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基于硬件逻辑加密的保密通信系统
定价:88.00元
作者:丁群,杨自恒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11-01
ISBN:978711537809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在传统密码学的基础上主要介绍了加密算法及HDL程序实现,重点给出了数据加密核与加密芯片设计,为保证信息的安全传输,设计了完整的数据加密系统。全书共15章。其中,章主要介绍本书研究对象和一些基础知识。第二章和第三章主要讲解基于可编程逻辑分组密码实现过程。第四章和第五章主要讲解基于可编程逻辑公钥密码实现过程。后几章则将分别介绍不同的相关技术和应用实例。
目录
目录
章 绪论
1.1 通信安全
1.2 保密通信系统
1.2.1 香农保密通信系统
1.2.2 加密系统基本原理
1.2.3 加密体制
1.3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章 绪论
1.1 通信安全
1.2 保密通信系统
1.2.1 香农保密通信系统
1.2.2 加密系统基本原理
1.2.3 加密体制
1.3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
1.4 VHDL编程
1.5 QuartusⅡ仿真软件
1.6 DSP Builder的设计
第2章 分组密码DES
2.1 DES算法描述
2.2 DES中的初始置换IP与初始逆置换IP-1
2.3 密码函数f
2.4 轮密钥的生成过程
第3章 基于FPGA的分组密码AES实现
3.1 ASE加密算法
3.1.1 AES算法数学知识
3.1.2 AES算法描述
3.1.3 AES算法一轮迭代
3.2 AES算法的FPGA实现
3.2.1 开发环境介绍
3.2.2 整体结构设计
3.2.3 系统分支模块设计
3.2.3.1 串口模块
3.2.3.2 串并转换模块
3.2.3.3 控制模块
3.2.3.4 密钥生成模块
3.2.3.5 加密模块
3.2.4 AES加密系统的片上测试
第4章 基于FPGA的RSA公钥密码实现
4.1 RSA算法数论知识
4.1.1 模运算的定义
4.1.2 欧几里得(Euclidean)算法
4.1.3 扩展欧几里得(Extended Euclidean)算法
4.1.4 模幂算法
4.1.5 模乘算法
4.1.6 公开密钥算法的密钥交换原理
4.2 RSA加解密算法理论
4.2.1 RSA加解密算法
4.2.2 RSA加密算法分析
4.2.2.1 p和q取值
4.2.2.2 d和e的选择
4.2.2.3加密和解密的算法
4.2.3 RSA算法举例与Matlab仿真
4.3 基于FPGA硬件实现RSA算法设计
4.3.1 实现RSA公钥算法的顶层设计
4.3.2 实现公钥 的互素判断模块设计
4.3.3 实现私钥 的模块设计
4.3.4 求模幂算法模块设计
第5章 基于FPGA的椭圆曲线加密算法实现
5.1 椭圆曲线加密算法理论
5.1.1 椭圆曲线相关理论
5.1.2 椭圆曲线群的运算法则
5.2 椭圆曲线加解密原理
5.2.1椭圆曲线离散对数问题
5.2.2 系统建立和密钥生成
5.2.3 椭圆曲线密码体制加解密过程
5.2.4 椭圆曲线相关参数
5.3 密钥交换协议
5.3.1 Diffie-Hellman密钥交换协议
5.3.2 ECDH密钥交换协议
5.4 椭圆曲线加密有限域运算模块设计
5.4.1有限域加法模块
5.4.2 有限域乘法模块
5.4.3 有限域平方模块
5.4.4有限域求逆模块
5.4.5 有限域运算模块的验证
5.5 点加和点倍单元设计
5.6 点乘单元设计
……
第6章 基于FPGA的序列密码实现
第7章 混沌序列密码
第8章 纠错卷积编码的DSP实现
第9章 调制与解调
0章 数据传输加密系统
1章 无线数据传输加密系统
2章 网络加密卡的硬件设计
3章 网络加密卡PCI设备驱动开发
4章 网络加密卡动态链接库开发
5章 视频加密网络传输系统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对《正版新书--基于硬件逻辑加密的保密通信系统》这个书名下的内容充满了好奇。作为一名关注信息安全发展动态的研究者,我一直在寻找能够提供深入技术洞见的文献。这本书的书名似乎直接指向了一个非常具体且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技术方向。我推测书中很可能会深入剖析“硬件逻辑加密”这一核心技术,这可能意味着对加密算法如何在硬件层面实现进行详细的探讨,包括逻辑门级别的设计、时序约束、功耗优化以及物理实现上的考量。此外,保密通信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其设计必然涉及多个环节。我期待书中能够详细阐述如何将这种硬件加密技术融入到整个通信系统的架构中,包括数据采集、编码、传输、解密和应用等各个阶段。书中是否会涉及不同通信场景下的系统设计,例如低功耗物联网设备、高速数据传输通道,或者对安全性要求极高的金融交易系统?我尤其希望看到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关于性能评估和安全验证的深入分析,例如硬件加密实现的效率、抗攻击能力以及相关的测试方法。
评分初次看到《正版新书--基于硬件逻辑加密的保密通信系统》这个书名,我的第一反应是它可能探讨的是一种相对“硬核”的安全技术。我推测书中会详细介绍“硬件逻辑加密”这一概念,它究竟是什么?是如何运作的?与传统的软件加密方式有何本质区别?我非常想知道它在实际的保密通信系统中是如何被应用的。例如,是否会涉及将加密算法直接集成到专用的硬件芯片中,或者利用FPGA等可编程逻辑器件来实现?如果是这样,那么书中必然会涉及大量的电路设计、逻辑实现以及相关的硬件描述语言知识。我更关心的是,这种基于硬件的加密方式能够带来哪些独特的安全优势,比如它在抵抗各种网络攻击,特别是那些针对软件漏洞的攻击时,是否表现出更强的鲁棒性?另外,保密通信系统不仅仅是加密,还包括了数据的传输和接收,书中是否会探讨如何将硬件加密模块与通信协议进行高效的整合,以确保整个通信链的安全性?这本书是否会为我们展示一些具体的系统架构设计,以及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实现方案?
评分看到《正版新书--基于硬件逻辑加密的保密通信系统》这个书名,我感觉它触及了一个非常具体且具有前瞻性的技术领域。作为一个对信息安全技术发展趋势保持关注的读者,我对“硬件逻辑加密”这个概念本身就充满了兴趣。我猜测这本书会详细解释硬件逻辑加密的核心原理,比如如何利用物理硬件的特性来实现数据加密,以及这种方法在安全性、性能和成本方面相较于纯软件加密的优势和劣势。此外,一个完整的保密通信系统涉及到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保障,这本书是否会从系统架构的角度,阐述如何将硬件逻辑加密模块有效地集成到整个通信流程中?这可能包括对数据流的处理、密钥的管理、以及通信协议的设计等方面。我尤其好奇书中是否会探讨一些具体的应用场景,比如在物联网、金融支付、或者军事通信等领域,如何利用基于硬件逻辑加密的保密通信系统来提升安全性。如果书中还能提供一些实际的案例分析或者设计实例,那就更好了,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直观地理解相关技术。
评分我对这本书的书名《正版新书--基于硬件逻辑加密的保密通信系统》感到一丝好奇。作为一个对信息安全领域稍有涉猎的爱好者,我一直认为硬件级别的安全解决方案是未来发展的趋势。这本书的书名似乎直接切入了这一前沿领域。我猜测书中可能会深入探讨“硬件逻辑加密”的原理,不仅仅是停留在概念层面,而是会深入到具体的实现细节,比如如何利用逻辑门、触发器等基本元件来构建复杂的加密逻辑。这可能涉及到数字电路设计、硬件描述语言(如Verilog或VHDL)的应用,以及如何将算法高效地映射到硬件结构中。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阐述硬件逻辑加密在保密通信中的独特优势,比如它的抗侧信道攻击能力,或者其在功耗和速度上的优化潜力。如果书中还能涵盖如何设计一个完整的保密通信系统,从加密模块的设计到通信链路的建立,再到解密和认证的实现,那将是一本非常全面的参考书。尤其是在当今网络安全形势日益严峻的背景下,对下一代保密通信技术的探索是至关重要的。这本书能否为我们揭示这一前沿领域的奥秘,值得我们拭目以待。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直接点明了核心技术——“硬件逻辑加密”,这让我对它充满期待。作为一名对此领域略有了解的读者,我非常关注这类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我猜想书中会对基于硬件逻辑加密的保密通信系统进行详细的阐述,比如加密算法的实现方式,如何将加密逻辑固化到硬件中,以及这种方式相比软件加密的优势,例如更高的效率和更难破解性。我还期待书中能涉及具体的硬件平台选择,比如FPGA还是ASIC,以及在不同平台下实现加密逻辑时的技术细节和挑战。当然,一个完整的系统设计离不开对通信协议的优化,我希望能看到书中关于如何将加密技术无缝集成到现有或定制的通信协议中,以确保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机密性和完整性。此外,如果书中能包含一些实际的案例分析,展示这种保密通信系统在特定领域的应用,例如物联网、金融交易或者军事通信,那将非常有说服力。毕竟,理论再好,也需要实践来验证其价值。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如何应对侧信道攻击等高级安全威胁的讨论感兴趣,这对于构建真正可靠的保密通信系统至关重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