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OLED顯示技術導論
定價:69.00元
作者:於軍勝,鍾建
齣版社:科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8-04-01
ISBN:9787030567604
字數:
頁碼:211
版次:0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近年來,全球OLED技術和産業布局發展迅猛,柔性高世代OLED生産綫陸續建設、投産,OLED産業無疑成為電子信息領域的産業藍海。然而與之不相匹配的是OLED專業人員和相關書籍的嚴重不足。《OLED顯示技術導論》從有機電緻發光二極管設計的基礎理論著手,逐步拓展到當前實際工程應用到的各種發光器件的設計和應用原理。涉及的內容有很強的工程性和實踐性,同時又保證瞭足夠的理論深度,充分做到瞭理論結閤實際。
目錄
目錄
章 緒論 1
1.1 OLED的特點 6
1.2 OLED的應用 9
參考文獻 13
第2章 OLED基本理論 14
2.1 半導體能級 14
2.2 基態與激發態 16
2.3 熒光輻射與磷光輻射 19
2.4 激基復閤物與激基締閤物 21
2.5 激發態能量轉移機理 27
參考文獻 30
第3章 OLED基礎知識 32
3.1 OLED的分類 32
3.2 OLED的結構 36
3.3 OLED工作原理 38
3.4 OLED性能參數 42
3.5 OLED的製備工藝 45
參考文獻 50
第4章 載流子注入與傳輸材料 52
4.1 電極材料 52
4.2 空穴注入材料 53
4.3 空穴傳輸材料 55
4.4 電子注入材料 57
4.5 電子傳輸材料 58
參考文獻 62
第5章 發光層材料 65
5.1 熒光發光材料 65
5.2 磷光發光材料 72
5.3 延遲熒光材料 80
5.4 主體材料 82
參考文獻 89
第6章 OLED顯示與TFT技術 95
6.1 TFT技術 95
6.2 OLED顯示技術 111
6.3 TFT-LCD與AMOLED顯示技術 121
參考文獻 139
第7章 OLED照明技術 141
7.1 白光OLED技術 144
7.2 OLED照明的特點 150
7.3 OLED與現有照明技術的對比 154
參考文獻 158
第8章 OLED封裝技術 161
8.1 蓋闆封裝 162
8.2 薄膜封裝 165
8.3 銦封接 169
8.4 熔塊熔接密封 170
參考文獻 173
第9章 OLED其他技術 174
9.1 柔性OLED 174
9.2 透明OLED 178
9.3 顔色可調OLED 181
9.4 一體化器件 185
9.5 量子點發光技術 187
9.6 鈣鈦礦發光技術 190
參考文獻 195
0章 OLED相關産業化技術 199
10.1 Roll to roll process技術 199
10.2 噴墨打印 202
10.3 絲網印刷技術 207
10.4 激光熱轉印 209
參考文獻 211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作為一名對電子産品有著濃厚興趣的業餘愛好者,我經常會在購買電子産品時糾結於屏幕的類型。市麵上的OLED手機、電視層齣不窮,但究竟它們好在哪裏,又有哪些潛在的劣勢,我一直沒有一個清晰的認識。這本書的齣現,恰好填補瞭我在這方麵的知識空白。我特彆注意到書中開篇就花瞭大量的篇幅來梳理顯示技術的演變史,從最早的CRT到LCD,再到現在的OLED,這種宏觀的視角讓我對整個行業的發展脈絡有瞭更直觀的理解。我能感覺到作者在敘述曆史時,並非簡單的羅列事實,而是巧妙地將技術的進步與當時的市場需求、用戶體驗的變化聯係起來,使得整個過程更加生動有趣。我非常期待書中能對OLED相比於LCD的優勢進行更深入的剖析,比如在色彩還原、響應速度、功耗以及可視角度等方麵,究竟能帶來多大的提升。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非常吸引人,簡約的黑色背景配上那標誌性的OLED發光像素點,瞬間就勾起瞭我對顯示技術的興趣。我一直對智能手機和平闆電腦上那色彩鮮艷、對比度極高的屏幕感到好奇,總覺得它們和傢裏的老電視屏幕有著本質的區彆。翻開第一頁,就被那清晰的排版和流暢的語言所吸引。作者似乎有著非常紮實的專業知識,但又懂得如何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來解釋復雜的概念。我尤其喜歡書中對OLED原理的初步介紹,雖然我還沒有深入研究,但那種“自發光”的概念,聽起來就充滿瞭未來感。感覺這本書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嚮導,將我帶入瞭一個全新的視覺世界,讓我對眼前所見的每一個像素,背後隱藏的科技奧秘,都充滿瞭探索的欲望。我期待著接下來的章節,能更深入地瞭解OLED是如何實現如此驚艷的顯示效果的。
評分一直以來,我對物理和工程類的書籍都抱有一種敬畏感,總覺得裏麵充斥著復雜的公式和晦澀的理論。然而,當我翻開《OLED顯示技術導論》時,這種刻闆印象被徹底打破瞭。我之所以選擇這本書,是因為我身邊有很多從事顯示技術相關工作的朋友,他們常常會提到OLED的優越性,讓我心生嚮往。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接地氣,作者善於將復雜的物理概念用生活化的例子來解釋,例如,在描述OLED的色彩錶現時,作者可能會拿調色闆上的顔料來類比,讓我一下子就明白瞭不同顔料混閤能産生多少種色彩,進而理解OLED像素能夠精細調控顔色的能力。我期待書中能夠進一步探討OLED在不同應用場景下的性能錶現,比如在暗光環境下觀看電影時,OLED的黑色錶現會帶來怎樣的沉浸感,以及在戶外強光下,OLED屏幕的可見度是否會受到影響。
評分我一直認為,瞭解一項技術的最佳方式,就是從它的基礎原理開始。正因如此,我毫不猶豫地購買瞭《OLED顯示技術導論》。我一直對現代科技的發展感到著迷,尤其是那些能夠直接影響我們日常生活的技術,而顯示屏無疑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環。這本書給我最直觀的感受是,它並不是一本枯燥的技術手冊,而更像是一次對OLED技術探索的旅程。我喜歡書中對OLED材料的分類和介紹,比如OLED的有機發光層是如何通過不同的化學結構實現不同顔色的發光,這讓我對“有機”二字有瞭更深的理解。我尤其期待書中能夠詳細講解OLED屏幕的製造過程,從最初的基闆處理到最後的封裝,每一步都充滿瞭精密的工藝,我希望能夠從中窺探到一絲現代工業的魅力。
評分說實話,我之前對“OLED”這個詞的理解僅限於“聽起來很高大上”,感覺它就是高端屏幕的代名詞。但拿到這本《OLED顯示技術導論》後,我纔意識到自己對它的認知是多麼的片麵。我之所以購買這本書,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我最近購買瞭一颱OLED電視,想瞭解一下這個“新玩意兒”到底有什麼特彆之處。在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被書中對OLED發光機製的詳細闡述深深吸引。那些關於有機材料、電激發、光子發射的描述,雖然帶著些許專業術語,但作者通過豐富的圖解和生動的類比,讓我這個非專業人士也能大緻領會其中的精髓。我尤其對書中關於OLED屏幕的“燒屏”現象的討論感到好奇,這是否是OLED技術固有的缺陷,又有哪些技術手段可以有效避免,是我非常想從接下來的內容中找到答案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