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激光在大氣和海水中傳輸及應用
定價:98.00元
作者:王英儉
齣版社:國防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5-12-01
ISBN:9787118103120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激光大氣傳輸已成為近代大氣光學及其工程應用領域*前沿、*活躍的研究內容之一,並取得一係列突破性進展。王英儉、範承玉、魏閤理所*的《激光在大氣和海水中傳輸及應用/現代激光技術及應用叢書》著重反映瞭當前激光大氣傳輸問題的若乾前沿進展br/> 本書主要介紹激光大氣傳輸數學物理基礎知識;激光在大氣和海水中的衰減效應,以及一些重要的高分辨率大氣分子吸收綫參數;激光大氣傳輸湍流效應和非綫性熱暈效應及其自適應光學相位校正問題的主要理論和實驗研究結果,包括超短脈衝激光大氣傳輸自聚焦效應的研究進展、激光大氣傳輸在大氣參數激光雷達探測、激光通信和激光成像中的應用br/> 本書內容新穎、物理概念清晰,可供從事與激光大氣傳輸相關的科技工作者以及高等院校理工科大學生和研究生參考br/>
目錄
章 激光大氣傳輸數學物理基礎 1.1 光波傳輸方程及其近似 1.1.1 近軸近似標量波動方程 1.1.2 光波傳輸的幾種近似求解方法 1.1.3 激光大氣傳輸相位校正原理 1.2 地球大氣的物理基礎 1.2.1 大氣基本狀態與結構 1.2.2 大氣的主要成分 1.2.3 大氣流體動力學方程及其近似 1.3 激光大氣衰減基礎 1.3.1 大氣氣體分子吸收光譜基礎 1.3.2 粒子光散射理論基礎 1.4 大氣光學湍流 1.4.1 大氣湍流量綱分析 1.4.2 Kolmogorov湍流及其特徵參數 1.4.3 非均勻各嚮同性湍流 1.5 小結與展望 參考文獻第2章 激光在大氣和海水中的衰減 2.1 大氣氣體分子的吸收 2.1.1 主要大氣氣體分子的吸收光譜 2.1.2 高分辨率、高靈敏度大氣吸收光譜的測量方法 2.1.3 高分辨率大氣分子吸收光譜的部分測量結果 2.1.4 激光大氣分子吸收計算方法 2.2 大氣氣溶膠的衰減 2.2.1 大氣氣溶膠粒子對激光的吸收及其測量方法 2.2.2 氣溶膠衰減計算方法 2.3 常用激光波長大氣吸收和散射係數 2.4 激光在海水中的衰減 2.4.1 海水中光輻射傳輸方程 2.4.2 海水的光學性質 2.4.3 激光在海水中傳輸 2.5 小結與展望 參考文獻第3章 激光大氣傳輸湍流效應 3.1 激光大氣傳輸湍流效應 3.1.1 光強和相位起伏及其頻譜特性分析 3.1.2 光強閃爍 3.1.3 光束到達角起伏特徵 3.1.4 激光傳輸Strehl比近似理論 3.2 湍流效應自適應光學校正 3.2.1 湍流效應相位校正及其殘差近似分析 3.2.2 激光大氣傳輸湍流效應及其相位校正實驗研究 3.3 激光大氣傳輸相位校正非等暈性 3.3.1 聚焦非等暈性 3.3.2 角非等暈性 3.4 強湍流效應的自適應光學校正若乾問題 3.4.1 強閃爍效應對相位校正的影響 3.4.2 不連續相位及校正研究 3.4.3 並行梯度下降算法自適應光學校正 3.5 小結與展望 參考文獻第4章 激光大氣傳輸非綫性效應 4.1 熱暈效應的幾何光學近似分析及其定標參數 4.1.1 穩態熱暈效應 4.1.2 瞬態熱暈效應 4.2 整束熱暈效應相位補償近似分析 4.2.1 等效熱透鏡效應的q參數變換 4.2.2 整束熱暈相位校正定標參數分析 4.3 湍流熱暈相互作用綫性化理論 4.3.1 基本方程及其小擾動解 4.3.2 相位補償下的Strehl比錶達式 4.3.3 定標參數與計算分析 4.4 飛秒激光大氣傳輸自聚焦效應 4.4.1 自聚焦的物理描述 4.4.2 穩態自聚焦理論 4.4.3 動態自聚焦理論 4.4.4 自聚焦的閾值 4.4.5 等離子體散焦效應 4.4.6 超短脈衝傳輸的單絲結構 4.4.7 飛秒光絲強度自陷現象 4.4.8 光束自淨化現象 4.4.9 光絲自愈閤現象 4.5 小結與展望 參考文獻第5章 高能激光大氣傳輸數值模擬與實驗研究 5.1 激光大氣傳輸數值計算模式 5.1.1 基本方程的坐標變換 5.1.2 激光大氣傳輸的數值計算方法 5.1.3 激光大氣傳輸的數值計算網格選取的基本原則 5.2 高能激光大氣傳輸數值模擬與實驗驗證研究 5.2.1 熱暈效應模擬實驗研究 5.2.2 高能激光熱暈效應實驗研究 5.3 高能激光大氣傳輸定標規律數值仿真研究 5.3.1 聚焦平颱光束大氣傳輸光束擴展理論分析 5.3.2 綫性效應引起的光斑擴展 5.3.3 湍流效應與熱暈效應相互作用的分析 5.4 小結與展望 參考文獻第6章 激光大氣傳輸應用 6.1 激光雷達大氣探測技術 6.1.1 大氣成分探測激光雷達發展簡介 6.1.2 大氣風速測量 6.1.3 大氣湍流參數測量 6.2 激光大氣傳輸在光通信中的應用 6.2.1 大氣對通信的影響 6.2.2 激光通信中大氣湍流的影響抑製技術 6.3 自適應光學鬼成像 6.3.1 鬼成像係統 6.3.2 自適應光學鬼成像係統 6.3.3 自適應光學鬼成像係統實驗仿真 6.4 小結與展望 參考文獻附錄 常用激光波長大氣分子與氣溶膠吸收和散射係數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拿到《激光在大氣和海水中傳輸及應用》這本書,我首先被它那嚴肅的學術風格所吸引。雖然我並非激光領域的專傢,但一直以來對光學的神奇和激光的強大功能抱有濃厚的興趣。我對書中關於激光與介質相互作用的物理原理充滿期待,特彆是激光在復雜環境下傳輸時所麵臨的挑戰,例如在大氣中會遇到的吸收、散射、衍射以及湍流效應,這些都會對激光的能量衰減和束腰漂移産生影響,這些都是非常值得深入研究的課題。而激光在海水中的傳輸,則是一個更加嚴峻的挑戰,海水的吸收和散射特性與大氣截然不同,如何設計齣能夠有效抵抗這些不利因素的激光係統,實現遠距離、高精度傳輸,這其中的技術難度和創新之處,是我非常想瞭解的。我希望書中能夠提供詳細的理論分析和數學模型,但同時也能通過豐富的實驗數據和實際應用案例,來佐證和闡釋這些理論。我對書中可能涉及的激光在海洋探測、水下通信、甚至是在軍事和科研領域中的應用前景,充滿瞭好奇。這本書的齣版,對於我們理解和掌握激光這一前沿技術,在不同介質中實現高效傳輸和廣泛應用,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評分這本書,我早就聽說過,但一直沒機會拜讀。最近終於入手,翻開第一頁,就被作者的嚴謹和深邃所吸引。雖然我對激光在大氣和海水中傳輸的具體細節瞭解不多,但我能感受到作者在這些領域耕耘多年的深厚功底。他不僅僅是簡單地羅列公式和理論,而是將復雜的物理現象娓娓道來,仿佛能看到光綫在空氣中穿梭,在深邃的海水中跳躍。特彆是關於激光在大氣中傳輸時受到的各種衰減和散射效應的描述,讓我想象到自己在戶外夜晚抬頭看到的星星,以及它們光芒穿越層層空氣到達我們眼中的過程。雖然書中可能包含大量數學推導,但我相信作者會以一種易於理解的方式呈現,讓即使不是專業人士的讀者也能從中受益。書中關於激光在海洋中的應用,更是讓我眼前一亮。想象一下,潛艇之間的通信,海底地形的探測,甚至是大洋深處的生物研究,這些都離不開激光技術的支持。作者的論述,讓我對這些前沿科技有瞭更直觀的認識。這本書的齣版,無疑為我們打開瞭一扇瞭解激光技術在廣闊自然環境中應用的新窗口。我迫不及待地想深入閱讀,去探索那些未知的奧秘。
評分讀完這本書的目錄和前言,我發現它是一部非常紮實的學術專著。作者王英儉先生在激光領域的研究絕對是功底深厚。我個人對於物理學的某些分支,例如光學和電磁波理論,有基礎性的瞭解,這讓我對書中可能涉及的激光傳輸模型、衍射理論以及波動光學原理有著一定的期待。雖然我不是直接從事激光研究的專業人士,但我一直對物理世界如何被人類科技所操控和利用感到著迷。這本書的主題——激光在大氣和海水中傳輸及應用——恰好觸及瞭我一直以來比較感興趣的兩個環境。大氣作為我們最熟悉的介質,激光的傳輸會受到氣象條件、大氣成分等多種因素的影響,這其中的復雜性令人遐想。而海水,作為一個更為嚴苛和神秘的環境,光綫的傳播會麵臨更大的挑戰,如何設計齣能夠有效應對海水衰減、渾濁等問題的激光係統,這其中的技術突破一定非常引人入勝。我尤其希望書中能有關於激光在水下通信、水下成像、水下激光雷達等方麵的具體案例分析,這能夠幫助我將書中的理論知識與實際應用聯係起來。這本書的價值,相信不僅在於其理論的深度,更在於它能夠啓迪讀者對於未來科技發展的思考。
評分拿到這本書,我首先被它那硬朗的書名和作者的名字所吸引——“激光在大氣和海水中傳輸及應用”配上“王英儉”這個名字,總給人一種權威和深度的感覺。我一直對光學和物理學抱有濃厚的興趣,尤其是激光這種奇妙的光,它的應用領域之廣,總是讓我驚嘆不已。雖然我對具體的傳輸機製和復雜的物理方程並不一定能完全理解,但我相信這本書會為我提供一個係統性的視角。我尤其對書中可能涉及的激光在大氣中受到的瑞利散射、米氏散射以及大氣湍流效應的影響感興趣。這些因素如何影響激光束的傳播距離和精度,我想書中會有詳細的解答。而激光在海水中的應用,更是充滿神秘感。海水對光的吸收和散射特性與大氣截然不同,如何剋服這些挑戰,讓激光信號在水下保持穩定傳播,實現水下通信、探測甚至成像,這其中的技術難度和創新之處,讓我充滿瞭好奇。我期待書中能夠有豐富的圖錶和實例,能夠幫助我更好地理解那些抽象的理論。即使我無法完全掌握其中的每一個細節,但我相信,通過閱讀這本書,我的知識視野將會得到極大的拓展,對激光技術在環境保護、海洋資源開發以及國防安全等領域的應用,也會有更深刻的認識。
評分這本《激光在大氣和海水中傳輸及應用》,光是書名就透露齣一種專業且前沿的氣息。我雖然不是光學或物理學的專業背景,但對“激光”這個詞一直充滿好奇,它總與高科技、精準和能量聯係在一起。書中涉及的“大氣”和“海水”這兩個環境,也是我非常感興趣的。我常常在想,為什麼我們在電影裏看到的那些激光武器,或者通信衛星上的激光通信,都能穿越那麼遠的距離?空氣中的塵埃、水汽,甚至海洋深處那幽暗的環境,它們對激光到底會産生怎樣的影響?作者王英儉先生的名字,也讓我對這本書的嚴謹性有很高的期望。我希望書中能夠有生動形象的比喻或者圖示,來解釋那些可能比較晦澀的物理原理,比如激光束在空氣中是如何發散的,或者在海水中為什麼會很快衰減。我也想知道,科學傢們是如何剋服這些睏難,讓激光在這些復雜環境中發揮作用的。例如,在環境保護方麵,激光是否可以用來監測大氣汙染,或者探測海洋中的石油泄漏?在通信方麵,激光能否成為水下通信的有力工具?這本書,我相信會為我打開一扇瞭解這些奇妙應用的大門,讓我對科技的力量有更深的體會。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