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移动通信室内覆盖工程建设管理手册
定价:99.00元
作者:吴鹏 臧晨阳 葛浩宇 姜琦 王海元 王强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12-01
ISBN:978711544269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28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本书以室内覆盖工程建设全流程顺序实施开展为视角,描述工程建设由始至终的全过程要求,可以让通信行业相关专业的人员熟悉和了解室内覆盖工程建设的各环节内容,使相关人员能够从工程项目全局把控建设,减少项目建设的脱节现象,显著提高工程建设效率。本书以某前沿发达省份室内覆盖工程实际工作内容为样板,描述已经历多年的成熟的合理建设和管理要求经验,编制内容完全贴近实际工程建设情况,适用性高。
内容提要
本书主要研究和分析移动通信室内覆盖工程全流程各阶段的工作流程、建设要求以及工程管理办法。全书包括“室分工程建设全流程阶段要求指导”和“室分工程建设管理指导”两部分内容,专门针对移动通信室内覆盖工程提出行之有效的实施和管理指导,涉及工程建设所有阶段流程的环节说明,可以有效提高行业人员对整体项目的熟悉程度、项目管理水平以及工程建设效率。
目录
章 室分工程启动阶段1
1.1 需求分析 1
1.2 可研 1
1.3 立项批复 2
1.3.1 立项批复流程 2
1.3.2 立项批复要求 2
第二章 室分工程规划设计阶段 3
2.1 项目规划 3
2.2.1 规划流程 3
2.2.2 规划原则方法 3
2.2.3 规划项目案例 9
2.2 站点勘察 18
2.3.1 勘察流程 18
2.3.2 勘察要求 19
2.3 系统方案设计 22
2.4.1 设计流程 23
2.4.2 设计要求 23
2.4 信源设计 27
2.5.1 设计流程 27
2.5.2 设计要求 27
2.5 传输设计 30
2.6.1 设计流程 30
2.6.2 设计要求 30
2.6 设计审核 34
2.7.1 方案审核流程 34
2.7.2 方案审核要求 35
2.7 设计评审及批复 47
第三章 室分工程实施阶段 49
3.1 工程项目招标 49
3.1.1 项目招标流程 49
3.1.2 项目招标要求 50
3.2 合同准备 50
3.2.1 合同签订流程 51
3.2.2 合同签订要求 51
3.2.3 合同模板 52
3.3 质量监督申报 86
3.4 配套物资请购 87
3.4.1 配套物资流程 87
3.4.2 配套物资要求 88
3.5 工程项目施工 89
3.5.1 安全施工管理 89
3.5.2 施工安装环境检查 96
3.5.3 施工安装前器件及材料环境检查 96
3.5.4 分布系统施工规范要求 96
3.5.5 机房、信源及配套施工规范要求 99
3.5.6 传输施工规范要求 100
3.5.7 开通调测流程要求 101
第四章 室分工程验收阶段 102
4.1 工程验收流程 102
4.2 施工安装工艺验收 103
4.2.1 信源设备安装验收 103
4.2.2 有源设备安装验收 104
4.2.3 无源器件安装验收 104
4.2.4 线缆布放验收 105
4.2.5 天线安装验收 110
4.2.6 标签 111
4.2.7 加电检查 113
4.3 工程初验 113
4.3.1 初验条件 113
4.3.2 信号源设备验收 154
4.4 工艺指标验收 154
4.4.1 驻波比测试 154
4.4.2 无源器件指标抽检 155
4.4.3 天线口输入功率测试 157
4.4.4 双通道功率平衡性测试 158
4.4.5 上行干扰测试 158
4.4.6 上行接收电平测试 159
4.5.1 测试环境要求 160
4.5.2 性能验收项目 160
4.5.3 公共信道 参考信号覆盖测试 160
4.5.4 业务信道性能测试 165
4.5.5 切换成功率测试 173
4.5.6 初验问题整改 176
4.5 工程试运行 176
4.7.1 试运行要求 176
4.7.2 试运行观察指标 176
4.7.3 试运行问题整改 177
4.6 工程终验 177
4.8.1 终验条件 177
4.8.2 终验内容和要求 177
第五章 室分优化阶段 178
5.1 室分网络优化流程 178
5.1.1 覆盖提升优化流程 178
5.1.2 质量提升优化流程 181
5.1.3 干扰整治优化流程 183
5.1.4 外泄处理优化流程 191
5.1.5 业务量优化流程 193
5.1.6 切换优化流程 197
5.2 室分网络优化测试方法 199
5.2.1 仪表介绍及其使用 199
5.2.2 任务配置 203
5.2.3 测试要求 222
5.2.4 室内外切换测试方法 224
5.2.5 网优建设项目2络网络验收测试规范 224
5.2.6 网优建设项目3络网络验收测试规范 228
5.2.7 网优建设项目WLAN验收测试要求和规范 235
5.2.8 网优建设项目4络验收测试要求和规范 242
5.3 网络优化参数配置 246
5.3.1 2络优化参数设置 246
5.3.2 3络优化参数设置 263
5.3.3 4络优化参数设置 289
5.3.4 WLAN网络优化参数设置 302
5.3.5 网络互操作参数设置 308
第六章 室分维护阶段 340
6.1 工程网络维护流程(作业计划) 340
6.1.1 巡检维护计划制定与审核流程 340
6.1.2 巡检工作流程 341
6.1.3 随工流程图 341
6.1.4 交维验收流程图 342
6.1.5 故障处理流程 343
6.1.6 投诉处理流程 343
6.1.7 应急通信保障流程 344
6.1.8 数据修改流程 344
6.1.9 专项工作任务流程 345
6.2 工程网络维护要求 345
6.2.1 无线设备维护要求(含机房巡检维护要求) 345
6.2.1.1 2络基站设备维护 346
6.2.1.2 3络基站设备维护 363
6.2.1.3 4络 基站设备维护 388
6.2.1.4 WLAN设备维护 412
6.2.2 配套设备维护要求 442
6.2.2.1 高压交流供电系统运行与维护操作 442
6.2.2.2 变压器运行与维护操作 447
6.2.2.3 低压交流供电系统运行与维护操作 450
6.2.2.4 发电机组设备运行与维护操作 454
6.2.2.5 直流电源设备运行与维护操作 459
6.2.2.6 UPS 的运行与维护操作 466
6.2.2.7 动力及环境监控系统运行与维护操作 471
6.2.3 配套线路维护要求 474
6.2.3.1 线路维护人员技能要求 474
6.2.3.2光缆线路维护的主要方法 476
6.2.3.3 光缆线路障碍点的定位 477
6.2.3.4光缆线路障碍点的处理 481
6.2.3.5 线路维护中的安全生产要求 481
6.2.3.6 光缆线路维护日常整治 483
6.2.4 分布系统维护要求 484
6.2.4.1室内分布系统故障处理 484
6.2.4.2 常见故障现象分析及相应解决方法简述 486
6.2.4.3 预防性维护的周期及维护内容 488
第七章 4G室分系统改造及多系统合路建设 错误!未定义书签。
7.1 4G室分系统改造 错误!未定义书签。
7.1.1 4G室分系统改造要点 错误!未定义书签。
7.1.1.1改造工程介绍 错误!未定义书签。
7.1.1.2改造场景分类 错误!未定义书签。
7.1.1.3室分改造点汇总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7.1.2 4G室分系统改造具体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
7.1.2.1、合路器更换(增加) 错误!未定义书签。
7.1.2.2、增加天线点位 错误!未定义书签。
7.1.2.3、移位天线点位 错误!未定义书签。
7.1.2.4、无源器件更换 错误!未定义书签。
7.1.2.5、馈线增加(更换) 错误!未定义书签。
7.1.2.6、电源、传输及信源增加 错误!未定义书签。
7.1.2.7、4G新增链路(MIMO技术)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八章 室分技术展望 490
8.1光纤分布系统产品 490
8.1.1新型室分工程建设技术及设备分析比较 491
8.1.2建议适用场景 497
8.1.3 MDAS产品工程建设要点提示 497
8.1.4MDAS类产品透传WLAN覆盖方案 498
8.2 Small Cell覆盖产品 500
8.2.1 Femto的功能特点 500
8.2.2 Femto的关键技术参数 501
8.2.3 3络企业级Femto产品与室内分布系统建设的选择 504
8.2.4 3络企业级Femto产品与室内分布系统建设案例 512
8.3 信号满格宝 516
8.3.1 信号满格宝的功能特点 516
8.3.2 信号满格宝的关键技术参数 517
8.3.3 信号满格宝电典型应用场景 518
8.4 深度覆盖小基站设备 525
8.4.1 灯杆站Easymacro AAU3240 525
8.4.2 ATOM 526
8.4.3室分用深度覆盖设备类型汇总 528
8.5 新型室内覆盖思路 528
8.5.1 场景分类及特点 529
8.5.2 室内覆盖解决方案分类 530
附录一 室分工程建设管理办法 534
1. 管理建设总体原则 534
2. 管理职责 534
3. 合作单位区域划分 535
4. 项目立项管理 535
5. 项目分配管理 536
6. 项目设计与审批管理 536
7. 设备采购供应管理 536
8. 项目施工管理 536
9. 项目监理管理 537
10. 项目验收管理 537
附录二 工程建设合作单位考核办法 538
1. 集成商考核办法 538
2. 设计、监理考核办法 539
3. 设备供应商考核办法 540
专用术语注释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参考文献 543
作者介绍
吴鹏,移动通信行业从业者、专家型领导,现任职位为中国移动江苏公司工程建设部副总经理。1995年毕业后直接进入江苏省移动通信局、江苏移动工程建设部工作,长期从事移动通信工程建设管理工作,主导制定了多个移动通信工程建设规范和管理办法。历任淮安、南通、扬州分公司和江苏省公司工程建设分管领导,有丰富的通信工程建设实践管理经验。在其工作期间,洞悉通信行业发展趋势,多次提出室分创新建设思路,并在江苏省内率先提出并实施立体网建设的新型室分覆盖方法,多项科研创新成果发布于通信类核心期刊。
文摘
序言
这本关于室内移动通信覆盖工程建设管理的“手册”,光是书名就带着一股厚重的技术气息,但说实话,我拿到手后,翻阅了几页,最大的感受就是——它真的太“实战”了。我不是那种纯粹的理论研究者,我更关心的是,在实际的楼宇、地下室或者商场里,如何让信号真正跑起来,而不是被钢筋混凝土无情地吞噬掉。这本书的内容似乎完全绕开了那些枯燥的物理公式,而是直奔主题,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项目经理在手把手教你一样。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关于室分系统(DAS)的选型和部署章节,里面详细对比了不同天线类型在不同场景下的优缺点,那种描述的细致程度,让人感觉作者绝对是在一个又一个项目中摸爬滚打出来的。比如,在讨论如何处理高密度用户接入点时,它没有泛泛而谈,而是给出了具体的功率预算计算示例和干扰抑制的策略,甚至连线缆敷设的最小弯曲半径都有明确的标注。这让我不禁想,如果一个刚入行的新工程师手头有这本书,他的学习曲线估计能被压平不少。它更像是一本放在工具箱里,随时可以翻开查找具体解决方案的“字典”,而不是那种只能放在书架上装饰门面的“大部头”。对于我们这种需要频繁协调设计、施工和测试的团队来说,这种即插即用的实用性,简直是太宝贵了。
评分我必须承认,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与其说是学习,不如说更像是一次深入的“技术复盘”。当我看到书中对特定场景下天线布局的“陷阱”分析时,我猛地意识到,我们团队在某个商场的项目中,正是因为忽略了吊顶材料的反射特性,导致了角落信号的衰减。这本书以一种近乎解剖手术的方式,剖析了各种常见的设计错误和施工疏漏背后的物理原因,并给出了替代方案。它让我对过去的一些经验教训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而不是简单地归咎于“运气不好”或者“设备缺陷”。特别是关于中继器的部署和切换策略,书中对不同功率中继间的切换平滑度进行了细致的分析,这在实际用户体验中是至关重要的。整体而言,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大收获是,它提供了一个结构化的、经过时间检验的知识框架,用来审视和优化我们日常工作中遇到的每一个室内覆盖挑战。它不是一本教你写代码的书,它是一本教你如何建造一座信号稳定、用户满意的“室内通信城市”的蓝图指南。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风格,说实话,有一种工业设计的美感,冷峻但高效。我发现它在处理不同运营商网络制式融合接入(比如如何在一个室内分布系统内同时支持4G和5G)的问题时,展现了相当高的前瞻性,尽管它是几年前出版的。它没有沉迷于介绍某一家设备商的私有方案,而是聚焦于标准化的接口和射频分配原则,这使得它的生命力比那些紧跟特定产品发布的书籍要长得多。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对“能耗管理”的讨论,这在早期的覆盖工程书中很少被如此重视。它清晰地阐述了,过高的发射功率不仅浪费电费,更是导致邻区干扰的元凶。书中对低功耗设计和智能休眠模式的介绍,虽然没有深入到芯片层面,但对于系统集成商来说,提供了非常好的设计指导思想。我感觉作者似乎一直在提醒读者:好的覆盖不仅仅是满格信号,更是稳定、高效、可持续的运行。这种将运营成本和长期维护考虑进去的视角,使得这本书的格局一下子打开了,不再局限于“把灯点亮”的初级阶段。
评分从排版和结构上看,这本书的逻辑性非常强,它似乎是按照一个典型的工程项目流程来构建内容的,这一点对于需要快速建立知识体系的读者非常友好。首先是需求分析与规划(哪里需要信号?用户密度如何?),然后是系统设计(用什么技术?怎么选型?),接着是施工实施(线怎么拉?设备怎么装?),最后是测试优化与运维。这种线性的展开方式,让我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很自然地将书中的知识点与我正在进行的项目环节进行匹配。举个例子,在“施工实施”部分,对于馈线接头处理的工艺要求,它不是用文字描述,而是配有非常清晰的示意图,甚至连拧紧扭矩都有建议。这对于那些依赖外协队伍进行施工的管理者来说,是一个巨大的福音,因为可以基于这些明确的标准去考核承包商的作业质量。这种对“可执行性”的极致追求,让这本书少了一丝学究气,多了一分工程铁军的作风。它不教你如何成为理论大师,它教你如何成为一个能把项目做成的项目经理。
评分当我翻到关于工程质量控制和验收标准那部分时,我几乎是带着一种“终于有人说人话了”的轻松感。在通信工程领域,标准和规范往往堆砌得很高深莫测,但这本书的处理方式却显得异常接地气。它没有仅仅罗列GB或行业标准编号,而是将这些标准“翻译”成了项目经理和现场工程师能够直接操作的检查清单。比如,在测试章节,它详述了如何在高楼层进行信道质量指标(如CQI、SINR)的有效测量,并明确指出了在特定商业建筑背景下,哪些指标是“必须达标”的红线,哪些是“可以接受的优化空间”。我特别喜欢它对于“竣工文档”部分的论述,强调了竣工图必须包含所有隐蔽工程的精确记录,而不是敷衍了事。这种对流程和细节的死抠,恰恰体现了室内覆盖项目的特点:一旦装修完成,许多关键的布线和设备安装就“眼不见为净”了。这本书就像是给我们打了一剂预防针,提醒我们,验收不仅仅是看网优报告上那一抹绿色,更是要看那些看不见的地方是否真的做到了规范。这种对项目全生命周期的把控,让这本书的价值远超了一本单纯的技术参考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