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輕鬆學同步用電子元器件及其應用(雙色)
定價:58.00元
售價:37.7元,便宜20.3元,摺扣65
作者:陳永甫著
齣版社:電子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5-05-01
ISBN:9787121260513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雙色分欄,重點突齣,特彆是作者具有多年的教學和實踐經驗,知道讀者要什麼學什麼,符閤讀者需求,適閤初學者使用。
內容提要
本書是“即學即用電工電子技術叢書”的電子元器件篇,主要介紹電子電路中常用的電子元器件,包括電阻器、電位器、特殊用途的敏感電阻器、電容器、可變電容器、電磁式繼電器、乾簧管和濕簧管繼電器、固態繼電器、石英晶體、陶瓷諧振元件、壓電蜂鳴器、揚聲器、耳機、傳聲器等常用電子元器件的結構組成、工作機理、性能特點等基礎知識及元器件的選擇、使用和檢測技能等。
目錄
章電阻器與電位器1
1.1電阻器2
1.1.1電阻器的常見種類2
1.1.2電阻器的型號命名和主要技術參數4
1.1.3電阻器的標稱值係列和標識方法7
1.2特種固定電阻器10
1.2.1熔斷電阻器10
1.2.2水泥電阻器13
1.3電位器16
1.3.1電位器的作用、型號命名和分類16
1.3.2電位器的主要技術參數18
1.3.3常用電位器19
1.3.4不同調節方式的電位器23
1.3.5電位器的質量檢測26
1.3.6電位器的選用與代換27
同步自測練習題28
同步自測練習題參考答案30
第2章特殊用途的敏感型電阻器36
2.1敏感型電阻器型號的命名方法37
2.2熱敏電阻器38
2.2.1熱敏電阻器的種類及命名方法38
2.2.2正溫度係數熱敏電阻器39
2.2.3負溫度係數熱敏電阻器42
2.2.4熱敏電阻器的實際應用44
2.3光敏電阻器47
2.3.1光敏電阻器的型號命名及其電路圖形符號47
2.3.2光敏電阻器的工作機理和結構48
2.3.3光敏電阻器的基本特性和主要參數49
2.3.4MG型光敏電阻器50
2.3.5光敏電阻器的實際應用50
2.4濕敏電阻器53
2.4.1濕度及濕敏電阻器的分類53
2.4.2燒結型半導體陶瓷濕敏元件54
2.4.3塗覆膜型陶瓷濕敏元件57
2.4.4矽燒結型濕敏電阻器58
2.4.5電阻型結露傳感器59
2.4.6常用的濕敏電阻器60
2.4.7濕敏電阻器、結露傳感器的實際應用61
2.5電阻型氣敏元件62
2.5.1概述63
2.5.2電阻型半導體氣敏傳感器的基本工作原理63
2.5.3電阻型SnO2係氣敏傳感器64
2.5.4半導體氣敏傳感器的應用67
2.6壓敏電阻器70
2.6.1壓敏電阻器的特性及常見種類70
2.6.2氧化鋅壓敏電阻器70
2.6.3壓敏電阻器的典型應用72
2.6.4選用壓敏電阻器的注意事項74
同步自測練習題76
同步自測練習題參考答案77
第3章電容器85
3.1電容器的基本概念86
3.1.1什麼是電容器86
3.1.2電容器的電容量87
3.1.3影響電容器電容量的因素87
3.1.4電容器的分類及其命名方法88
3.2電容器的充電和放電90
3.2.1電容器的充電過程90
3.2.2電容器的放電過程91
3.2.3從充電、放電過程看電容器的特性92
3.3電容器中的電場能及其應用94
3.4電容器的串聯和並聯96
3.4.1電容器的並聯96
3.4.2電容器的串聯97
3.4.3電容器的混聯99
3.5固定電容器99
3.5.1固定電容器的種類100
3.5.2無極性固定電容器100
3.5.3有極性電容器——電解電容器107
3.5.4電容器的主要技術參數111
3.6可變電容器和半可變(微調)電容器114
3.6.1可變電容器115
3.6.2半可變電容器118
3.6.3可變和半可變電容器在電路中的應用119
3.7電容器的質量檢測和判彆120
3.8常用電容器的使用與選型124
同步自測練習題126
同步自測練習題參考答案129
第4章電感器135
4.1電感綫圈的分類和圖形符號136
4.2電感綫圈的主要技術參數137
4.3綫圈的自感和自感電動勢138
4.3.1綫圈的自感和自感電動勢簡介139
4.3.2綫圈的電感量139
4.3.3電感綫圈中的磁場能140
4.4常用電感綫圈的種類和特點142
4.5半導體收音機中的磁性天綫和振蕩綫圈145
4.5.1磁性天綫145
4.5.2磁棒的種類146
4.5.3調諧輸入迴路148
4.5.4磁棒、磁棒綫圈和可變電容器的選配149
4.5.5收音機的本機振蕩綫圈150
4.6電感綫圈的檢測、選用、使用與代換152
4.6.1電感綫圈的檢測152
4.6.2電感綫圈的選用、使用與代用154
4.7采用磁棒綫圈的“隨身聽”三管收音機155
同步自測練習題159
同步自測練習題參考答案160
第5章繼電器163
5.1繼電器的作用、組成和動作原理164
5.2繼電器的分類165
5.3繼電器的型號命名方法及電路圖形符號166
5.4電磁式繼電器169
5.4.1電磁式繼電器的結構和工作原理169
5.4.2電磁式繼電器的主要技術參數171
5.4.3常用中、小型電磁式繼電器172
5.4.4電磁繼電器的應用實例173
5.5雙金屬片溫控開關和溫度繼電器175
5.5.1雙金屬片溫控開關175
5.5.2雙金屬片溫度繼電器176
5.5.3雙金屬片溫控開關和溫度繼電器的應用176
5.6舌簧管繼電器177
5.6.1乾簧管繼電器177
5.6.2其他類型的舌簧管繼電器180
5.6.3舌簧管繼電器的型號命名和標識181
5.6.4乾簧管繼電器的應用182
5.7繼電器的檢測、選用和應用185
5.7.1電磁式繼電器的檢測185
5.7.2乾簧管繼電器的檢測187
5.7.3電磁式繼電器的選擇和使用注意事項189
5.8固態繼電器192
5.8.1固態繼電器的結構、特點和電路圖形符號192
5.8.2固態繼電器的分類和型號命名193
5.8.3固態繼電器的基本結構及其工作原理194
5.8.4固態繼電器的主要參數196
5.8.5通用型固態繼電器的應用197
5.8.6超小型固態繼電器(JGC型PSSR)的應用200
5.8.7固態繼電器的選型及閤理使用204
同步自測練習題205
同步自測練習題參考答案207
第6章石英晶體、陶瓷諧振元件和壓電蜂鳴器210
6.1石英晶體諧振器211
6.1.1石英晶體諧振器的分類和型號命名211
6.1.2石英晶體片的壓電效應及晶體諧振器212
6.1.3石英晶體諧振器的主要特性及參數215
6.1.4石英晶體諧振器的應用220
6.1.5石英晶體諧振器的檢測和使用222
6.2陶瓷諧振元件223
6.2.1陶瓷諧振元件的結構和特性223
6.2.2國産陶瓷諧振元件的型號命名224
6.2.3陶瓷諧振元件的常見種類224
6.2.4國産陶瓷諧振元件的性能和主要技術參數226
6.3壓電蜂鳴器228
6.3.1壓電陶瓷片的發聲原理和結構228
6.3.2壓電陶瓷片的主要性能參數230
6.3.3壓電陶瓷片的應用232
6.3.4壓電效應的可逆性及其應用235
6.3.5壓電陶瓷片的檢測236
同步自測練習題237
同步自測練習題參考答案238
第7章電聲器件241
7.1電聲器件的型號命名242
7.2揚聲器243
7.2.1揚聲器的電聲轉換原理243
7.2.2揚聲器的種類和特點245
7.2.3揚聲器的主要技術參數249
7.2.4電動式薄型YDB29係列揚聲器簡介255
7.2.5揚聲器的選用和質量鑒彆256
7.3耳機和耳塞機258
7.3.1耳機和耳塞機的分類258
7.3.2電磁式和電動式耳機的結構與工作原理259
7.3.3常見耳機、耳塞機及其主要性能參數260
7.3.4耳機的檢查和檢測263
7.4HC和HCM係列小型電磁訊響器264
7.4.1電磁訊響器的係列類彆和特點265
7.4.2HC12係列電磁訊響器265
7.4.3HCM12係列電磁訊響器266
7.4.4HCM12X係列電磁訊響器267
7.5微型直流音響器268
7.5.1微型直流音響器的結構及種類268
7.5.2微型直流音響器的性能及特點269
7.5.3微型直流音響器的應用270
7.6傳聲器271
7.6.1傳聲器的種類271
7.6.2傳聲器的主要技術參數272
7.6.3動圈式傳聲器274
7.6.4電容式傳聲器277
7.6.5駐極體傳聲器278
7.6.6晶體式傳聲器286
7.6.7鋁帶式傳聲器287
7.6.8炭粒式傳聲器288
7.6.9近講式傳聲器289
7.6.10傳聲器的應用291
7.6.11傳聲器的閤理安放和正確使用292
同步自測練習題293
同步自測練習題參考答案294
參考文獻297
作者介紹
陳永甫,河北大學教授,享受國務院緊貼,電工電子類基礎圖書暢銷書作者,所著圖書深受讀者好評
文摘
序言
這本書就像一盞明燈,照亮瞭我對電子元器件世界最初的迷茫。拿到手的時候,我其實對“同步”這個詞有點概念模糊,以為它隻是個附加的說法,但隨著閱讀的深入,我纔恍然大悟。原來,電子元器件的學習和應用,真的需要一種“同步”的思維方式,不能孤立地看待每一個元器件,而是要理解它們在整個電路係統中的角色和相互配閤。書中對每一個基礎元器件,比如電阻、電容、電感,都做瞭非常細緻的剖析,不僅僅是介紹瞭它們的物理特性和符號,更重要的是,它詳盡地闡述瞭它們在不同電路中的作用,以及如何根據應用場景來選擇和計算閤適的參數。我尤其喜歡其中關於“動態特性”的講解,這部分內容常常是初學者容易忽略但又至關重要的部分。通過大量的圖示和對比,即使是那些抽象的電學概念,也變得生動易懂。而且,作者並沒有止步於理論的陳述,而是緊接著就給齣瞭大量的實際應用案例,比如簡單的濾波電路、放大電路,甚至是更復雜的電源模塊。這些案例的講解,不僅僅是讓你瞭解“是什麼”,更是告訴你“怎麼做”,以及“為什麼這樣做”。我嘗試著跟著書中的步驟,搭建瞭一些簡單的實驗,收獲滿滿。這本書的文字風格很親切,沒有那種枯燥的學術腔調,讀起來就像是有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師在旁邊手把手地教你,讓人感覺學習的過程既充實又不乏樂趣。
評分坦白說,我之前對電子元器件的應用一直處於一種“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狀態,很多時候是看到彆人的電路圖,然後照貓畫虎地去實現,遇到問題也是一籌莫展。直到翻開這本書,我纔覺得自己好像打通瞭任督二脈。它提供的“同步”學習理念,貫穿瞭整本書的脈絡,讓我在理解每一個元器件時,都能考慮到它與周圍其他元器件的協同作用。比如說,在講解晶體管時,作者不僅介紹瞭BJT和MOSFET的基本原理,還重點強調瞭它們在不同放大模式下的應用,以及如何選擇閤適的偏置電阻來穩定工作點。這對於我這種之前隻知道“搭個電路能用就行”的讀者來說,簡直是醍醐灌頂。最讓我驚喜的是,書中對一些“看起來不那麼基礎”的元器件,比如穩壓二極管、光耦、繼電器等,也做瞭非常深入淺齣的介紹,並且直接鏈接到瞭實際的電源管理、信號隔離和控製等應用場景。我印象特彆深刻的是關於電源模塊的講解,作者並沒有止步於簡單的低壓直流電源,而是逐步深入到開關電源的原理,並給齣瞭一些實用的設計思路和注意事項。這讓我對電子係統的復雜性有瞭更深的認識,也激發瞭我對更高級應用的興趣。這本書的圖文並茂,每一個電路圖都清晰明瞭,配閤詳盡的文字說明,即使是復雜的電路,也能被分解成易於理解的部分。
評分翻開這本書,我仿佛進入瞭一個有序而精密的電子元器件王國。它以“同步”為核心理念,將看似雜亂的元器件知識,編織成一張張清晰的網絡。我曾經對一些復雜的集成電路感到畏懼,覺得它們內部的原理深不可測,但這本書通過對基礎元器件的深入講解,以及它們在各種組閤應用中的行為分析,讓我對集成電路的構建原理有瞭初步的認識。書中對“信號完整性”和“電源完整性”的講解,是我之前接觸的許多教材中比較欠缺的部分。作者通過對高頻信號傳播的物理特性、PCB走綫的阻抗匹配、電源退耦等方麵的闡述,讓我理解瞭為什麼在高速電路設計中,這些看似細微的因素會對整個係統的性能産生決定性的影響。我印象最深的是關於“電磁兼容性(EMC)”的初步介紹,作者並沒有深入到復雜的EMC測試標準,而是從元器件和電路設計層麵,講解瞭一些基本的EMC防護措施,比如閤理的接地、屏蔽、濾波等。這對於我這種需要設計齣符閤基本EMC要求的産品的工程師來說,是非常有價值的。這本書的排版設計也十分考究,雙色印刷讓圖文更加清晰,重點內容一目瞭然,閱讀體驗非常舒適。總的來說,這本書不僅是一本元器件的“百科全書”,更是一本指導讀者如何“融會貫通”的“武功秘籍”。
評分作為一名在電子行業摸爬滾打多年的工程師,我始終認為,學習電子元器件的應用,最忌諱的就是“碎片化”和“脫離實際”。這本書恰恰在這兩點上做得非常齣色。作者陳永甫先生的“同步”理念,在我看來,是貫穿瞭理論與實踐的無縫對接。他沒有給讀者留下“這是理論,那是應用”的隔閡,而是讓每一個元器件的特性都自然地融入到具體的應用場景中。例如,在講解濾波電容的選型時,作者不僅僅是給齣瞭幾個公式,而是深入分析瞭不同類型電容(陶瓷、電解、鉭電容)在濾波效果、體積、成本、耐壓等方麵的權衡,並結閤實際的電源紋波抑製、高頻噪聲濾除等場景,給齣瞭非常實用的建議。這對於我們這種需要快速解決實際問題的工程師來說,是極其寶貴的。書中還包含瞭大量的“常見問題分析”和“設計技巧”,這些內容往往是教科書裏不會詳細提及,但卻是工程師日常工作中經常會遇到的。比如,如何避免元器件的寄生參數對電路性能的影響,如何進行PCB布局以減小乾擾,如何進行元器件的可靠性評估等等。這些“乾貨”內容,讓這本書的實用價值大大提升。而且,書中對一些前沿的應用,比如傳感器接口電路、簡單的嵌入式係統驅動電路等,也做瞭初步的介紹,展現瞭電子元器件在現代科技中的廣泛應用前景。
評分這本書的“同步”學習方法,讓我第一次深刻理解瞭“整體大於部分之和”這句話在電子電路中的意義。以前,我可能隻關注單個元器件的功能,比如電阻就是限流,電容就是儲能,但這本書讓我看到瞭它們之間是如何通過“同步”配閤,共同完成更復雜的任務。在講解數字邏輯門電路時,作者並沒有孤立地介紹AND、OR、NOT門,而是立刻將它們組閤起來,構建齣半加器、全加器,甚至是更復雜的時序邏輯電路。這種循序漸進、層層遞進的講解方式,讓我在學習的過程中,既能掌握基礎,又能看到更宏觀的架構。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元器件的等效模型”的講解,這幫助我理解瞭為什麼實際元器件和理想元器件在某些情況下會有差異,以及如何通過這些等效模型來分析和預測電路的行為。作者在講解中,還穿插瞭一些曆史背景和發展演變,比如某些元器件是如何被發明齣來,解決瞭什麼樣的問題,這不僅增加瞭閱讀的趣味性,也讓我對電子技術的發展有瞭更深的感悟。書中對一些“非理想”因素的分析,比如元器件的溫漂、老化、噪聲等,也做得非常細緻,並且給齣瞭相應的補償和抑製方法。這使得我對電路的魯棒性和穩定性有瞭更全麵的認識。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