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新书--《无线电》合订本(61周年版 上) 《无线电》编辑部

正版新书--《无线电》合订本(61周年版 上) 《无线电》编辑部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无线电》编辑部 著
图书标签:
  • 无线电
  • 合订本
  • 61周年版
  • 期刊
  • 科技
  • 科普
  • 电子技术
  • 通信
  • 杂志
  • 《无线电》编辑部
  • 上册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麦点文化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447272
商品编码:29343051106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7-0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无线电》合订本(61周年版 上)

定价:69.00元

作者:《无线电》编辑部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1-01

ISBN:978711544727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炫酷夺目的众筹科技产品、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创客空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个响亮的倡议横贯全年。问世多年的LED 加上无线模块,连接手机App,辅以现代工艺,成就了网上大卖的智能灯具;各色PM2.5 传感器与HEPA 过滤网的组合为深受雾霾之害的大众带去了空气净化的智能“神器”;3D 打印、激光雕刻与切割,工具门槛的降低让电子DIY 作品有了类工业产品的外观,原型设计更进一步。爱好者们变兴趣之作为立身之本,完成从炫技术到做产品的华丽转型,走上创业之路。创业是梦想,更是初心。无论现代通信如何便利,依旧有爱好者对用莫尔斯码通信乐此不疲,以参加各类业余电台通联竞赛为荣;数码音响产品再丰富,依然有人酷爱电子管设计,醉心于各色电容的搭配;小数点后两位以上的测量数值对于业余应用而言几无影响,可就是有人对更高位的基准精度痴迷不已,不断尝试突破。爱好者们视DIY 为生活之乐,无关职业,无关年龄,基于兴趣,从于初心。Arduino 从电子产品原型设计的得力工具拓展为创客学习的有效平台,改变了从元器件、集成电路开始入门电子学的格局。从零起步的方法可以不同,但构筑电子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永远是初学者们不可回避的,识别元器件、了解单片机、掌握设计思路,能让你在进阶的路上走得更远。电子技术与互联网、机械甚至艺术的结合,造就出物联网、机器人和交互体验等科技前沿应用,这些也是当下创客教育涵盖的内容,爱好者们学无止境,在实践中学习,实践是手段,学习是目的,亦是初心。我们每期都会甄选、展示外众筹平台上的科技项目,说不定下一个众筹项目就是你的;我们的“机器人”栏目新鲜出炉,全方位地告诉大家,人人都可以做出机器人;我们会为大家提供更丰富的硬件开发工具、新器件资讯,让大家使用“创客利器”时有更多的选择。继续为读者朋友们分享创意案例、交流制作心得提供平台,这是本刊的兴趣,也是我们的初心。祝大家新年新气象!

内容提要


本书为《无线电》杂志2016年合订本的上册,囊括了《无线电》杂志2016年~6期所有栏目的内容,包含专题以及创客、机器人、制作、装备、史话、入门、信息等栏目的所有文章,其中有热门的开源硬件、智能控制、3D打印、机器人制作等内容,也有经典的电路设计、电学基础知识等内容,还有丰富的创客活动与创客空间的相关资讯。这些文章经过整理,按期号、栏目等重新分类编排,以方便读者阅读。与部分文章相关的源程序、印制电路板图等资料请到《无线电》杂志网站.radio..下载。本书内容丰富,涉及电子技术广泛,文章精炼,实用性强,适合广大电子爱好者、电子技术人员、创客及相关专业师生阅读。

目录


特别策划
经典矿石机鉴赏与现代矿石机制作 ◇ 徐蜀 主编 001
经典矿石机鉴赏与现代矿石机制作 002
早期的线圈调感式矿石机 004
民国时期的矿石收音机 006
新中国成立后的矿石机 008
调频矿石机 ◇ 韩 红 010
来自电影的制作
大白环境助手☆ ◇ 杨润靖 樊亚鹏 012
《星球大战7》Cosplay 道具
——十字光剑简易制作方案☆ ◇ 姚毓夏 014
一起做个“方舟反应堆”变色灯!☆ ◇ 许敏 016
创客|MAKER
精彩“十”刻——小记香港Maker Faire 2015 ◇ 李衡延 019
自由自造的“黑科技”专业户 ——蘑菇云创客空间 ◇ 琚伟平 022
创客利器 桌面加工设备 ◇ 韩春雷 024
盒仔的故事——DIY 项目从原型到量产的成长历程(2013—2015)
◇ 朱广俊 026
一道洗袜机 ◇ Leon 032
360°自动拍摄云台 ◇ KE 学怪人 038
从一个想法开始的 “DIT 子母汽车”之旅 ◇ 王金峰 041
CLOUD点滴计时器☆ ◇ 阮煜钊 044
元宵定义:什么是创客教育
◇梁森山 谢作如 管雪 吴俊杰 048
智能控制铁道沙盘模型☆ ◇胡戬 杨立斌 049
造一把酷炫的金刚狼手爪吧!☆ ◇赵志安 052
机器人|ROBOT
300 元打造属于自己的水下机器人☆ ◇ 曲治国 056
重力感应遥控器☆ ◇ 黄亚丹 060
快速原型机、LittleBits 和机器蠕虫 ◇ 臧海波 064
机器人拆拆看
机器人的大脑(控制器类) ◇ 朱新龙 067
Hello Jerry 宠物互动机器人☆ ◇ Cain、May、Geemi、Boris 072
机器人拆拆看
机器人的五官(模拟信号传感器类) ◇ 董越 075
用PVC 材料自制多功能小车——陆巡者(1) ◇ PVCBOT 079
低成本打造Booby 家庭服务机器人☆ ◇ 轩辕文成 087
机器人拆拆看
机器人的五官(数字信号传感器类) ◇ 冯东瀛 094
用PVC 材料自制多功能小车——陆巡者(2) ◇ PVCBOT 099
用Arduino 自制《鹰击长空》游戏操纵杆☆ ◇ Ttable 茶几 107
机器人拆拆看
机器人的神经中枢(扩展板类) ◇李泽 110
用PVC 材料自制多功能小车——陆巡者(3) ◇ PVCBOT 114
ChoirBot,桌子上的迷你机械乐队☆ ◇ 杜尚明 119
智造万物
瓦力机器人☆ ◇ 齿轮哥 124
用Arduino 制作一辆小车有多难?☆ ◇ 刘鹏涛 127
用PVC 材料自制多功能小车——陆巡者(4) ◇ PVCBOT 129
制作|PROJECT
高达般的空气净化器 ◇ KE 学怪人 134
Arduino 开源键盘☆ ◇ 魏宇科 137
3D 建模 打印个性化钥匙扣 ◇ 陈杰 139
门多西诺电机:给我阳光我就转 ◇ 陈旭 141
小数据采集器 ◇ 王利攀 145
用Arduino 制作智能空气数据监测分析盒☆ ◇ 连龙 147
用ESP8266 的Dash Button ◇ 孙德庆 152
树莓派移动显示方案大比拼 ◇ 张文挺 155
SX1212 超低功耗无线温湿度监测系统 ◇ 焦杰 163
用WM8741制作音频解码器 ◇ 姜兰举 167
用常见的材料制作闪电云☆ ◇ 王建伟 171
一把指南伞☆ ◇ 刘柏锋 174
宠物可穿戴外套☆ ◇ Boris_Liu 177
DIY 一套便宜好用的电子爵士鼓☆ ◇ 杜尚明 180
低成本桌面级开源盲文刻印机☆ ◇ 赤壁赋牛肉干 183
零成本在AVR 单片机上运行Linux ◇ 连龙 185
电脑音频大改造—— HTPC加装超迷你DAC ◇ 高宙 191
Arduino M0 Pro 使用Ardino IDE 与Atmel Studio 实现在线调试
◇ 冯东瀛 194
基于Arduino 的手势解锁门禁☆ ◇ 陈盛 杨洁 李守良 197
捣蛋贪吃蛇☆ ◇ Ada 200
DIY 空气净化器☆ ◇ 陈杰 李晓坤 202
家庭光伏(太阳能)发电应用初体验 ◇ 林浩 刘福胜 205
激光传声器制作图解STEP BY STEP ◇ 陈国东 209
LED 圆柱型灯塔制作详解☆ ◇ 张弛 213
激光弦蓝牙古筝☆ ◇ 张鹏 217
三世同堂的OCL功放:原理、历史与制作(上) ◇ 陈旭 220
只要10 步!组装3D 打印机如此简单
——Panowin F1 3D 打印机套件组装体验 ◇ 胡肇炜 225
3D 打印自制小音箱 ◇ 黄云 230
高精度大屏幕万年历的制作☆ ◇ 谢志平 233
智能体重管家☆ ◇ 杨润靖 路园 235
智造万物
DIY 网球发球机 ◇ 造物科长 238
设计一个基于STM32 的可编程图形计算器☆ ◇ 张文挺 241
2015 年“瑞萨杯”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实录
80 ~ 100MHz 频谱分析仪 ◇ 王子钰 249
三世同堂的OCL功放:原理、历史与制作(下) ◇ 陈旭 252
用桌面级3D打印机和Arduino设计制作洗鞋机☆ ◇ 刘丰 256
全国青少年电子信息与智能控制大赛项目辅导
Arduino Tick Tock扩展板编程入门☆ ◇ 臧海波 261
智能蘑菇灯——送给心仪女孩的好礼物!☆ ◇ 赵志安 269
3D打印膝关节辅助装置☆ ◇ 李晓坤 陈杰 273
智造万物
空气动力车 ◇ 造物科长 277
大话STC单片机自动下载☆ ◇ 曹延焕 281
会说话的空气检测器☆ ◇ 杨帆 285
FM数调收音机☆ ◇ 辛国民 290
姿态控制智能交互灯LightBox ☆ ◇ 谢林宏 294
Kindle 大作战——救砖 容量升级(上)☆ ◇ 张文挺 298
ArduBlock 图形化编程进阶实战(1)
自我控制LED 夜灯☆ ◇ 吴汉清 303
会动的纸片鱼☆ ◇ 凌刚 307
3D 打印智能自浇花系统☆ ◇ 陈杰 311
玩转特斯拉线圈
特斯拉线圈设计与制作指南(上) ◇ 陈旭 314
“拔”苗助长: 自制植物生长灯☆ ◇ 杨润靖 317
iPhone 充电器(A1443)的电路真相 ◇ 葛中海 320
七彩LED 电子时钟“四部曲” ◇ 姚宗栋 常广英 324
用TEA2025 做个桌面小功放 ◇ 管斌诚 330
长波自动授时LED 数码钟的制作 ◇ Bluegrass 332
试玩DSP 车载收音模块Si4745 ◇ 辛国民 336
功放附加器“猫眼”(6E2电子管电平指示器)的制作 ◇ 钟沁轩 339
装备|EQUIPMENT
仪表达人系列
玩转数字万用表的N 个技巧 ◇ 杨法(BD4AAF) 342
无人机相关信号大揭秘(3)
接收机S.BUS 信号解析 ◇ 冀卫东 345
二手可调直流稳压电源选购指南 ◇ 聆听 348
仪表达人系列
示波器应该这样用——示波器使用技巧集锦 ◇ 杨法(BD4AAF) 352
仪表达人系列
频谱分析仪使用技巧集锦 ◇杨法(BD4AAF) 355
无人机相关信号大揭秘(4)
飞控板信号测试 ◇ 冀卫东 358
测量身边的Wi-Fi 信号 ◇ 杨法(BD4AAF) 361
无人机相关信号大揭秘(5)
电子调速板信号测试 ◇ 冀卫东 366
生活中的无线电天线 ◇ 杨法(BD4AAF) 371
天线选购指南 ◇ 杨法(BD4AAF) 374
测量你的天线 ◇ 杨法(BD4AAF) 377
通用仪器的实测乐趣
智能手机的充电实测(1) ◇ 冀卫东 379
射频功率测量技巧集锦 ◇ 杨法(BD4AAF) 382
问与答 386
入门|START WITH
简单有趣的射频电路设计
放大器:稳定压倒一切 ◇ 杜旭峰 392
创客三级跳
会躲避的电子枪靶 ◇ 张敬云 杨洁 395
创客教育工作坊
佛山市教育创客培养计划创客教育体验周活动成功举行
◇ 本刊记者 397
人人爱创新,想法当实现
——记首届“北城区中小学生创客马拉松大赛”
◇ 王飞燕 399
创客三级跳
给自己置办一个年货——节日盒子 ◇ 吴俊杰 400
创客教育工作坊
木质LED 电子入门之——会验钞的小老鼠 ◇ 杨琳 402
探索 创新 展望——青海省西宁市城西区虎台小学科技教学
实践活动经验分 ◇ 雷延明 404
简单有趣的射频电路设计
接收机——了不起的挑战 ◇ 杜旭峰 406
创客教育工作坊
用酸奶盒制作管道迷宫 ◇ 赵宇 409
简单有趣的射频电路设计
不稳定的妙用之环形振荡器 ◇ 杜旭峰 412
创客三级跳
能自动瞄准的炮台模型 ◇ 蔡慧敏 谢作如 416
未来实验室——北京二中创客空间 ◇ 高凯 419
简单有趣的射频电路设计
不稳定的妙用之环形振荡器 ( 续) ◇ 杜旭峰 420
2016 年还要不要学习单片机? ◇ 杜洋 423
创客教育工作坊
电子连连看之——七彩金牛座 ◇ 天蝎杨 426
小学创客空间孵化小创客的两大“法宝” ◇ 杨琳 428
简单有趣的射频电路设计
不稳定的妙用之交叉耦合振荡器 ◇ 杜旭峰 431
创客教育工作坊
创意感应式小夜灯 ◇ 张晓东 434
创客三级跳
能自动瞄准的炮台升级版 ◇ 蔡慧敏 谢作如 440
2016北京市中小学生科技创客秀——孩子们的Maker Faire
◇ 赵宇 442
创客三级跳
使用舵机和摄像头制作全景图 ◇ 吴俊杰 444
校园业余电台活动在科技教育中显身手 ◇ 杨凤乔 李晓伶 446
史话|HISTORY
封底上的收音机(10)
南京无线电厂“胶木情结”的延续——熊猫B701 ◇ 余川 447
早期无线电发送和接收设备鉴赏(1) ◇ 徐蜀 陈汉燕 450
早期无线电发送和接收设备鉴赏(2) ◇ 徐蜀 陈汉燕 454
时代变迁的纪念
——国产电子管收音机主流产品概览(4) ◇ 田浩 456
封底上的收音机(11)
红星401-A ◇ 余川 458

作者介绍


《无线电》于1955年创刊,是本电子及无线电通信类报刊、发行量的知名科普杂志,累计发行量超过3亿册,现为发行量的创客实体杂志,曾获“国家期刊奖”、“公众喜爱的科普期刊”称号。 《无线电》杂志坚持“科普 创新 实践 分享”的理念,为读者提供涵盖创客空间介绍、创意制作项目、电子科普知识、工具仪表信息、创科教育动态、电子技术前沿信息及行业活动资讯等丰富的内容。

文摘


序言



探索科技前沿,洞察时代脉搏——《无线电》合订本 (61周年版 上) 精彩回顾 《无线电》杂志,自创刊以来,便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中国电子信息科技发展的每一个重要瞬间。六十余载春秋,它见证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辉煌历程,记录了无数科技工作者的智慧与汗水,传播了最前沿的科学知识与技术动态。如今,我们欣喜地推出《无线电》合订本 (61周年版 上),这不仅仅是一部厚重的图书,更是中国无线电事业发展史的珍贵缩影,是献给所有热爱科学、投身科技事业的读者的盛大献礼。 本合订本精选了《无线电》杂志自创刊以来(尤其聚焦于61周年版上半部分)的精华内容,涵盖了无线电技术领域的方方面面,从基础理论的深入解析,到前沿技术的创新应用,再到行业发展的趋势洞察,无不力求全面、深刻、前瞻。它面向的读者群体广泛,无论是身处科研一线的研究人员,还是在工程实践中摸索的工程师,亦或是怀揣科技梦想的在校学生,乃至对科技发展充满好奇的普通读者,都能从中汲取宝贵的知识与灵感。 一、 穿越时空,回溯经典:奠基之石与发展脉络 本合订本将带领读者穿越时光的隧道,一同回顾中国无线电技术从萌芽到壮大的艰辛历程。你将看到,在那个条件艰苦的年代,老一辈科学家和工程师如何凭借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卓越的智慧,克服重重困难,奠定了中国无线电技术发展的坚实基础。从早期的广播电视技术,到军用通信系统的建立,再到民用电子产品的起步,那些经典的文章,如同埋藏在时间深处的宝藏,展现了中国科技人员的初心与担当。 合订本将深入剖析无线电技术发展的关键节点和里程碑事件。例如,对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如何规划和建设无线电通信网络,如何引进和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又如何自主创新,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技术体系,都会有详细的阐述。读者可以通过这些文献,清晰地勾勒出中国无线电技术发展的脉络,理解不同历史时期技术选择的背景与考量,以及这些选择对后续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 二、 理论精深,拨云见日:夯实根基,拓展认知 无线电技术的进步,离不开深厚的理论支撑。本合订本精选了大量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和技术报告,对电磁场理论、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信息论等核心基础理论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这些内容不仅适合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教材或参考书,更能帮助广大科技工作者温故知新,巩固和深化对基础理论的理解。 文章作者多为国内顶尖的专家学者,他们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将复杂的科学概念阐释得清晰易懂。无论是对麦克斯韦方程组的深入探讨,对傅里叶变换在信号处理中的应用分析,还是对香农信息论在现代通信中的指导意义的解读,都力求做到精准、权威、前沿。通过阅读这些理论性强的文章,读者可以搭建起坚实的理论框架,为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和开展创新性研究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武器。 三、 技术前沿,聚焦创新:洞悉未来,引领变革 科技发展的脚步永不停歇,无线电技术更是日新月异。本合订本紧跟时代步伐,重点关注了近年来在无线通信、信号处理、电磁兼容、微波技术、天线技术、雷达技术等领域涌现出的最新技术和研究成果。 你将看到关于5G/6G通信技术的研究进展,包括新一代编码调制方案、大规模MIMO技术、毫米波通信、太赫兹通信等,这些技术将彻底改变我们未来的通信方式。关于物联网(IoT)的发展,文章会深入探讨低功耗广域网(LPWAN)技术、边缘计算与物联网的结合,以及在智慧城市、工业互联网等领域的应用前景。 在信号处理领域,合订本将展示机器学习与信号处理的深度融合,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升信号检测、识别、估计和压缩的性能。在电磁兼容(EMC)方面,文章会讨论新产品、新技术的电磁兼容设计与测试方法,以及如何应对日益复杂的电磁环境。 此外,微波、毫米波、太赫兹器件的设计与制造,新型天线结构的设计与优化,雷达系统的新体制、新算法研究,以及在遥感、导航、医疗等领域的创新应用,都将在本合订本中得到充分的展现。这些内容将帮助读者及时掌握学科最前沿的动态,激发创新灵感,为投身未来的科技变革做好准备。 四、 应用实践,落地生根:技术转化,赋能产业 理论的价值在于应用,技术的生命在于实践。本合订本不仅关注理论研究,更重视技术的落地与产业化。收录了大量结合实际工程应用的案例分析和技术经验分享。 文章将深入探讨各种无线电技术在不同行业的应用,例如: 通信领域: 5G基站的部署与优化,卫星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应用,低功耗物联网终端的开发,无线传感网络的构建等。 广播电视领域: 高清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技术,新一代广播电视制播系统,IPTV和OTT服务的技术挑战与解决方案。 雷达与导航领域: 高性能雷达系统的设计与仿真,GN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技术的最新进展与应用,惯性导航与卫星导航的融合。 电子对抗与信息安全: 无线通信的安全防护技术,信号侦测与干扰技术,频谱监测与管理。 医疗与健康领域: 医用电子设备的无线通信技术,生物信号的采集与处理,非接触式健康监测技术。 工业与制造领域: 工业无线通信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RFID技术在仓储物流中的应用,无线传感器网络在设备状态监测中的应用。 通过这些生动的案例,读者不仅能了解到各项技术的具体实现方式,更能学习到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策略。这对于工程师来说,无疑是宝贵的实战经验总结;对于初学者而言,则是了解行业需求、明确学习方向的绝佳窗口。 五、 行业洞察,趋势研判:放眼未来,把握方向 站在历史的交汇点,展望未来。本合订本还收录了一系列具有前瞻性的行业评论、发展战略分析以及对未来技术趋势的研判文章。 这些文章将对全球无线电技术发展的宏观趋势进行梳理,例如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与无线电技术的融合将如何重塑产业格局,以及我国在其中的地位与机遇。专家们将就技术标准的制定、频谱资源的分配与管理、产业政策的引导等方面提出深刻的见解。 同时,合订本也会关注一些新兴的研究方向和潜在的颠覆性技术,例如量子通信、智能超表面(RIS)、无线能量传输等,这些可能在未来对无线电技术领域产生重大影响。通过阅读这些文章,读者能够提升战略眼光,把握行业发展的大势,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六、 献给热爱科学的你 《无线电》合订本 (61周年版 上) 是一份沉甸甸的知识宝库,更是一份对科学精神的致敬。它凝聚了无数科技工作者的智慧结晶,记录了中国无线电事业波澜壮阔的发展史。翻开它,你将感受到科技的魅力,体会到探索未知的乐趣,激发你为科技进步贡献力量的决心。 无论你是资深技术专家,还是初出茅庐的科技爱好者,都能在这本合订本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精彩。它将成为你学习、研究、工作道路上的得力助手,激励你不断前进,勇攀科学高峰。 我们相信,通过阅读《无线电》合订本 (61周年版 上),你不仅能收获丰富的知识,更能感受到科技发展的澎湃力量,洞察时代跳动的脉搏,成为推动科技进步的一员。这不仅是一本书,更是一次穿越科技海洋的壮丽旅程,一次点燃智慧火花的深刻体验。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和排版,坦白说,带着非常鲜明的时代烙印,这恰恰是它最大的魅力所在。相较于现在那些追求极致扁平化和极简风格的现代期刊,这本合订本显得朴实、厚重,甚至带着一点点粗犷的美感。文字密度相当高,几乎没有多余的留白,每一寸纸张似乎都在努力传递信息。我特别欣赏那种图文并茂的处理方式,那些老旧的黑白插图虽然清晰度比不上数码时代,但其线条的勾勒和关键部分的标注,却精准到位,充满了工程师式的务实精神。阅读的过程需要一种沉下心来的专注力,它不像快餐信息那样可以轻松滑过,而是要求读者投入时间去消化那些复杂的公式和严谨的实验数据。对于我这种业余爱好者来说,这是一种绝佳的“慢阅读”体验,让我有机会停下来思考每一个技术细节背后的原理,而不是仅仅满足于“知道它能用”的表层认知。它成功地架起了一座连接历史与现在的桥梁。

评分

坦率地说,如果仅仅从现代读者的角度来衡量,初读可能会觉得有些晦涩难懂,毕竟跨越了六十年的技术演进,知识的代沟是存在的。然而,正是这种“代沟”才凸显了它的价值。我感觉自己像是在考古,挖掘那些被时间尘封的经典设计思路。比如,某个关于晶体管替代电子管的过渡时期的技术争论,里面充满了当时行业顶尖人士的真知灼见,这种对技术路线选择的深度剖析,比任何教科书上的简单陈述都要生动有力。我尝试着去理解那些早期对“频谱资源稀缺性”的预判和应对策略,发现许多今天依然适用的核心理念,在那时就已经被提出了。这本书提供了一个宏大的视角,让我得以跳脱出现有的技术框架,去审视技术发展的辩证关系,这是一种高阶的、需要反复咀嚼才能体会到的学习体验。

评分

刚翻开这本厚厚的合订本,就被那股浓浓的年代感和知识的厚重感给镇住了。虽然我并不是一个专业的无线电发烧友,但作为一名对电子技术和历史变迁充满好奇的普通读者,我发现这简直就是一本打开了过去时光的“百科全书”。那些早期的电路图、元器件介绍,虽然放在今天看来可能有些基础,但对于理解现代电子学的根基,却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尤其是一些关于早期通信技术的讨论,那种工程师们在相对简陋的条件下,凭借智慧和毅力攻克难关的激情,着实令人动容。我特别留意了其中几篇关于天线设计的小窍门,虽然我不会真的去动手制作,但光是阅读那种严谨的论证过程,就已经让我对射频工程有了更深一层的敬畏。编辑部在筛选和整理这些跨越了六十一年的技术精华时,付出的心血是显而易见的,它不仅仅是技术的堆砌,更像是一部活生生的中国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简史。每一次翻页,都像是在与那些前辈们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那种感觉非常奇妙和充实。

评分

这本书的出版本身,就是对几代无线电工作者和爱好者们的致敬。能够将跨越六十余载的期刊内容进行系统性的整理和再现,体现了《无线电》编辑部对自身历史的尊重和对后辈读者的责任感。我最欣赏的是,尽管内容积累庞大,但在合订本中依然保持了相对清晰的逻辑结构,方便读者按图索骥。对于我这样的新手而言,它就像一个巨大的知识库,我可以根据自己当前感兴趣的方向,随机抽取某一年的某一期进行深入阅读。它没有刻意去“现代化”那些老旧的内容,而是保留了原汁原味的学术风格,这使得任何关于“如何回顾和学习电子技术发展脉络”的讨论,都无法绕开这套合订本。它不仅仅是一套书籍,更像是一个时代的文化遗产,值得所有关注技术演进的人细心品读和珍藏。

评分

让我感到惊喜的是,这套合订本里对一些非硬核技术问题的探讨也颇有洞见。它远不止于冰冷的技术规格和电路分析,其中还穿插着不少关于无线电在社会应用、业余无线电文化,乃至政策法规变迁的记录和评论。比如,有几篇文章详细描述了早年间无线电爱好者如何克服物资匮乏,自制设备参与远程通信的经历,那种纯粹的热情和社区精神,在如今高度数字化的时代几乎已经绝迹了。这让我反思,技术进步的背后,人与人之间的连接方式是如何演变的。编辑部显然非常注重内容的全面性和人文关怀,使得这本专业性极强的刊物,对于研究那个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科技生态的人来说,也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它记录了技术如何渗透和影响普通人的生活,展现了那个时代特有的“极客精神”。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