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整流滤波与DC-Link 电容器特性 工作状态分析 选型
定价:42.00元
作者:陈永真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4-01
ISBN:978703036548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59kg
编辑推荐
陈永真编著的《整流滤波与DC-Link电容器特性工作状态分析选型》以电路的理论分析为基础,论述电力电子电容器在不同的电力电子电路中以及完成不同功能的电力电子电容器工作状态,要完成的功能以及对电容器性能的要求;通过实验获取不同的电力电子电路以及完成不同功能的电力电子电容器工作的实验数据,用实验数据来验证与修正理论分析的结果。给出应用在不同电力电子电路以及完成不同功能的电力电子电容器所需要的性能与参数,给出电力电子电容器选型的依据与数据。
内容提要
本书给出了单相整流电路、三相整流电路在不同电容量条件下的滤波电容器的实验数据,全面、详尽地论述了整流滤波电容器、DC-Link电容器在各种应用条件下的工作状态及注意事项、典型技术数据等。
本书可供电气与电子工程师、科研人员及电子爱好者阅读,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电气、电子、自动化及相关专业师生的参考用书。
目录
篇 各类直流电源特性及电容器工作状态分析
章 单相桥式整流电路中的电容器工作状态分析
1.1 单相交流电的变化功率与直流电恒定功率的矛盾和解决方案
1.2 单相整流滤波应用中电容器的作用
1.2.1 非线性电路与储能元件组合后所产生的效应
1.2.2 如何获知流过电容器的电流
1.3 滤波电容器对单相桥式整流电路工作状态的影响
1.3.1 整流滤波电容器为0μF时
1.3.2 整流滤波电容器为25μF时
1.3.3 整流滤波电容器为50μF时
1.3.4 整流滤波电容器为75μF时
1.3.5 整流滤波电容器为100μF时
1.3.6 整流滤波电容器为125μF时
1.3.7 整流滤波电容器为150μF时
1.3.8 整流滤波电容器为180μF时
1.3.9 整流滤波电容器为250μF时
1.3.10 整流滤波电容器为330μF时
1.3.11 整流滤波电容器为430μF时
1.3.12 整流滤波电容器为500μF时
1.3.13 整流滤波电容器为610μF时
1.3.14 整流滤波电容器为820μF时
1.3.15 整流滤波电容器为1025μF时
1.3.16 整流滤波电容器为1000μF时
1.3.17 整流滤波电容器为2200μF时
1.3.18 整流滤波电容器为6800μF时
1.3.19 整流滤波电容器为13 600μF时
1.3.20 单相整流电路与滤波电容器工作状态的关系
1.4 单相整流电路中滤波电容器的简单选型
1.4.1 额定电压的选择
1.4.2 电容量的选择
第2章 三相桥式整流电路中的电容器工作状态分析
2.1 三相工频整流电路的特点
2.2 多相整流电路
2.3 三相及多相整流电路中电容器的作用
2.4 滤波电容器对三相桥式整流电路工作状态的影响
2.4.1 无输出滤波电容器时
2.4.2 整流滤波电容器为1.5μF时
2.4.3 整流滤波电容器为2.5μF时
2.4.4 整流滤波电容器为5μF时
2.4.5 整流滤波电容器为10μF时
2.4.6 整流滤波电容器为16μF时
2.4.7 整流滤波电容器为20μF时
2.4.8 整流滤波电容器为25μF时
2.4.9 整流滤波电容器为50μF时
2.4.10 整流滤波电容器为75μF时
2.4.11 整流滤波电容器为100μF时
2.4.12 整流滤波电容器为125μF时
2.4.13 整流滤波电容器为150μF时
2.4.14 整流滤波电容器为175μF时
2.4.15 整流滤波电容器为200μF时
2.4.16 整流滤波电容器为250μF时
2.5 本章小结
2.5.1 三相380V输入电压时的实验结果
2.5.2 非三相380V输入电压时的实验结果
第3章 直流电源特性分析
3.1 直流电源的工作原理
3.2 直流电源的种类
3.2.1 电池
3.2.2 整流电路
3.2.3 直流发电机
3.2.4 光伏电池与燃料电池
3.2.5 直流稳压电源
3.3 交流负载电流在直流电源上产生的效应
3.4 与直流电源并联的电容器的作用
3.5 本章小结
第2篇 负载特性对滤波电容器工作状态的影响
第4章 开关电源中的DC-Link电容器
4.1 单相方波逆变器是逆变器早的控制模式
4.2 降压型变换器中的DC-Link电容器
4.2.1 电流断续工作状态
4.4.2 电流连续工作状态
4.3 升压型变换器中的DC-Link电容器
4.3.1 电流断续工作状态
4.3.2 电流连续工作状态
4.3.3 小结
4.4 反激式变换器中的DC-Link电容器
4.5 大功率开关电源中的DC-Link电容器
4.5.1 稳压电源方式硬开关工作模式下的DC-Link电容器
4.5.2 电焊机方式硬开关工作模式下的DC-Link电容器
4.5.3 非稳压自然零电压开关模式下的DC-Link电容器
4.6 多重并联作用对DC-Link电容器的影响
第5章 单相功率因数校正输出滤波电容器
5.1 变化的输入功率函数与平稳的输出功率函数之间的矛盾和解决方案
5.2 应用多的升压型功率因数校正电路
5.3 升压型功率因数校正输出滤波电容器的工作状态
5.4 85~265V国际通用电源下功率因数校正的输出电流状态分析
5.4.1 85V条件下的输出电流状态分析(电流连续)
5.4.2 85V条件下的输出电流状态分析(电流临界)
5.5 交流输入电压220V和265V时的工作状态
5.5.1 220V电源电压状态
5.5.2 265V电源电压状态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谐振型、半谐振型变换器中的DC-Link电容器
6.1 谐振型变换器中的DC-Link电容器
6.2 感应加热中的DC-Link电容器
6.3 气体放电灯电子镇流器中的DC-Link电容器
第7章 单相SPWM逆变器产生的交流电流分量对DC-Link电容器工作状态的影响
7.1 直流供电单相SPWM逆变器中的DC-Link电容器
7.1.1 单相SPWM逆变器对带有比较大电感分量直流电源的DC-Link电容器状态的影响
7.1.2 DC-Link电容器需要滤除的来自于交流输入的纹波电流成分产生的电荷
7.1.2 输出电流滞后输出电压30°的状态
7.1.3 流过DC-Link电容器的电流
7.2 三相桥式整流、电容器滤波供电条件下单相正弦波逆变器中的DC-Link电容器
7.2.1 直流母线电压的波动
7.2.2 流过DC-Link电容器的电流
7.3 高压SVG功率单元中的DC-Link电容器
7.3.1 SVG主电路
7.3.2 SVG的DC-Link电容器
第8章 三相SPWM逆变器中的DC-Link电容器
8.1 三相SPWM逆变器产生的交流电流分量对DC-Link电容器工作状态的影响
8.2 直流供电三相SPWM逆变器中的DC-Link电容器
8.3 交流供电三相SPWM逆变器中的DC-Link电容器
8.4 三相有源整流电路
8.4.1 三相有源整流电路的提出
8.4.2 风力发电机整流电路中的DC-Link电容器
8.4.3 逆变器在直流母线上产生的交流电流对DC-Link电容器工作状态的影响
8.5 流过电容器的交流电流谐波分析
第3篇 电力电子电容器特性分析与选型
第9章 电力电子电容器特性分析
9.1 电解电容器的主要特性
9.1.1 电压
9.1.2 电容量
9.1.3 电流
9.1.4 ESR与ESL
9.1.5 工作温度与寿命
9.1.6 热阻
9.2 DC-Link薄膜电容器的主要特性
9.2.1 薄膜电容器的进步
9.2.2 滤波薄膜电容器的基本参数分析
9.2.3 由薄膜电容器构成的滤波电容器的性能
0章 整流滤波电容器、DC-Link电容器、旁路电容器选型
10.1 整流滤波电容器、DC-Link电容器、旁路电容器的名称
10.2 整流滤波电容器、DC-Link电容器、旁路电容器的工作状态区别
10.3 负载状态与负载交流电流分量的关系
10.4 单相交流电供电条件下整流电路的主要参数
10.5 三相交流电供电条件下整流电路的主要参数
1章 开关电源整流滤波电容器选型
11.1 反激式开关电源的滤波电容器选型
11.2 桥式、推挽型开关电源的滤波电容器选型
11.3 正激式开关电源的滤波电容器选型
11.4 单相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的输出滤波电容器选型
11.4.1 仅单相功率因数校正
11.4.2 功率因数校正接反激式开关电源
11.4.3 功率因数校正后级为桥式开关电源
11.4.4 功率因数校正后级为正激式开关电源
2章 谐振、半谐振变换器整流滤波电容器选型
12.1 电子镇流器中整流滤波电容器的选型
12.2 感应加热电源中整流滤波电容器的选型
3章 中低压变频器整流滤波电容器选型
13.1 电解电容器的快捷选型
13.2 电容器电容量的选型依据
13.3 三相380V输入变频器滤波电容器的电容量对变频器工作状态的影响
13.4 不同电容量时滤波电容器的状态
13.5 电磁兼容的间接分析
13.6 通过与电解电容器电容量代换关系选择薄膜电容器
4章 三相SPWM逆变器和变频器的DC-Link电容器选型
14.1 新型能源中DC-Link电容器的选型问题
14.2 三相SPWM逆变器和变频器DC-Link电容器的一般选择方法
14.3 新型能源中DC-Link电容器的选型实例
14.3.1 某3MW风电逆变器的DC-Link电容器
14.3.2 某100kW太阳能逆变器的DC-Link电容器
5章 高压变频器整流滤波电容器与SVG中的DC-Link电容器选型
15.1 高压变频器的整流滤波电容器
15.2 SVG中的DC-Link电容器
作者介绍
陈永真 辽宁工业大学教授、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专业研究生导师,中国电源学会常务理事、编辑工作委员会主任、专家委员会副主席、学术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理事。主要从事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教学科研工作,专注于各类电力电子电容器应用、高效率功率变换、电子照明等领域研究。已出版著作14部。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章节编排简直像一出精心编排的交响乐,从基础乐章的铺陈,到高潮部分的复杂系统分析,再到尾声的选型与应用指导,层层递进,收放自如。我个人特别喜欢作者在探讨非理想特性时所展现出的那种一丝不苟的态度。他没有回避问题,而是将电容器在极端条件下的失效模式和老化过程进行了深入剖析,这对于设计高可靠性系统至关重要。而且,书中穿插的一些历史沿革和技术演进的简短叙述,不仅丰富了知识的背景,也让阅读过程多了一份历史的厚重感。从一个读者的角度来看,作者展现了极高的专业素养和对行业动态的敏锐洞察力。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教你如何快速完成一个项目,而在于帮助你建立一个牢不可破的知识体系,让你能够应对未来任何未知的技术挑战。
评分坦率地说,我一开始对这本书的期望值并不高,毕竟市面上关于电子元件的书籍汗牛充栋,但这本书很快就打破了我的固有印象。作者在叙述复杂的物理现象时,总能找到一个绝佳的切入点,将抽象的数学模型转化为读者可以感知的物理图像。比如,关于电容器寿命预测的部分,作者的处理方式极为细腻,考虑到了温度、纹波电流、甚至环境湿度等多个耦合因素的影响,这在一般的参考手册中是很难见到的详尽程度。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带着一种沉稳的自信,不卖弄术语,却能让人感受到背后蕴含的巨大知识量。我发现自己时不时会回翻前面的章节,重新审视自己过去对某些概念的理解,每一次重读都有新的感悟。这绝不是一本可以“翻阅”的书,它需要你沉下心来“研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会到其价值所在。
评分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令人印象深刻,它不仅仅停留在对基本原理的罗列上,而是深入到了材料科学和制造工艺的层面,这对一个想要全面掌握该领域的人来说至关重要。我特别欣赏作者在讨论不同类型电容器性能差异时所采用的对比分析手法,那种详尽的数据支撑和对不同工作环境适应性的评估,体现了作者深厚的专业功底。阅读过程中,我时常需要停下来,结合自己手头的其他资料进行交叉验证,但很快我就发现,作者的论述往往更加精炼和具有前瞻性。这本书的论述风格非常老练,少了一些学究气,多了一些实战经验的沉淀。对于我们这些在产品设计一线打拼的人来说,这种带有强烈实践指导意义的著作是稀缺资源。它不仅教会你“是什么”,更重要的是解释了“为什么是这样”,这种探究事物的底层逻辑的能力,才是真正能提升个人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极其流畅和令人愉悦的,即便涉及到高频响应和阻抗特性的数学推导,作者也巧妙地运用了图形化辅助说明,使得原本晦涩的公式变得可以“触摸”和“理解”。我发现自己对之前一直模糊不清的等效电路模型有了全新的认知。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在介绍不同制造商和不同工艺路线的电容器时,保持了一种中立且客观的立场,纯粹从技术参数和适用范围进行评判,这为我们做出公正的技术决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这本书的行文风格是那种老派的、注重细节的工程学写作,没有华丽的辞藻,但每一个字都掷地有声,直击问题的核心。读完后,我感觉自己的知识结构得到了极大的优化和巩固,尤其是对于那些影响系统稳定性的“小细节”,书中都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和详尽的解释,这正是教科书往往会忽略的关键点。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排版简直让人眼前一亮,封面设计简约又不失专业感,字体选择也很考究,阅读起来非常舒适。我花了很长时间才读完这本书的大部分章节,整体感觉作者在内容组织上花费了大量的心思。从入门到深入,逻辑衔接得非常自然,即便是初次接触这个领域的读者,也能被作者清晰的思路所引导。尤其是那些复杂的电路图和波形分析,作者的处理方式既直观又严谨,让人在学习过程中少走了很多弯路。我个人觉得,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系统性的学习框架,而不是零散的知识点堆砌。它不像那种教科书,读起来枯燥乏味,反而更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在手把手地教你如何解决实际问题。书中的案例分析部分尤其精彩,每一个案例都紧密结合了实际应用场景,让理论知识有了落地的支撑。我甚至可以想象,如果把这本书里的内容完全吃透,再去面对实际工程项目,信心一定会倍增。这种深入浅出的讲解方式,真的非常难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