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匿名通信理论与技术
定价:100.00元
作者:吴振强,周彦伟,霍成义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9-01
ISBN:9787030457431
字数:378000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不断普及和物联网的逐步推广 ,未来人们在数字空间下的活动将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尤其是在我国信息消费产业的持续推动下,增强人 们在数字空间下的自我保护意识,指导人们在网络空 间下用匿名通信的方法对自己的隐私进行保护将是一 项非常有价值的工作。本书以网络空间下用户隐私保 护的匿名通信技术为研究对象,对匿名通信的理论、 技术和应用等进行系统性的归纳和总结,对引导人们 在网络空间下的隐私保护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
吴振强、周彦伟、霍成义编*的《匿名通信理论 与技术》以理论为指导,以应用为目标,包含大量的 模型与实例,可作为计算机、通信和信息安全等专业 本科生、研究生的教材或自学参考书,也可供教师、 科研人员及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我拿到手时,第一感觉就是它很厚实,而且封面设计也比较严谨,一看就知道不是那种浅尝辄止的科普读物。我本身从事的是网络安全方面的工作,虽然不直接涉及到匿名通信的开发,但对相关的技术原理和应用场景非常感兴趣,因为这直接关系到我们日常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性。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系统地梳理匿名通信的发展历程,从早期的概念提出到现在的各种技术演进,让我能够有一个整体的把握。特别是,我非常想了解在不同应用场景下,比如即时通讯、网络浏览、文件共享等,匿名通信技术是如何被应用的,以及它们各自的侧重点和挑战。书里会不会深入讲解那些听起来很“高大上”的加密算法和协议?比如,他们会详细解释那些数学原理吗?我不是数学专业出身,但如果能用相对易懂的方式讲清楚,我还是愿意花时间去学习的。另外,我对匿名通信的伦理和法律方面也有些许关注,不知道这本书是否会触及这方面的内容,比如匿名通信的界限在哪里?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如何更好地利用这些技术?
评分这本书我最近才刚拿到手,虽然还没来得及深入阅读,但从目录和前言来看,它似乎是一部非常深入探讨“匿名”这个概念的书籍。我特别感兴趣的是作者是如何从理论层面去界定匿名性的,以及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下,匿名性所面临的挑战和实现方式。书名中“理论与技术”的组合,让我预感到这本书不会仅仅停留在概念层面,而是会着重介绍实现匿名的具体技术手段。我很好奇作者会介绍哪些主流的匿名化技术,比如差分隐私、同态加密、零知识证明等等,以及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劣势。我非常期待能够在这本书中找到关于如何平衡隐私保护与信息可用性之间关系的深刻见解。毕竟,在如今大数据时代,如何在保护个人隐私的同时,又能充分挖掘数据的价值,是摆在所有人面前的难题。这本书的出现,或许能为我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从作者的背景来看,他们应该在这方面有很深的积累,这一点让我对这本书的专业性和深度充满了信心。我打算先从理论基础部分开始,理解作者构建的框架,然后再逐步深入到技术细节,希望能够在这本书的引导下,对匿名通信的理论和技术有更全面的认识。
评分这本关于匿名通信的书,我拿来主要是想了解一下当下技术领域在隐私保护方面的一些前沿进展。我记得以前接触过一些关于加密货币的匿名性讨论,觉得很有意思,也了解到一些匿名通信技术是实现这些匿名的基础。所以,当看到这本书的题目时,我immediately就产生了兴趣。我希望书中能对当前主流的匿名通信协议,比如Tor、I2P等,进行详尽的介绍,不仅仅是它们的原理,更重要的是它们在实际使用中会遇到哪些瓶颈,以及研究人员正在尝试哪些改进措施。我特别想知道,在面对国家级的监控或者大型网络攻击时,这些匿名通信技术是否还有效?它们的局限性在哪里?书中会不会探讨一些新兴的匿名技术,例如基于区块链的隐私保护方案,或者一些更复杂的密码学构造?我个人对那些能够提供更强匿名性保证,同时又不会带来过大性能损耗的技术特别感兴趣。当然,这本书的理论部分也很重要,理解了背后的数学原理和逻辑,才能更好地把握技术的本质。总而言之,我期望这本书能够为我提供一个清晰的技术路线图,让我能够洞察匿名通信领域的最新动态和未来发展方向。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本身就给我一种探索未知的神秘感。“匿名通信”,这个词汇总能勾起我内心深处对隐私和自由的向往。我一直在思考,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如何才能在享受便捷的网络服务的同时,又能保护好自己的数字足迹不被随意窥探。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为我打开一扇了解匿名通信世界的大门,让我明白“匿名”到底是如何实现的。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详细介绍那些我们可能闻所未闻,但却至关重要的技术手段。例如,那些能够让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变得“看不见”的加密算法,或者那些能够让我们的网络踪迹变得模糊不清的代理服务。我希望作者能够用清晰易懂的语言,为我解析这些复杂的技术原理,让我能够理解它们是如何协同工作的,又是如何共同构筑起一道道保护我们隐私的屏障。同时,我也想知道,在追求绝对匿名性的道路上,我们是否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陷阱”或者“副作用”。例如,过度的匿名是否会助长不法行为,或者影响信息的可追溯性和可信度?这本书能否为我提供一些这方面的思考和探讨?
评分从我拿到这本书开始,我就被它所涉及的“匿名通信”这个主题深深吸引了。在我看来,这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是一个关乎个人自由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深入理解“匿名”的真正含义,它在不同语境下可能代表着什么,以及为什么在现代社会中,匿名通信变得越来越重要。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对各种实现匿名性的技术进行详细的剖析,比如,那些能够隐藏用户真实身份的加密技术、代理服务器技术,或者是一些更复杂的匿名网络架构。我想要知道这些技术是如何运作的,它们各自的优点和缺点是什么?在实际应用中,它们又会面临哪些挑战,比如性能损耗、易用性问题,或者被追踪的风险?我个人对那些能够提供较高安全性和隐私性的技术很感兴趣,比如,那些能够抵抗流量分析和元数据收集的技术。而且,我希望这本书能为我提供一些案例分析,让我能够看到匿名通信技术是如何在现实世界中被应用的,以及它们可能带来的影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