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風廊綫雷達探測與應用
定價:48.00元
售價:37.4元
作者:鬍明寶
齣版社:氣象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5-01-01
ISBN:9787502960896
字數: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風廓綫雷達探測與應用》係統地介紹瞭風廓綫雷達的探測原理、雷達探測模式設置、信號處理方法、目標譜峰檢測、風廓綫計算、數據質量控製方法等內容,並利用雷達長期的連續觀測數據,研究分析瞭風廓綫雷達的實際探測性能及其在天氣監測中的應用。《風廓綫雷達探測與應用》內容豐富,可供大氣科學各專業本科生學習使用,也可供氣象工作者參考。
目錄
前言
第1章 風廓綫雷達的發展
1.1 風廓綫雷達的分類
1.2 風廓綫雷達的發展
1.3 風廓綫雷達的技術現狀
第2章 風廓綫雷達探測原理與工作模式
2.1 湍流簡介
2.2 湍流散射理論
2.3 風廓綫雷達探測
2.4 風廓綫雷達信號與數據處理流程
2.5 風廓綫雷達探測模式分析與設計
第3章 風廓綫雷達譜分析方法
3.1 譜分析方法的發展
3.2 FFT法譜分析
3.3 小波技術應用研究
3.4 大熵法應用研究
3.5 數值模擬檢驗
3.6 本章小結
第4章 風廓綫雷達目標檢測方法
4.1 目標檢測方法的發展
4.2 客觀化目標檢測法
4.3 綜閤識彆法目標檢測研究
4.4 檢測效果分析
4.5 本章小結
第5章 風廓綫計算與數據質量控製方法
5.1 數據質量控製方法的發展
5.2 一緻性平均的研究
5.3 風廓綫計算
5.4 數據質量控製方法研究
5.5 本章小結
第6章 風廓綫雷達探測性能試驗
6.1 長期運行穩定性分析
6.2 數據獲取率分析
6.3 探測數據準確性分析
6.4 風廓綫雷達自比對分析
第7章 風廓綫雷達探測過境天氣的分析與識彆
7.1 基本原理
7.2 雷達探測圖例分析
7.3 一次颮綫天氣過境分析
第8章 風廓綫雷達探測風切變
8.1 風切變
8.2 風切變的計算
8.3 風切變的探測識彆
第9章 風廓綫雷達探測低空急流
9.1 低空急流及其定義
9.2 低空急流的統計分析
9.3 低空急流個例分析
第10章 風廓綫雷達垂直速度資料的應用
10.1 垂直速度的計算
10.2 個例分析
10.3 統計分析與應用
參考文獻
作者介紹
文摘
《風廓綫雷達探測與應用》:
用均值代替直流譜的方法會産生頻率偏移問題(Sato,1982)。利用FFT變換將信號由時域變換到頻域,一旦噪聲頻譜與雷達迴波信號的頻譜混雜在一起時,譜分析的結果就會是它們的集體呈現。當噪聲較強時就難以得到有用的雷達迴波信息,影響瞭譜的分析結果。而在2.3.3一節中,作者提到風廓綫雷達探測時由於迴波信號弱,容易受到各種雜波和噪聲的乾擾。因此,為提高數據質量,需要研究如何有效去除或抑製風廓綫雷達信號中的噪聲和地雜波,提高迴波信號的信噪比。
小波變換(wavele ttransform)是在傅氏變換分析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信號處理手段,可實現信號的多尺度分析,被譽為信號處理中的“數學顯微鏡”,廣泛應用於數據壓縮、信號去噪、圖像融閤等領域。1994年,Standford大學的Donoho等提齣瞭小波閾值去噪算法,並從漸進意義上證明瞭它的優性;此後,國內外的許多學者對小波閾值去噪算法提齣瞭各種改進方案。
由於小波分析在信號去噪性能方麵的優越性,國內外的學者都開始研究如何將小波技術應用於風廓綫雷達信號的雜波去除中。1997年,Jordan等提齣利用小波變換技術去除風廓綫雷達信號中的地雜波和間歇性雜波,並用Daubechies小波獲得較理想的效果。2001年,Lehmann等將小波技術應用於風廓綫雷達的信號處理中,利用閾值法去除雷達迴波信號中的雜波,取得較好的實驗結果。2006年,丁敏等利用提升小波和閾值法抑製風廓綫雷達地雜波,提升小波運算速度,適閤硬件實現。2008年,王勇等提齣利用小波變換抑製風廓綫雷達間歇性雜波;2008年,Lehmann等提齣利用加窗傅裏葉變換去除風廓綫雷達間歇性雜波。
應用小波分析的主要睏難在於需要找到一組閤適的小波基,能夠適應風廓綫雷達的連續運行和無人值守式的工作,也就是要對環境具有自適應性,如果針對性太強,那就會限製其推廣使用。
20世紀70年代發展起來的現代譜估計技術,如大熵法,就具有一定的自適應性。大熵譜分析法早是1967年由J.P.Burg提齣的(Burg,1967),他根據長期從事地震波信號分析的經驗,藉助信息論的發展成果,著文提齣:在已知自相關函數前(N+1)個值的前提下,不采用補充零或乘以窗函數的辦法,來增加樣本的長度,而是在保證每一步都取得熵大的條件下,對自相關函數未知延遲點上的值進行外推,理論上可以一直遞推到所需要的樣本長度,然後再用這些已知值和遞推值所組成的整個自相關函數序列去計算該過程的功率譜密度函數。這種方法稱為大熵譜分析法。由此得到的估計譜稱為大熵譜。
在遞推過程中采用大熵準則,意味著在預測的未知點上功率譜具有大的不確定性,因此,這樣的遞推過程對導齣的結果不增添任何強加的信息。與傳統的譜分析方法相比較,避免瞭數據的周期擴展或對未測量的值乘以零的假設,這就使得大熵法有更高的譜分辨力和估計精度。
……
序言
從讀者的角度齣發,這本書最大的價值在於其對實際案例的融入,盡管是以一種高度概括的方式呈現。它沒有將理論束之高閣,而是將那些枯燥的數學公式和算法,植入到實際的探測難題解決之中。比如,在討論如何區分迴波中的雜波和真實降水信號時,作者的處理方式非常貼近現場工作的需求。我能感受到字裏行間流露齣的那種對實際工程挑戰的深刻理解。這種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閤,讓這本書的知識變得“活”瞭起來,不再是紙麵上的空談。對於那些需要將雷達技術應用於實際氣象預報或災害監測的從業者來說,這種帶有實戰色彩的論述,無疑是最寶貴的財富。它提供的不僅僅是知識,更是一種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論。
評分這本書的行文風格,說實話,初看之下略顯晦澀,但細細品味後,會發現其中蘊含著一種冷靜的邏輯美感。它沒有采用過多煽情的筆墨去渲染氣象現象的壯闊,而是專注於技術細節的剖析,仿佛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工程師在娓娓道來。那種一步步推導、層層遞進的敘述方式,對於理解復雜的雷達信號處理過程非常有幫助。我尤其欣賞作者在解釋一些抽象概念時,所采用的類比和圖示,雖然依舊保持著高度的專業性,但能有效地將初學者拉入討論的軌道。當然,對於那些非專業背景的讀者來說,可能需要反復咀嚼幾遍纔能完全消化其中的精髓,但這正說明瞭內容的深度和廣度。它更像是一份精心準備的學術講義,而不是快餐式的入門指南,這種紮實的作風,是值得肯定的。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確實很有意思,封麵那種深邃的藍色調,配上簡潔的白色字體,立馬就給人一種專業、嚴謹的感覺。我拿到手的時候,就感覺它不是那種隨隨便便的科普讀物,而是下瞭真功夫的專業書籍。內頁的紙張質量也相當不錯,印刷清晰,圖錶排版也很講究,閱讀體驗上算得上是上乘瞭。雖然我本身對氣象雷達領域的瞭解不算深入,但光從這本書的呈現方式來看,就能感受到作者和齣版社在細節上的用心。比如,一些關鍵術語的標注和引用文獻的格式都做得非常規範,這對於後續想要深入研究的讀者來說,無疑提供瞭極大的便利。那種沉甸甸的質感,放在書架上都顯得很有分量,讓人忍不住想去探索裏麵的奧秘。這本書的外在包裝,可以說是成功地為接下來的知識探索定下瞭一個高水準的基調。
評分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剋製和精準,充滿瞭技術文檔特有的那種冷靜的魅力。沒有多餘的修飾,每一個詞語的選擇都似乎經過瞭反復的推敲,力求在最簡潔的錶達中傳達最豐富的信息量。這對於需要精確理解專業概念的讀者來說,是一個巨大的優勢,因為它最大限度地減少瞭因語言模糊性帶來的理解偏差。然而,這種高度凝練的錶達也要求讀者自身必須具備一定的預備知識儲備,否則很容易在某個技術名詞麵前卡殼。我個人在閱讀時,時不時需要停下來,查閱一些相關的背景資料來輔助理解,但這反而促進瞭我對整個領域的知識網絡進行重構和梳理,算是一種變相的加深學習過程。這本書無疑是一部嚴肅的學術力作,它需要的不僅僅是閱讀,更是深入的鑽研和思考。
評分這本書的知識體係構建得非常係統,給我一種強烈的“全局觀”衝擊。它不僅僅局限於單一的雷達技術描述,而是將探測原理、數據處理、到實際應用場景,形成瞭一個完整的鏈條。這種全景式的敘述,使得讀者在學習過程中,能夠清晰地看到各個模塊之間的相互聯係和依賴關係。在我閱讀過程中,我感覺作者似乎一直在引導我思考“為什麼”和“如何做”,而不是僅僅停留在“是什麼”的層麵。特彆是涉及到不同類型雷達波束的特性分析時,那種條分縷遜的對比分析,讓我對氣象探測的局限性與可能性有瞭更深刻的認識。這種結構上的嚴謹性,讓這本書的參考價值極高,完全可以作為特定領域研究的案頭工具書長期保留。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