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S综合实习指导书——以野鸭湖湿地为例

3S综合实习指导书——以野鸭湖湿地为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赵文吉 著
图书标签:
  • 3S技术
  • 遥感
  • GIS
  • 湿地
  • 实习
  • 地理信息系统
  • 野鸭湖
  • 环境科学
  • 实践指导
  • 测绘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夜语笙箫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环境出版社
ISBN:9787511105868
商品编码:29336494032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2-03-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3S综合实习指导书——以野鸭湖湿地为例

定价:52.00元

作者:赵文吉

出版社:中国环境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3-01

ISBN:978751110586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00kg

编辑推荐


赵文吉、王艳慧、宫兆宁、胡德勇编著的《3S综合实习指导书——以野鸭湖湿地为例》以野鸭湖湿地为例,系统介绍了3S野外综合实习的方法、技术流程,以及实习内容和项目。全书共四章,**章系统介绍了3S的基本概念、特点与应用概况。第二章系统介绍了3S综合实习的目的、内容、技术流程,以及需要的相关准备工作。第三章介绍了本书的野外综合实习区——野鸭湖湿地的概况。第四章按照3S的工作流程,分八个实习,分别详细介绍了从线路踏勘、遥感解译、数据库建库到地图输出、实验区生态水文时空演变分析的实习内容与具体操作流程。*后以附录的形式列出了实习报告撰写、数据记录格式、典型湿地植物及其光谱特征等方面的信息。本书的出版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总结深化3S技术理论,让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深入理解3S技术综合应用的方法与意义,更重要的是,使大多数学生通过对3S技术的灵活运用完成创新型想法从思维设计到具体实现的过程,基本掌握独立科研及承担3S项目的能力。

内容提要


为了培养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及相关专业的学生在3S技术综合应用方面的能力,赵文吉、王艳慧、宫兆宁、胡德勇编著的《3S综合实习指导书——以野鸭湖湿地为例》以野鸭湖湿地为例,系统介绍了3S野外综合实习的方法、技术流程,以及实习内容和项目。全书共四章,章系统介绍了3S的基本概念、特点与应用概况。第二章系统介绍了3S综合实习的目的、内容、技术流程,以及需要的相关准备工作。第三章介绍了本书的野外综合实习区——野鸭湖湿地的概况。第四章按照3S的工作流程,分八个实习,分别详细介绍了从线路踏勘、遥感解译、数据库建库到地图输出、实验区生态水文时空演变分析的实习内容与具体操作流程。后以附录的形式列出了实习报告撰写、数据记录格式、典型湿地植物及其光谱特征等方面的信息。《3S综合实习指导书——以野鸭湖湿地为例》可作为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及相关专业的本科实践教学教材,也可供3S系统集成、遥感应用、空间信息技术应用等学科领域的研究开发者、管理者和研究生阅读参考。

目录


章 绪论 1.1 3S概论 1.1.1 全球定位系统概述 1.1.2 遥感概述 1.1.3 地理信息系统概述 1.1.4 3S集成概述 1.2 3S技术基础 1.2.1 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基础 1.2.2 遥感技术基础 1.2.3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基础 1.3 3S应用概况 1.3.1 全球定位系统应用概况 1.3.2 遥感应用概况 1.3.3 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概况 1.3.4 3S技术应用概况 参考文献第二章 实习内容与准备 2.1 实习目的和内容 2.2 技术流程 2.3 仪器准备 2.3.1 GPS 2.3.2 光谱仪 2.4 3S软件介绍 2.4.1 ENVI软件简介 2.4.2 PCI软件简介 2.4.3 ERDAS软件简介 2.4.4 ArcCIS 9软件概述 2.5 数据准备 2.5.1 数据源及其特点 2.5.2 数据与处理 参考文献第三章 野外综合实习区——野鸭湖湿地概况 3.1 自然地理特征 3.1.1 实习区概况 3.1.2 自然地理位置 3.1.3 地质地貌 3.1.4 气候 3.1.5 水文特征 3.1.6 土壤特征 3.2 典型湿地植物群落 3.2.1 湿地群落区系的基本组成 3.2.2 沉水植物群落类型及其组成 3.2.3 浮水物群落类型及其组成 3.2.4 挺水植物群落类型及其组成 3.2.5 湿生植物群落类型及其组成 3.2.6 中生植物群落类型及其组成 3.2.7 盐生植物群落类型及其组成 3.3 土地利用及其格局 3.3.1 土地利用概况 3.3.2 土地利用格局 参考文献第四章 野鸭湖湿地3S综合实习 实习一 控制点的选择与路线踏勘 4.1.1 实习目的 4.1.2 实习原理与内容 4.1.3 实习操作流程 实习二 典型地物光谱反射率的野外测定 4.2.1 实习目的 4.2.2 实习原理与内容 4.2.3 实习操作流程 实习三 不同地物遥感解译标志的建立 4.3.1 实习目的 4.3.2 实习内容和流程 4.3.3 技能目标 4.3.4 注意事项 实习四 湿地植被群落遥感解译 4.4.1 实习目的 4.4.2 实习原理及内容 4.4.3 实习操作流程 实习五 土地利用类型遥感解译 4.5.1 实习目的 4.5.2 实习步骤 4.5.3 实习内容 实习六 影像矢量化与数据库建库 4.6.1 实习目的 4.6.2 实习原理及其内容 4.6.3 实习操作流程 实习七 地图编制与输出 4.7.1 实习目的 4.7.2 实习原理与内容 4.7.3 实习操作流程 实习八 湿地环境变化分析 4.8.1 实习目的 4.8.2 实习原理与内容 参考文献附录 附录1 实习报告格式与要求 附录2 数据记录表格 附录3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和编码 附录4 建库字段设计 附录5 实习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遥感判读标志 附录6 实习成果图 附录7 典型湿地植物及其光谱特征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野鸭湖湿地生态之旅:一本关于自然观察与体验的指南》 前言 这是一本关于自然的邀请函,邀请您走进野鸭湖湿地,去感受那份宁静与生机,去探索生命的多彩画卷。在这里,我们并非要为您提供一套枯燥的理论知识,而是希望点燃您内心深处对自然的好奇与热爱,引导您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用自己的心灵去体会。野鸭湖湿地,作为一片充满活力的生态系统,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实践场所。它不仅仅是一片水域,更是无数生命共同栖息的家园,是一部写满自然智慧的活教材。 本书的诞生,源于我们对野鸭湖湿地深深的眷恋,以及对现代人日益疏离自然的担忧。在钢筋水泥的都市丛林中,我们常常忽略了身边触手可及的自然之美,也渐渐失去了与大自然对话的能力。我们希望通过这本书,重新连接人与自然,让更多人认识到湿地的重要性,了解湿地生态的奥秘,并从中获得启迪与力量。 这本书不是一本严谨的学术专著,也不是一本操作性极强的技术手册。它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友,在您踏入野鸭湖湿地之前,悄悄为您铺陈好了一条充满惊喜的探索之路。在这里,我们将一同放慢脚步,用心去聆听风的声音,用眼去捕捉光影的变幻,用鼻去嗅闻泥土与水草的芬芳,用手去感受生命的脉动。 我们相信,真正的学习,源于真实的体验。野鸭湖湿地,就是这样一个可以让我们“动手”、“动脑”、“动情”的绝佳场所。在这里,每一个季节都有它的独特韵味,每一片水域都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生命故事,每一株植物、每一只鸟儿,都是大自然精妙设计的体现。 本书将带领您,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去审视这片土地。我们将从最基础的观察入手,教您如何辨识常见的湿地植物,如何倾听不同鸟类的鸣叫,如何观察水生昆虫的生活习性,甚至如何从土壤的质地和气味中读懂它的故事。我们将引导您学会如何带着好奇心去提问,如何带着求知欲去探索,如何带着敬畏之心去记录。 野鸭湖湿地,不仅是观赏鸟类的天堂,更是理解整个湿地生态系统运作机制的窗口。我们将揭示水体、土壤、植物、动物之间错综复杂的联系,让您明白,一片看似平静的水面下,蕴藏着多么庞大的能量和生命流动。您将了解到,每一滴水的旅程,都可能连接着遥远的山峦和广阔的海洋;每一粒泥土,都孕育着无数微小的生命;每一株植物的生长,都与光合作用、水分循环息息相关;而每一个生物的生存,都依赖于一个精巧平衡的生态网络。 本书的内容,将着重于引导读者进行个性化的探索与发现。我们不会给您设定固定的路线或目标,而是鼓励您跟随自己的兴趣,去发现那些最能打动您的事物。或许您会被一群迁徙的鸟儿深深吸引,您会想了解它们的迁徙路线、繁殖习性;或许您会对某些奇特的植物产生浓厚兴趣,您会想探究它们的生长环境、药用价值;又或许,您会对水中的微小生物产生好奇,您会想观察它们如何在这片水域中生存繁衍。无论您的兴趣点在哪里,野鸭湖湿地都能为您提供一个广阔的探索空间。 我们还将为您提供一些观察和记录的方法。如何架设一台相机,捕捉鸟儿最动人的瞬间?如何使用望远镜,深入观察远处的生灵?如何绘制一张简单的湿地地图,标记您发现的有趣事物?如何记录您的观察笔记,用文字和图画留住您的灵感?这些都是本书希望与您分享的实践经验。 更重要的是,本书将引导您思考。当我们观察到一片凋零的芦苇,我们会思考生命的循环;当我们看到一只鸟儿辛勤地筑巢,我们会感受到生命的顽强;当我们品味到湿地特有的泥土气息,我们会体会到自然的馈赠。我们将引导您将观察到的现象与更广阔的生态学原理联系起来,从而加深您对湿地生态的理解。 野鸭湖湿地,承载着丰富的生态信息,也蕴含着深厚的人文历史。在探索自然的同时,我们也将鼓励您去了解这片土地与人类的故事。它曾孕育了怎样的文明?它为当地居民带来了怎样的生活?它在历史的长河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这些问题,都将丰富您对野鸭湖的认知。 本书不是要您成为一名专业的生态学家,而是希望您成为一名有心、有情的自然观察者。我们相信,通过深入的观察和真诚的体验,您将能够与野鸭湖湿地建立起一种深厚的情感连接。这种连接,将让您更加珍视自然,更加尊重生命,也更加热爱我们共同的家园。 请放下您手中的电子设备,带上您的好奇心,走进野鸭湖湿地。让我们一起,在这片生机勃勃的土地上,开启一段属于您自己的自然探索之旅。这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一次视野的拓展,更是一次与生命对话的绝佳机会。愿这本书,成为您在野鸭湖湿地探索过程中,最忠实的伙伴,最贴心的向导。 引言 在离我们不远的地方,有一片广袤的水域,它不像大海那样波涛汹涌,也不像高山那样巍峨壮丽,但它却以其独特的方式,孕育着无尽的生命,诉说着古老的故事。这片被誉为“地球之肾”的湿地,以其独特的生态系统,吸引着无数的目光。当我们提及野鸭湖,脑海中浮现的,或许是翩翩起舞的候鸟,或许是碧波荡漾的水面,或许是摇曳生姿的水生植物。然而,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远不止这些表象。它是一个复杂的生命共同体,是一个精妙的自然实验室,更是一个等待我们去深入探索的宝藏。 本书旨在为您打开一扇通往野鸭湖湿地深处的大门,邀请您以一种更加深入、更加个性化的方式,去认识、去理解、去感受这片土地的魅力。我们不追求提供标准化的答案,而是鼓励您带着自己的问题和视角,去发掘属于您自己的答案。我们希望,在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能够逐渐培养起一种敏锐的观察力,一种严谨的思考能力,以及一种对自然深深的热爱。 野鸭湖湿地,以其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天然的观察平台。在这里,您可以亲眼目睹从水草到鱼虾,从昆虫到两栖爬行类,再到形形色色的鸟类,构成的一幅幅生动的生命画卷。您将有机会学习如何区分不同种类的水鸟,了解它们的栖息习性,甚至有机会观察到它们之间有趣的互动。您会惊叹于植物的多样性,了解芦苇、菖蒲、睡莲等植物如何在这片水域中扎根生长,它们又如何为其他生物提供庇护和食物。 本书将引导您从微观的角度出发,去探索湿地生态系统的奥秘。您将学习如何观察土壤的构成,了解它对于植物生长和水源净化所起到的关键作用。您将有机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小生灵,例如水中的浮游生物、水生昆虫的幼虫,了解它们如何在食物链中扮演自己的角色,以及它们是如何共同维持湿地生态的平衡。 我们鼓励您主动去思考,去提问。当您看到一群鸟儿在水边觅食,您会好奇它们在寻找什么?当您看到一片枯黄的芦苇,您会思考这是生命的终结还是新的开始?当您看到一片绿意盎然的水草,您会想知道它们是如何吸收阳光和养分?本书将为您提供一些引导性的思路,帮助您将这些观察到的现象与更广泛的生态学概念联系起来,从而形成更深刻的理解。 “观察”是探索自然的第一步,而“体验”则是深化理解的关键。本书将鼓励您放下您的相机和手机,用您的眼睛去观察,用您的耳朵去聆听,用您的鼻子去嗅闻,用您的双手去触摸。去感受湿地清晨的薄雾,去聆听水面上细微的声响,去嗅闻泥土和植物混合的气息,去触摸水草的柔软。这些感官的体验,将让您更加真切地感受到野鸭湖湿地的生命力。 我们还将为您提供一些实用的观察技巧和记录方法。如何选择合适的观察时间?如何有效地利用望远镜?如何绘制简单的野外记录图?如何撰写观察笔记,捕捉灵感?这些看似简单的技巧,却能极大地提升您的观察效率和体验深度。 野鸭湖湿地,不仅仅是自然界的奇迹,它也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在探索自然的同时,我们也将鼓励您去了解这片土地与人类之间的联系。它如何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活?它又如何与历史传说相结合?了解这些,将使您对野鸭湖湿地产生更全面、更立体的认知。 本书并非要将您塑造成一名生物学家,而是希望您能成为一名有温度、有情感的自然探索者。我们相信,通过这本书的引导,您将能够与野鸭湖湿地建立起一种深厚的情感纽带。这种情感,将促使您更加珍视自然,更加敬畏生命,并积极地参与到生态保护的行列中来。 请您,带上您的好奇心,带上您的探索精神,走进野鸭湖湿地。这是一次与自然的对话,一次心灵的旅行,一次对生命奥秘的追寻。愿这本书,成为您在这片神奇土地上,一段难忘旅程的开始。 第一章:初识野鸭湖:湿地的脉搏与呼吸 在踏入野鸭湖湿地之前,让我们先从宏观的角度,去理解它究竟是什么。它不仅仅是一片地理区域,更是一个动态的生态系统,一个生命的摇篮。本章将为您揭示湿地的基本概念,以及野鸭湖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我们将探讨湿地的功能,它如何净化水源,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它对我们人类的意义。 湿地是什么? 定义与分类:超越狭义的水域,理解陆地与水体过渡带的丰富性。 湿地的功能:不仅仅是“水”,更是“生命”。从净化器到蓄水池,从气候调节器到生物宝库。 野鸭湖的地理概况:它为何独特?它与周边环境的关系如何? 野鸭湖的“呼吸”:季节的韵律 春:生命的复苏与迁徙的壮歌。鸟儿的归来,植物的萌发,万物复苏的勃勃生机。 夏:生长的旺盛期。繁茂的水生植物,活跃的昆虫,以及水边嬉戏的生灵。 秋:收获与准备。鸟儿的南迁,植物的成熟,为过冬做准备的生命。 冬:沉寂与孕育。冰封下的生命,以及等待春天的希望。 观察者的“眼睛”:如何去看湿地? 宏观的视角:从远眺中感受湿地的整体形态,了解水域、陆地、植被的分布。 微观的视角:关注细节,一株水草,一只昆虫,都可能蕴藏着生命的秘密。 带着问题去看:您想了解什么?您看到了什么?您由此产生了什么疑问? 第二章:湿地的居民:动植物的斑斓画卷 野鸭湖湿地之所以充满生机,离不开这里丰富多样的动植物。本章将引导您认识这片土地上主要的生命形式,学习辨识它们的特征,并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植物王国:水边的艺术家 水生植物的生存智慧:它们如何适应水下和半水下的环境? 常见湿地植物辨识:芦苇、蒲草、睡莲、芡实等,了解它们的形态特征、生长习性及生态作用。 植物与动物的联系:植物为鸟类提供栖息地和食物,为昆虫提供寄主。 鸟类天堂:天空的精灵 湿地鸟类的种类与习性:从常见的鸭子、鹭鸟到珍稀的迁徙候鸟。 观察鸟类的技巧:望远镜的使用,如何接近而不打扰,如何辨识不同鸟类的鸣叫。 鸟类的生活:觅食、繁殖、迁徙,它们的故事,就是湿地生命力的写照。 水下世界:生命的基石 水生昆虫的奥秘:蚊子的幼虫、蜻蜓的稚虫,它们是湿地食物链的重要环节。 两栖爬行类:青蛙、蟾蜍、蛇等,它们在湿地生态中的作用。 鱼类:野鸭湖中的鱼类种类,它们与水质、植被的关系。 微观的生命:看不见的贡献者 土壤微生物:它们如何分解有机物,维持土壤的活力。 浮游生物:水体生态的基础,也是其他生物的食物来源。 第三章:观察的艺术:用眼睛和心灵去感受 观察不仅仅是“看”,更是一种深入的体验和思考。本章将为您提供一些观察湿地的实用技巧和方法,帮助您更有效地进行探索。 准备工作: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合适的衣物与装备:防晒、防蚊、防水,以及舒适的鞋子。 观察工具:望远镜、放大镜、相机、笔记本、笔。 了解天气与潮汐:合理安排您的行程。 观察技巧:如何看得更清楚,听得更明白 耐心与专注:放慢脚步,静心观察。 利用光线:清晨和傍晚的光线最为柔和,也最适合观察。 倾听自然的声音:辨识不同鸟类的鸣叫,感受风吹过水面的声音。 观察细节:注意植物的脉络,昆虫的触角,鸟类的羽毛。 记录与反思:留住您的发现 观察笔记的价值:记录您看到、听到、闻到、触摸到的,以及您的思考。 绘制简易地图:标记您发现的特殊地点或生物。 拍摄照片:记录精彩瞬间,但切记不要过度打扰。 提问与探究:您观察到的现象,背后隐藏着什么原因? 第四章:湿地的心跳:生态的相互作用 湿地之所以被称为“地球之肾”,在于其复杂的生态过程。本章将引导您理解野鸭湖湿地内部各种生态要素是如何相互作用,共同维持生态平衡的。 水循环与水质:生命之源的流转 野鸭湖的水源:来自哪里?流向哪里? 水质的重要性:它如何影响着动植物的生存? 人类活动对水质的影响:了解污染的来源与后果。 物质的循环:养分与能量的传递 食物链与食物网:从生产者到消费者,再到分解者,生命的能量如何在湿地中传递。 有机物的分解与利用:湿地如何“吃掉”并转化废物? 季节变化与物质循环:不同季节,物质的流动和储存有何不同? 生物间的协同与竞争:生命的多样性 共生关系:例如,某些鸟类与鱼类之间的互利共生。 捕食关系: predator-prey dynamics 在湿地生态中的体现。 竞争:不同物种为了争夺资源而产生的竞争。 第五章:人与湿地:和谐共生的未来 湿地不仅仅是自然的宝藏,它也与人类社会息息相关。本章将探讨人与湿地的关系,以及如何实现和谐共生。 湿地的价值:不止于风景 生态价值:净化水源、防洪减灾、调节气候、维持生物多样性。 经济价值:渔业、旅游业、湿地产品。 文化价值:湿地与当地的文化、历史、传说。 湿地保护的重要性:为何需要我们行动? 湿地的退化与威胁:污染、围垦、过度开发。 保护湿地的意义:维护生态平衡,保障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成为湿地的守护者:我们可以做什么? 从个人做起:节约用水,减少污染,不乱丢垃圾。 参与湿地活动:志愿者,科研项目。 传播湿地知识:让更多人了解湿地的价值。 结语 野鸭湖湿地,是一个充满生命奇迹的地方,也是一个需要我们用心去理解和守护的家园。希望通过本书的引导,您能够点燃内心对自然的热爱,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刻的思考能力,并最终成为一名积极的湿地守护者。愿您在野鸭湖的探索之旅中,收获知识,感悟生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与力量。 致谢 感谢所有为本书提供素材、支持和帮助的个人与机构,是你们的努力,让我们得以将这片美丽的湿地呈现给更多的人。 参考文献 (此处可列出参考书籍、论文、网站等,以增加本书的严谨性)

用户评价

评分

评论五: 这本书的书名“3S综合实习指导书——以野鸭湖湿地为例”立刻吸引了我的注意,它传递出一种将前沿科技与具体实践紧密结合的理念。我一直认为,学习一项技能最有效的方式就是通过实际操作,而野鸭湖湿地这样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无疑为“3S”技术的学习和应用提供了绝佳的案例。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带领我深入了解“3S”技术在湿地保护与研究中的实际应用。例如,书中是否会详细介绍如何利用遥感影像监测野鸭湖的水质、水体面积的变化,以及湿地植被的健康状况?地理信息系统(GIS)又将如何帮助我们构建野鸭湖湿地的空间数据库,进行土地利用、生态敏感性等方面的分析?而全球定位系统(GPS)在野外调查、样地布设、数据采集过程中又将发挥怎样的作用?我尤其希望看到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实习项目,例如如何利用“3S”技术对野鸭湖湿地的生物多样性进行初步评估,或者如何监测湿地周边人类活动的扩张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这本书的出现,不仅能够帮助我掌握“3S”技术,更能让我深刻理解科技在守护我们珍贵的湿地资源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

评分

评论一: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给我一种沉静而又充满生机的感觉,浅绿色的背景如同初春的嫩芽,仿佛能闻到泥土和青草的芬芳。我一直对野鸭湖湿地有着浓厚的兴趣,它承载着太多的自然之美和生态智慧。当我拿到这本书时,我期待着它能带我深入了解这片神奇的土地,特别是它所蕴含的“3S”技术在湿地保护与管理中的具体应用。“3S”这个词本身就带有一种科技感和前沿性,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将如此抽象的技术概念,与野鸭湖这样具体的自然场景巧妙结合的。我设想书中会详细介绍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这三大技术,如何被用来监测湿地的水文变化、植被覆盖率、野生动物栖息地,甚至预测可能的生态风险。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能通过大量的图文案例,让我直观地感受到这些技术在实际工作中的强大威力。比如,我想看到遥感影像如何揭示湿地边界的变迁,GIS如何帮助我们分析不同区域的生态敏感性,GPS又如何在野外调查中发挥关键作用。这本书的出现,无疑填补了我在这方面知识的空白,也让我看到了科技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前景。

评分

评论四: 从这本书的命名就能感受到一种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对实践的高度重视。“3S”技术,作为现代地理空间信息领域的核心组成部分,其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前景广阔,而野鸭湖湿地作为我国重要的湿地保护区,无疑是检验和展示这些技术应用的最佳平台。我猜测本书的作者在编写过程中,一定进行了大量的实地调研和数据分析,力求为读者呈现最真实、最前沿的“3S”技术应用案例。我想象书中会详细讲解如何利用遥感技术获取野鸭湖湿地的多时相、多光谱数据,如何通过GIS平台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可视化,例如制作湿地淹没范围变化图、植被覆盖度分析图等。同时,GPS技术在湿地边界测绘、关键生态节点定位等方面也扮演着重要角色。我期待书中能提供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实习项目,让读者能够亲手操作,体验“3S”技术在湿地监测、资源调查、生态评价等方面的实际应用。这本书不仅能够提升读者的技术操作能力,更能加深他们对湿地生态系统及其保护重要性的认识,是一本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优秀教材。

评分

评论三: 翻阅这本书,我仿佛置身于广袤的野鸭湖湿地之中,眼前展开的是一幅幅生动的自然画卷。我一直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深感着迷,而“3S”技术的引入,更是为我们理解和保护湿地提供了全新的视角。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指导手册,它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们走进野鸭湖的每一个角落,去发现和认识那里的生命故事。“3S”技术,如同一双锐利的眼睛,能够穿透层层迷雾,捕捉到湿地最细微的变化。我期待书中能有关于野鸭湖湿地典型动植物的介绍,以及它们与环境之间错综复杂的相互关系。更重要的是,我希望了解“3S”技术是如何帮助我们监测这些生物的种群动态、栖息地分布,以及它们面临的生存挑战。例如,通过遥感影像,我们或许能追踪到候鸟的迁徙路线;通过GIS分析,我们或许能识别出关键的繁殖区域,从而制定更有针对性的保护措施。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将抽象的技术与鲜活的生命相结合,让我们感受到科技在守护自然中的温度和力量。

评分

评论二: 初拿到这本《3S综合实习指导书——以野鸭湖湿地为例》,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的实用性和指导性。从书名上就能看出,它并非一本泛泛而谈的科普读物,而是面向具体实践的指导手册。我一直觉得,理论知识如果不能落地,就如同空中楼阁。而这本书将“3S”技术这一前沿领域,聚焦于野鸭湖湿地这样一个具体的实践基地,这无疑为想要学习和掌握相关技能的读者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范例。我猜测书中会包含大量的实习项目设计、数据采集方法、数据处理流程以及分析报告的撰写指导。对于正在进行或即将进行相关专业学习的学生来说,这本手册的价值不言而喻。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一种技能的培养。我特别期待书中关于野鸭湖湿地实地考察的详细步骤,包括如何规划路线、如何使用设备、如何记录数据,以及如何将采集到的数据导入GIS软件进行空间分析。同时,我也很好奇书中是否会提供一些常用的数据处理技巧和软件操作指南,能够帮助读者更高效地完成实习任务。这本书的编写,无疑为湿地生态学、地理信息科学等领域的学习者提供了一份宝贵的实践指南。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