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前必读】:
本店销售的书籍品相可能因为存放时间长短关系会有成色不等,请放心选购。
付款后,不缺货的情况下,48小时内发货,如有缺货的情况下,我们会及时在聊天窗口给您留言告知。
发货地北京,一般情况下发货后同城次日可以到达,省外具体以快递公司运输为准。
望每位读者在收货的时候要验货,有什么意外可以拒签,这是对您们权益的保护。
注意:节假日全体放假,请自助下单;如需帮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祝您购物愉快!商家热线:010-57272736
基本信息
书名:美国人与中国人(精装)
定价:99.80元
作者: 许烺光(Francis L. K. Hsu) 者 沈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11-01
ISBN:978721308060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不同社会环境中孕育出的文化心理人格,对于中美两国的未来,都是一把双刃剑。与本尼迪克特《菊与刀》齐名,着眼巨型文明社会之比较、二战后国民性研究的一大经典。尼克松访问中国前阅读的三部重要参考书之一有益于:想了解美国的中国人以及想了解中国的美国人虽然中国人与美国人的爱、恨、悲观、绝望等感受是一样的,但中国人与美国人对于为何表现爱、恨、悲观的心理,尤其是什么东西驱使他们去爱、去恨、去悲观,中国人与美国人之间,性质上有极大的不同。——心理人类学开创者之一、前美国人类学会会长许烺光
内容提要
从文学艺术、两性婚姻、教育到政治、经济以及国际关系……,许烺光以深厚精湛的人类学功底,在社会文化生活的*重要的构成中寻找和确定美国人与中国人思想和情感的特征。他用环环相扣的推衍和阐释,将美国人与中国人本质上的文化心理区别——以个人主义为中心与以情境主义为中心,推演至个体的社会心理及社会整体的价值取向,并进而探讨它们在受到内部及外在的挑战时将发生怎样的改变。
本书自问世之后,即在海外被奉为研究美国人与中国人民族性格的经典之作,尼克松总统的幕僚将其列为访华前必须阅读的三大参考书之一。
目录
作者介绍
许烺光(1909—1999),出生在中国,毕业于沪江大学,曾留学英国伦敦大学,获博士学位,后回到中国从事实地调查和研究,1947年执教于美国西北大学人类学系,1977年—1978年当选为美国人类学协会主席。许烺光与露丝?本尼迪克特(《菊与刀》的作者)、玛格丽特?米德一样,同属于文化心理学派,独特的经历和东西方文化双重影响下“边缘人”的“身份以及的才识,使他成为有资格写这样一本书的人”。
译者简介
沈彩艺,侗族,1975年10月出生于湖南通道。2002年至2006年在美国威斯康星麦迪逊市生活学习。现任教于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外语系,副教授,从事大学英语教学与研究工作。
文摘
序言
一本好书,总是能在不经意间触动你内心的某个角落。《正版文美国人与中国人》这个标题,对我来说,就像是一张充满诱惑力的地图,指向了我一直渴望探索的未知领域。我特别欣赏“精装”这个词,它暗示着这本书的价值和作者的用心。我坚信,这本书不会仅仅停留在对两国文化表象的简单罗列,而是会深入挖掘其背后更深层次的哲学、历史和心理根源。我期待作者能够像一位敏锐的观察者,捕捉到那些微妙但极具代表性的文化差异,例如美国人在沟通中可能表现出的直接与坦率,与中国人在委婉含蓄中传达信息的方式。甚至,我会对书中关于“成功”的定义,以及达成成功的不同路径,产生浓厚的兴趣。是怎样的社会环境,塑造了美国人对于个人成就的推崇,又是什么样的文化基因,让中国人更加重视家庭和社会的和谐?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对这些问题有更清晰的认识,并从中获得一些启发,从而更好地理解自己,理解他人,理解这个日益全球化的世界。
评分当我看到《正版文美国人与中国人》这本书名时,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期待。精装的设计,更让我觉得它是一部值得珍藏的佳作。我一直认为,理解不同文化,是通往更高层次智慧的必经之路,而中美两国,无疑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文化板块。我设想,作者许烺光先生(Francis L.)一定是一位极富洞察力的学者,他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观察、去体会、去思考这两个文化体。我期待书中能有精彩的章节,剖析两国在价值观上的核心差异,例如个人自由与集体利益的权衡,还是情感表达的尺度差异。我希望能从中看到,是什么样的历史进程,让美国人养成了强调个体独立和权利的思维模式,又是什么样的社会结构,使得中国人更加注重人伦关系和家庭责任。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方法论,指导我们如何在跨文化交流中,避免误解,增进理解,甚至找到合作的契合点。这本书,对我而言,可能就是一座连接东西方心灵的桥梁。
评分拿到这本书,光是触感就让我心生喜爱。精美的装帧,厚实的纸张,都传递着一种“值得细读”的信号。虽然我尚未深入书中内容,但仅凭书名《正版文美国人与中国人》,我的脑海中已经勾勒出一幅幅画面。我猜想,这不仅仅是一本简单的文化对比读物,更可能是一次关于“身份认同”和“跨文化理解”的深刻探讨。作者许烺光这个名字,虽然对我来说是第一次接触,但“Francis L.”这个英文名字却带来了一种亲切感,仿佛作者本人就在东西方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深入到一些我们日常生活中容易忽略的细节,比如中美两国在处理人际关系时的不同策略,或者在面对挑战时,他们的思维路径有何殊异。或许书中会通过一些引人入胜的故事,展现美国人在追求个人主义和自由的同时,如何保持社会凝聚力;又或者,会解析中国人如何在集体主义的文化氛围下,寻求个人价值的实现。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新鲜的观点,打破我们固有的刻板印象,让我们看到,原来“美国人”和“中国人”这两个标签之下,蕴藏着如此丰富多样的个体经历和文化印记。
评分我一直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如何看待世界,以及他们的思维方式有什么差异感到好奇。这本书的标题《正版文美国人与中国人》立刻吸引了我,让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设想,作者一定对这两个截然不同的文化群体进行了深入的观察和研究,试图揭示隐藏在表象之下的深层联系与区别。尤其“精装”二字,更增添了一种庄重感,让我觉得这是一部经过深思熟虑、内容扎实的著作。我会期待书中能够出现大量具体的案例和生动的描述,不仅仅是理论上的阐述,更能让我感受到中美文化碰撞出的火花,以及在这种碰撞中,个体是如何被塑造和影响的。例如,书中是否会探讨在家庭教育、人际交往、工作理念等方面,美国人和中国人的行为模式有哪些显著的不同,这些不同又根植于怎样的历史、哲学或社会因素。我还会好奇作者是否会尝试去解释这些差异产生的原因,是文化传统、社会制度,还是经济发展水平等等。总之,我期待这本书能为我打开一扇了解他者,进而更深刻认识自身的窗户,提供一个更宏观、更具洞察力的视角,让我能够站在更高的平台上,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喜怒哀乐和价值取向。
评分这本《正版文美国人与中国人》的书名,立刻点燃了我内心深处的好奇心。精装的质感,更是让我觉得这不仅仅是一本书,而是一份对知识的郑重承诺。我一直对人类学的研究领域充满兴趣,而文化之间的比较研究,更是能拓展我的视野,让我看到世界的多元性。《正版文美国人与中国人》这个题目,让我联想到许多可能的内容:关于中美两国人民在日常生活中的点滴习惯,在重大决策时的思维方式,乃至于对生命意义的理解,是否有着截然不同的轨迹?我期待书中能够通过大量翔实的第一手资料,比如访谈、田野调查,来描绘出美国人与中国人身上那些独特而又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烙印。或许,书中会细致地阐述,美国人是如何理解“个人主义”,而中国人又是如何理解“集体主义”的,这两者之间是否存在着某种内在的张力,又或者,它们是否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相互融合?我渴望从这本书中,获得一种超越表面现象的深刻认知,理解这两个伟大文明的独特魅力,并从中学习如何更好地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相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