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OLED顯示技術導論
定價:69.00元
售價:54.5元,便宜14.5元,摺扣78
作者:於軍勝,鍾建
齣版社:科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8-04-01
ISBN:9787030567604
字數:
頁碼:211
版次:0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近年來,全球OLED技術和産業布局發展迅猛,柔性高世代OLED生産綫陸續建設、投産,OLED産業無疑成為電子信息領域的産業藍海。然而與之不相匹配的是OLED專業人員和相關書籍的嚴重不足。《OLED顯示技術導論》從有機電緻發光二極管設計的基礎理論著手,逐步拓展到當前實際工程應用到的各種發光器件的設計和應用原理。涉及的內容有很強的工程性和實踐性,同時又保證瞭足夠的理論深度,充分做到瞭理論結閤實際。
目錄
目錄
章 緒論 1
1.1 OLED的特點 6
1.2 OLED的應用 9
參考文獻 13
第2章 OLED基本理論 14
2.1 半導體能級 14
2.2 基態與激發態 16
2.3 熒光輻射與磷光輻射 19
2.4 激基復閤物與激基締閤物 21
2.5 激發態能量轉移機理 27
參考文獻 30
第3章 OLED基礎知識 32
3.1 OLED的分類 32
3.2 OLED的結構 36
3.3 OLED工作原理 38
3.4 OLED性能參數 42
3.5 OLED的製備工藝 45
參考文獻 50
第4章 載流子注入與傳輸材料 52
4.1 電極材料 52
4.2 空注入材料 53
4.3 空傳輸材料 55
4.4 電子注入材料 57
4.5 電子傳輸材料 58
參考文獻 62
第5章 發光層材料 65
5.1 熒光發光材料 65
5.2 磷光發光材料 72
5.3 延遲熒光材料 80
5.4 主體材料 82
參考文獻 89
第6章 OLED顯示與TFT技術 95
6.1 TFT技術 95
6.2 OLED顯示技術 111
6.3 TFT-LCD與AMOLED顯示技術 121
參考文獻 139
第7章 OLED照明技術 141
7.1 白光OLED技術 144
7.2 OLED照明的特點 150
7.3 OLED與現有照明技術的對比 154
參考文獻 158
第8章 OLED封裝技術 161
8.1 蓋闆封裝 162
8.2 薄膜封裝 165
8.3 銦封接 169
8.4 熔塊熔接密封 170
參考文獻 173
第9章 OLED其他技術 174
9.1 柔性OLED 174
9.2 透明OLED 178
9.3 顔色可調OLED 181
9.4 一體化器件 185
9.5 量子點發光技術 187
9.6 鈣鈦礦發光技術 190
參考文獻 195
0章 OLED相關産業化技術 199
10.1 Roll to roll process技術 199
10.2 噴墨打印 202
10.3 絲網印刷技術 207
10.4 激光熱轉印 209
參考文獻 211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內容深度恰到好處,既能滿足對OLED技術有基本瞭解的讀者,又能引導初學者快速入門。我個人對顯示技術一直很感興趣,但總是覺得概念太多,難以把握。這本書的優點在於,它沒有直接拋齣復雜的公式和理論,而是從應用場景入手,比如智能手機、電視、可穿戴設備等,讓讀者感受到OLED技術的實際價值。然後,逐步深入到像素如何發光、色彩是如何生成的,再到不同類型的OLED材料(如PMOLED和AMOLED)的區彆和優勢。作者在解釋每一種技術細節時,都力求做到通俗易懂,並且會用一些對比的方式來強調不同技術的特點。例如,在講解AMOLED的驅動方式時,就詳細對比瞭TFT薄膜晶體管的作用,以及它如何實現更精細的像素控製和更低的功耗。書中還有不少關於OLED在環保和節能方麵的討論,這對於當前日益增長的環保意識來說,非常有意義。總而言之,這本書就像一位優秀的老師,耐心地引導著我一步步解開OLED技術的麵紗。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真是讓人眼前一亮,封麵采用瞭深邃的黑色作為底色,搭配上OLED屏幕特有的那種柔和而又充滿科技感的霓虹色綫條,勾勒齣瞭幾個抽象的像素點陣。觸感上,封麵材質細膩,略帶磨砂質感,拿在手裏有一種沉甸甸的專業感。書脊的設計也很簡潔,隻印著書名和作者的名字,整體風格非常符閤一本技術入門書籍的定位。我翻開書的第一頁,紙張的質感就讓我感到驚喜,不是那種粗糙的紙,而是略帶光澤的特種紙,印刷的文字清晰銳利,字號大小適中,閱讀起來非常舒適,不會覺得擁擠或空曠。排版上,每一頁都留有足夠的頁邊距,方便讀者在閱讀過程中進行批注或者思考。插圖部分,我看到一些高質量的OLED屏幕實際應用的照片,色彩還原度極高,細節縴毫畢現,讓人對OLED的顯示效果有瞭直觀的認識。還有一些示意圖,綫條流暢,標注清晰,即使是對於初學者來說,也能夠輕鬆理解其原理。總的來說,從這本書的外在錶現來看,它就像一件精心雕琢的藝術品,充滿瞭對內容本身的尊重和對讀者體驗的考量。
評分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就像是誤入瞭一場關於色彩與光影的奇妙旅程。書中的文字並非冷冰冰的技術術語堆砌,而是像一位經驗豐富的老者,循循善誘地為我揭示著OLED技術背後那些令人著迷的奧秘。作者在講解每一個概念時,都非常注重邏輯的嚴謹性和層層遞進的引導,從最基礎的光學原理,到復雜的器件結構,再到驅動電路的精妙設計,都描繪得細緻入微。我尤其喜歡書中對“自發光”這一核心概念的闡述,作者用瞭很多生動的比喻,將抽象的物理過程具象化,讓我這個非專業人士也能體會到OLED為何能實現如此極緻的黑與彩。書中還穿插瞭一些OLED技術發展曆程中的關鍵節點和重要人物的故事,這讓原本嚴肅的技術講解增添瞭不少人文色彩,仿佛我正在親身經曆這場技術革新。閤上書的那一刻,我腦海中不再是模糊的概念,而是清晰的畫麵,是對OLED技術一個全新的、更深層次的理解,充滿瞭對未來顯示技術無限可能的憧憬。
評分對於我這種非技術背景的讀者來說,很多技術書籍一開始就會讓人望而生畏,充斥著難以理解的縮寫和復雜的圖錶。但這本書給瞭我截然不同的體驗。它仿佛擁有魔力,能夠將最晦澀難懂的專業知識,轉化為引人入勝的故事。作者在講解OLED的驅動電壓、電流控製等關鍵技術時,並沒有枯燥地列齣一堆數據,而是通過類比,比如將電壓比作“推力”,電流比作“流速”,非常形象地解釋瞭它們如何影響像素的亮度和顔色。我特彆欣賞書中對於“色域”和“對比度”等顯示質量指標的講解,作者並沒有簡單地給齣定義,而是結閤實際屏幕上的顯示效果,讓我直觀地感受到瞭OLED在這些方麵的獨特優勢,比如那種“無限”的對比度帶來的深邃黑色。此外,書中還提及瞭一些OLED麵臨的挑戰,比如“燒屏”現象,並解釋瞭其成因和目前的解決方案,這讓我覺得這本書更加全麵和客觀,不僅僅是贊美,也包含瞭對技術局限性的探討,讓我對OLED有瞭更成熟的認識。
評分在我翻閱這本書的過程中,我越來越深刻地感受到OLED技術不僅僅是簡單的“更亮的屏幕”或“更鮮艷的顔色”,它背後蘊含著一項真正顛覆性的創新。作者在書中詳細闡述瞭OLED技術是如何通過有機材料的自發光特性,從根本上改變瞭傳統顯示技術的運作模式。我印象特彆深刻的是關於“柔性OLED”和“可摺疊OLED”的章節,作者不僅介紹瞭這些技術的實現原理,還展望瞭它們在未來智能設備和智能傢居領域的廣闊應用前景,比如能夠捲麯或摺疊的屏幕,這將徹底改變我們與電子設備的互動方式。書中還涉及瞭一些關於OLED材料的最新研究進展,雖然有些部分涉及到更深入的化學和物理知識,但作者總是能夠用相對易懂的語言來概括,讓我這個非專業人士也能窺見OLED技術前沿的脈搏。讀完這本書,我不再僅僅是一個OLED屏幕的使用者,更像是一個對這項技術懷有強烈好奇心和未來期待的探索者。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