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名 | 半是春风半是愁/遗民画家恽寿平 |
| 定价 | 30.00 |
| ISBN | 9787545211399 |
| 出版社 | 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 |
| 作者 | 陈少卉 |
| 编号 | 1200767197 |
| 出版日期 | 2013-09-01 |
| 印刷日期 | 2012-09-01 |
| 版次 | 1 |
| 字数 | 无 |
| 页数 | 无 |
| D1一章'鹫峰缘'存旧恨 D1二章'柳溪图'诉新愁 D1三章'落花游鱼'酬石谷 D1四章'红莲图'创新法 D1五章'牡丹图'寄幽思 D1六章'百花图卷'祭花神 |
| 普通成人 |
这本画册的装帧设计简直是匠心独运,从拿到手的那一刻起,我就被它散发出的那种沉静而又典雅的气息所吸引。纸张的选择非常考究,手感温润,那种微微泛着米黄色的质地,仿佛自带了一种历史的厚重感,让人在翻阅时,心都不自觉地慢了下来。尤其是封面上的那枚印章,红得恰到好处,既醒目又不失含蓄,与书名《半是春风半是愁》的意境完美融合。装裱的工艺也看得出出版社的用心,每一页的裁切都平整利落,内页的印刷更是无可挑剔,色彩还原度极高,那些淡雅的没骨花卉,在油润的纸面上仿佛能呼吸一般,那种细腻的笔触和墨色的变化,即便是通过现代印刷技术,也依然能让人感受到古人对自然万物的敏锐洞察。它不仅仅是一本画册,更像是一件可以被珍藏的艺术品,即便是放在书架上,也无声地诉说着主人的审美情趣。我甚至会花很长时间,只是端详它的边角和装订线,每一次触摸,都像是在与跨越时空的艺术大师进行一次无声的对话。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字体设计,透露着一种对传统文化近乎虔诚的尊重。正文采用的是一种非常典雅的宋体,字号适中,行距舒展,读起来毫不费力,仿佛是坐在一个安静的古籍修复室里,慢慢品读一件珍贵的文物。不同于市面上许多追求速度和冲击力的现代设计,这里的版式设计充满了“留白”的智慧。大片的空白区域,不仅避免了信息的过度拥挤,更重要的是,它在视觉上模仿了传统中国画的“计白当黑”的审美原则。这种设计思路,潜移默化地将阅读行为本身也变成了一种带有禅意的体验,迫使读者放慢脚步,去体会文字之间的呼吸与停顿。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使得整本书的阅读体验,从触感到视觉,都完成了一次对古典审美的回归与致敬。
评分这本书的配图和文字之间的互文关系处理得极其高明,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示范。很多时候,当我们阅读关于艺术家的传记时,常常面临配图稀少或者图文分离的窘境,但在这里,几乎每一段关键的文字描述,都能立刻找到对应的、精美的作品插图作为佐证。更绝的是,有些插图不仅仅是简单地展示作品,而是采用了局部放大的方式,清晰地展现了恽寿平在晕染、设色上的独到技法。比如,书中详细分析他如何用淡墨勾勒花瓣的轮廓,再以极淡的色彩层层叠加,营造出那种“不着一笔,尽得风流”的空灵感,随即便配上了那种细节处理得淋漓尽致的特写。这种“读图”与“看画”的无缝衔接,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效率和乐趣,让原本抽象的艺术理论变得直观而易于消化,真正实现了“眼到心到”的阅读体验。
评分作为一名业余的书法爱好者,我对于书中对“书”与“画”关系的探讨,感到尤其惊喜和振奋。以往的论述往往将两者割裂开来,但这本书却将恽寿平的题跋、尺牍以及画作上的签名,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作者敏锐地指出了,恽寿平的题款,其行笔的欹侧、结体的疏朗,与他花卉画中追求的“逸气”是同源的。特别是对某些题款字体结构上的变化与他心境起伏的对应分析,相当精辟。这部分内容对我启发极大,它让我意识到,艺术家的“笔性”是贯穿其所有创作的内在脉络,无论是写字还是作画,都是同一股生命力在不同载体上的流淌。这种宏观的、统一的视角,让原本略显单薄的“没骨花鸟”研究,顿时拥有了更广阔的哲学和美学基础。
评分我阅读了大量关于清初文人画的论著,但这本书在叙事手法上带给我一种全新的体验。它没有采取那种枯燥的学术梳理方式,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说书人,将恽寿平——这位“没骨花卉”的集大成者——的一生娓娓道来。作者似乎对这位画家倾注了深厚的情感,笔触细腻入微,从他早年的坎坷经历,到入朝为官的无奈,再到晚年寄情山水、潜心丹青的转变,每一个关键节点都描绘得有血有肉,让人感同身受。尤其是在论及他画风的形成时,作者巧妙地融入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文人圈子的影响,使得我们不仅看到了“是什么样的画”,更明白了“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画”。那种对生命体验的提炼,对时代变迁的隐忍,都浓缩在了他那清新隽永的笔墨之中。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像是走进了恽寿平的精神世界,对他艺术追求中的那份“雅”,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共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