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科学与现代科学技术体系 马蔼乃 9787030321862

地理科学与现代科学技术体系 马蔼乃 9787030321862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马蔼乃 著
图书标签:
  • 地理学
  • 科学技术
  • 学科体系
  • 现代科学
  • 马蔼乃
  • 高等教育
  • 教材
  • 地理科学
  • 研究
  • 学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书逸天下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321862
商品编码:29291351904
包装:精装
出版时间:2011-09-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地理科学与现代科学技术体系

定价:88.00元

作者:马蔼乃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9-01

ISBN:9787030321862

字数:391000

页码:310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663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1986年钱学森提出了地理科学,成为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11个门类之一。现代科学技术体系是钱学森从系统科学的角度提出来的,是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的典型实例。2005~2008年作者编著了《地理科学丛书》,本书是在此基础上从地理科学的角度,进一步探索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力图在广度与深度方面能更进一步。
  《地理科学与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可供国家各级领导、专家、学者以及各区域的建设者参考,也可作为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学习用书。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地理科学与现代科学技术体系》 作者: 马蔼乃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ISBN: 9787030321862 图书简介 《地理科学与现代科学技术体系》是一部系统梳理和深入探讨地理科学在蓬勃发展的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中所处地位、扮演角色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的学术专著。本书由著名地理学家马蔼乃先生倾力撰写,汇聚了他数十载的学术研究精粹与深刻洞见,旨在为读者呈现一幅地理科学与当下科技浪潮深度融合的宏大图景。 马蔼乃先生在本部著作中,并没有仅仅停留在对地理科学基础理论的复述,而是着眼于时代发展的脉搏,将地理科学置于一个更加广阔的视角下进行审视。他深刻认识到,当今世界正经历着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纳米技术、新能源技术为代表的颠覆性变革,这些科技的飞速发展不仅重塑着人类社会的面貌,也为传统学科的创新与转型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地理科学与现代科学技术体系》正是紧扣这一时代主题,系统阐释了地理科学如何从不同维度汲取现代科学技术的养分,又如何反过来为这些技术的发展提供独特的理论视角、研究方法和实践支撑。 本书的开篇,马蔼乃先生首先对地理学的历史演进及其基本范式进行了回顾,勾勒出地理学从古典的描述性学科向强调过程、机理和预测性的现代学科转变的轨迹。他指出,地理学的本质在于理解地球表面的空间异质性、物质能量流动以及人地相互作用的复杂系统。在这一基础上,本书便开始深入剖析现代科学技术如何为地理学的研究注入新的活力。 其中,信息技术,特别是遥感、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应用,被马蔼乃先生视为重塑地理学研究范式的关键驱动力。他详细阐述了这些技术如何使得地理信息的获取、处理、分析和可视化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精度和效率。例如,遥感技术能够提供大范围、多时相的地表覆盖信息,为土地利用变化、植被动态监测、灾害评估等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数据源;GIS则将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进行整合,实现了地理现象的精细化分析和空间模型的构建,极大地增强了地理研究的量化和决策支持能力。马蔼乃先生强调,这些技术的集成应用,使得地理学家能够从宏观尺度到微观尺度,对地球表层系统的变化进行实时、动态的监测和预测,为解决资源环境问题、规划城市发展、应对气候变化等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 除了信息技术,本书还探讨了生物技术、纳米技术等新兴科学技术对地理学研究的深刻影响。马蔼乃先生指出,生物技术的发展,如基因测序、生态修复技术等,为理解和改善生态系统功能提供了新的途径,与生态地理学、环境地理学等分支学科紧密相连。纳米技术在材料科学、环境监测等领域的突破,也为地理学研究提供了新的工具和物质基础,例如纳米传感器在环境污染物监测中的应用,能够实现对微量物质的超灵敏检测,从而提升环境地理学研究的精度和深度。 在深入分析了现代科学技术对地理学研究方法的革新之后,马蔼乃先生还将目光投向了地理科学在解决当代重大全球性问题中的独特价值。他特别强调了地理科学在可持续发展、全球变化、城市化进程、区域协调发展等领域的战略地位。例如,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地理学不仅能够提供气候变化的空间格局和影响评估,还能通过对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和能量消耗的分析,揭示气候变化的人为驱动因素,并为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提供区域性的解决方案。在城市化研究中,地理学能够从空间结构、交通网络、资源供给、环境承载力等多个维度,解析城市发展的规律和挑战,为优化城市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马蔼乃先生在书中还着重阐释了地理科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他认为,地理科学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经济学、社会学、环境科学、地质学、气象学、生态学等众多学科有着天然的联系。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进一步模糊了学科之间的边界,促进了跨学科研究的繁荣。《地理科学与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便是这种跨学科视野的生动体现,它展示了地理学如何与其他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相互启迪、相互促进,共同构建更全面、更深入的知识体系。 本书的另一大亮点在于,马蔼乃先生对地理科学未来发展方向的战略性思考。他预见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需求的日益复杂,地理科学将朝着更加精细化、智能化、系统化和应用化的方向发展。未来的地理学研究将更加注重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在地理信息处理中的应用、空间模拟与预测模型的建立,以及地理科学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解决区域发展瓶颈、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等方面的作用。他鼓励年轻一代的地理学者,要紧跟时代步伐,积极拥抱新技术,拓展研究视野,将地理学的智慧转化为解决现实问题的强大力量。 《地理科学与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语言风格严谨而又不失流畅,学术性与可读性并存。马蔼乃先生用他深厚的学养和清晰的逻辑,将抽象的理论与具体的案例相结合,使得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深刻理解地理科学的独特魅力和其在现代科技体系中的重要价值。本书不仅是地理学专业人士的宝贵参考,对于其他相关领域的学者、政策制定者以及对地理科学和现代科技发展感兴趣的广大读者而言,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和参考价值。 总而言之,马蔼乃先生的《地理科学与现代科学技术体系》是一部承载着深厚学术底蕴、紧扣时代前沿的重量级著作。它系统地描绘了地理科学在现代科学技术浪潮中的角色演变、方法革新和价值凸显,为我们理解地球系统、认识人地关系、应对全球挑战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强大的理论支持。本书的出版,无疑将对我国地理科学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并为我国在科技创新和可持续发展领域取得更大成就贡献智慧和力量。

用户评价

评分

读到《地理科学与现代科学技术体系》这个书名,我的第一反应是它可能是一本极具前瞻性的著作。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许多学科的边界正在模糊,交叉融合已成必然。地理学作为一个研究地球表层及其系统和地理过程的学科,自然也无法置身事外。我猜测,马蔼乃先生在这本书中,会着重探讨地理科学如何主动拥抱并整合现代科学技术,以应对21世纪人类面临的挑战。书中或许会深入剖析地理信息系统(GIS)在空间数据分析中的核心地位,以及遥感技术如何为我们提供前所未有的地球观测能力。更有可能的是,它会探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尖端技术在地理数据挖掘、复杂系统模拟、以及制定科学决策方面的潜力。我期待的,是它能够描绘出一幅地理学在现代科技赋能下,如何更精准、更高效地服务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壮丽蓝图。

评分

虽然我还没有开始阅读《地理科学与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但书名本身就激起了我极大的好奇心。地理学,这个常常被认为是描述山川河流、气候地貌的学科,在现代科技的加持下,会呈现出怎样的全新面貌?我想象着,书中或许会引用大量生动的案例,例如如何利用无人机技术绘制高精度地质图,或者如何通过卫星数据监测森林火灾的扩散趋势。它可能会深入浅出地解释,从宇宙大爆炸到地球的形成,再到生命演化,这些宏大的科学叙事如何与地理学的研究紧密相连。马蔼乃先生的著述,我希望它能带领我跨越不同学科的藩篱,去理解地理学在理解我们所处星球、以及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的关键作用。这本书,我期待它能够颠覆我对于地理学学科的固有认知。

评分

这本《地理科学与现代科学技术体系》虽然我还没有翻阅,但光是听书名就足够让人心生向往。地理学,这个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学科,究竟如何在现代科学技术的浪潮中焕发新生?书名中的“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又具体指代哪些内容?是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还是遥感、GIS、GPS这些与地理信息息息相关的技术?马蔼乃先生作为作者,其深厚的学术造诣和前瞻性的视野,无疑是这本著作最坚实的保障。我设想,本书或许会从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出发,深入浅出地阐释地理学是如何与物理学、化学、生物学、乃至社会学、经济学等学科交叉融合,构建起一个更为宏观和立体化的学科体系。它可能还会探讨地理学在解决全球性问题,如气候变化、资源短缺、城市化发展、灾害预警等方面的独特作用,以及如何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对这些复杂问题进行更精准的分析和更有效的应对。这本书,我预感它将是一次对地理学认知边界的拓展,一次对学科融合潜力的深度挖掘,令人无比期待。

评分

还没真正接触到《地理科学与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扉页,我的脑海中就已经勾勒出它可能呈现出的独特风景。我很好奇,马蔼乃先生会如何串联起地理学这个“宏观”的学科与“微观”的现代科技。难道书中会深入讲解基因编辑技术如何影响地貌的演变,或者量子计算如何加速地球物理模型的构建?亦或是,它会关注生物地理学与基因组学的结合,揭示生命起源和传播的地理规律?我甚至设想,书中可能会详细阐述大数据分析在城市规划、交通优化、环境监测中的应用,以及人工智能在模式识别、趋势预测方面的能力如何被地理学家所借用。那种将抽象的地理概念与具体的科技工具一一对接,从而解释当下世界运行机制的视角,一定十分引人入胜。我期待它不是一本枯燥的技术手册,而是一部能够激发读者对世界运行规律产生全新理解的著作。

评分

《地理科学与现代科学技术体系》这个书名,让我对书中内容充满期待,仿佛已经看到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我猜想,这本书并非简单地罗列地理学知识,而是更侧重于展示地理科学是如何与当今最前沿的科学技术体系进行深度对话的。或许,马蔼乃先生会深入分析,诸如物联网、区块链、虚拟现实等技术,是如何被地理学家用来更有效地收集、处理、分析和展示地理信息的。它可能会探讨,在人工智能时代,地理学的研究范式是否会发生根本性的转变。我特别希望,书中能够阐述地理学如何借助现代科技,在环境保护、城市可持续发展、自然资源管理等领域,提供更具创新性和实践性的解决方案。这本书,我期望它能够让我看到地理学在解决当下与未来世界性问题中所扮演的愈发重要的角色。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