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餘無綫電通信(第四版)業餘電颱開設操作教程書籍 業餘無綫電通信技術 業餘通信設備*自學 無綫電愛好

業餘無綫電通信(第四版)業餘電颱開設操作教程書籍 業餘無綫電通信技術 業餘通信設備*自學 無綫電愛好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業餘無綫電
  • 無綫電通信
  • 業餘電颱
  • 通信技術
  • 無綫電愛好
  • 自學教程
  • 電子技術
  • 無綫電操作
  • 第四版
  • 入門指南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中流砥柱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人民郵電齣版社
ISBN:9787115386359
商品編碼:29304098542
叢書名: 業餘無綫電通信
齣版時間:2015-06-01

具體描述


  商品基本信息,請以下列介紹為準
商品名稱:  業餘無綫電通信
作者:  童效勇,陳方 編著
市場價:       50
ISBN號:   9787115386359
齣版社:   人民郵電齣版社
商品類型:  圖書

  其他參考信息(以實物為準)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語種:中文
  齣版時間:2015-06  版次:1  頁數:
  印刷時間:2015-06-01  印次:1  字數:

  目錄

第1章 什麼是業餘無綫電通信 
1.1 什麼是業餘電颱 
1.2 業餘無綫電的起源及在我國的發展曆程 
1.2.1 業餘無綫電通信的起源 
1.2.2 中國業餘無綫電曆史的簡述 
1.2.3 我國業餘無綫電愛好者在“突發事件”中的幾個真實故事
1.3 怎樣尋找業餘電颱 
1.3.1 電磁波以及波段的劃分 
1.3.2 業餘電颱的分區 
1.3.3 業餘電颱的呼號 
1.3.4 業餘電颱通信用的時間 
1.4 業餘電颱的活動內容是什麼 
1.4.1 多種多樣的通信操作實踐 
1.4.2 各種數據通信研究 
1.4.3 各種圖像通信研究 
1.4.4 業餘衛星通信 
1.4.5 月麵反射通信研究 
1.4.6 移動通信研究 
1.4.7 小功率通信研究 
1.4.8 V/U波段通信 
1.4.9 網絡業餘無綫電

 


第2章 業餘無綫電通信操作實踐 
2.1 業餘電颱的通信內容 
2.2 業餘電颱的信號報告 
2.3 業餘電颱地理位置的報告 
2.4 業餘電颱的QSL卡片 
2.4.1 什麼是QSL卡片 
2.4.2 如何製作QSL卡片 
2.4.3 如何填寫QSL卡片 
2.4.4 如何交換QSL卡片 
2.5 業餘電颱的登記 
2.5.1 電颱日記 
2.5.2 收聽日記 
2.6 業餘無綫電通信的語言 
2.6.1 通信中的“字母解釋法” 
2.6.2 通信用Q簡語 
2.6.3 電碼符號 
2.6.4 無綫電通信用的縮語 
2.6.5 通信用英語 
2.7 業餘無綫電通信基本程序 
2.7.1 呼叫前的準備工作 
2.7.2 普遍呼叫 
2.7.3 區域性呼叫 
2.7.4 迴答程序 
2.7.5預約聯絡呼叫 
2.7.6 未聽清對方呼號時的詢問呼叫 
2.7.7 雙方溝通後的聯絡程序 
2.7.8 異頻工作的呼叫方法 
2.7.9 插入呼叫的方法 
2.8 完整通信程序舉例 
2.9 網絡通信 
2.10 遇險通信和應急救援通信 
2.10.1 遇險通信 
2.10.2 應急救援通信


第3章 收發報技術的自我訓練 
3.1 正確地記憶電碼符號 
3.1.1 準確把握“點”?“劃”比例和“間隔” 
3.1.2 怎樣記憶電碼符號 
3.2 收報訓練 
3.2.1 收報的基本知識 
3.2.2 收報的自我訓練 
3.2.3 巧用CW學習軟件
3.2.4 適時進行機上抄收 
3.3 發報練習 
3.3.1 手鍵發報 
3.3.2 自動鍵發報 
3.4 嚴格自我要求,保證練習質量


第4章 業餘電颱的奬勵證書和競賽活動 
4.1 業餘電颱的奬勵證書 
4.1.1 CRSA?~9區奬狀(The CRSA ?~9 Award)
4.1.2 WAC聯絡到世界各大洲奬狀(Worked All Continents)
4.1.3 DXCC聯絡遠距離電颱俱樂部證書(DX Century Club)
4.1.4 WAS聯絡全美奬狀(Worked All States)
4.1.5 WAZ聯絡全部CQ分區奬狀(Worked All Zone)
4.2 業餘電颱的競賽 
4.2.1 業餘電颱競賽的一般要求 
4.2.2 主要的國際性競賽介紹 
4.2.3 國內的業餘無綫電比賽 
4.3 IOTA“空中之島”活動 
4.3.1 IOTA島嶼編號 
4.3.2 IOTA奬狀 
4.3.3 IOTA活動常用頻率 
4.3.4 IOTA遠徵 
4.3.5 IOTA競賽 
4.3.6 如何獲取和發布IOTA活動資訊


第5章 怎樣運用不同的業餘波段 
5.1 無綫電波的傳播方式 
5.2 電離層與天波傳播 
5.2.1 電離層概況 
5.2.2 電離層對電波傳播的影響 
5.3 太陽黑子的影響 
5.4 怎樣利用不同的業餘波段 
5.4.1 160m波段(1.8~2.0MHz) 
5.4.2 80m波段(3.5~3.9MHz) 
5.4.3 40m波段(7.0~7.1MHz) 
5.4.4 20m波段(14.0~14.35MHz) 
5.4.5 15m波段(21.0~21.45MHz) 
5.4.6 10m波段(28.0~29.7MHz) 
5.4.7 6m波段(50~54MHz) 
5.4.8 2m波段(144~148MHz) 
5.4.9 70cm波段(430~440MHz)
5.5 業餘波段上的信標(Beacons)


第6章 業餘短波天綫 
6.1 天綫 
6.1.1 天綫的主要特徵 
6.1.2 常用天綫 
6.1.3 天綫的安全架設 
6.2 傳輸綫 
6.2.1 傳輸綫基礎知識 
6.2.2 傳輸綫和天綫間的匹配 
6.2.3 平衡/不平衡轉換 
6.2.4 天綫假負載 
6.2.5 自製短波小環天綫


第7章 業餘無綫電收發信機 
7.1 短波收信機 
7.1.1 業餘無綫電通信對收信機的要求 
7.1.2 收信機介紹 
7.1.3 收音機改裝簡易收信機實驗 
7.2 短波發信機 
7.2.1 對發信機的要求 
7.2.2 DIY CW QRP 收發信機介紹 
7.2.3 AX94 DIY 單邊帶發信機介紹
7.3 超短波收發信機
7.3.1 FM調頻通信
7.3.2 超短波數字化通信
7.4 成品業餘無綫電收發信機介紹
7.4.1 手持式對講機
7.4.2 車載電颱
7.4.3 中繼颱
7.4.4 短波電颱
7.5 收發信設備中常見英文名字的意義 
7.5.1 收信部分 
7.5.2 發信部分 
7.5.3 共用部分 
7.6 自己動手製作輔助器材
7.6.1 功率計和駐波錶 
7.6.2 DIY電子電鍵


第8章 依法設置和使用業餘電颱 
8.1 業餘電颱的分類管理及相應操作能力要求 
8.2 個人設置業餘電颱的基本條件和申辦程序
8.3 單位設置業餘電颱的申辦程序 
8.4 特殊業餘無綫電颱和特設業餘電颱 
8.5 競賽呼號的申請使用 
8.6 如何申辦和使用業餘無綫電中繼颱 
8.7 業餘電颱涉外交流活動方麵管理的規定
8.7.1 有關外籍人員在華操作的規定
8.7.2 境外愛好者如何申請?辦理“業餘無綫電訪問操作證”


附錄
附錄1 為劃分頻率國際電信聯盟(ITU)劃分的世界3個分區圖
附錄2 《中華人民共和國無綫電管理條例》
附錄3 ITU劃分的世界75個分區圖
附錄4 美國《CQ》雜誌劃分的世界40個分區圖
附錄5 國際呼號序列分配錶
附錄6之(1)亞洲各國傢和地區呼號前綴分布圖
附錄6之(2)大洋洲各國傢和地區呼號前綴分布圖
附錄6之(3)歐洲各國傢和地區呼號前綴分布圖
附錄6之(4)北美洲各國傢和地區呼號前綴分布圖
附錄6之(5)南美洲各國傢和地區呼號前綴分布圖
附錄6之(6)加勒比海地區呼號前綴分布圖
附錄6之(7)非洲各國傢和地區呼號前綴分布圖
附錄6之(8)南極洲各科學考察站業餘電颱呼號前綴分布圖
附錄7之(1)UTC與部分地區時間換算錶
附錄7之(2)世界時區圖
附錄8 部分國傢和地區的QSL卡片管理局地址
附錄9 我國部分BY電颱的地址
附錄10之(1)國內普通郵件及港澳颱地區郵件資費錶
附錄10之(2)國際函件資費錶
附錄10之(3)部分特快專遞郵件資費錶
附錄11 各類通信業務通用的Q簡語(節錄)
附錄12 無綫電通信用縮語錶(節錄)
附錄13之(1)CRSA ?-9區奬狀式樣
附錄13之(2)CRSA ?-9區奬狀申請錶
附錄14之(1)WAC基本奬狀式樣
附錄14之(2)1.8MH




  精彩內容
 
......

  內容簡介
《業餘無綫電通信(第4版)》係統地介紹瞭開設、操作業餘電颱的基本知識和管理法規,同時介紹瞭有關業餘電颱奬狀、比賽、電波傳播、搶險救災和簡易的業餘通信設備等內容。本書既可作為開展業餘電颱活動的教材,也可作為業餘無綫電愛好者的自修讀本和手冊。本書曾作為中國無綫電協會的培訓推薦考試用書。

  作者簡介
童效勇(呼號 BA1AA),我國第*代餘無綫電會員,業餘無綫電愛好者,中國業餘無綫電協會顧問,曾參與國*業餘無綫電活動法規的起草製定工作。

 


《業餘無綫電通信(第四版)業餘電颱開設操作教程書籍 業餘無綫電通信技術 業餘通信設備自學 無綫電愛好》一書,旨在為廣大業餘無綫電愛好者提供一份係統、詳實、實用的操作指南。本書內容涵蓋瞭從入門到進階的各項知識與技能,力求讓讀者能夠獨立、安全、規範地搭建和操作自己的業餘電颱,並深入瞭解業餘無綫電通信的奧秘。 第一章 業餘無綫電通信概覽 本章將帶領讀者走進業餘無綫電通信的廣闊世界。我們將首先追溯業餘無綫電通信的曆史發展,瞭解其在技術進步和社會交流中所扮演的角色。接著,我們將闡述業餘無綫電通信的定義、特點以及其獨特的魅力所在,為何它能夠吸引全球數以百萬計的愛好者投入其中。 重點在於,我們將詳細介紹業餘無綫電通信的基本構成要素,包括但不限於: 業餘電颱 (Amateur Radio Station):這是整個通信係統的核心。我們將介紹業餘電颱的種類、功能以及其在通信鏈中的作用。 發射機 (Transmitter):負責將語音或數據信息轉換成無綫電波信號。 接收機 (Receiver):負責接收並解調來自其他電颱的信號。 天綫 (Antenna):用於發射和接收無綫電波的關鍵設備,其設計和架設對通信效果至關重要。 傳輸綫 (Transmission Line):連接發射機/接收機與天綫的導綫,其特性直接影響信號的傳輸效率。 電源 (Power Supply):為電颱設備提供穩定可靠的電力。 同時,本章還會強調業餘無綫電通信的社會價值與精神內涵,例如: 應急通信 (Emergency Communications):在自然災害或其他緊急情況下,業餘無綫電通信能夠提供可靠的通信保障,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 技術探索與實踐 (Technical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許多業餘無綫電愛好者熱衷於鑽研無綫電技術,自行設計、製造設備,不斷挑戰技術極限。 國際友誼與文化交流 (International Friendship and Cultural Exchange):通過電波,愛好者們可以跨越國界,與世界各地的同好交流,分享經驗,增進瞭解。 個人興趣與愛好 (Personal Interest and Hobby):業餘無綫電本身就是一種極具吸引力的智力型愛好,能夠鍛煉動手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二章 業餘電颱的搭建與基礎操作 本章是本書的核心操作部分,將指導讀者如何從零開始搭建自己的業餘電颱。我們將深入剖析電颱的選型,根據不同的預算、使用場景和個人需求,推薦適閤的電颱類型,例如: 手持式對講機 (Handheld Transceivers - HTs):便攜性好,適用於近距離通信和戶外活動。 車載電颱 (Mobile Transceivers):安裝在汽車上,擴大通信範圍。 固定颱電颱 (Base Station Transceivers):功率較大,性能穩定,適用於遠距離通信。 在設備選型之後,我們將詳細介紹電颱的連接與調試: 電源的連接與安全:強調電力的穩定性和安全性,避免損壞設備或發生危險。 天綫的選型與安裝:這是影響通信質量的關鍵環節。我們將介紹不同類型天綫(如偶極天綫、八木天綫、垂直天綫等)的特點、安裝要點和注意事項,以及如何根據實際環境選擇最閤適的天綫。 傳輸綫的連接與匹配:講解傳輸綫的類型、長度選擇以及如何確保傳輸綫的電氣匹配,以最大限度地減少信號損耗。 基本的操作指令與規範:介紹業餘無綫電通信中常用的術語、呼號的含義與使用、通信協議以及基本的通話技巧。 本章還會涵蓋電颱的日常維護與故障排除: 設備檢查與保養:如何定期檢查電颱、天綫、電源等設備,確保其正常工作。 常見故障的判斷與處理:指導讀者識彆和解決一些常見的通信故障,例如信號弱、無法發射、接收乾擾等。 第三章 業餘無綫電通信技術深入 在本章中,我們將帶領讀者更深入地探索業餘無綫電通信背後的技術原理。 電磁波的傳播原理 (Electromagnetic Wave Propagation):我們將從基礎的電磁理論齣發,講解無綫電波是如何在空間中傳播的。重點會放在影響通信距離和效果的傳播模式,如: 視距通信 (Line-of-Sight Propagation):適用於超高頻(UHF)和微波頻段,距離受地球麯率限製。 地波傳播 (Ground Wave Propagation):適用於低頻(LF)和中頻(MF)段,可以繞過地錶傳播。 天波傳播 (Skywave Propagation):適用於短波(HF)段,通過電離層的反射可以實現遠距離通信,並詳細介紹電離層對不同頻率的影響以及一天中、季節的變化。 不同頻段的特性與應用 (Characteristics and Applications of Different Frequency Bands):業餘無綫電通信涵蓋瞭從極低頻到極高頻的多個頻段。本章將逐一介紹: 長波 (LF) 和 中波 (MF):傳播距離遠,但帶寬窄,適閤遠距離通信。 短波 (HF):最重要的業餘無綫電頻段,能夠實現全球通信,但易受電離層影響。 甚高頻 (VHF) 和 超高頻 (UHF):主要用於近距離通信、中繼通信和衛星通信。 微波 (Microwave):用於點對點通信、衛星通信和射電天文學等。 調製與解調技術 (Modulation and Demodulation Techniques):我們將解釋如何將語音或數據信息加載到載波上(調製),以及如何從接收到的信號中提取原始信息(解調)。介紹常見的調製方式,如: 幅度調製 (AM) 頻率調製 (FM) 單邊帶 (SSB) 數字模式 (Digital Modes),如FT8、PSK31等,它們在現代業餘無綫電通信中越來越重要。 通信協議與標準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and Standards):瞭解業餘無綫電通信中的國際標準和常用協議,以確保不同國傢、不同設備之間的互通性。 第四章 業餘通信設備詳解 本章將對各類業餘無綫電通信設備進行更詳盡的介紹和分析,幫助讀者做齣更明智的選擇。 發射機與接收機的核心技術 (Core Technologies of Transmitters and Receivers):深入探討接收機和發射機的內部構造和關鍵技術,如: 靈敏度 (Sensitivity):接收機能夠接收到的最小信號強度。 選擇性 (Selectivity):接收機能夠區分不同頻率信號的能力。 發射功率 (Transmitting Power):設備能夠輸齣的最大功率。 數字信號處理 (DSP):現代電颱中用於提升性能的關鍵技術。 天綫係統精講 (In-depth Antenna System): 天綫設計原理:講解不同天綫類型的物理原理,如偶極天綫、垂直天綫、定嚮天綫(如八木天綫)的工作方式。 天綫性能指標:如增益 (Gain)、駐波比 (SWR)、輻射方嚮圖 (Radiation Pattern) 等。 天綫調諧與匹配:如何使用天綫調諧器 (Antenna Tuner) 來匹配不同阻抗的天綫和設備,以及達到最小駐波比。 架設技巧與安全:在高處或復雜環境中架設天綫的注意事項,以及防雷擊、防觸電的安全措施。 電源設備的選擇與管理 (Selection and Management of Power Supply Equipment): 蓄電池 (Batteries):介紹不同類型蓄電池(如鉛酸電池、鋰電池)的特點、容量計算以及安全使用。 穩壓電源 (Regulated Power Supplies):選擇閤適功率和穩定性的穩壓電源,以保證設備正常工作。 備用電源方案 (Backup Power Solutions):在緊急情況下,如何構建可靠的備用電源係統。 輔助設備介紹 (Introduction to Auxiliary Equipment): SWR錶 (SWR Meter):測量天綫與傳輸綫的匹配情況。 功率計 (Power Meter):測量發射功率。 天綫開關 (Antenna Switch):方便切換多根天綫。 數字模式接口 (Digital Mode Interfaces):連接電颱與電腦,實現數字通信。 自動化控製設備 (Automation Control Devices):如天綫轉颱、自動調諧器等。 第五章 業餘無綫電通信的實踐與發展 本章將超越基礎操作,引領讀者探索業餘無綫電通信的更廣闊天地。 通信技巧與禮儀 (Communication Skills and Etiquette): 清晰準確的呼叫與應答。 有效的信息傳遞,包括報告信號強度、方位等。 遵守通信紀律,避免乾擾他人。 掌握不同模式下的通信技巧,例如在SSB和數字模式下的交流方式。 業餘無綫電競賽與活動 (Amateur Radio Contests and Activities): 介紹各種類型的業餘無綫電競賽,如DX競賽 (DX Contest)、全嚮競賽 (All-Band Contest) 等,以及參賽的目的和技巧。 參與特殊活動,如紀念日通信、搜救活動通信支持等。 業餘衛星通信 (Amateur Satellite Communications): 介紹業餘衛星的種類和工作原理。 如何與業餘衛星進行通信,包括計算衛星過境時間、選擇閤適的設備和天綫。 數字模式通信的深度應用 (In-depth Application of Digital Modes): 詳細介紹目前流行的數字模式,如FT8、JT65、PSKR等,以及它們在低功率、遠距離通信中的優勢。 學習如何使用相應的軟件,進行信號解碼、發送和數據交換。 業餘無綫電與其他領域的結閤 (Integration of Amateur Radio with Other Fields): 無綫電遙測 (Radio Telemetry):利用無綫電技術傳輸傳感器數據。 低功耗廣域網 (LPWAN) 研究:業餘無綫電在物聯網等領域的潛在應用。 業餘無綫電在科學研究中的作用。 職業發展與業餘無綫電 (Career Development and Amateur Radio): 業餘無綫電愛好者在通信、電子、IT等領域的職業優勢。 如何將業餘無綫電的技能轉化為職業競爭力。 附錄 常用業餘無綫電術語匯編。 全球業餘無綫電呼號分配錶。 各國/地區業餘無綫電管理規定概要。 推薦的業餘無綫電網站與資源鏈接。 本書通過圖文並茂、由淺入深的方式,力求為每一位業餘無綫電愛好者提供一條清晰的學習路徑。無論您是初次接觸無綫電,還是希望進一步提升自己的通信技能,本書都將是您不可或缺的良師益友。通過學習本書,您將不僅能夠熟練操作自己的電颱,更能深入理解無綫電通信的科學原理,體驗跨越時空的通信樂趣,並可能因此結識一群誌同道閤的朋友,共同探索無綫電的無限可能。

用戶評價

評分

說實話,我購買這本書的主要目的是為瞭係統學習如何通過業餘無綫電進行應急通信和野外操作。過去我隻關注短波遠程通信的DX(遠距離通信),對“便攜式”和“應急備份”這一塊涉獵不深。這本書的“業餘電颱開設操作教程”部分,著重介紹瞭如何設計和搭建輕量化、高效率的野外天綫係統,比如各種垂直接地天綫和偶極天綫的架設技巧,這些內容在其他教材中往往是一筆帶過。書中詳細分析瞭不同地形和植被對信號傳播的影響,並提供瞭實用的解決方案,比如如何在城市“熱島效應”中優化VHF/UHF通信。更讓我驚喜的是,它對SOTA(山頂行動)和POTA(公園行動)等流行的活動模式的技術要求和操作規範也有涉及,這直接滿足瞭我將愛好與戶外活動結閤起來的需求。閱讀完這部分內容後,我立即著手準備我的夏季野外通信裝備包,那種掌控全局的感覺非常棒。

評分

我購買這本書的時候,更側重於它作為“自學”材料的適用性。過去我嘗試過幾種在綫課程,但總覺得缺乏係統的結構和即時的反饋感。這本《業餘無綫電通信(第四版)》的自學體驗非常好,它的章節邏輯推進非常自然,知識點間的銜接流暢得像一條精心鋪設的軌道。每個章節末尾都有相關的思考題和實踐建議,強迫讀者迴顧並應用剛學到的知識,這纔是真正有效的學習方式。此外,書中對“業餘通信設備”的介紹並非簡單的産品目錄羅列,而是側重於講解關鍵參數的含義——比如接收機的動態範圍、發射機的頻譜純淨度等,這教會我如何真正去“評估”和“選擇”設備,而不是盲目跟風購買昂貴的産品。這本書真正做到瞭把復雜的“技術”轉化為可操作的“知識”,讓我能以一個更成熟的心態去享受無綫電愛好帶來的無窮樂趣。

評分

作為一名對無綫電曆史和技術發展感興趣的資深愛好者,我發現這本書在“業餘無綫電通信技術”的深度上做得非常齣色,遠超齣瞭基礎入門書籍的範疇。它並沒有滿足於停留在介紹現有技術,而是深入探討瞭為什麼某些技術方案(比如SSB與FM在特定場景下的優劣)會成為主流,並且對未來的技術發展趨勢,例如軟件定義無綫電(SDR)在業餘領域的應用前景進行瞭審慎的展望。書中對調製解調技術的數學模型和實際應用場景的結閤,對於已經有一定電子基礎的讀者來說,提供瞭絕佳的深化學習材料。我尤其欣賞其中對電磁兼容性(EMC)問題的討論,這對於在傢庭環境中進行設備調試的愛好者至關重要,能有效避免鄰裏間的乾擾投訴。這本書的厚度和內容的廣度,足以支撐一名愛好者持續鑽研數年之久。

評分

這本《業餘無綫電通信(第四版)》對於我這個業餘無綫電愛好者來說,簡直是如獲至寶。我過去在接觸這個領域時,總覺得那些深奧的理論知識和復雜的操作規程讓人望而卻步。然而,這本書的編排方式非常巧妙,它從最基礎的概念入手,逐步深入,用非常生活化的語言解釋瞭諸如電波傳播、天綫原理這些核心技術。我記得有一次我嘗試搭建自己的小型電颱,對如何選擇閤適的饋綫和匹配器感到非常睏惑,市麵上很多資料要麼過於專業,要麼過於膚淺。翻閱這本書的第四版後,書中關於阻抗匹配和駐波比(VSWR)的圖解說明讓我茅塞頓開。它不僅告訴我“應該怎麼做”,更重要的是解釋瞭“為什麼這麼做”,這種對原理的透徹講解,極大地增強瞭我對這門學科的理解和自信心。尤其是關於現代數字通信模式(如FT8)的介紹部分,結閤瞭最新的軟件和硬件發展,讓我能夠快速跟上時代的步伐,真正享受到無綫電帶來的樂趣。這本書絕對是入門與進階之間最好的橋梁。

評分

拿到這本教材時,我原本的期望值並不高,因為市麵上的教程往往更新迭代速度跟不上技術發展,很多內容都停留在上個世紀的電子管時代。但《業餘無綫電通信(第四版)》徹底顛覆瞭我的印象。它的內容組織邏輯非常嚴謹,簡直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老HAM(業餘無綫電操作員)手把手地教你。最讓我欣賞的是它對“電颱開設”這一實操環節的詳盡指導。從獲取呼號的流程、頻率規劃到實際發射的規範,每一個細節都處理得非常到位,避免瞭新手在操作中可能遇到的法律和技術陷阱。我特彆喜歡它在講解設備選型時所采用的對比分析方法,比如對比瞭不同類型的收發信機在接收靈敏度和選擇性上的差異,這對於預算有限的新手來說至關重要。這本書不是簡單的理論堆砌,而是充滿瞭實戰經驗的結晶,對於希望從“聽眾”轉變為“參與者”的愛好者來說,是不可或缺的行動指南。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