘉靖甲寅年重修宗譜凡例 D1四篇現代研究文xuan 江州義門與陳氏傢法 陳崇與東佳書堂 東佳書院的沿革 東佳書堂:中國古代書院的一個原型 江州義門宗譜考 義門考異 義門世次歧異成因探析 陳伯宣遷廬年考 用時間推考義門世次 從九江聯宗譜序看義門世係的演繹 傢祭與官祭 議龍峰譜中二三事 '匡山譜序'考辨 '聖治峰記'考辨 太平宮神話之曆史演變 唐代江州的陳氏傢族 D1五篇考察散記 德安義門陳村考察記 話說東佳 義門舊地一日行 關於建伯宣公紀念堂的公告 義門舊跡 故居勝跡 義門堂號 鬆元廈陳氏 陸河縣南萬陳氏 蜀馬陳氏見聞 南朝陳皇太祖猛公陵墓 竹源陳氏與會源堂 硃陳村 D1六章義門世係及分莊名錄 義門世係 分莊名錄 義門部分析莊始遷地及今分布情況 後記 |
| 陳月海 1951年11月生 安徽無為人 中師畢業-大專進修 1972年2月從事教育工作至今。酷愛古典文學及曆史 業餘潛心研究陳姓史十餘年 為江西省江州義門陳文化研究會、九江市義門陳文化研究會發起人、創始人之一 兼河南淮陽陳鬍公文化研究總會副秘書長 曾多次參加海內外姓氏學術研究活動。2006年3月主編齣版瞭'義門陳文史考'。 |
| 普通大眾 |
史料考證的魅力:在細節中發現曆史的真實 作為一個對曆史細節有著強烈好奇心的讀者,《義門陳文史考》無疑是一次滿足我求知欲的盛宴。作者在處理史料時展現齣的嚴謹和耐心,令人肅然起敬。對於同一史實的記載,他會仔細比對不同來源的資料,找齣其中的異同,並在此基礎上提齣自己的判斷。這種“去僞存真”、“精益求精”的研究態度,讓這本書的史料價值極高。我尤其喜歡書中對於一些史料真僞的辨析過程,作者並不是簡單地給齣結論,而是詳細闡述自己的考證方法和邏輯推理,讓讀者能夠參與到這個探索真相的過程中來。這種“顯微鏡”式的曆史研究,讓我們看到瞭曆史的另一麵——它並非闆上釘釘的定論,而是在不斷的研究和辯論中逐漸逼近真實。通過閱讀這些考證的過程,我不僅學習到瞭曆史研究的方法,也對“曆史”這個概念有瞭更立體、更深刻的認識,它是由無數細微的證據匯聚而成的,是值得我們去細細品味和挖掘的寶藏。
評分初遇“義門陳”:傢族史的廣闊畫捲 第一次翻開《義門陳文史考》,就被它厚重的史料感和嚴謹的學術態度所吸引。這本書不僅僅是一部關於“義門陳”這個特定傢族的史書,更像是一扇窗,讓我得以窺見中國古代宗族製度、傢族文化乃至社會變遷的宏大圖景。作者對史料的梳理和考證可謂精益求精,從散落於各處的碑文、族譜、地方誌中抽絲剝繭,力圖還原義門陳傢族韆餘年的興衰脈絡。其中關於義門陳“分莊”的論述尤為精彩,那不僅僅是地理上的遷徙,更是血脈親情、傢族責任在時代洪流中的一次次重新定義。讀到此處,我仿佛能感受到那份數萬人同在一個屋簷下的壯闊,也能體會到祖先在麵對繁衍與分散時的深思熟慮。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將一個看似普通的傢族史,提升到瞭社會史、文化史的高度,讓我們看到瞭個體在宏大曆史敘事中的位置,以及傢族作為社會基本單元所承載的意義。它所觸及的不僅僅是曆史的事件,更是曆史背後的人情世故、倫理道德,引人深思。
評分傢族興衰的時代縮影:洞察社會變遷的密碼 《義門陳文史考》讓我深刻地體會到,任何一個傢族的興衰,都與所處的時代背景息息相關。義門陳傢族從一個顯赫的士族,到經曆分莊、再到後來的發展壯大,其間的種種起伏,無不映照著中國古代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變遷。書中關於義門陳傢族在不同曆史時期所扮演角色的描述,讓我看到瞭士族階層在政治權力中心的運作,也看到瞭他們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的參與。特彆是在一些關鍵的曆史節點,比如安史之亂、黃巢起義等時期,義門陳傢族如何應對危機,如何調整策略,這些都為我們理解當時的社會動蕩和權力轉移提供瞭生動的案例。這本書就像一麵鏡子,摺射齣古代社會的方方麵麵,讓我們得以窺見一個龐大帝國的運轉邏輯,以及其中個體生命所經曆的潮起潮落。讀完這本書,我對中國古代史的理解,不再僅僅是宏大的政治事件,而是多瞭許多鮮活的個體生命和傢族命運的視角。
評分穿越韆年的閱讀體驗:與古人對話的智慧 閱讀《義門陳文史考》,給我一種跨越時空的奇妙感覺,仿佛我不僅僅是在閱讀一本書,而是在與韆年前的先賢進行一場心靈的對話。書中關於義門陳傢族的日常生活、思想觀念、行為準則的描述,都充滿瞭濃厚的生活氣息和人文關懷。當我讀到他們如何處理鄰裏關係、如何教育子孫、如何麵對人生睏境時,我常常會産生一種強烈的共鳴,仿佛古人的喜怒哀樂,在跨越瞭漫長的曆史之後,依然能夠觸動我們當代人的心靈。作者的敘述方式,並沒有刻意去拔高或神化,而是以一種平實而真誠的筆觸,展現瞭義門陳傢族成員的真實麵貌。這種真實,正是這本書最動人之處。通過這本書,我不僅瞭解瞭義門陳傢族的曆史,更重要的是,我從中汲取瞭許多關於人生智慧和處世哲理的養分。那些古老的箴言和處事之道,在曆經風雨洗禮後,依然閃耀著不朽的光芒,為我們當代人提供瞭寶貴的啓示。
評分字裏行間的傢族精神:對“孝”與“忠”的深度解讀 《義門陳文史考》最讓我震撼的,莫過於其中對“孝”與“忠”這兩個傳統美德的生動呈現。書中詳盡地描述瞭義門陳傢族在處理傢族內部事務時,如何將“孝”字擺在首位,以及這種“孝”精神如何在代際傳承中不斷被強化和實踐。從兄弟和睦、尊老愛幼到祭祀祖先、慎終追遠,這些看似樸實的實踐,在作者的筆下卻閃耀著人性的光輝。更令人稱道的是,作者並未將“孝”神化,而是結閤當時的社會背景,對其進行瞭深刻的剖析,展現瞭“孝”在維係傢族團結、穩定社會秩序方麵的實際作用。而“忠”的體現,則更多地體現在義門陳子孫在國傢危難之際,不畏艱險、報效朝廷的英勇事跡中。這些故事,有的蕩氣迴腸,有的感人至深,它們不僅僅是曆史的記錄,更是中華民族優秀品德的生動注腳。通過閱讀這些鮮活的案例,我不僅對“孝”和“忠”有瞭更深刻的理解,也對古代士人的傢國情懷有瞭更真切的體會。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