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西文化交流史
定价:118.00元
作者:沈福伟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1-01
ISBN:978720814766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大量利用了中外考古实物及中外文献资料,辅以从外收集的珍贵图片和精心绘制的线路图,自中西交通的曙光时代新石器时始,按照时间顺序,从广义文化的角度对新石器时代到目前的中西文化由初步接触到互相交融冲撞的历史作了全面而又颇有深度的系统介绍,并对19世纪以来中西文化交流的丰富内容作了介绍和分析。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带给我的震撼,远不止于对其丰富史实的惊叹,更在于其所揭示的文化交流的深层逻辑。沈福伟先生以其深厚的学术功底和独到的视角,将原本零散的文化片段,串联成了一幅波澜壮阔的文明画卷。书中关于汉唐盛世时期,中亚、波斯、印度等多元文化在中国汇聚融合的描绘,让我仿佛看到了一个开放、包容、自信的东方帝国。那些来自远方的乐器、舞蹈、服饰、宗教,都在中华大地上留下了印记,也为中华文明注入了新的活力。沈先生并没有回避交流中的挑战,例如不同文化价值观的碰撞,不同宗教信仰的冲突,但他总能以一种平和而理性的态度,去分析这些冲突的根源,以及最终如何走向某种程度的妥协与共存。这让我深刻理解到,真正的文化交流,并非简单的“拿来主义”,而是一个充满智慧、需要耐心的过程,它需要彼此的尊重、理解和包容。这本书让我更加坚信,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而跨文化的理解与对话,则是通向和平与繁荣的必由之路。
评分《中西文化交流史》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走进了一座巨大的文化博物馆,里面的每一件展品都诉说着一个动人的故事。沈福伟先生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览者,他用流畅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带领我穿越时空,去探寻那些曾经辉煌又神秘的文化足迹。我特别喜欢书中对近代以来,西方科技、思想、艺术如何深刻影响中国,以及中国文化如何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进行自我调整和创新的阐述。这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两种文明形态之间,在现代化浪潮下的碰撞与对话。沈先生并没有将这种交流描绘成单方面的征服或被征服,而是展现了一种复杂而充满张力的互动关系,其中有学习,有借鉴,有融合,也有保留。当我读到那些中国古代发明,如造纸术、火药、指南针等,如何被西方世界吸收并推动其社会进步时,我感到一种由衷的自豪。同时,我也看到,西方的一些思想,如启蒙精神、民主观念,如何在中国的知识分子中激起波澜,引发了深刻的变革。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文化交流的巨大力量,它能够打破地域的藩篱,促进人类文明的共同进步。
评分读完沈福伟先生的《中西文化交流史》,心中涌动着一股复杂而又深沉的感慨,仿佛穿越了漫长的岁月,亲历了无数次的碰撞与融合。这本书并非简单地罗列史实,而是以一种极为细腻的笔触,将那些隐匿在历史长河中的文化基因,一一挖掘出来,展现它们如何在东方与西方之间流转、变异、重生。我尤其被书中关于丝绸之路的章节所吸引,那不仅仅是一条商贸的通道,更是一条精神的纽带,将来自异域的艺术、宗教、思想、技术,如同涓涓细流,渗透进彼此的文化肌理之中。沈先生并没有回避交流过程中的冲突与误解,相反,他以一种史学家的客观与洞察力,深入剖析了这些“他者”的形象是如何在各自的认知框架下被建构与解读的。这种辩证的视角,让我对“交流”二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它并非单向的输入与输出,而是一个动态的、充满张力的过程,充满了创造与意外。每当读到一些具体的故事,比如佛教如何东传,瓷器如何成为西方贵族的宠儿,抑或是在科技领域,中国古代的发明如何激励了欧洲的探索,我都仿佛能看到那些无形的文化符号,在历史的舞台上,上演着一幕幕精彩的戏剧。这本书的价值,不仅在于它梳理了清晰的脉络,更在于它唤醒了我们对自身文化基因的重新审视,以及对全球化时代文化互动的深刻反思。
评分沈福伟先生的《中西文化交流史》是一本令人惊叹的著作,它如同一幅宏大的历史画卷,徐徐展开在我的眼前,让我得以窥见那绵延千年的文化交织。书中描绘的不仅仅是简单的物质交换,更是思想的火花,艺术的碰撞,以及宗教的渗透。我反复咀嚼着关于明清时期欧洲传教士与中国士大夫之间的互动,那些关于科学、哲学、艺术的交流,既充满了好奇与惊叹,也夹杂着观念的冲突与适应。沈先生的笔触是如此的生动,仿佛能让我听到马可·波罗笔下东方世界的传奇,感受到利玛窦在紫禁城中的严谨与智慧,看到徐光启与汤若望在科学研究中的合作身影。这种跨越时空的对话,让我深刻体会到,文化从来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在不断的交流与借鉴中,汲取养分,焕发新的生命力。书中对不同文化形态的细致分析,比如在绘画、音乐、建筑等领域的相互影响,更是让我叹为观止。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在沈先生的笔下,都成为了理解文化变迁的重要线索。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我们当下所处的文化景观,并非凭空而来,而是无数次跨文化互动累积的成果。它促使我以一种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去理解和接纳不同的文化。
评分初读沈福伟先生的《中西文化交流史》,我便被其宏大的视野和深邃的洞察力所折服。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历史事件的堆砌,而是一部关于人类文明如何相互吸引、相互影响,最终塑造我们今天世界的史诗。书中对于早期海上丝绸之路的描述,那种远航的艰辛,异域风情的初探,以及文化上的初步接触,都让我身临其境。沈先生并没有简单地将中国与西方视为两个独立的整体,而是巧妙地揭示了它们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如同两棵古老的树,在岁月的长河中,枝叶相互缠绕,根系彼此延伸。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分析具体交流事件时所展现出的审慎态度,他不会轻易下定论,而是通过细致的史料考证,层层剥茧,展现文化的传播与演变过程中的复杂性。书中对于宗教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的论述,尤其令我印象深刻。佛教的传入对中国哲学和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而基督教的东传也带来了西方的科学与人文思想。这种双向的、互动的过程,正是文化生命力的体现。这本书让我更清晰地认识到,我们今天所拥有的许多文化元素,都曾是跨越地域和民族的桥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