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多相离散介质及其探达数值模拟
定价:35.00元
售价:28.4元
作者:郭士礼
出版社: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7-01
ISBN:9787562538110
字数:22000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多相离散介质及其探达数值模拟》在建立符合沥青混凝土实际情况的多相离散介质和探达蝶形天线数学模型的基础上,研究了探达波场特征与多相离散介质参数、工程材料电性参数、典型工程缺陷之间的对应关系。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1 绪论
1.1 引言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路面结构层材料介电特性的研究现状
1.2.2 介质模型的研究现状
1.2.3 探达蝶形天线FDTD建模与模拟的研究现状
1.2.4 探达三维数值模拟的研究现状
1.2.5 存在的问题
1.3 主要内容概括
2 探达的理论基础与数值模拟
2.1 探达的理论基础
2.1.1 探达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
2.1.2 麦克斯韦方程组与本构关系
2.1.3 电磁场波动方程
2.1.4 电磁波的辐射
2.1.5 电磁波的散射
2.2 探达波场的数值模拟
2.2.1 麦克斯韦方程的FDTD格式
2.2.2 数值稳定性与数值色散
2.2.3 UPML吸收边界条件
3 探达蝶形天线的数值模拟
3.1 探达蝶形天线
3.1.1 商用探达天线
3.1.2 商用探达蝶形天线的基本特征
3.2 探达蝶形天线的FDTD建模
3.2.1 商用探达蝶形天线的基本结构
3.2.2 脉冲激励源
3.2.3 天线金属斜边的处理
3.2.4 天线加载电阻
3.2.5 屏蔽腔和吸波材料
3.3 影响蝶形天线辐射特性的因素
3.3.1 蝶形天线的几何学特征
3.3.2 加载电阻及屏蔽腔的影响
3.3.3 天线离地高度的影响
3.3.4 地下介质介电常数的影响
3.3.5 地下介质电导率的影响
3.4 小结
4 沥青混凝土介质类型与特征
4.1 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概述
4.2 沥青混凝土组成材料及其介电常数
4.2.1 豫西某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及其组成材料
4.2.2 材料介电常数的测量与估算
4.2.3 沥青混凝土芯样及切片
4.2.4 沥青混凝土介电常数的分布特征
4.3 沥青混凝土介质类型的估算与建模
4.3.1 估算自相关函数的特征参数
4.3.2 多相离散介质模型的建模方法
4.3.3 自相关函数类型的拟合与介质建模
4.3.4 模型参数对多相离散介质模型的影响
4.3.5 多相离散介质模型的二维正演模拟
4.4 小结
5 多相离散介质探达三维正演模拟及分析
5.1 空隙率对探达波场的影响
5.1.1 不同空隙率的多相离散介质三维模型
5.1.2 多相离散介质探达三维正演模拟
5.1.3 多相离散介质与均匀介质的波场对比
5.1.4 空隙率对探达波场的影响
5.1.5 不同空隙率层状多相离散介质的波场特征
5.1.6 自相关长度对探达波场的影响
5.2 公路工程典型缺陷的探达波场特征
5.2.1 裂缝的探达波场特征
5.2.2 层间脱空的探达波场特征
5.2.3 空洞的探达波场特征
5.3 小结
6 结论与建议
6.1 主要工作
6.2 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这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书,它以一种系统和严谨的方式,阐述了多相离散介质的理论基础和数值模拟方法。作为一名对工程地质和岩土力学有深入了解的读者,我发现这本书的内容非常契合我的需求。书中关于介质渗透性的影响因素、颗粒间接触力学模型以及流固耦合方程的推导,都让我受益匪浅。作者对数值模拟方法的介绍,从基本的离散化技术到高级的耦合算法,都提供了详实的信息。我特别关注了书中关于如何处理自由边界、多相流体相互作用以及相变引起的体积变化等复杂问题的章节。这些内容在实际工程模拟中至关重要。书中大量的图示和表格,使得抽象的理论概念变得更加直观易懂。虽然我可能需要花费一些时间来消化书中的所有内容,但我相信,通过这本书的学习,我将能够更有效地分析和解决在工程实践中遇到的多相离散介质相关问题。这本书无疑为我提供了一个强大的理论武器和技术支撑,让我对未来的研究和工作充满了信心。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深刻印象,是其对多相离散介质现象的全面性和前瞻性。作为一个在土木工程领域工作多年的工程师,我经常在实际项目中遇到诸如地下水渗流、土体变形、固结沉降等问题,而这些往往都与多相离散介质的特性紧密相关。书中对这些现象的细致刻画,从微观的颗粒接触力学,到宏观的连续介质力学,再到流体动力学,都进行了系统性的阐述。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处理数值模拟部分时,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通过大量的图表和实例,生动地展示了不同参数、不同边界条件下介质行为的演变。例如,书中关于裂隙网络对渗透性影响的模拟,以及颗粒形状和粒径分布对宏观力学响应的影响,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使得我在面对实际工程中的复杂地质条件时,能够更准确地评估其潜在风险,并选择更合适的处理方案。虽然书中部分章节的数学推导对我来说有些挑战,但我可以通过反复阅读和查阅相关资料来逐步理解。总而言之,这本书不仅是一本学术专著,更是一本能够指导实践的宝贵工具书,它帮助我将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更紧密地联系起来。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之丰富,让我感到震撼。作为一名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我一直在寻找能够系统性地梳理多相离散介质研究现状,并提供前沿理论和计算方法的参考书。这本书无疑满足了我的需求。作者在开篇就为我们勾勒出了多相离散介质这一复杂系统的全貌,从其基本构成要素到可能发生的各种物理化学过程,都进行了清晰的界定。随后,书中深入探讨了各种数值模拟技术,包括但不限于有限元、有限差分、离散元以及耦合方法,并详细介绍了它们在不同类型多相离散介质问题中的适用性和局限性。我特别对书中关于如何构建和离散化复杂几何模型,以及如何处理介质非均质性和各向异性的章节印象深刻。这些都是进行可靠数值模拟的关键步骤。此外,书中还涉及到了诸如相变、反应动力学以及多尺度耦合等前沿问题,为我的研究方向提供了重要的启发和指引。虽然有些章节的篇幅较长,内容也相对深入,但正是这种深入和全面,使得这本书成为了一份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极大地拓宽了我的学术视野。
评分初次翻开这本书,就被其厚重感和严谨的学术气息所吸引。虽然我并非直接从事多相离散介质研究的专家,但作为一名对岩石力学和工程地质领域抱有浓厚兴趣的学习者,我一直希望能深入理解这方面的理论基础和计算方法。书中大量引用的参考文献和清晰的公式推导,为我构建了一个扎实的理论框架。从最基本的流固耦合概念,到复杂的多尺度、多物理场耦合问题,作者都循序渐进地进行了讲解。尤其是在数值模拟部分,作者详细介绍了有限元法、离散元法等常用方法的原理和在多相离散介质问题中的应用,并提供了具体的算法流程和案例分析。这对于我理解如何将复杂的物理过程转化为计算机可执行的算法非常有帮助。我特别留意了作者关于如何处理颗粒间相互作用、介质渗透性以及相变等问题的论述,这些都是影响多相离散介质行为的关键因素。书中提供的数学模型和数值方法的结合,为我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虽然有些章节涉及到较深的数学知识,需要反复咀嚼,但总的来说,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更深层次研究领域的大门,也激发了我对这个交叉学科的更多好奇心。
评分我一直对地球科学领域中那些看似复杂却又至关重要的现象感到着迷,而多相离散介质就是其中之一。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深入探索这个神秘的世界。从流体在多孔介质中的流动行为,到固相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再到不同相之间的耦合效应,作者都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讲解。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实验研究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部分,它说明了理论模型需要通过实验来验证,而实验结果则需要通过数值模拟来解释和预测。这种互补的关系,是科学研究的基石。书中对于不同数值方法的比较分析,也让我对各种方法的优缺点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这对于我选择合适的工具来解决我的研究问题至关重要。虽然我可能无法完全掌握书中所有的数学细节,但我能够理解其核心思想和应用价值。这本书不仅加深了我对多相离散介质的理解,也启发了我对如何运用现代计算技术来解决科学难题的思考。它就像一颗种子,在我心中播下了对更深入研究的渴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