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现代通信原理
定价:29.80元
作者:樊昌信,樊昌信,任光亮著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10-01
ISBN:978711519820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00kg
编辑推荐
1.名师编写:本教材的作者为全国“通信原理”教材的鼻祖、知名教授----樊昌信老师编写。
2.通俗,浅显:本书是针对大专院校中“通信原理”课程安排时数较少的通信专业学生。阐述中着重分析推理和讲述物理概念,尽可能缩减繁琐的数学推导。各章末皆附有思考题和习题。思考题协助读者复习本章内容,而习题则可以促使读者深入领会本章内容,将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每章末还附有少量参考文献,供读者查阅有关结论的出处。
内容提要
本书系统、清晰地介绍了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术,以及设计与分析的方法。全书共分10章。内容包括通信的基本概念、通信系统的组成、分类和性能指标要求、确知信号和*信号的分析、信道的基本特性和对信号传输的影响、模拟调制系统、数字基带传输系统、数字带通传输系统、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差错控制原理、同步原理和信道复用原理等。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通信工程、电子信息、计算机通信等专业的本科生教材或考研参考书。
目录
作者介绍
樊昌信 博士生导师:国内外通信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被推选为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学会会士(IEEE Fellow)、中国通信学会会士、中国电子学会会士,并被英国萨瑞大学(University of Surrey)聘为荣誉客座教授(1 999—2002),陕西省科协曾授予“陕西科技精英”称号
文摘
序言
我是一名对通信领域充满好奇的在校学生,一直想找一本能够系统性地、深入地讲解现代通信原理的图书。在同学的推荐下,我选择了《现代通信原理》。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的“厚重感”——不仅仅是纸张的厚度,更是知识的厚重感。从最基础的信号表示、频谱分析,到信源编码、信道编码、调制解调,再到各种先进的通信系统设计,它几乎像一个通信原理的百科全书,将各个环节都进行了细致入微的阐述。 我尤其欣赏作者在讲解过程中展现出的严谨和细致。比如,在讲到各种编码方式时,作者不仅给出了数学模型,还详细分析了它们在纠错能力、编码效率等方面的差异,并且会结合实际应用场景来解释为什么要选择某种特定的编码。这让我觉得,学习通信原理不仅仅是记住公式,更重要的是理解其背后的逻辑和工程意义。书中涉及的一些数学推导虽然复杂,但作者的讲解思路清晰,层层递进,让人能够跟得上。
评分阅读《现代通信原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在探索一个精密而又充满智慧的工程世界。书中的内容安排非常有逻辑性,从基础概念的铺垫,到复杂理论的深入剖析,再到实际通信系统的介绍,环环相扣,循序渐进。我特别喜欢书中对各种通信协议和标准的介绍,比如TCP/IP协议栈在网络通信中的作用,以及各种无线通信标准(如Wi-Fi、蓝牙)的技术特点。这些内容让我对我们日常使用的通信技术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专业,但又不会让人望而却步。作者在阐述复杂概念时,常常会使用形象的比喻和生动的例子,这大大降低了学习的难度,也增加了阅读的趣味性。我记得在看关于多径衰落的内容时,作者就用了一个很贴切的比喻,解释了信号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反射和衍射,导致接收到的信号是多个信号的叠加,从而产生衰落。这种讲解方式让我一下子就理解了抽象的物理现象。这本书无疑是我在通信领域学习道路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深度和广度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在介绍基本原理的同时,也非常注重与现代通信技术的结合。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多址接入技术和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的章节印象深刻。这些技术是当前4G、5G等移动通信系统实现高数据速率和高频谱效率的关键。书中对TDMA、FDMA、CDMA等传统多址技术的原理进行了清晰的讲解,然后过渡到OFDMA等更先进的技术,并分析了它们各自的优缺点。在MIMO部分,作者不仅介绍了空分多址(SDMA)的思想,还详细解释了各种MIMO技术,如Alamouti码、STBC、V-BLAST等,以及它们在实际通信系统中如何提升性能。 让我感到欣慰的是,作者在讲解这些前沿技术时,并没有回避数学上的严谨性,而是通过巧妙的推导和清晰的图示,让读者能够理解其中的逻辑。例如,在介绍MIMO系统中的信道矩阵和信号处理时,虽然涉及到一些线性代数和概率论的知识,但作者的处理方式让我觉得并不枯燥,反而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数学之美。这本书就像一座桥梁,连接了通信的理论基础和现实世界的应用,让我觉得学到的知识不再是空中楼阁,而是有实际价值的。
评分我一直认为,一本优秀的教材不应该仅仅是知识的搬运工,更应该能够激发读者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相当出色。作者在讲解某些概念时,会引用一些通信发展史上的经典案例,比如早期电话的诞生、无线电的发现过程等,这让我在学习枯燥的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能感受到通信技术发展的魅力。同时,书中也提到了一些通信领域的开放性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比如量子通信、人工智能在通信中的应用等,这让我意识到通信领域还在不断地进步,还有很多值得探索的地方。 另外,这本书的排版和设计也值得称赞。字体大小适中,行间距合理,公式和图表清晰明了,阅读起来非常舒适。虽然这是一本比较厚重的专业书籍,但在阅读过程中,我并没有感到眼睛疲劳。而且,书中对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都做了特别的提示和区分,避免了我们这些初学者走入误区。总的来说,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教科书,更像是一位耐心且知识渊博的老师,引导我一步步深入了解现代通信的世界。
评分这本书我拿到手大概有半个月了,最近才有时间静下心来翻看。作为一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通信原理一直是我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说实话,一开始拿到《现代通信原理》这本书,我还有点担心它会过于理论化,难以理解。但翻开目录,看到清晰的章节划分和循序渐进的知识点安排,我就松了一口气。从最基础的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的介绍,到信息论、信道编码、调制解调技术,再到各种先进的通信系统,这本书几乎涵盖了通信领域的大部分核心内容。 我特别喜欢书中对概念的解释方式。作者并没有一味地堆砌公式和定理,而是深入浅出地将复杂的原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阐释出来,并且辅以大量的图示和实例,这对于初学者来说非常友好。比如,在讲解香农定理的时候,作者不仅给出了数学推导,还形象地比喻了信道的容量就像一个“水管”,而信息就像“水流”,容量越大,单位时间内能传输的信息就越多。这种类比让我一下子就抓住了核心思想,而不是被一堆符号弄得晕头转向。而且,每章末尾的习题也很有针对性,既有概念性的问题,也有需要计算和分析的题目,能够帮助我巩固所学知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